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唐朝时期出现过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一定要拥有姓名,而每当人们提及唐玄宗这位皇帝,就一定会讲到他和杨贵妃杨玉环那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唐玄宗有多宠爱杨贵妃呢?“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些诗句够不够说明?唐玄宗对于杨贵妃那可谓是有求必应,杨贵妃要什么唐玄宗便眉头都不皱一下得给她。
那么后人不禁发出这样的灵魂拷问:“唐玄宗这么宠爱杨贵妃,为何只让她当贵妃,而不让她当皇后呢?”或许有人听到这个问题会回答道:“那还不是因为杨贵妃原本是唐玄宗的儿媳,如果唐玄宗要将杨贵妃立为皇后,势必会受到文武百官的反对。”但历史上除去杨贵妃之外,还有一位同样经历的奇女子,那边是武则天。武则天原本也是李世民的妃子,后来武则天就和李治走到了一起,还成为了唐朝的皇后。
其实,杨贵妃无法成为唐朝皇后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没有为唐玄宗生下一儿半女。因为当时杨贵妃为了维持自己的年轻貌美,经常服用带有麝香的药材,众所周知女子用多了麝香会导致不孕不育,相比较来说武则天就为李治生下了很多儿女。所以说几遍杨贵妃再怎么貌美如花,舞姿再怎么婀娜多姿,再怎么吸引唐玄宗,都无法登上皇后的宝座,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
此外杨贵妃还经常饮酒,所以杨贵妃就经常命令自己手下的人去为自己搜罗各种各样的美酒和烈酒,过多的饮酒也是杨贵妃始终没有子嗣的原因之一。最后一个原因在唐玄宗身上,自古以来帝王都是多情的,唐玄宗对杨贵妃也并不是真正的爱,不然就不会在马嵬坡为了自保而下旨让杨贵妃自尽。尽管唐玄宗对杨贵妃再怎么百般宠爱,在危急关头仍旧毫不犹豫选择抛弃杨贵妃,这样的爱情,可真是令人“赞叹不已”啊。
杨玉环貌若天仙,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她除了拥有绝世的容貌,还能歌善舞、精通音律,是一个才貌双全的美人。但美中不足的是,杨玉环身高1.64米,体重却138斤,要是在现代,这种又矮又胖的身材是不讨男人喜欢的,然而生在唐代的她,却宠冠后宫,集三千宠爱在一身。
杨玉环,公元719年出生在山西永济室韩阳镇独头村,她的父亲是蜀州司户杨玄琰,虽然她算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官宦人家,但她的母亲刚生下她就撒手人寰了,父亲不久也抑郁而死了,父母双亡的杨玉环被叔父收养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杨玉环长成了倾国倾城的少女,而且能歌善舞、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杨玉环凭着她出类拔萃的才艺以及绝美的容貌,在16岁时便嫁给了唐玄宗和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二人婚后琴瑟和鸣、想当恩爱。但好景不长,当她的婆婆武惠妃死后,她便被唐明皇看上,从此胖嘟嘟的杨玉环便开始走上宠爱万身的贵妃之路。
公元745年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从此“君王不早朝”。
据史料记载,有一次杨贵妃心血来潮想吃荔枝,唐明皇便命人快马加鞭从广东把荔枝送往长安,广东到长安路途1723公里,唐明皇为了杨贵妃能吃到荔枝,不惜跑死多匹骏马,千里迢迢只为博美人一笑。
相传,有一年七夕节,二人在长生殿里遥望牛郎织女星,许下了“生生世世都愿成为夫妻”的誓言,诗人白居易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写的便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感情。此外,杨贵妃得宠后,她的家人全都升官发财了,可见唐明皇爱屋及乌,对杨贵妃非常迷恋。
杨玉环又矮又胖,为何还能得到唐明皇的宠爱,小编以为有一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杨玉环不仅拥有绝世容貌,还和唐明皇死去的武惠妃相似。人最珍惜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的东西,在唐明皇心里,杨玉环曾是自己的儿媳妇,可望而不可及,冲破种种世俗偏见,才抱得美人归。而武惠妃和他阴阳相隔,再无可能相见,恰巧,杨贵妃与武惠妃有几分相似之处,所以唐明皇在拥有杨贵妃的同时,也等于拥有了已逝的武惠妃。
