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搞笑风水摆布第一人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在元朝时期,说起权臣们可谓是扎推的出现,特别是在忽必烈时期之后,这些权臣们更是跋扈专断,层出不穷。到了元文宗和宁宗时期他们的权相伯牙吾台·燕铁木尔更为严重,他竟然公然的将两位君主给杀死,将前皇后占为己有,将宫内的40多名公主纳入妾室。
说起燕铁木尔他在年少时期就已经服侍在元武宗的身边,因为他的忠心和勇武元武宗就特别欣赏于他,于是他也逐渐的有一位很普通的侍卫慢慢晋升到了指挥使,就连在军中的威望也是极为高涨的。
到了泰定帝驾崩之后,当朝的丞相就开始将权利控制在自己的手上,一直不愿让太子去上位,因此朝廷上下也纷纷猜疑起来,于是在这种情形之下燕铁木尔就开始发动了他的政变,希望将图帖睦尔推上帝王之位,宰相听到之后才立马将太子立为帝王,随后就派出军队杀伐大都,但是大都防守的部队却将他们给击败了。等到了当年的10月份,燕铁木尔就开始进攻,把皇帝和君臣们全都给杀死。
之后元文宗虚情假意的让出自己的皇位给兄长,没想到兄长欣然接受回到都城之后便成为了元明宗,但是在元文宗的心里是非常不愿意让位给兄长的,燕铁木尔当然也看得出他的心思,而且在元明宗上位之后就开始在朝廷中大换血,随意发号施令,就连燕铁木尔在其中的党羽都被其全部撤走,朝中上下每一个机构都部署了他的亲信,因此燕铁木尔对元明宗也是虎视眈眈。
到了八月初一,元明宗就突然暴毙在大殿之上,当年的他就只有30岁,当时没有人敢去议论他真正的死因,但是在绝大多数人的眼中他们都是人为燕铁木尔和元文宗合伙弑君的可能性极大。
也就这样元文宗又一次的登上了皇位,也为了燕铁木尔此次帮扶的大忙,将他加封了许多的官爵,他的家族也成为了在当朝最为强势的氏族。因为权力过大难免会得意忘形,竟然相中了宫内的皇后,所以就向元文宗讨要,这一提议当然是如此的荒谬,但是元文宗也知道当时的燕铁木尔权势是多么的高,因此并没有拒绝,所以燕铁木尔也就如愿而归。但是她的野心并没有满足于此,出于同样的原因也只能将40多位公主也都嫁给燕铁木尔。
等到元文宗去世之后,便把王位传给了元明宗之子,谁知道上位还没有两个月时间就也去世了,于是此后国内政务全由燕铁木尔一人包揽虽然没有成王,但是权利全都在他手中,但是这样的状态同样没有维持多久,在第二年的六月份,燕铁木尔便也去世了,享年四十九岁。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宇文觉、拓跋廓、宇文毓,宇文护是被宇文邕杀死的。
西魏恭帝元年(554年),宇文泰病逝,临终将权力移交给宇文护,宇文护接掌国政。迫使西魏恭帝元廓禅位于宇文觉,建立北周。
封大司马,进爵晋国公。北周建立后,宇文护专政,三年内连杀宇文觉、拓跋廓、宇文毓三帝。名臣赵贵、独孤信对其掌权不满,暗中策划将其除掉,事败后纷纷被害,北周政权稳定下来。
天和七年(572年)三月十八日,宇文护从同州回到长安,在含仁殿被宇文邕杀死,其子嗣、党羽也被逮捕诛杀。建德三年(574年),宇文邕下诏恢复宇文护爵位,追谥为晋荡公。
扩展资料:
一、被宇文护杀的皇帝
1、宇文觉
宇文觉(542年―557年),即北周孝闵帝(557年在位),字陀罗尼,代郡武川(今属内蒙古)人。
周文帝宇文泰第三子,母为元皇后(北魏孝武帝元修之妹冯翊公主)? ,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一位君主(当时称天王),但实际上是权臣宇文护拥立的傀儡。
宇文觉七岁(一说九岁)时,被封为略阳郡公。西魏恭帝三年(556年)三月,拓跋廓命宇文觉为安定公世子;四月,拜为大司马。
十月,宇文泰过世,由宇文觉继承太师、安定公等官爵。十二月,拓跋廓又下诏以岐阳之地封宇文觉为周公。
周孝闵帝元年(557年),拓跋廓派济北公元迪将皇帝的玉玺和绶带送给宇文觉,二月十五日,在其堂兄宇文护的扶持下,宇文觉正式即位称天王,国号大周,史称北周。
