刘襄,汉高祖刘邦的长孙,齐悼惠王刘肥的长子。在吕后驾崩之后,当时已经继位为齐王的刘襄曾发兵讨伐诸吕,谋求趁机夺取帝位。后来刘章与周勃诛灭诸吕后,选择迎立当时的代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为帝,刘襄的目的落空了,只得罢兵返回封地。作为汉高祖刘邦的长孙,刘襄为什么没有顺利继承帝位呢?这些大臣为什么不选择刘襄作为迎立的对象呢?
我们先来看一看当时的背景,在之前的数年时间里吕后临朝称制,为吕家积攒了深厚的家底,吕氏外戚集团基本掌握了整个西汉。吕后驾崩后,陈平、周勃、陆贾、草帘这些人联合在外的刘姓诸王,一举消灭了掌权的诸吕。随着最高权力的中心出现了真空,这些大臣就琢磨着要给西汉换一个皇帝,毕竟之前的小皇帝是吕后一手扶到皇位上的。
《史记》记载:“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惠帝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后宫,令惠帝子之,立以为后,及诸王,以强吕氏。今皆己夷灭诸吕,而置所立,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矣。不如视诸王最资者立之。”所以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并不是没有皇帝,当时在位的是西汉后少帝刘弘,这些大臣认为刘弘不是汉惠帝的亲生儿子,所以要找一个新皇帝继位。这时两个候选人出现了,一个是前面提到的刘襄,刘邦的长孙,另一个是当时的代王刘恒,刘邦的第四个儿子。
如果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刘肥是高祖的长子,刘襄又是刘肥的长子,这是顺理成章的继承人啊。可是当时并不是缺皇帝,急需继承人来补位,而是这些大臣要给自己换一个靠谱的皇帝。刘襄在当时最大的劣势就是他的舅父,他的舅父驷钧在当时口碑不好,不巧的是这些大臣刚刚经历吕后的时代,由于吕氏就是外戚作恶,这些大臣有点不敢迎立刘襄,刘襄的外祖母家有些势力,万一再出现吕后的局面就不好了。
再有这刘襄在吕后死后,非常积极的夺取皇位,在身边已经积攒了自己的班底。这些人进入朝中势必会影响现在这些元老的地位,而且刘襄这种“积极”也并不是这些元老重臣想要看到的。这些大臣们打着“安刘”的旗号,就想找一个本分,甚至平庸的皇帝,让西汉平稳的发展下去。
当时的代王刘恒就非常符合这些重臣的标准,刘恒在当皇帝之前非常平庸,甚至刘恒即位前的情况,很少有史料记载。刘恒的封地代国非常贫瘠,但是那里远离朝廷中的斗争,吕后的权势也没有影响到他。高后七年(前181)吕后让他离开代国,去当赵王,当时的刘恒以“愿守代边”拒绝了。甚至有史料记载刘恒赴任代王后有十七年没有回过长安,是否属实无从考证,但刘恒确实在封地非常本分,朝中的重臣元老要找的就是这样一个皇位继承者。
刘襄没能继承皇位的主要原因在于他的舅父,这些朝臣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何况吕后刚刚驾崩。这些朝臣的私心还是次要的,毕竟无论迎立谁,都有迎立之功。汉文帝刘恒继位的第二年,我们的主角刘襄就在自己的封地去世了。
1.齐哀王刘襄的老子是齐悼惠王刘肥,刘肥生前不是皇帝,刘襄也没有了顺理成章地当皇帝接班人机会。
汉高祖刘邦的长子是齐悼惠王刘肥,刘肥无缘皇位是因为刘肥本人是刘邦与曹氏偷情的结果,不是爱情的结晶,曹氏没明媒正娶,刘肥是庶出!
