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名为《生僻字》的流行歌曲异常火爆,除了这些生僻字被重新认识得到了汉字推广,也让读识者小有标新立异的优越自豪感外,也说明了我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说明越来越多国人认识到我们汉字的魅力、我们传统文化和其相关产品的魅力。
黄酒或北方黄酒,这一伴随我国历史文明数千年的酒类,在历史上一样也因它诞生了不少今天少见的生僻字:鬯、斝、觚、觯、兕觥、卣、盉等等,这些字有的是酒,有些是酒具或者食具,因为它离我们甚为久远了,所以他曾辉煌的历史也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陌生的感觉就像北方黄酒一样也有很多人认为是新品类的创新酒,实则北方黄酒更是现代饮用的绝大多数创新酒的前身酒,是最古老的酒。
我们从与北方黄酒、与黄酒、与酒相关的生僻字的酒和酒具食具的名称谈谈关于历史上的黄酒或者说北方黄酒的故事,让我们从历史中再去探寻北方黄酒的辉煌过去,以更科学客观的角度去探寻北方黄酒的发展轨迹和有趣的历史故事,使我们今天的人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北方黄酒。
觥 [gōng] 。觥是中国古代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椭圆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带盖,盖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卷的象头状。有的觥全器做成动物状,头、背为盖,身为腹,四腿做足。且觥的装饰纹样同牺尊、鸟兽形卣相似,因此有人将其误以为兽形尊。然觥与兽形尊不同,觥盖做成兽首连接兽背脊的形状,觥的流部为兽形的颈部,可用作倾酒。
觥这个字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比较生僻,但文物考古界的人们对其并不陌生。《诗经》中就屡见其名,如《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就是指的这种器物。现在人们约定俗成的把这种器物称作觥,并把它当作酒器。然而它的真正器名是否就可以称之为觥?尚不可知。在比较早的《考古图》和博古图上,均没有觥这个器名。自宋以来,大概因为这种器物的造型与匜有点相似的缘故,故人们又多把它称之为匜。但是,匜和盘为古代盥器,《礼记·内则》:“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考古中也发现,盘与匜配合使用,流行于西周至战国时期,其组合与时代都与觥的出土情况不相符合。盘的作用与现代的脸盆相近,匜则像一只瓢。贵族行礼仪时,往往用匜浇水洗手,用盘承之。这说明匜不属于酒器之列,而是属于盥器之类。
酒在当时的特殊性,表达在酿造材料的稀缺方面,百姓温饱尚不能满足,必然使得酒成为稀缺产品;最优质资源自然是被社会最高统治阶级所有,所以酒就更和地位特殊的阶级捆绑在了一起,当然酒的地位的下沉就是因为它逐渐走向民间的结果。酒的地位特殊就促使这个特殊的饮用群体用特殊的礼仪和仪器来呈现青铜器和使用规范就相应产生。我国的礼仪根本周礼,至今在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礼崩乐坏”就是指东周时期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征战杀伐烧杀抢掠对周礼造成的的破坏和改变。北方黄酒也参与进了礼仪的表达中,周礼中贵族的祭祀、庆典都会有酒的身影,更有酒的助兴。更细节的体现在不同的阶层饮用不同的酒品使用不同的酒具上。西周青铜器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涌现了异彩纷呈的形态,呈现给今天的我们异样的感官享受,给我们留下了文化的线索和脉络。
(山西石楼龙形觥)