第二个原因:杨玉环与唐明皇兴趣相投,二人都很喜欢音乐与舞蹈。杨玉环自小便能歌善舞、还会敲打各种乐器,是当时宫廷里出色的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后宫里是较为鲜见的。而唐明皇也对音乐、舞蹈有很深的造诣,二人一拍即合,如遇知己。既是夫妻、又是红颜知己,这也是唐明皇宠爱杨玉环的原因之一。
第三个原因:杨玉环性格时而温婉可人、时而热烈大胆,可以是唐明皇贤淑的妻子,也可以是他神秘的解语花。她把唐明皇当成一个男人,当成自己的丈夫,而不是权倾天下的帝王,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妻子,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贵妃。她可以像小女孩一样,调皮地摸他的头发,揪他的胡须,向他撒娇耍赖,生在帝王家的唐明皇对于这种真挚的感情是非常向往的,刚好杨玉环能给他这份感情。
可惜“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安史之乱中,年仅38岁的一代美人杨玉环在马嵬坡香消玉殒,只留下老泪纵横的唐明皇抱着她的画像度过残生。
从玉从女的是甄家嫡女本家,单单从玉的不过是甄家私生女。
甄嬛舍弃名字里的“玉”字,正是浣碧日思夜想最想得到的字。
电视剧《甄嬛传》中的名字很多都有特殊的含义,要么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要么是悲惨命运的暗示。
比如甄家地位不同的三姐妹,甄玉嬛(没改名字前的甄嬛)、甄玉娆和甄玉隐(没得到名字前的浣碧)。 前两者从玉又从女表明了她们是甄家嫡出,而私生女浣碧也就是甄玉隐,仅仅从了个玉字说明她是庶出。
不同的名字同样有不同的命运,甄嬛身边的丫鬟流朱护主心切,到头来落得个撞刀流血而死,何其悲惨。
《甄嬛传》中的甄嬛和浣碧虽同是甄家女儿,奈何有嫡庶之分这也导致了她们命运的不同。
作为甄家长女且聪明伶俐的甄嬛,从小到大都是父亲的掌上明珠,从小家里都事事依这个长女甄嬛。
关于甄嬛名字为何没有遵从甄家嫡女从玉从女的传统,单单只从了个女呢?在《甄嬛传》的原著小说中有这么段描述,
从这就可以看出甄嬛和浣碧的差距了,浣碧终其一生都为了自己的身份奔波。 其实她也是个可怜之人,不过太过于要强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个好的身份。
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勾引皇上不成,又设计嫁给了果郡王,不过通过手段得来的婚姻终究不幸福,到头来落得个撞棺而死的下场。
关于甄嬛名字中没有带玉字的原因,浣碧知道多少呢?涴碧本是甄家女儿不过是私生女,所以只得做为甄嬛侍女陪甄嬛如宫。 甄嬛待她也算宠爱有加,可惜她心比天高到头来误了自己性命。
在浣碧设计嫁给果郡王后, 甄嬛就让皇上把自己这个妹妹的名字加到甄家族谱里,并给浣碧取了个带玉字的名字。
当内务府的人把拟好的名字送来后,甄嬛让浣碧选个自己喜欢的名字。涴碧虽然拥有了甄家女儿身份的名字,但从玉不从女还是让她察觉到了差距。
当看到名字都只是从玉不从女,便疑惑的问了送名字的太监,但太监只说是按规矩办事。
想必也是甄嬛的意思, 让浣碧知道你我终究有差距,普通的“玉”字可以给你,从女的字你是得不到的,庶出终究是庶出即使可以嫁给果郡王。
最终浣碧选了玉隐这个名字,一个“隐”字道出了多少委屈与心酸。 不过她终于得到了自己追寻多年的“玉”字,甄嬛在玉隐选名字的时候也解释了自己为何舍弃“玉”的原因,甄嬛说她觉得玉字俗气便不要了。
玉隐说那是她想得到却无法得到的,这句话又暗含了多少无奈与心酸,你拼命要得到的却是别人不珍惜的! 玉隐是悲剧的因为对自己身份的耿耿于怀,到头来机关算尽太聪明只落个撞棺而死,是她自己的不幸也是法理的不公。
甄嬛由于自己的主见,从单纯到腹黑,或许是万般无奈,又或者是命运使然。
我们都知道《甄嬛传》甄嬛有两个妹妹,一个是同父同母的三妹(玉娆),另一个是身边的玉隐(浣碧)。她们的名字都有“玉”字。而且甄家的女儿都是“从玉从女”,就连罪臣以后的女儿——浣碧都是带着玉字的。
甄嬛,雍正宠臣甄远道长女。她17岁入宫选秀,为人聪明慧黠,善于察言观色体察人心,口齿伶俐,有“女诸葛”之称。为人处世既精明,而又不失天真;温婉大气的同时,更能心狠手辣 。
但是身为嫡女的甄嬛名字没有“玉”字呢 ?