在刘邦没有和吕雉结婚之前,刘邦不喜欢工作,也不从事稼,天天与一帮狐朋狗友瞎混,生理需要来了,就腆着脸,半夜三更地去敲村中的寡妇曹氏的门,然后进行苟合。这一来二往的,便有了刘肥。
刘肥是庶出,按立嫡立长的宗法制度,当然没有机会继承帝位。
可刘肥颇得刘邦的喜爱,刘邦革命胜利后,给刘肥的封地最多,足足有七十多座城池。
刘肥的老妈曹氏在大汉建立前就一命呜呼了,帝国建立及吕后薨逝后,她都没有话语权,这期间,刘肥有自知之明,低调做人,没有当皇帝的梦想,有一次座位坐错了,吕后差点要了他的命 呢。
齐悼惠王刘肥没有当皇帝,他的王子刘襄也没有顺理成章地被立为太子,直接接班成为皇帝的机会。
2.刘襄没有直接接班成为皇帝的机会,不能说明他没有当皇帝的机会。只是自己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他没有政治头脑。
刘襄曾经在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把一把好牌打得稀烂,没有把握住机会。
刘襄是有皇帝梦想的,为了取得兵权以除掉吕后,就骗了当时手握重要兵权的爷爷辈的西汉诸侯王琅邪王刘泽。
以?愿意把全国都交付给大王?为名,把刘泽骗到了临淄,而派自己的部下祝午去调集并统率琅邪国的兵力,这一步走对了。
刘泽知道小辈忽悠自己后,也来骗这个孙子。就语重心长地开导他,说他是刘邦的长孙,一定会继承皇位的。刘襄耳根子软,就送刘泽去京城面圣,他天真地以为放刘泽回去后,刘泽会支持自己的,于是增派车马送走了刘泽。
但,刘泽根本支持刘襄上位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刘襄是很单纯没有政治头脑的人。
公元前180年,把持朝政数年的吕后去世,随后就爆发了诸吕之乱,刘汉宗室及其支持者借口吕氏作乱而发动了讨伐诸吕的政变,其结果就是诸吕被铲平,而远在代国的刘恒被迎立为大汉皇帝,即汉文帝。
可以说,刘恒是西汉运气最好的皇帝,原本皇位与他无缘,他也没有参与诛灭吕氏的行动,但皇位最终却落在了他头上,这不是幸运是什么?与他的幸运相比,刘襄就悲催多了,可以说,刘襄是为叔叔刘恒做了嫁衣,要知道最先站出来保护刘氏江山的正是刘襄。
刘襄正是刘邦庶长子刘肥的嫡长子,刘肥作为刘邦的庶长子,虽然注定与皇位无缘,但是他的封地是整个汉朝诸侯王中最大的,刘肥生了十三个儿子,其中,嫡长子刘襄在刘肥去世之后即齐王位,次子刘章为朱虚侯,娶吕禄的女儿为妻,第三子刘兴居为东牟侯。
刘章和刘兴居都生活在长安,也因此,刘襄能够提前得知长安的动向。公元前180年七月,吕后病重,她对吕禄和吕产说:
?吕氏之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为人所制!?
