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抗日战争南京战役,守城国军心惊胆寒,唐生智为何却能临危受命

兵哥解说 2023-09-18 07:17:24

1937年12月1日,在淞沪大会战刚刚结束不足一月之时,日本统帅部下达了“第8号令”,要求日本华中方面军协同日本海军,对民国首府南京发起进攻。

日本统帅部下达了作战命令,但是民国内部却并没有做好应战的准备,实际上在此之前双方正在为停战谈判之事进行交涉,民国高层并没有想到日军会突然下达进攻令。

其实在淞沪会战结束之后,日本内部便为了是否应该继续对华作战而争论不休,至于进攻南京一事,无论是日军参谋次长多田骏还是日本内阁首相近卫文麿都十分犹豫。

日军虽然攻占了上海,但是由于战争规模的逐渐扩大,日本财政早已不堪重负,因此多田骏和近卫文麿均曾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将南京作为谈判之地而不是交战之地。

但是身为日军前线总指挥的松井石根却从未停止过向南京进军,即便是日本统帅部严令松井石根不得跨区域作战,也未能阻止野心勃勃的松井石根。

当松井石根率领日本华中派遣军对南京形成包围态势之时,日军内部则陷入了一种狂热的状态,实际掌控前线日军的师团长以及参谋人员对高层早已不屑一顾。

以至于身为日本首相的近卫文麿甚至需要通过报纸来获知前线日军的作战情报,不过即便如此近卫文麿和多田骏也开始变得十分亢奋。

近卫文麿和多田骏认为,前线日军已经兵临南京城下,民国政府必定会被迫和自己签署城下之盟,但是他们没有想到,民国政府却并未就此屈服。

极力坚持应该固守南京的唐生智被委任为南京国军的最高指挥官,而他的办公场所也被改为了南京卫戍司令部。

唐生智本是民国执行部长,主要负责监督修筑各地的防御工事,突然从监工部门变成了卫戍司令部,唐生智麾下众将均十分不满。

而此时身为南京警备司令的谷正伦却以胃病复发为由离开南京,此事直接引发了一片哗然,唐生智麾下众将纷纷劝说唐生智放弃南京。

但是唐生智却表示南京是民国首府,即便明知不敌也要据城死守,而他作为主官已经决定和南京共存亡,而其他人则可以在城破之日自行突围。

唐生智的允许众人相机撤退的承诺令劝说之人羞愧难当,不过刚刚稳住了军官的唐生智却并没有时间休息,因为负责守城的部队也同样需要安抚。

由于淞沪大溃败的原因,负责驻守南京的国军部队多是从淞沪战场上败退的残军,本就心惊胆寒急需休整,当得知仍需在南京和日军血战时,士气直接跌落冰点。

为了增强麾下部队的战斗力以及提振士气,唐生智向蒋介石索要了一支精锐部队,那便是有着“铁卫队”之称的教导总队。

教导总队是蒋介石麾下的御林军,是蒋介石重金打造的种子部队,即便是普通士兵都有学历要求且要经过重重选拔,是中央军基层军官的摇篮。

九一八事变之后,民国政府宣布为了节约开支而在军中发放“国难薪”,就连号称嫡系的德械师都不能例外,唯有教导总队的薪饷从未打过折扣,可见其受重视的程度。

为了坚守南京,蒋介石下令将教导总队麾下的六个主力团全部留下,归属唐生智指挥,其他国军部队见“铁卫队”尚未撤退便认为蒋介石并未放弃南京。

唐生智则趁热打铁在军中发表讲话称,经过高层决定,南京只需要坚守三个月就可以等到援军,届时将对日军发动全面反攻,国军士气为之一振。

参考资料:《二战全史》、《抗日战争》等

南京保卫战、为何会输的这么惨?