其一 : 其实甄嬛的原名本叫甄玉嬛,因为我们的娘娘嫌这个玉嬛的名字太土气,自己就把名字改成了甄嬛!娘娘就是霸气 。她七岁的时候就嫌自己的名字“玉嬛”不好。嫌那“玉”字寻常女儿家都有,太俗气,因此硬生生不要了。这些在原著小说中提到过。
其二 : 选秀时甄嬛对皇上说过自己名字的由来,“嬛”字的由来是取自“嬛嬛一袅楚宫腰”中的嬛!可见不仅甄嬛的一生不平凡,就连名字也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 。所以甄嬛的名字中没有玉字的原因其实就是为了好听和独特。你试着念一下,甄嬛是不是比甄玉嬛要好听得多,而加上玉字就略显俗气了!
其三:甄家的规矩是女儿的名字既从玉又从女。“甄玉娆”就是最典型的从玉从女。而甄嬛的名字虽然没有玉字,但是却有女字,也看得出甄家最在意的是从女 。而给浣碧的名字“甄玉隐”从玉不从女,也可以看得出浣碧在甄家的地位卑微,果然不是同父同母所生。
剧中甄嬛的人生经历:
甄嬛天生丽质,与当年的纯元皇后容貌相似。她与沈眉庄和安陵容参加选秀。因容貌酷似已逝的纯元皇后被雍正选中,最后三人一同入选。但因华妃嚣张,步步紧逼,沈眉庄被冤,安陵容变心,让原本天真善良的甄嬛逐渐腹黑,成长为有勇有谋心狠手辣的深宫妇人。
剧中当雍正发现年氏一族的野心,便命甄父除掉年氏一族。后来甄嬛终于斗垮华妃。后来甄嬛又遭人暗算,父亲也被文字狱牵连而遭牢狱之灾,生下女儿后,心灰意冷的甄嬛选择出宫修行。
期间甄嬛和果郡王相亲相爱,并怀上了他的孩子。就在甄嬛等远走高飞时,后因误传果郡王战死的消息,甄嬛为保全她和果郡王的孩子,设计与皇帝重修旧好。回宫后她因生下双生子,甄父的冤案得以平反,重新被皇帝重用,甄氏家族再次崛起。
甄嬛利用自己的聪慧,与皇后针锋相对,展开较量。 更利用自己胎儿流产的阴谋,并让胧月公主作伪证,最后成功扳倒皇后。可 造化弄人,享尽荣宠的甄嬛,最终却被皇上所逼,亲手毒死毕生挚爱的果郡王。所以她与“爱屋及乌”的叶澜依共同杀死皇帝,为允礼报了仇。养子四阿哥弘历登基,册封甄嬛为“圣母皇太后 ”。
笔者总结:
现实中我们每个人也都希望自己是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轨迹。虽然都有不同的外表和性格,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同,才让我们有了不一样的价值观。就像甄嬛一样,她只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在《甄嬛传》这部剧中,甄家有三个女儿,嫡长女甄嬛,嫡次女甄玉娆,私生女浣碧,隐去了小说中甄家的嫡长子甄珩,一个女儿甄玉姚。
在小说中,也曾交代甄嬛原名甄玉嬛,在年幼时,因觉得玉字俗气,就自作主张把玉字去了,改名为甄嬛。从甄家子女的名字可以看出,甄家子女的名字都是从玉的,包括嫡长子甄珩,珩意为佩玉上的横玉,而对于女儿则是既从玉也从女。
浣碧是甄家的私生女,且母亲为罪臣之女,因亲疏有别,只能从玉,而不能从女,改名为玉隐。
然而甄嬛当初自己去掉名字中的玉字又为何意呢?