吕后谋划半生,虽然吕氏家族的男丁都已经封王封侯,但毕竟是异姓王侯,吕后在的时候,吕氏家族权倾朝野,但吕后毕竟还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吕氏家族的地位也并非那么稳固,一旦吕后去世,吕氏家族恐怕会遭到责难,甚至可能会被除掉。
所以吕后病重之际才有这样的忧虑,她将吕禄封为上将军,将北军握在手中,又让吕产将南军握在手中,为的就是以防万一。而吕后又留下遗诏:大赦天下,以吕王产为相国,以吕禄女为帝后。
吕后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住吕氏家族,但因为吕后的关系,吕氏家族已经和刘汉宗室已经水火不容。吕后一去世,诸吕就密谋发动叛乱,试图在第一时间控制朝廷,而刘章因为妻子的缘故,提前知道了吕氏的谋划。
刘章将这件事秘密通知了远在齐国的兄长刘襄,希望刘襄能够起兵向西,兄弟三人里应外合,必然能够除掉吕氏,谋得天下,到时候刘襄这个刘邦的庶长孙就是大汉的皇帝。
刘襄知道后自然很乐意这样做,但既然是诛灭吕氏集团,就必须保证足够的兵力才能做到万无一失,齐国的地盘虽然是诸侯国中最大的,但只靠一个齐国的兵力未必能成事,所以刘襄和他的团队在解决了召平之后就派内史祝午到琅琊国寻求琅琊王刘泽的帮助。
但刘襄又害怕将来拿不住刘泽,毕竟刘泽是刘氏宗亲中最年长的,将来的话语权很可能在刘襄之上,因此刘襄等人就想了一个办法。他们明着是说服刘泽到齐国去商量起兵之事,而且以刘泽为尊,实际上却是将他骗到了齐国,算是变相的软禁了起来。
而祝午率领琅琊国的士兵与刘襄汇合,他们的目标是长安。为此刘襄特意给各个诸侯王送去了书信,告知他起兵的目的是诛杀?不当为王者?,刘襄虽然没有一呼百应,但大部分的诸侯王都是支持刘襄的。
外有刘襄领大军向西,内有刘章、刘兴居与周勃、陈平等人谋划稳定长安的局势,他们进行的很是顺利,吕后一死,吕氏家族已经不得人心,吕产曾经派灌婴领兵迎战刘襄,但灌婴出兵之后却屯兵于荥阳,与刘襄等人联合,决定在合适的实际诛杀吕氏集团。
以刘襄为首的诸侯王起兵,为周勃、陈平等人提供了机会,周勃、陈平、刘章等人设计控制了北军和南军,刘章更是杀死了吕产,他们之后又杀死了吕禄,吕氏家族的两大支柱被杀之后,其他人解决起来就容易了许多,很快,吕氏家族的人都被诛杀了一个干净。
吕氏既除,接下来的事情就是选立新帝,当时新帝的人选不过有两个方向,其一就是汉惠帝刘盈的儿子,其二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庶子孙。周勃和陈平等人最先排除的就是汉惠帝的那几个儿子,他们认为汉惠帝的那几个儿子都不是他亲生的,而是原本吕后将吕家的孩子接进宫养在汉惠帝名下的,因此汉惠帝活着的那几个儿子全部被杀。
由此,新帝的人选只能从刘邦的庶子孙中去选择,当时尚在世的就是刘邦的第四子刘恒、第七子刘长、刘邦的庶长子刘肥的几个儿子、刘邦第六子刘友的儿子等,在这些人中,齐王刘襄、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是大臣们着重考虑的三个人。
按照当时的局势来说,刘襄是最先站出来起兵诛杀吕氏集团的,而且他是刘邦的长孙,无论是从能力、功绩还是身份来说,都应该是最佳人选,但我们知道最后成为新帝的是代王刘恒。那么,周勃、陈平等人为什么弃了刘襄而选择刘恒呢?
其一,琅琊王刘泽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刘泽说起来和刘邦是平辈,是刘襄的长辈,却被刘襄摆了一道,被困在了齐国,不得不乖乖交出了琅琊国的军权。虽然中了计,但刘泽也不是一个傻人,他在齐国对刘襄说:
?齐悼惠王高皇帝长子,推本言之,而大王高皇帝适长孙也,当立。?
同时,刘泽又认为,虽然刘襄合该做皇帝,但长安的那些重臣对此可能会有犹豫,他这个琅琊王是刘氏宗亲中年龄最长的,说话的分量还是在的,他要是能去长安为刘襄说上几句好话,那么,刘襄坐上那个位子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刘襄觉得刘泽的话很有道理,于是他就派人护送刘泽进京,而刘泽进京之后却对周勃、陈平等人说了这样的话:
?齐王母家驷钧,恶戾,虎而冠者也。方以吕氏故几乱天下,今又立齐王,是欲复为吕氏也。?