王国维在《观堂集林》卷三《说觥》一文中对这两种器物的区别又加以界定,指出,有盖作牛头形的当属于觥,其无盖者为匜。不仅如此,考古资料发现,觥的铭文自称“尊彝”,说明这种器物不会是水器匜。殷墟妇好墓共出土觥8件、盉2件、盘2件,从它们的组合来看,也无一与盥水器盘相配。这就说明觥这种器物应当归属于酒器,不应当称作盥水器匜。
把觥当作酒器似乎没有争议,但是属于盛酒器还是饮酒器,依然莫衷一是。《豳风·七月》:“称彼兕觥,万寿无疆”,从这里看,觥这种器物应当是饮酒用的。但是,考古发现的迹象很难支持这种推测。容庚先生从有的觥附带有斗的情况认为,觥应当是盛酒器,而非饮酒器。觥这种器物虽然发现不多,但其庞大的体量与重量表明,这种器物只能用于盛酒,而无法用它来饮酒。
铜簋形觥
那么,这种器型能否称之为觥。《礼图》云:“觥大七升,以兕角为之”,觥字从角,本应是以兕牛角制成的饮酒器。又如许慎《说文解字》释“觵”(觥)云:“兕牛角,可以饮者也”。这说明觥这种器物的出现与牛角形状有关。很早以前,牛角可能是最早的饮酒器具,觥可能是由此发展来的。现在发现的觥,多与牛头相似,从这种器物的发展演变轨迹可以看出,这些觥最初可能似一有流的瓢,上有盖,盖覆流处成为兽头并向上昂起,后有鋬,下有圈足。后来有的觥虽发展成完全动物形,有的前端为羊体,后端为牛首,但是它仍旧没有脱离牛角这个母体。那么,角制成饮酒器自然是弯曲的,而现在俗称的觥形器和牛角形不符。因此,是否就属古代的觥?尚有可商之处,并且需要新的考古发现来证明。
【日己觥】朝代:西周中期 馆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齐家村西周窖藏。通高32厘米,通长33.5厘米,腹深12厘米。日己觥通体由盖和长方形器身组成,盖前端为双柱角夔龙头,后端作虎头形,中脊为一只小龙,两侧各饰长尾凤鸟纹。器身曲口宽流,四角起扉棱,曲口饰回首夔龙纹,尾随小鸟,器腹四面饰卷角饕餮纹,圈足饰鸟纹,把手为宽大逶迤的兽尾,饰鱼鳞纹。纹饰采用浮雕手法,突出于器表,神秘奇特的造型和豪放粗犷的纹饰组合巧妙,是西周青铜艺术中独具匠心的设计。日己觥器、盖同铭各18字。大意是天氏为亡父日己铸造祭器,庇护子孙万代。
将盛酒器、温酒器、饮酒器等分的这么清楚,更注入严格的礼仪和使用规范,除了说明当时贵族生活的奢侈,也说明酒和酒器的贵重程度,而当时的北方黄酒就是商周宫廷宠儿。直到现代我们潜意识中注入了仪式感和文化感的产品我们依旧对他是尊重的态度,比如我们因为红酒器的使用,就对来自西洋的红酒崇尚有佳。那么更注重礼仪的我国,为什么在历史上的饮酒礼仪在今天成了凤毛麟角呢,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我们多难的历史,尤其近代史让我们深处中华民族危难之中的我们无暇顾及生存之外的事,所以复兴我们中华民族文明,包含了复兴我国的文化影响力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北方黄酒作为最古老的民族古酒,也将会在复兴的大潮中再次展露它应有的辉煌历史地位。
“觥”字虽然对我们相对陌生,但我们“觥筹交错” (gōngchóu-jiāocuò)这个成语相对熟知,其本意就是指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许多人聚在一起饮酒的热闹情景。欧阳修《醉翁亭记》里有“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筹:计算饮酒量的竹片。交错:杂乱地堆在一起。《三国演义》里 也有“座上觥筹交错”的记载,都对觥作了使用和描述。
折 觥
折觥,国宝重器之一,1976年出土于陕西宝鸡扶风庄白村。收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1982年6邮票T.75《西周青铜器》第5枚《折觥》成为最佳雕刻版邮票。
通高28.7厘米,腹深12.5厘米,口宽11.8厘米,口横7厘米,重9100克。觥体呈长方形,前有流,后有鋬,分为盖与器身两部分。盖的头端呈昂起的兽形,高鼻鼓目,两齿外露,长有两只巨大曲角,两角之间夹饰一个兽面,从头顶处开始在盖脊正中延伸一条扉棱直到尾部,颈部这段的扉棱做龙形,两侧各饰一条卷尾顾首的龙。盖的颈部以下,装饰有一个饕餮纹面,在饕餮的头端加铸了两只立体的兽耳。器身曲口宽流,鼓腹,每边的中线和边角都饰有透雕的扉棱式脊,组成几组饕餮纹面,显得庄重大方。纹饰通体分为三层,以兽面纹、夔纹为主纹,云雷纹为地纹。其间配以象、蛇、鸮等动物,形态逼真。觥体后部有一鋬,上部做成龙角兽首,中部为鸷鸟,下为垂卷的象鼻,两侧还有突出的象牙。圈足扉棱间饰回顾式龙纹。器底可见明显的对角线交叉的范痕。