玉嬛音同玉环
提到玉嬛,首先想到的就是 历史 上有名的宠妃“杨贵妃”,杨贵妃,名为“杨玉环”,唐玄宗在位时,曾宠冠六宫,然而却终生无儿无女,最终被勒死于马嵬坡。
同样为一代绝色,甄嬛不愿意自己的一生同杨玉环一样,一入宫门深似海,最终死于最爱的人之手,所以把玉字去掉。
可能也因为这个原因,甄嬛的命运跟杨玉环才前半生类似,后半生不同吧。
甄嬛也是前半生宠冠六宫,然而后半生的她却有儿有女,还坐上了至高之位,除了有些孤独之外,至少是平安度过余生了。
甄嬛不想要的恰恰是浣碧一生最想得到的
甄嬛作为甄家的长女,是受尽父母的宠爱的,从小熟读诗书的她,对于很多事也都有自己的主见,她觉得玉字俗气,就自作主张把它去掉了,父母也惯着她。
然而,浣碧作为私生女,从小以丫鬟的身份长在甄家,她一生最想得到的就是自己甄家小姐的身份和母亲的牌位进入甄家祠堂,甚至她也曾想背叛过甄嬛。但是最终,重重心机之下,她也只换来了玉隐这个名字,而且还是从玉不从女。
不得不说,这样的对比,对浣碧这个角色来说真的是极大的讽刺。
甄家的教育之道
甄家的女儿,都是性子很烈的女子。
甄嬛,虽然是因为长得像纯元被选入宫中,然而在得知自己只是纯元的替代品之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出宫,与皇帝诀别,这正体现了甄嬛性格中刚强果决的一面;
甄玉娆,被雍正看上之时,也是毅然拒绝,并且向雍正表明自己心中所爱。她曾说“甄玉饶就是甄玉饶,不是别的什么女子”,这倔强的性格,只比甄嬛更甚之;
然而,浣碧不一样,她明知道果郡王心中只有甄嬛一人,但是还是利用小像事件,成功嫁入果郡王府为侧福晋,她宁愿凭着自己跟甄嬛的眉眼相似之处,打扮成甄嬛的模样去讨王爷欢心。
浣碧注定跟甄家的女儿是不一样的,所以她也不会懂得甄家女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心思。
甄家女儿从玉从女,甄嬛本叫甄玉嬛,只是在她七岁那年,自己觉得这名字俗气,硬是被逆父母改名为甄嬛,成了从女不从玉的甄家嫡出女儿,玉娆是甄嬛的嫡亲妹妹,从玉又从女。
浣碧临出嫁前,内务府前来商量细节,问到名字这一项
甄嬛说“姓钮钴禄氏,即为义女,我家排行从玉从女,浣碧算是二小姐”
而内务府送上来的名字,玉沁、玉隐、玉乔中只从玉却不从女
浣碧脱口就问“怎么只从玉不从女,看着不像钮钴禄家的亲生女儿?”
送东西的人回答“礼部说义女非本家出身,总得内外有别,所以只得从玉字排行。”
一旁的甄嬛一脸冷漠地说“听太医说父亲的病已经好得差不多了,你娘入宗庙的事情要紧”
浣碧听完不情愿地选了“玉隐”这个名字。
其实着重强调浣碧改名一事,是为了彰显甄嬛对名字的不屑,相反浣碧对名字意义的在乎,再有,浣碧选择玉隐这个名字,也间接说明浣碧这一生都不能被人接纳,只能隐藏自己的出生,方能平安一生。
浣碧母亲是个汉人,最关键的还是个罪臣,这么说来浣碧算是罪臣之女,照这样,浣碧一辈子都不会被承认,她娘亲也不能进甄家宗庙,但甄嬛从甘露寺回来后,她的身份发生改变,皇上为甄父平反,允诺甄嬛一切,甄嬛的能力促成了浣碧多年来的心愿。
甄嬛入宫前一夜,甄父来到甄嬛房中,语重心长地对她说“若无完全把握能获得盛宠,定要韬光养晦,收敛锋芒,为父不指望你日后能大富大贵,宠冠六宫,但愿我的掌上明珠能舒心快乐,平安终老。”