这句话可谓直中要害,吕后执政和吕氏家族的事情大家是历历在目,谁也不想再来个厉害又跋扈的外戚,而刘襄的舅舅驷钧正是一个凶残的人,这样一个外戚是谁都不愿意拥有的,于是大家都不再提让刘襄为新帝的事情。
其二,如果刘襄仅仅有一个嚣张跋扈的舅舅其实不足以让周勃、陈平等人断了让他为帝的念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刘襄不是一个容易被控制的人。从刘襄在吕后去世后第一时间举起诛杀?不当为王者?来看,他就是一个极有野心和能力的人,再加上他后来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琅琊国的兵力,向西攻打属于吕国的济南郡等,都证明刘襄并非是一个无能之人。
一个年近三十岁身强力壮的、富有谋略和野心的人绝不是权臣想要拥立的新帝,作为权臣来说,谁不想出现君弱臣强的局面呢?所以周勃、陈平等人并不希望刘襄为帝,反倒是低调的代王刘恒,没什么势力,也看不到什么实力,其母薄姬背后的薄家又是善良老实的,这一切都符合他们心目中的新帝要求,所以他们才弃了刘襄,而拥立刘恒为帝。
事实证明,周勃、陈平等人看走了眼,汉文帝刘恒绝不是那种易受控制的人。而刘襄为这个叔叔做了嫁衣,回到齐国之后郁郁寡欢,第二年就去世了。
在诛诸吕的行动中,刘襄屯兵边界和汉朝大军对抗,不在京城中,其弟等人诛灭吕氏一族后,朝中大臣本来想立刘襄为帝,但刘泽联合其他大臣提出,刘襄的舅父残暴不仁,如果立刘襄为帝,那会不会再扶植出来个吕氏。最后因为代王刘恒的母亲比较老实,让人放心,所以拥立刘恒为帝。
刘襄是刘邦的长孙,齐焯惠王刘肥的长子,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刘肥逝世,其子刘襄继承王位,史称齐哀王。汉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汉惠帝刘盈逝世,其母吕后临朝摄政。次年,吕台封王,割齐济南郡为吕王奉邑。吕氏一族因为有吕后的撑腰,开始逐渐独掌大权,到最后大有夺取刘氏江山的意思。
公元前186年,刘襄的弟弟刘章入宿卫长安,受封朱虚候。公元前180年吕后驾崩,当时吕氏一族的上将军吕?、相国吕产调集兵力威慑大臣,想要谋夺刘氏一族的江山。刘章的妻子是吕禄的女儿,刘章从其妻那里知道了吕氏一族的阴谋,于是派人秘密潜出长安,把这个阴谋告诉了他的哥哥刘襄,同时让人向刘襄保证,只要他肯发兵,刘章自己和东牟候刘兴居会作为刘襄的内应,诛灭吕氏一族后,拥立刘襄为帝。
刘襄得知这个计划后,便与他的舅父驷钧等人暗中部署发兵,吕氏一族知道刘襄发兵后,相国吕产就派大军前往迎击刘襄。因为吕产所派的都是汉朝的大军,刘襄觉得和他们打起来,等于自相残杀,变相增强吕氏的力量,所以屯兵边界想招降大军。刘襄屯兵不动后,长安的刘章等人乘机发动诛吕行动,刘章等人首先斩杀吕产,然后借势把吕氏集团全部诛灭。
把吕氏集团诛灭后,大臣们想拥立刘襄为帝,但刘泽联合其他大臣提出,刘襄的舅父驷钧残暴不仁,如果立刘襄为帝,那会不会再扶植出来个吕氏。相反代王刘恒的母亲比较老实,由刘恒继承皇位,所有人都可以放心,最后大臣们被刘泽等人说服,拥立刘恒为帝。刘恒登基后,将将吕后时期所割出齐国的城阳、琅邪、济南三郡复归于齐国,同年刘襄去世谥号哀王。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36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