折觥内刻有铭文,内容是:周代某王十九年命做册折给相侯赐赠望土,并赏赐给折奴隶和青铜,折因受荣宠,而为父乙做器。该器造型稳重,装饰富丽,是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铭文铸在盖内,器身上的铭文铸在内底部。器、盖同铭,共计六行四十字。
原文
隹(唯)五月,王才(在),戊(子),令乍(命作) 册折兄(贶望)土于相(侯),易(锡)金易(锡)臣,(扬)王休,隹(唯)王十又(有)九祀,用乍(作)父乙(尊),(其)永寳。木羊册。
大意是:昭王十九年五月戊子这天,王在厈这个地方(沣京一带),命令作册折去为相侯代天子赠望土,同时,昭王又给折赏赐了许多青铜和奴仆,为宣扬王的美德和恩惠,折便为父亲乙铸造了这件祭器觥,以作纪念。厈的地望至今意见不一,有学者认为当距丰邑辟雍不远。唐兰先生考证,其所记事件可以与中方鼎、作册折卣和折尊铭文相印证,在西周昭王第二次南下伐楚之前,此年的下半年昭王伐楚而不返。
牛形铜觥
湖南博物馆藏牛形铜觥
1977年衡阳包家台子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牛形铜觥为酒器,牛首及背为盖,腹内盛酒。颈部为流。此牛的头部和角形,是江南地区常见的水牛形象,牛背上站立一虎,既是实用的捉手,又是一种装饰。牛身上还装饰有凤鸟纹、龙纹、兽面纹等。此觥的造型设计与实用性完美地融于一体,表现出了优良的工艺设计思想。
商代牛觥是商晚期青铜盛酒器,1977年11月在衡阳市蒸水北岸包家台子出土。其时,牛觥埋在深约1米的黑褐色土中,头部东向,周围未见墓葬痕迹,当为部落首领或长老在一场祭祀天地、祈求平安的祀典后深埋在台地中央的。
该牛觥长19.8厘米,高14厘米,壁厚0.2厘米;作水牛形,昂首,双角扁平弯曲,角下有耳,双眼凸出,腹部浑圆,四足分立,蹄足矮而粗壮,垂尾。牛觥以头、背为盖,颈为器之流;盖顶施一立虎提钮,虎头前探,虎尾平直,尾端微翘,盖后背突起一棱。器身通体装饰,以云雷纹为地纹,以凤鸟纹、夔龙纹、兽面纹等为主纹。牛尊两侧腹部各施一长尾凤鸟纹,前后自牛觥前胛至臀尾部,上下自觥口沿至牛觥前后腿上部;凤鸟昂首挺立,凤眼圆大有神,喙呈直角下折,头羽向后飞扬,凤尾向上弯曲;牛腹中部施一卷曲龙纹,巧妙地填补了凤鸟头尾间的空白。牛颈下前胸中施竖棱,两侧施对称夔纹,下端为兽面纹。牛尾椎部施一浮雕牛头状兽面纹,尾中段施窃曲纹,下端饰羽状纹。盖顶背部为兽面鱼身主纹,鱼尾直抵牛首,两边辅以云雷纹。牛觥翠绿如玉,造型敦实凝重,制作极为精细,盖、身相连的曲线自然流畅;通体装饰,纹饰精美,构思严谨,布局有序,主纹与地纹相互映衬,繁缛而不杂乱。主纹中的凤鸟纹、夔纹、兽面纹以及立虎提钮,无不透出一种力的神秘与震慑,具有明显的商晚期中原青铜文化的特点。而牛觥无论是器形还是尺寸比例,都极为写实,与中原文化倾向象征和图案化明显不同。牛觥的整体造型敦实中不失精巧,凝重中透出秀丽,当为中原文化与土着文化结合的杰作。
鸟兽形觥
野鸭子的造型。鸭头向与怪兽相背,凫鸟的颈部成为了觥的鋬,两翼居中,后尾延及于前流,足及于圈足。凫鸟的尾部口沿为觥的流。主体口沿下饰以云雷纹为地的目雷纹,凫翅饰云纹,凫身饰以象征羽毛的鳞片纹。圈足的前端饰有云雷纹,后端却饰了相向的夔纹,都以云雷纹衬地。鸟兽形觥上有铭文“戊”二字,戊当为国族名。此觥形制有特别之处,装饰的纹饰虽多作了单层处理,但刻意求工,极为饬整精丽,堪称工艺奇特,青铜中精品之作。
鸟兽形觥在商周的青铜珍品中,不但显示了觥的非凡魅力,也显示出铸造工匠的手工艺造诣与卓越的艺术才华,称得上是成功的代表作品了。但这件商代的精致珍品,已流失到了国外,现藏于美国华盛顿的费利尔艺术馆内。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36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不经一事,不懂一人
下一篇: 如何与属羊男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