甄嬛回答“女儿不求能获皇上圣眷,只求保住甄氏满门和自身性命”,甄父连连点头。
甄父又问甄嬛可想好带哪个丫环入宫,甄嬛说流朱伶俐,浣碧缜密,想把她们二人带去宫中,甄父吞吐着不知从何说起,然后说出浣碧的身世,甄嬛表现淡定,还说以后会给浣碧则一个好人家。
甄嬛带浣碧进宫,也给了浣碧宠爱,碎玉轩有什么好东西都赏给浣碧。
浣碧嘴快,在宫里什么人都敢怼,甄嬛说过好多次仍我行我素,就连流朱都说浣碧被小主宠的就像甄家二小姐一般。
浣碧不知足,在甄府还算的上老实本分,进宫后越发不像样子,一次次僭越,安陵容出身卑微,得宠后送给甄嬛一匹进贡的蜀锦,甄嬛好心赏给浣碧,浣碧穿上招摇过市,还大言不惭的说自己穿上比安陵容好看,言辞间尽是看不起的话。
因为皇上夸赞一句,就时时想着在皇上面前晃悠,毫无分寸可言,更过分的是勾搭曹贵人和华妃,企图戕害甄嬛,幸好被甄嬛识破,提前做好准备,要不然甄氏一族岂不是被浣碧这样蠢笨的人害惨了。
甄嬛离宫后和果郡王定情,后因种种原因两人未能在一起,最终甄嬛重新回宫成为熹妃,浣碧明知甄嬛和果郡王有情,却设计果郡王小像一事,逼着果郡王迎娶自己,这种心理真可怕,凡是长姐碰过的男人,自己都想要。
之后果郡王被皇上怀疑,落得个饮毒身亡的下场,浣碧又有多少功劳在其中,都说浣碧为果郡王撞倌而亡是为了爱情,其实不然,浣碧是不甘,不甘多年的等待没有回应,不甘自己不比甄嬛差,却处处低她一等,不甘事事都被甄嬛压着,唯独死这件事,能和果郡王一同,是浣碧最后的倔强。
看过这部剧的人都知道,甄家的女儿不管是玉娆还是玉隐(也就是浣碧),名字中都有一个玉字,也就是说是玉字辈儿的。浣碧对果郡王一片痴心,使了一点小伎俩终于得偿所愿的嫁给了果郡王。在家宴之上,皇上将她赐给果郡王做了小妾,尽管如此浣碧也是开心的不得了。甄嬛开口将浣碧收做义妹,这个做法是甄嬛父亲对她的嘱托,希望她能够给浣碧找一个好人家,指一门好亲事。这样做也算是完成了父亲的心愿。之后外务府为浣碧选名字的时候,选了玉隐这个名字。隐,很显然就是隐匿的意思。她本就是父亲和小妾说生,能有这样的归宿已经是万幸。玉隐这个名字,代表着浣碧隐忍的生长环境,其实更是她对甄嬛表明忠心的一个象征,她屈居长姐之下,注定要一生过得隐忍。
那么,问题来了。这玉娆和玉隐都齐全了,那么甄嬛呢?她的名字中为何没有“玉”字呢?她为何不是叫做甄玉嬛呢?多数人只看过电视剧,没有看过原著。在原著中,甄嬛本不叫甄嬛,就是叫做甄玉嬛。奈何甄嬛从小就有主见,她很是不喜欢这个名字,觉得“玉”字俗气得很,坚持要把这个名字给换了。作为甄家的长女,又聪明懂事,自然爹爹什么事都听她的。于是就这样,她从此名为甄嬛,将那个玉字给去掉了。在原著中甄嬛的父亲是这么说的,:“长大后,爹爹也是事事由你。如今要进宫侍驾,可由不得本身的性子来了”
大家这下明白了吧?为什么甄嬛的名字里没有玉字。她嫌弃这个字的俗气,又找不到一个别的喜欢的字,就干脆不要了呗。由此可见,甄嬛从小就是个有主见,并非池中物的女子。她不爱好那些俗气的东西,更不愿意跟别人一样。
对于《甄嬛传》大家是不是都已经耳濡目染了呢?可是你确定自己看懂甄嬛了吗?这一部传奇的宫斗剧自上映以来,就有颇多的评论流露出来,有一些细节设计的简直是让我叹为观止,那么,你看懂这这一个细节了吗?在甄嬛刚入宫选秀时,皇上就问过她叫什么,她说“嬛嬛一袅楚宫腰。恰是臣女闺名。”皇上让她抬起头来看看,没想到甄嬛和纯元长得这么像,让太后跟皇上大吃一惊!
