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兵时二十四岁。他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将项燕,被秦将王翦所杀的那个人。项氏世代为楚将,封于项,所以姓项氏。项梁立了楚国后人为楚怀王,借此来召集楚地百姓起义抗秦。后来项羽的叔父战死,楚怀王掌握实权,命令项羽北上救赵,刘邦西入秦关,并且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
项羽在进军途中,杀掉了怀王的将领,夺了军队的指挥权,之后破釜沉舟,用三万人打败秦朝几十万军队。巨鹿之战,项羽消灭了秦朝的两大主力军团—章邯军团和王离的长城军团。战争结束后,项羽召见各诸侯将领,他们进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不敢抬头仰视。项羽从此成为诸侯军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隶属于他。
公元前206年,项羽率诸侯联军四十万人,进入关中。而先入关的刘邦见项羽人多势众,不得不将关中拱手相让。项羽于是带兵西进,屠毁咸阳,杀死了秦朝已经投降的国王子婴,焚烧秦朝宫室,大火三个月不灭。
此时项羽已经成为天下诸侯的盟主,摆在他面前的有三条路。
第一当天子:选择周王朝的王业。
第二称帝:选择秦帝国的帝业。
第三称霸:选择春秋战国的霸业。
在这三种选择中,项羽最终选择了霸业,那么他为何选择霸业,而不去像秦始皇那样当皇帝呢?有四个原因。
第一:楚怀王的约定。项王进入咸阳之后,就派人向楚怀王报告请示,并且讲述自己的战功,他希望楚怀王改变当时的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可楚怀王却说:“按照约定办。”项羽十分恼火,于是就假意尊楚怀王为义帝,没有将刘邦封为关中王。项羽负约了,当时的人很注重人的品行,项羽作为负约的人,只能称霸。
第二:身份地位。自周朝建立到秦朝末年,几百年的贵族世袭制度已经深入人心了,哪怕有陈胜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还是改变不了根深蒂固的贵族血统思想。项羽虽然是将门之后,但终究只是一名楚怀王的臣子,他只是楚将,最多称王。
第三:各路诸侯的实力。秦末以来,诸侯并起,项羽消灭秦军主力后,以天下共主的姿态进入咸阳城,项羽的这种地位完全是靠武力取得的,各路诸侯对项羽也仅仅是表面的臣服,是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并无绝对的忠诚。,如果项羽贸然称帝,全国实行郡县制,各路诸侯在灭秦都是做出贡献的,成功后没有任何封地,他们一定会起兵造反。
第四:逐步称帝。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有九郡,建都彭城。项羽的地盘几乎占了全国的四分之一,各路诸侯他的地盘最大。项羽可以慢慢地兼并小的诸侯国,扩展自己的实力,再等有一定实力的诸侯国犯错,到时起兵灭国,像秦始皇一样兼并天下。
其实刘邦在楚汉战争时期,他是逢国必灭,灭掉三秦,灭掉魏国、赵国、代国、齐国、楚国。整个天下的诸侯王都被灭掉了,他才得以称帝。但是称帝之后,刘邦也不得不分封功臣为王,这些诸侯王在灭项羽的过程中都立下汗马功劳,如果不分封为王,他们一定会合力造反,刘邦的皇帝也坐不稳的。刘邦最后慢慢蓄力,先是兼并实力较小的诸侯,而后彻底消灭异性诸侯王。
首先跟项羽的性格有关系,项羽的性格可以说本来就不是那种可以做帝王的人,他只适合做那种称霸一方的诸侯王,所以就算项羽那个时候占领了咸阳,他也没有主动的称帝,而是选择和其它的诸侯一起平分天下。
其次项羽是一个集优柔寡断和刚愎自用为一体的人,此外项羽对帝王之术的运用跟刘邦相可以说是差了一大截的,这种性格也致使他不知道怎么去使用自己的手下,所以到了战争的后期,导致他这边的很多有能力的人都投靠到了敌方的阵营。
就比如说一代战神韩信,韩信刚开始的时候是在项羽的手下做事的,但是项羽并没有重用韩信,对于韩信来说一两次可以容忍,但是时间一长心也就冷了,所以最后才会毅然决然的选择投靠到刘邦的麾下,这种缺点也直接表明项羽根本不适合做皇帝。
不仅如此,那个时候的项羽并不算完全的称霸天下,虽说前期项羽的势力是最强的,但是秦朝灭亡以后,还是存在很多大大小小的诸侯王,而且项羽也没有进一步产生想要吞并这些诸侯王的想法,不然也不可能放任刘邦去蜀川那边发展。
要知道这些诸侯王一日不灭他就一日不可能做皇帝,但是天下的大势肯定是分久必合的,你不做这个皇帝肯定会有人来取代你,所以刘邦在合适的时间站了出来,打败了项羽,然后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汉朝。
丰镐遗子/书文;话百里秦川,讲陕西故事,请关注“睁眼看西安”
秦国末年,天下大乱,六国贵族纷纷起兵,逐鹿中原。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攻破位于今陕西丹凤县东南的“武关”,绕过位于今西安市蓝田县城南的“峣关”,大败秦军于蓝田县南,屯军于今西安东南白鹿原“霸上”。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只好素车白马,系绳于颈,向刘邦投降,秦王朝至此灭亡。项羽违反楚怀王与诸将领所说的“先入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命令将士破关而入,于十二月中旬进至临潼戏水,屯兵今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东南的“鸿门”,与屯军霸上的刘邦军队短兵相接。
