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秦始皇陵“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古人有塑造天地的能力

样雨慕初 2023-09-18 04:46:28

司马迁所描述的秦始皇陵,墓室里面放满了奇珍异宝,还注满了水银来象征世间的江河湖海,墓顶镶着夜明珠,象征日月星辰。这就是所谓的“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但是,恐怕连司马迁本人都没有亲眼见过这种“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奇特场景,那么它究竟是怎样的另一种天地呢?难道秦始皇陵中真的可以创造出这样的乾坤吗?

其实,这个问题很早就引起了学者的注意。为了解决各种疑惑和猜测,着名考古学家夏鼐提出,“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应该指的是在墓室的顶部画出日月星辰的星象图。当然,这个看法是夏鼐根据考古经验推断出的,那么,这个推断是否合理呢?近年来,许多新发掘的汉墓中,陆续发现其墓室的墙壁上,上部是象征天空的日、月、星象的壁画,下部则是代表山川的壁画,莫非这与秦始皇陵的“天文地理”有关系?似乎还很难说。

我们再来看司马迁所说的,墓室中是注满了水银,来象征世间的江河湖海,难道说,古人是用液体的水银来表现出流动的江河和山川?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就有这样的猜测,但是,古人真的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考古学家提取了一些秦陵地宫的土壤样本,经过检测,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汞含量异常!多次的采样分析和遥感测量都不约而同的显示出秦陵土壤样品中出现“汞异常”。而秦陵附近地区的土壤则几乎没有汞。这毫无疑问又使人们坚信,司马迁的记载看来确实不是出于想象,而这样的结论更使地宫增添了无限的神秘:究竟秦人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在地宫中绘刻出生动的天地、山川和河流,使得秦始皇在地宫里都能够仰观宇宙,俯察大地,天地人三者合一,真是一副奇观啊!

郦道元(470—527年),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从少年时代起就爱好游览天下,留心勘察水流地势,并且在余暇时间阅读了大量地理方面的着作。他一生对我国的自然、地理作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并且撰写了地理巨着——《水经注》,为我国古代的地理科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夏鼐(1910—1985年),考古学家。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曾主持并参加了河南辉县商代遗址、北京明定陵、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挖掘工作。对中国各地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年代序列做全面研究,创造性地利用考古学的资料和方法阐明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26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