宇文觉称帝后为了亲自执政,与大冢宰宇文护发生冲突。宇文护于是与尉迟纲合谋废立之事,先设计诛杀乙弗凤,并使宇文觉身边没有侍卫;接着派贺兰祥逼迫宇文觉逊位,将他贬为略阳公并幽禁。
不久宇文觉被宇文护杀害,年仅十六岁。
2、拓跋廓
拓跋廓(537年―557年),即魏恭帝(554年到556年在位),鲜卑族,汉名元廓,魏文昭帝元宝炬第四子,魏废帝元钦异母弟,西魏最后一位皇帝,也是魏朝最后的皇帝。
大统二十年(554年)即位,去年号称元年,并且复姓拓跋。魏恭帝二年(555年),授予太学助教。
魏恭帝三年(557年),掌握军事大权的宇文护废掉魏恭帝,立宇文觉为帝,建立北周政权,西魏灭亡。恭帝被封为宋公,不久被杀。
3、宇文毓
宇文毓(534年—560年5月30日),即北周明帝,字统万突,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人。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二位皇帝(556~560年在位)。北周文帝宇文泰庶长子,母为姚夫人。
大统十四年(548年),封宁都郡公,累授大将军,镇守陇右。556年,孝闵帝宇文觉践祚,进位柱国、岐州刺史等,地方治理很有政绩,深受百姓感激。
次年九月,宇文护废黜孝闵帝,迎立宇文毓继位天王。武成元年(559年),宇文毓以称王不足以威行天下,自称皇帝,建元武成。
武成二年(560年),宇文毓被宇文护派人毒死,时年二十七岁,谥号明皇帝,庙号世宗,葬于昭陵。
二、杀宇文护的皇帝
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6月21日),小字祢罗突,汉化的鲜卑族,祖籍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生于同州武乡(今陕西大荔)。
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周孝闵帝宇文觉和周明帝宇文毓异母弟,母文宣皇后叱奴氏(叱奴太后),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武成二年(560年)至宣政元年(578年)在位。
宇文邕十二岁时被封为西魏辅城郡公。周闵帝宇文觉继位时拜大将军,出镇同州(今陕西大荔)。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官任大司空,封鲁国公。
宇文邕聪明有远识,性果决,有智谋,能断大事。武成二年(560年)四月,在宇文护的拥立下,即帝位。建德元年(572年)终于诛杀权相宇文护,独掌朝政。
后继续推行均田制,改进和发展府兵制度,将府兵指挥权从中外都督诸军事府收回由皇帝掌握,并开始招募均田户农民充当府兵,扩大兵源,充实军事力量,准备兼并北齐。
建德五年(576年)十月,复领兵七路攻齐。建德六年(577年)正月,率军乘胜围邺,一举攻陷,俘北齐后主父子,灭北齐。
宇文邕在位期间,摆脱鲜卑旧俗。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宇文邕生活俭朴,能够及时关心民间疾苦。
宣政元年(578年)五月,周武帝率诸军伐突厥,五道俱进。因病诏停进军。六月,疾甚,还军长安,当月病逝,年仅36岁。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孝陵,传位长子宇文赟。
——宇文护
元朝宰相权力很大,是上层权力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是皇位争夺战中的重要依靠力量。元朝的相权是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大趋势下的一次重要反弹。关于元朝宰相权重的原因,即政治生活中存在大量利于宰相专权的机制,与此同时从制度上对宰相专权所作限制却很少。