甄嬛家族族谱的名字是“从玉从女”的,意思是女孩子的名字一定要有“玉”而且“女”。甄嬛在剧中说,甄家女子的姓名从玉从女,所以可以理解妹妹叫甄玉娆的缘故。至于浣碧之所以叫甄玉隐是因为她是名义上的义女,内务府也说了,以示区别。而甄嬛名字原是甄玉嬛,是自己不喜欢,改了!甄爹爹随了她。小说里有明确交代,很体现甄嬛性格。电视剧没有清楚交代!所以只能在小说中寻找答案了……
原文是这样的: 爹唤我一句“嬛儿”,眼中已有老泪。我坐在爹身边,终於枕著爹的手臂呜呜咽咽的哭了起来,爹唤我:“我儿,爹这麼晚来有几句话要嘱咐你。你虽说才十五岁,可自小主意大。七岁的时候就嫌自己的名字‘玉嬛’不好,嫌那‘玉’字寻常女儿家都有,俗气,硬生生不要了。长大后,爹爹也是事事由著你。如今要进宫侍驾,可由不得自己的性子来了。凡事必须瞻前顾后,小心谨慎,和眉庄一般沉稳。”
所以,要成大事的人,首先就应该是有主见之人,家庭教育是一方面,关键在于后天养成。就像沈眉庄,虽然知道明哲保身,但是勇气与魄力明显不足,就一定不会走到最后,每一部剧的最后,剩下的必是强者。
有人说,一部电视剧就是一场人生。这话颇有道理,因为电视剧大抵源于生活。
比如说,甄嬛传中,甄嬛和浣碧同是甄远道的女儿,但因为嫡庶有别,导致二人的人生截然不同。
甄嬛饱读诗书,入宫为妃,而浣碧只能做个端茶递水的丫头。就连二人名字也天差地别,甄家正室出生的女儿都从玉从女,而庶出的浣碧只是隐隐地从了玉而已。
不过细心的看官不难发现,嫡长女甄嬛的名字也没有玉,而且,这也是浣碧一直想不通的地方,为何她名字没有玉呢?
一、甄嬛名字原先也从玉,后改名,去掉了玉字。
《甄嬛传》电视剧中没有提及甄嬛的名字为何没有玉字,只简略交待了甄嬛有一妹妹甄玉娆(从玉),后来甄嬛为了替浣碧改名才草草提及甄家女孩都从玉一事。
实际上,原著中却有详细解释。
甄嬛名字原本叫做甄玉嬛,但长到七岁,甄玉嬛便不依此名了,原因是普通人家女孩的名儿都有玉,她偏偏不喜欢随大流,不要玉字。
就好比世间百花齐放,她甄嬛必然要做那傲然挺立的一枝独秀。
甄嬛能有此想法,当然与她的博闻强识息息相关。因为她只有在见识到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才会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当然,甄家是大户人家,甄远道也是读过书的,所以一切还是遵从了甄嬛的意愿,将玉字从名字中拿掉了。
只是,这个玉字却是浣碧求得不得的!
庶出的身份已然让浣碧卑微至极,古时男尊女卑的教条主义又让她渴望认祖归宗,于是她的人生信条只有一个:名字里必须有玉!
无助的她想尽千方百计,不达目的不罢休,就是期待终有一日,以高姿态进入甄家的大门。
有书君想,浣碧若知道甄嬛是因不喜欢而去掉玉字的,估计会连下巴都惊掉了:纳尼?本姑娘心心念念,做梦都想自己名字里有玉,以示我也是甄家名正言顺的一份子,你甄嬛竟然说去就去!这叫我情何以堪!