刘邦势弱,鸿门宴后,项羽率领大军进入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火焚咸阳宫殿,掘秦始皇陵,然后在戏下这个地方大封诸侯。说起戏下这个地方大有来历,传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一笑失江山”,从骊山跑到此地被犬戎兵所杀,百姓嘲笑其“似江山为儿戏”,故将此地命名“戏下”。项羽在戏下共分封了十八个诸侯王,项羽先遥尊楚怀王为义帝,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今徐州),并采纳了范增的建议,诡辩称“秦有巴、蜀亦关中之地”,随封刘邦为汉王,辖汉中、巴、蜀地,定都南郑(今陕西南郑县)。
为了防止刘邦越秦岭再回关中,将原秦国故地关中封给原秦朝的三个降将:封原秦军主将章邯为雍王,统辖咸阳以西之地,定都废丘(今陕西兴平市东南);封原秦军长史司马欣为塞王,统辖咸阳以东之地,都栎阳(今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封原秦军都尉董翳为翟王,统辖上郡之地,定都高奴(今陕西延安市东南)。史书上将他们称为“三秦王”,简称为“三秦”。秦国势力被一分为三。楚汉相争时,汉王刘邦自汉中出故道暗度陈仓,打败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占有了关中三秦之地。
项羽封封赵国贵族赵歇为代王,统治代地(今河北蔚县东北);封赵王随从张耳为常山王,统治赵地,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封张耳的谋士申阳为河南王,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封赵国大将司马昂为殷王,统治河内,建都朝歌(今河南淇县);赵国势力被一分为四。分封过后,因赵国大将陈馀因没有入关,未被封王,陈馀联合齐相田荣赶走常山王张耳,恢复代王赵歇为赵王,自立为代王。
项羽封齐国贵族田市为胶东王,统治胶东,定都即墨(今山东平度南);封齐国大将田都为齐王,统治齐地,建都临淄(今山东临淄东);封齐国大将田安为济北王,统治济北,建都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齐国势力也被一份为三。分封过后,因齐相田荣也因没有入关,未被封王,与赵国大将陈馀串通联络,在分封后不到三个月,就起兵反叛。田荣就赶走齐王田都,攻杀济北王田安,后来又杀死胶东王田市。
项羽封燕国贵族韩广为辽东王,统治辽东、建都物种(今天津蓟县);封燕国大将藏荼为燕王,统治燕地,建都蓟县(今北京西南);燕国势力被一分为二。分封过后,原燕王韩广占住地盘,拒不去辽东,新燕王臧荼与之发生火并,将其击杀于无终,并占有辽东之地。
项羽封魏国贵族魏豹为魏王,统治河东,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封韩国贵族韩成为韩王,统治韩地,建都阳翟(今河南禹县);封楚怀王嫡系共敖为临江王,统治南郡,建都江陵(今湖北江陵);
项羽封自己先锋大将英布为九江王,统治淮南,建都六县(今安徽六安北);封支持自己的鄱君吴芮为衡山王,统治长沙,建都邾县(今湖北黄岗北);分封过后,最早追随陈胜吴广起义的首义功臣彭越也没有封王,第一个直接起兵,猛攻梁地,为自己争地盘。
项羽在灭秦之后共分封了十八个诸侯王,使秦统一之后的中国又重回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项羽刻意将战国时期五国诸侯的后人从原来的富地迁往恶地,将一个国家分成几个国家,以削弱其势力。并将自己部将封到各国之间的富裕之地,监视制衡。此举虽然削弱了原五国诸侯的势力,但是确在五国诸王之间留下了很深的矛盾。项羽离开关中,回归彭城,派人杀死了义帝楚怀王,称诸侯盟主。
项羽这个人比较怪,杀死了义帝楚怀王后,自己没有当皇帝,而是心安理得地当起了诸侯盟主。终其原因,实则项羽也有称帝之心,否则为何要杀掉自己头上的名誉领袖楚怀王,只不过称帝时机不成熟。按古代的政治程序,皇帝不是自封的,而是天下子民拥戴劝进。这种形式,哪怕走过场,如果擅自称帝,那就“名不正言不顺”。当时在反秦义军崛起的各路诸侯中,多是六国旧贵族或其后代,有响当当的王者血统。而项羽的祖上,只是楚国旧将,并没王族血脉。六国旧贵族在反秦大起义中,投机钻营,本意都是复辟旧制,恢复一方霸权,自然没人领唱拥戴和劝进项羽称帝的高调。
后来虽然项羽把诸侯默认的灭秦名誉总统领义帝楚怀王杀了,但是天下诸侯并没有顺势把他尊为皇帝。反而把项羽视为弑主叛上之辈,公开或暗里和项羽闹腾起来,项羽东征西讨,疲于奔命,刘邦联合五国诸侯王终于扳倒项羽,建立汉朝。或许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要的就是其相互攻杀,为称帝扫平道路。只是项羽猜对了开头,没有想到结尾,结果被刘邦这个市井之徒摘了桃子。
《睁眼看西安》是“丰镐遗子”创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体。刨根百里秦川,问底周秦汉唐,睁开眼睛,拿出手机,告诉你一个不为人知的老长安,未经授权,不要转载!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35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