元朝宰相权力很大更深层的原因,则是元朝大多数皇帝权力欲不强,只满足于深居宫中,垂拱而治,对亲自处理政务并没有太大兴趣。元朝皇帝不行常朝,其处理政务的主要方式是居于宫中坐等大臣奏事,并且似乎没有批阅文书的传统,多数时候对大臣所奏之事都只是简单复事。与其他王朝一些事必躬亲的“勤政”型皇帝相比,元朝皇帝的日常工作量远为逊色。
元朝君臣关系中长期保持着来自草原游牧社会的私人隶属色彩和身分差异,大臣不过是君主的家臣或奴婢,其权力在大多数时候都被看作皇权的外化和延伸,不被视为威胁。于是就出现了在汉族王朝乃至其他北方民族王朝中不常看到的情况:皇帝委任责成,大胆放权,大臣勇于任事,不加避忌。
文宗的任命燕帖木儿为中书右丞相、知枢密院事,封太平王,燕帖木儿在左上丞相之位之后对权力着迷的程度越发的不可收拾,他对皇家的女人感兴趣,就不顾反对将皇后强行娶回自己家中,并且还纳了十几个公主为妾侍,生活上也开始过度的奢侈。
权利给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关键看你自己能否克制住这份欲望。在古代,很多大臣都克制不住,从一点一点的逾越,到放纵般的揽夺大权,成为当朝?权臣?。
在古代,权臣是指那些专权并且对皇帝的统治造成威胁的大臣。几乎每一朝代都会出现权臣,只不过是多或少的问题。如果帝王采取?宽松执政?,那么便会给有野心的大臣可乘之机,出现大臣掌权的局面。
在元朝,有一位权臣更是达到了巅峰地步,视皇帝如空气,公然将皇后娶回府上,甚至还纳了四十多位公主为妾。
做臣子做到这个份上,大家是十分羡慕的。那么此人是何人呢?竟然有着这么大的本事,将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连他的皇后都娶回了家。
此人就是代权臣伯牙吾台?燕铁木儿,其祖上多次为国立功,有着很大的威望。燕铁木儿打小便非常聪慧,赢得众人的称赞。在他成年之后,又受祖父荫泽,得以入宫侍奉皇帝。
燕铁木儿不仅有一副好头脑,也有一身好武功,并且力大无穷。所以入宫之后便得到了重用,在元武宗身边担任了十多年的近身侍卫。
到了仁宗皇庆元年,燕铁木儿承袭了他父亲的职位,担左卫亲军都指挥使一职。从这时起,燕铁木儿掌握了军权。
后来元泰定帝登基继位,燕铁木儿再一次得到了迁升,可以参议朝政之事。就这样,燕铁木儿在朝中渐渐积累起了声望,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
致和元年,泰定帝驾崩。当时燕铁木儿担任禁军总领,他依借着自己所掌控的军事力量,并且又联合了公主察吉儿等人,迅速掌控住了朝中局势。
在稳定住局势之后,燕铁木儿下令让人接回被贬于江陵的图帖睦尔(元武宗次子),拥护他称帝,也就是后来的元文宗。
其实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来执行的话,继承人应该是元武宗长子和世?,只不过他曾发动过叛乱,而元武宗驾崩之时他还流亡在外,所以失去了继位的机会。
元文宗称帝之后,为了稳住人心,曾许诺一段时间后悔将皇位让出给自己的兄长。
在元文宗称帝的消息传开之后,梁王王禅等人很是焦虑,一番紧急商议之后,众人拥立了泰定帝之子阿速吉八,也就是后来的元顺帝。
元顺帝在完成了登基大典之后,在群臣的拥护下开始行檄文,要征讨于大都登基的元文宗。随着大军的进发,历史上著名的?两都之战?也就此展开。
不过,燕铁木儿并不是一个软柿子,并没有畏惧,而是亲自率领大都军队抵抗,然后进行反攻,最终消灭了元顺帝的军队,元顺帝伪政权也因此倒台。
因为在这一战中立了大功,燕铁木儿得到了厚赏,并且被封为中书右丞相,赐爵为太平王。
没多久,和世?便赶回到了大都。元文宗也遵守自己的诺言,将皇位让给了他。就这样,和世?登上了皇位,也就是后来的元明宗。
不过,元明帝登基之后对燕铁木儿很不满,他的权势实在是太大了。为此,元明宗展开了一系列的措施,向朝廷各个部门安插自己的亲信,并且冷落排斥燕铁木儿同党。想要用这样的方式架空燕铁木儿的大权。