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部署南京保卫战。

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12日,唐生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在1937年11月中旬召开的关于南京战守的决策会议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内部出现分歧。一种意见主张只进行象征性的抵抗以后即主动撤退。另一种意见主张至少在一定时期进行绝对固守的作战,这是蒋介石的主张。唐生智支持蒋介石的主张。

然而,这种意见在军事委员会高层会议上未能获得广泛支持。在11月18日的军事委员会高层会议上,蒋介石决定在南京进行短期固守作战。蒋介石提出由谁来负责固守南京的问题后,一时无人应答。最后,唐生智表示愿意担负这一职责。蒋介石接受了唐生智的请求

蒋介石在11月24日正式发布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蒋介石自己在此后也留在南京,实际指挥南京保卫战,直至12月7日早晨离开南京。

蒋介石在南京时还能够统一指挥为固守南京被紧急增派的各个部队。然而在日军已经完成对南京的合围的时候,蒋介石才把保卫南京的最高指挥权移交给唐生智。而唐生智对于各部队状况了解也非常有限,且在各部队高级指挥官中也没有权威。

12月12日中午前后,日军已攻破中华门,城中秩序开始陷于混乱。唐生智等决定改在当夜撤退。而此时最佳撤退时机已过,而且各部队联络不畅,指挥系统已经瓦解,从而造成了大批中国军队未能成功撤退而滞留南京,最后大部分被日军屠杀的严重后果。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最终城破,满眼是壮烈战死者的尸体。后人总是以为南京保卫战打得太过软弱,但实际上,在1南京沦陷前,国军将士们的抗击无比顽强,雨花台一战88师3位旅长,2位阵亡;6位团长,3位牺牲;全军过半将士壮烈殉国;264旅旅长高致嵩,最后时刻引爆手榴弹,与日军同归于尽。

抗日战争中的国军特种兵六百打败两万日军



六百名宪兵打败了两万名日军。


当中国宪兵和五军两个营在雨花台接到防守时,梅村愤怒地发起了新一波进攻,他骄傲地认为自己面对的只是一群弱小的五军士兵。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雨花台响起了德军冲锋枪的轰鸣声,惊呆了的梅村顿时一片空白。他在二十年后的回忆录中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是兴奋还是恐惧,突然意识到我们真正的对手来了。


如果说日本人一开始只是被吓到了,那么第二天就成了所有经历过这场战争的日本士兵永远的噩梦。两万多日军与两个营的中国兵作战,成为梅村师团历史上最大的耻辱。六百名中国宪兵平均要防守一个二十五米长的阵地,平均每人要面对五十名日军A型师士兵。从早到晚,一队日军落在雨花台上,无法前进。梅村师不愧是日军最强的战斗部队,而且总是进攻。在最危急的时刻,梅村亲自带领敢死队,拿着当年从蒋介石手里夺来的宝刀,在地面上与中国的军警拼刺刀。但中国的军警也是硬碰硬,登上长矛,与日军展开肉搏战。终于,号称天下无敌的梅村师,在黄昏时分,在不屈不挠的中国军警面前轰然倒下,留下数千具尸体仓皇撤退。值得一提的是,在刺刀战中,梅村的宝刀被中国宪兵队的士兵缴获,梅村本人也被割伤了手臂。感谢部下的掩护,救了他一命,中国宪兵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五十多名指战员睡在雨花台上。


在我的梦中被轰炸,几乎完全被摧毁。


战斗结束后,唐生智兴奋不已,急忙给蒋介石打电话汇报战功。蒋介石得知梅村战败,宝剑失而复得,喜出望外。但得知中国宪兵出征后,勃然大怒,严厉斥责唐生智,并再次下令,没有自己的手令,任何人不得调动中国宪兵。于是,在上层的压力下,刚刚打了胜仗的中国宪兵队不得不撤离雨花台,回到军营。


但正是这个错误的决定,让日本特务机关知道了中国宪兵队的位置,从而改变了中国宪兵队的命运。半夜,日本空军出动了50多架轰炸机,对中国的宪兵队进行了疯狂的轰炸。大多数士兵在睡梦中被杀,还有200多名幸运的逃脱者。这个国民政府致力于组建王牌部队,就这样因为蒋介石的错误决策而毁于一旦。


巧合的是,第二天,蒋介石就下达了向唐生智撤退的命令。日军趁机占领南京,可怕的南京大屠杀开始了。


化整为零,在异国他乡大显身手。


中国宪兵队剩余的200人被投入西南战场,参加了西南战场的大部分重要战斗。尤其是在震惊中外的长沙会战中,正是由于中国宪兵支队对日军临时机场的成功打击,使日军失去了空中优势,为长沙会战消灭数万日本侵略者奠定了基础。1942年,新五军进入缅甸,在部队被日军包围的情况下,三名中国宪兵战士凭借超强的生存能力,穿越日军的封锁,与英美军队取得联系,使新五军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厄运。这支部队经过拆零,表现出了巨大的战斗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与此同时,他们自己也损失惨重。抗战胜利后,他们只剩下50多人,其中一半因伤致残。