由此可见,二人仅仅因为嫡庶之别,导致二人的思想也大相径庭。
甄玉嬛因不喜欢普通女儿家名字都有的玉字,所以要求去掉了浣碧求之不得的这个字,改名甄嬛了。
二、甄嬛和浣碧格局和修养的差距,导致浣碧不明白甄嬛不从玉的原因。
甄嬛因不喜欢玉字而改名,足以见得她小小年纪便有了不同寻常的智慧与想法。
因为在旧时 社会 ,男尊女卑的教条已经彰显了女性的卑微。
广大女性的一言一行都需谨小慎微,更遑论改名这样的大事。
但甄嬛不但突破了旧式风俗,还得到了父亲的尊重,由此可见,甄嬛在甄家的地位举足轻重。
也因为甄远道对小女甄嬛无比的宠爱和尊重,后来,当甄远道千叮咛万嘱咐甄嬛好好对待浣碧时,甄嬛也欣然接受。
她一心想着浣碧的光明未来,无论是为浣碧的身份问题还是终身大事,都尽心尽力为她一手包办。
后来甄嬛也确实履行承诺,将浣碧的名字改成玉隐,让玉隐成功成为甄家一份子,并且让浣碧嫁给了心上人果郡王。
能够培养出甄嬛这样的优秀女儿,根本是意料之中的事。
而甄嬛同父异母的妹妹浣碧,就相形见绌了。
她的身份因得不到甄家认可,于是将成为甄家一份子作为终生奋斗目标,即使踩着长姐甄嬛的头往上爬也在所不惜。
木薯粉事件就是浣碧践踏甄嬛的开始;后来又有向曹贵人通风报信,告发甄嬛探望禁足的眉庄一事;再有在雍正面前刻意打扮,故作媚态之事更是数不胜数。
由此可见,浣碧是何等心胸狭窄之人,为达成目的不择手段,与甄嬛差了不是一星半点,实在可恶至极,也正应证了那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从甄嬛和浣碧二人的行为举止中,不难发现,两人的格局相差甚远。
甄嬛一心为家,浣碧却一心为几;甄嬛有自己的主见,浣碧却被封建教条所羁绊。也因此,甄嬛毫不顾忌家族从玉一说,而去掉了名字中的玉字一事,又岂是因循守旧的凡夫俗子浣碧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呢!
甄嬛和浣碧二人的修养,格局大相径庭,所以浣碧不明白为什么甄嬛去掉名字中的玉字。
浣碧虽是庶出,然而不甘认命的她一生都在为自己的身份耿耿于怀,最终在长姐甄嬛的帮助下如愿以偿地认祖归宗,并嫁得如意郎君,简直就是大欢喜结局。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她也算此生无憾了!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 情感 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甄嬛原名叫甄玉嬛,也是带有玉字,但甄嬛七岁那年嫌弃名字中的玉字太普通,太俗气,所以把自己名字改成了甄嬛,但她的妹妹玉娆并没有改名,浣碧的生母何绵绵是甄远道在外面的女人,身份卑微入不了宗祠,所以浣碧得不到族人的认可,没资格从玉从女,后来甄嬛收浣碧为义妹,改名玉隐,也只能从玉不能从女,据说长女才能从女。
甄嬛原名是甄玉嬛,她觉得太普通,把玉字去掉了,其实是有她自己的原因的,一是她对于自己出身的家族是无法选择的,逃脱不了进宫这一命运,她只能把“玉”字去掉,以示她不在家族内,不必接受这一束缚,可以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二是她觉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感情,会活出一个不一样的人生,虽然她改变不了进宫成为皇帝众多女人中的一个这一命运,但她还是成为了皇宫乃至天下最有权势的女人,可以决定自己和别人的命运。三是她觉得“玉”是干净、通秀、纯粹的东西,而皇宫中的女人注定是要双手沾满血腥,美丽的外表下掩盖着肮脏贪婪的灵魂,是不佩拥有这个“玉”字的。
甄家的女儿都是从玉从女,怎么理解呢?比如甄玉饶,中间字是“玉”,“娆”是女字旁,这就是“从玉从女”。甄嬛收浣碧为义妹,内务府给浣碧起名字的时候都是从玉,比如玉隐、玉沁、玉乔,浣碧还反问,为什么从玉不从女?
