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末
社
科
微
谈
琴棋书画,在我国古代被称为“四艺”,是文人墨客以及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需要掌握的四门技艺,一直流传至今。宋代被誉为文人的黄金时代,“四艺”在宋朝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棋类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娱乐活动,早在宋朝就已经展现出了它的光芒,本期社科讲堂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宋朝五花八门的棋类。
中国古代的“弈”——围棋
围棋
在棋类游戏当中,围棋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一种棋,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围棋,先秦典籍《世本》中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
到了宋代,据《石林燕语》记载:“太宗当天下无事,留意艺文,而琴棋亦皆造极品。”由于宋太宗赵光义本身就是一个爱下棋的人,在皇帝的影响下,臣子们上行下效,从唐朝传承下来的棋待诏一职更是广罗了国内外的围棋高手陪皇帝下棋,弈棋之风也由此兴盛。
宋太宗的臣子潘慎修就曾用孔孟之道来比喻围棋:“棋之道在乎恬默,而取舍为急。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君子知斯五者,庶几可以言棋矣。”也确实如他所言,君子下棋,在胜负之外,更可见一个人的棋品如何,弈棋时候的种种情况往往能够反映出棋手真正的品格修养。
如今现存最早的且较为系统完整的围棋着作,就是由南宋御书院棋待诏李逸民编撰的宋刻本《忘忧清乐集》。此书的书名出自宋徽宗“忘忧清乐在枰棋”的诗句。李逸民在书中收录了北宋仁宗时张拟撰《棋经》十三篇,宋徽宗赵佶御制诗一首,南宋初年刘仲甫撰的《棋诀》四篇,张靖撰的《论棋诀要杂说》一篇,以及《孙策诏吕范弈棋局面》《晋武帝诏王武子弈棋局面》《明皇诏郑观音弈棋局图》《诸国手野战转换十格图》和开局棋势诸图谱等,是研究和了解古代棋艺发展的重要文献之一。
“六博”的历史演变——象棋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宋代象棋子
“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楚河汉界分开了争锋相对的楚汉二国,却蜕变成了中国棋文化、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象棋。与围棋的曲高和寡不同,象棋入门的难度较低,规则简明扼要,却又不失趣味性,因此流传极为广泛。
象棋的来源不像围棋有非常清晰的典籍记载,甚至于在很多的故事中,象棋都发源于传说时代。迄今为止,我国最古老的棋戏是六博和围棋,并称为“博弈”。其中的“六博”由于是与象棋一样要杀掉特定棋子获胜的兵种棋戏,被很多人认为象棋类游戏可能从“六博”演变而来。
屈原的《楚辞·招魂》中记载,“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战国时就已经有“象棋”这个概念了,但一开始并不叫“象棋”,而是叫“象戏”。宋朝“象戏”就非常的受欢迎,而且还衍生出了“大象戏”和“小象戏”两种不同的“象戏”。
大象戏的棋盘和围棋的差不多,中间没有明确的楚河汉界,棋路也不是像今天这样纵线九条、横线十条,而是纵横均为十一条,密密麻麻完全交叉,共摆三十四枚棋子,其中“兵”和“卒”都是六枚,与唐朝传奇故事里的“六甲次第不乖行”相吻合。
小象戏的棋盘则和现代的完全一样,双方都九纵十横,楚河汉界在中间,兵和卒各五枚,将帅待在九宫之正中没有士而有偏、俾两棋子。
宋代的中国象棋空前发达繁荣,大象戏的布局规则由于先天有缺陷,在北宋末年就渐渐淡出了视野。到南宋时,小象戏独树一帜,成为了象棋的形制。南宋的棋待诏早已不仅仅局限于围棋,象棋棋待诏也是非常庞大的群体,还出现了诸如洪迈的《棋经论》、叶茂卿的《象棋神机集》、陈元靓的《事林广记》等多种象棋着述。
大家耳熟能详的文天祥,在他政治家、文学家的光辉背后,还是一个水平高超的象棋高手。他自小生长在象棋世家,祖父、父亲、叔叔都是当地的象棋高手,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下,他的棋艺也同样非常高超。即便是后来他入仕做官,在公务空闲时,他也总要与人下几盘,有时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在他留下的《生日山中与萧敬天韵》中就可以窥见一二。
《生日山中和萧敬夫韵》
宋 · 文天祥
山深不用结凉棚,
风起江苹暑气轻。
处士林泉自今古,
男儿弧矢付豪英。
客来不必笼中羽,
我爱无如橘里枰。
一任苍松栽千里,
他年犹见茯苓生。
后四句诗的意思:你们如果来为我祝贺生日,不必带什么贵重礼品,只要陪我下棋就好,这样既逍遥自在,又能延年益寿。
现代消亡的博戏——双陆
双陆
双陆是一种到清朝的时候就已经渐渐消亡的棋种,在如今的社会上早已失传的古代博具。在我国古代的博戏中,除了“六博”以外,就是“双陆”曾经风靡一时了。双陆以掷骰子的点数决定棋子的移动,首位把所有棋子移离棋盘的玩者可获得胜利。
双陆在保留一些共通的基本元素的基础上,在世界的各个地方演变出不同的版本,宋人洪遵的《谱双》一书中就有讲述双陆存在北双陆、大食双陆、广州双陆、真腊阇婆双陆、南皮双陆、日本双陆等多种制度不尽相同,玩法、称谓、术语互有歧异的类别。
宋代时,北方的酒楼茶馆里,往往设有双陆盘,供人们边品茶边玩双陆。宋末元初人陈元散在《事林广记》一书中曾刻入了当时流行的“打双陆图”,对双陆的格式、布局有着形象的表现。
文体结合的棋类——弹棋
弹棋
在这些于宋朝绽放光彩的棋类之外,有一种棋类,它在唐时饱受赞誉,却因为宋朝围棋和象棋的风靡而渐渐式微,它就是——弹棋。
弹棋最初是一种在宫廷和贵族之间广为流传的活动,弹棋模仿蹴鞠的形制制作而成。在汉成帝的时候,这种棋被发明出来,棋盘就是一个缩小的蹴鞠场,《艺经》中说“弹棋,二人对局,黑白棋各六枚。先列棋相当。下呼,上击之。”双方各执6子,摆放好后,用己方棋子去击打对方棋子,使己方棋子射入对方的圆洞,先射完全部6子者获胜。经过三国时期的发展,弹棋的玩法变成了八个棋子,到了唐代,又变成了双方各十二枚棋子,而到了宋朝,这种棋虽然最初也仍有一定的市场,但还是被围棋、象棋盖过,最后被时代淘汰了。
古人云:精于棋道之人,必然早登先人豪杰之境界。棋作为文人“四艺”之一,不仅仅是一种雅趣,更是一种修炼。在古今棋盘上溶入了无数古人的哲学思想,他们在棋局中演绎着人生的风云不测之变化,操持着生死之大权,观看着世风之厚薄,人事之浮沉。
来源丨区社科联 华语之声 历史真鉴等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25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吕布被曹操杀后,方天画戟到底流落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