然而,仅过了半年元明宗就暴毙在了南巡的路上。对此,人们都怀疑是燕铁木儿杀了皇帝。不过,大臣们畏惧他权势滔天,只能在暗地里猜测,不敢当众说出来。
接下来,就是元文宗重新上位,而且他对燕铁木儿的态度越发恭敬,甚至连不敢大声说话,生怕遭来杀身之祸。
皇帝到了这种地步,燕铁木儿开始了享乐生活,权欲上他已经没什么可追求的了,连皇帝都是他囊中玩物。
据史料所载,元文宗复位之后,应该将泰定帝的妃子们迁至到安东州去。当时,元文宗认为此事重大,便选了燕铁木儿来负责此事。不曾想,燕铁木儿早就垂涎于泰定帝的妃子,这下更是得偿所愿。
在护送中途,燕铁木儿直接将泰定帝皇后八不罕娶为了自己的妻子,并且还纳了一些漂亮的妃子为妾。当时,元朝宗室迫于燕铁木儿的势力,只得封八不罕为太平王妃。
如此一来,曾经的皇后便变成了一代权臣的妻子。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权臣娶皇后,太出人意料了。
经历了此事之后,燕铁木儿看到元朝皇室实在是太过软弱,就更不放在眼里了,所作所为更加放纵。后来,他更是纳了四十多位宗室之女为自己的小妾,其中有公主、郡主等。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些人都是自愿嫁给燕铁木儿的,并没有受到逼迫。当然,如果深入来看的话不难发现,这些女子其实只是牺牲品而已,为了避免自己的家族在政治斗争中失利,才不得不出此下策主动嫁给燕铁木儿。
但凡是一位有点血勇的皇帝,都会心生怒意,就算鱼死网破也要与燕铁木儿争斗一番。可是这个元文宗却没有一点蒙古人该有的血性,非常的懦弱,甚至还让自己的皇子认燕铁木儿作义父。
可见,燕铁木儿的权力实在太大,连一个王朝的皇帝都畏惧成这样,还需要去讨好看其脸色而活。在古代,像其他的权臣之所以能够只手遮天,是仗着皇帝年幼好欺负。
而像燕铁木儿这样轻而易举的驾驭成年皇帝,在历史上就很是罕见了。只能说,元文宗的软弱成就了燕铁木儿的权臣之路。
最后,燕铁木儿也是死于荒唐,史料所载:?至是荒淫日甚,体羸溺血而薨?。从这以后,元朝的皇帝就彻底的沦为了权臣的政治工具,而国家在这样乌烟瘴气的环境下也注定走不远,只能在后人的遗憾声中落幕。
是朝政混乱造成的。而在元朝中后期,就是这样现状。这位宰相,名叫燕帖木儿,他是元文宗时期的宰相。
燕帖木儿是官二代,他的父亲是元朝的重臣,所以燕帖木儿年轻的时候,就在元武宗的身边当侍卫,由于能力不错,所以升迁很快。到了元仁宗时期,燕帖木儿已经掌控了军权。
元朝的皇位继承制度父皇死了,儿子可以继承皇位,皇兄死了,弟弟可以继承皇位。
元武宗去世之前,跟弟弟元仁宗约定,说要将皇位传给弟弟,但有个条件,那就是等他弟弟死后,要将皇位还给元武宗的儿子。元仁宗表面上答应了,但后来就毁约了。
元仁宗去世之前,将皇位传给了儿子元英宗,没过几年,元英宗就被刺杀死了。然后是泰定帝继位。泰定帝当皇帝也没多久,就死了。
皇宫中经历了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后,此时的燕帖木儿已经掌握了实权,他提出让元武宗的二儿子继位,史称元文宗。朝廷上下,没人敢反对。
元文宗上位后,出于感激,给了燕帖木儿很多好处,又是封地,又是升职,变为宰相。燕帖木儿一下子得到了太多东西,人都飘起来了。于是在朝廷上肆无忌惮。
他将泰定帝的皇后娶回去做了妻子,还将四十多个公主纳入自己的府中,成为他的妾室。做了这些事情后,按理说当时的皇帝元仁宗应该处罚他才对,但实际上不但没有,元文宗还让太子认燕帖木儿为养父。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32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建盏在宋代为什么这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