从玉不从女,是为了区分开甄家亲女儿和义女的区别。甄嬛是从女不从玉,这并不是因为甄嬛不是甄远道的亲女儿,反而是为了凸显甄嬛的与众不同。之前甄嬛叫做甄玉嬛,只是甄嬛觉得玉字太土,自己改了名字。
这是甄嬛7岁的时候做的事情,瞧瞧人家,7岁就对自己的人生有所把握,你7岁的时候是不是只会玩沙子?甄嬛从小就对自己的人生有所想法和规划,所以这也是 甄嬛性格的一个写照 。
甄嬛看起来是温柔乡,但是她骨子里很倔强,就是因为她对事事看的很清楚,思考的也很清楚,也很好的学到了甄远道清高的文人风骨,所以在感觉到皇上对她的爱情不够纯粹真挚的时候,她真的宁可失宠也不想讨好。
改名字这种事情一般情况下都是父母觉得孩子的名字不好,或者有什么“高人”指点,改了名字就可以改变命运,这种事情都是父母做的,但是偏偏甄嬛自己来做这件事,也说明了甄嬛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的性格是从小就有的。
小说里在描写甄嬛改名字的环节时还说了,甄嬛觉得这个玉字不好,太多人用,很俗,甄玉嬛没有甄嬛好听,就把玉字去掉了。这也是 突出甄嬛对诗文的考究 。
甄嬛可以说是后宫第一女诗人了,经常可以和皇上一起探讨古人的诗词,这也是她出生在文官清流之家,从小积累下来的素养。小时候对诗文就精通,也为她后来能和皇上吟诗作对埋下伏笔。
所以在甄嬛殿试的时候,脱口而出甄嬛的嬛字出自蔡伸“嬛嬛一袅楚宫腰”,一点都不意外了,人家肚子里有的是墨水,不然怎么能口齿那么伶俐,能用人彘的例子吓坏富察贵人,也能用郑庄公除共叔段的事情来和皇上有共鸣。
肚子里有墨水,看来是比较符合皇帝胃口的。
《甄嬛传》里面华妃是一个大反派,不过很多朋友对华妃就是讨厌不起来,霸道是霸道了点,但是她对雍正是真的投入了很多感情,到死的时候才知道雍正一直在算计她,这也是很令人揪心的啊。不过雍正对华妃也不全是算计,那份宠爱里面还是有真情的,不然也就不会在华妃死后那么宠爱叶澜依了。
剧照
在华妃死了之后,雍正的心情也是一直很郁闷的,毕竟做了那么多年的夫妻了,到头来要亲自把华妃从自己的生活里完全剔除,他再无情也不可能无动于衷啊。不然甄嬛也不会因为误穿了纯元皇后的衣服就被雍正罚成这样,说到底雍正还是有点怪甄嬛对华妃太狠了,他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处死华妃,华妃一死,雍正就开始想着她的好了。
剧照
这也就是为什么雍正对叶澜依“一见钟情”原因。大家还记得吗?华妃在死前就说过她刚嫁给雍正时,雍正就很喜欢带她去骑马,而雍正第一次见到叶澜依时,她就是在骑马的。
剧照
这也就难怪雍正对注意到她了,回宫后直接就让苏培盛去宣旨纳了叶澜依为妃了。叶澜依原本就是一个身份低微的训马女,这样的身份在后宫是比宫女还要低的,要不是成为雍正的妃子,估计她以后就得在这里面慢慢磨到死了。可是叶澜依的个性就跟华妃一样,口直心快,骨子里都流淌一种叫做霸气的种子,就是她身份没有华妃那么高贵,也还是一样霸气侧漏,我行我素,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会隐藏也不想隐藏。
剧照
雍正在纳了叶澜依之后,就更加宠爱她了,叶澜依一开始时也是表现得很不情愿的,每次见到雍正也是一副人家在逼良为娼的样子。说实在的,像雍正那么骄傲的人,就是他觉得亏欠了眉庄和甄嬛也不愿意放下面子去哄回她们,对叶澜依这种态度,应该早就生气了。可是出乎意料,他几乎是把为数不多的宠溺和包容都给了叶澜依,这倒不是因为他有多喜欢人家,就是他觉得叶澜依很像华妃,所以心里就把对华妃的愧疚都转到了叶澜依身上了。
剧照
华妃一直以来都以为雍正是因为爱她才会那么宠她的,就是她被雍正搞得家破人亡了也没有怀疑过雍正的爱,直到甄嬛告诉了她不孕的真相,她才恍然大悟,带着遗憾和悔恨走了。华妃怎么也没有想到,她求了一生的宠爱,雍正会因为她原因给了一个和她很相似的妃子。
剧照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28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