1946年,国民政府改组中央军事特务机关,中国宪兵队剩余人员被任命为中央军事教官,有的甚至在渣子洞集中营工作。1949年后,大部分逃往台湾省,少数在解放后遭到镇压和枪决。逃到台湾省的那部分,很快就成了台湾省特务的骨干。


1934年国民党政府阅兵时,一支神奇的军队进入了各国外交部长的视线。这是一支约4000人的队伍,身着德军军装,装备当时最先进的德军冲锋枪。稍微有点军事知识的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军队。时任国民政府秘书的邵泽明多年后回忆:当时英国大使一脸惊愕,日本大使一脸苍白,德国大使笑着对法国大使说,这是我们德国人训练出来的军队。美国大使赞赏地说,这是中国最好的两支部队之一,德国大使不服气地问,中国还有哪支部队能和他们抗衡?美国大使感慨地说,只有一个,那就是成吉思汗的部队。


这支神秘的部队就是王牌特种部队——主席的特别警卫队,从1927年开始由南京国民政府秘密组建,1933年由德国特种部队教官训练。它的代号是中国宪兵。


据日本间谍川岛良子称,1946年,她告诉cf如何约束该地区。1934年,国民政府国庆阅兵后仅30分钟,日本情报机构就收到了土肥原从南京发来的密电,上面只有一句话:中国宪兵出现在南京,战斗力极强。


强大却无用。


中国宪兵队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北伐战争时期叶挺的铁军。随着国民政府统治的巩固,蒋介石于1927年开始在全国挑选200万军队。经过严格筛选,组建了一支8000人左右的卫队。卫队的成员都有特殊技能,他们等于一百。1933年,随着国民政府与德国关系的日益密切,希特勒应蒋介石之邀,秘密派遣冲锋队王牌教官博尔姆来华,对中国宪兵进行秘密训练。在布罗姆的严格训练下,近4000名士兵被淘汰。至此,中国宪兵队正式组建。在德国教官的严格训练和德国先进的武器装备下,他们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精锐的部队。


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江南战场上,中日两国几乎集中了各自最精锐的部队。中国宪兵也奉命开赴前线。南京警备总司令唐生智曾建议将中国宪兵编成小分队,可空投到日军后方,摧毁日军主要军事基地。这个绝妙的建议反而遭到蒋介石的斥责。这支无价之军的任何损失,都是蒋介石心头之痛。所以在这种保存实力的思想下,中国军警在战争初期始终在南京待命,充当抗战的看客。


唐生智冒着生命危险动用皇军。


杀敌的机会终于来了。随着上海等地的沦陷,日军对南京发起总攻,蒋介石逃到武汉。也许是为了战争,他离开了南京的中国宪兵队。随后,唐生智率领数百名南京守军与日军进行巷战,但中国宪兵仍在军营待命,因为没有蒋介石的命令,任何人都无权调动这支部队。


随着形势越来越紧急,第五军军长张治中及其部队在雨花台被日军包围。这支抗日英雄部队伤亡惨重,连张治中的警卫队也全部伤亡。为了挽救第五军,唐生智下定决心,冒着被枪毙的危险。他与中国宪兵旅长易安华合谋,调集中国宪兵两个营前往雨花台防守。


此时日军几乎全歼第五军,进攻雨花台的正是日军A型师梅村师。(注:日本在二战中共有六个A师,其中两个作为关东军驻扎在东北,后被苏联红军消灭。其中两人留在了日本,然后参加了太平洋战争。另外两个是中国人熟悉的皇军梅村师和花半元师。他们一直被放在中国的战场上,与许多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军队作战。他们是侵华战争中日军的中坚力量。团长梅村是蒋介石在东京读书时的同学,曾因决斗胜利而夺取蒋介石的传家宝,也是蒋介石青年时代的奇耻大辱。但也是梅村分区的负责人,最终成就了雨花台之战中中国军警的威望。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29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