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照相机传入中国的时间,并算不上太久,在1839年发明的7年后,就随着西方传教士带入了内地,然而由于认知上的障碍,一直到了19世纪末期,才广泛的被中国人所接受,其中最频繁出现在镜头当中的封建贵族,同样也是近代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慈禧太后。
1900年以后,似乎为了体现自己要革新的印象,慈禧建立起了所谓的“照片外交”,请了几位驻华公使的家属,和她们一起进行合影,然后送给包括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内等西方官员,以此来体现自己“开明”的一面。
而到了1908年11月15日,慈禧和光绪相隔一天,相继去世,也引发了极大的轰动,但是慈禧和光绪的灵柩一直停放在京城足足一年的时间,这才在第二年的10月,举行盛大葬礼。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出发前往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菩陀峪定的东陵。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外务部官员,专门将各国记者,放置在了东直门外一个单独的亭子中,任何想要拍照的记者,也只能在沿途规定的地点,进行短暂的拍摄,从而诞生了如下宝贵的照片。
随着送葬队伍逐渐走出京城,东直门内大街上,已经看不到任何的百姓,然而距离清东陵,有着75公里的路程,清政府想要完全做到清空,也是不可能的,不少人群熙熙攘攘的挤在东直门外,有些人,甚至是不远万里从远方看来,只为目睹慈禧的遗容,根据一名荷兰记者的回忆,“当队伍通过箭楼走到城门外开阔地的时候,成千上万的骡车,搭载着围观的群众,翻山越岭朝着慈禧赶来。”
因为道路实在是太过于拥挤,周围围观的群众,都被赶到了附近的小土丘上,而在一旁,则是机警的宫廷侍卫,在盯着拍摄者,看他们有无任何违法的可能。
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头,是荷枪实弹的部队,从衣着打扮不难看出,他们正是清朝廷晚期最为依赖的新军士兵,此外周围还有礼炮。
相比之下,慈禧本人的棺椁,则是被遮掩的严严实实,让不少误以为能看到太后遗容的人有些失望,在这只庞大的随行队伍当中,还包括了做法事的藏传喇嘛、和尚以及道士,前方按照惯例,则是阴兵阴将开道,也就是常见的纸人。
这张从上往下的图片,严格意义上是不符合清廷规定的,因此他们不允许记者在老佛爷的上方进行摄影。
而图7则让人感到胆寒,出现在葬礼当中的,还包括纸扎,而慈禧身边的纸扎,都是按照真人大小一比一制作,黑白镜头下,这些纸人面色惨白,十分诡异。
最终队伍足足走了五天,才抵达目的地,期间又发生了一起小插曲,因为福生照相馆的尹绍耕兄弟二人,违反禁令,在东陵的门口拍照,镁光灯还惊动了隆裕太后和摄政王载沣,结果被当场拿下,除此之外,清廷还以“恣意任性,不知大体”的理由,将带他们进入葬礼队伍的直隶总督端方革职,经过好一番折腾之后,葬礼才至此结束,至于在18年后孙殿英盗墓,又是另外一番故事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36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