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汉族,淮阴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樊哙,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着名军事统帅。为吕后妹夫,深得汉高祖刘邦和吕后信任。后随刘邦平定臧荼、卢绾、陈豨、韩信等,为刘邦麾下最勇猛的战将
曹参,西汉开国功臣,名将,公元前209年,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身经百战,屡建战功, 攻下二国和一百二十二个县。刘邦称帝后,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赐爵平阳侯
周勃,西汉开国将领、宰相。于秦二世元年随刘邦起兵反秦,以军功拜为将军,赐爵武威侯。在随刘邦由汉中进取关中时,击赵贲,败章平,围章邯,屡建战功
灌婴,东周末至西汉初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汉朝开国功臣,官至太尉、丞相。是一个战功累累的人,龙且就是被灌婴所杀
项羽骁勇善战,为何最后输给了屡战屡败的刘邦?若论中国真实历史上的猛将,项羽绝对能名列前茅,动不动就手刃百人的事情,实在是太恐怖了,在太史公司马迁的认知里,也就只有战神蚩尤才有这本事吧。然而,项羽这么能打,最后还是在垓下一败涂地,败给了汉高祖刘邦。为什么?其实这并不奇怪,正因为项羽太能打,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所击者服,所挡者破,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所以他并不会把别人放在眼里,刘邦也好,韩信也罢,在他项羽眼里,就是垃圾。
但是,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刘邦、韩信、英布、彭越等人,或许单拿出来,都不如他项羽能打,都没法像他项羽那样横扫六合,气吞八荒,但这些人聚在一起,拧成一股绳,就是他项羽万万敌不过的了。更何况,刘邦、韩信、英布、彭越等人未必逊色于他。拿刘邦来说,以百八十位壮士举事,兵不血刃地拿下沛县,而后据有泗水郡,后又以偏师之力西进,接连攻破秦地多座城池,逼迫秦王子婴投降,这份能力,也够强悍吧?
再后来,刘邦兵出汉中,迅速还定三秦,并持续地东略地,直取项羽都城彭城,彭城之战虽失败,但却始终能坚守住荥阳前线,楚汉相争四个年头,项羽始终未能进入到刘邦的腹地关中,但刘邦的人马却能持续地在项羽的后方捣乱,甚至在楚汉象征末期兵临彭城之下。再说彭越吧,看上去就是个莽夫,实际上却是天生的领袖,永远都得审时度势,破秦之时就主动跟刘邦汇合,共击秦军,在楚汉相争中,彭越投靠到刘邦的阵营中,直插项羽的腹背,多次攻下项羽的城池把项羽搞得疲于奔命。
至于韩信,就不用细说了吧。一生未有败仗,垓下对垒项羽,项羽也只能在四面楚歌声中逃之夭夭。而英布,在刘邦晚年造刘邦的反,直接侵吞了刘邦叔伯兄弟刘贾的荆国,逼刘邦四弟刘交战略撤退,无奈和,刘邦亲征英布,刘邦的长子刘肥也率十二万齐军前来助阵,才使刘邦稳住基本盘。这个早年破秦的先锋,虽然能力不如刘邦、韩信和彭越,但也绝非善茬。这么些人一起搞项羽,项羽焉能不败?
项羽有范增、钟离眛、季布、英布、龙且等;刘邦有张良、萧何、韩信、周勃、樊哙等。
一、项羽阵营
1、范增
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居鄛人(今安徽巢湖西南)。秦末农民战争中为项羽主要谋士,被项羽尊为“亚父”。
公元前206(汉元年),范增随项羽攻入关中,劝项羽消灭刘邦势力,未被采纳。后在鸿门宴上多次示意项羽杀刘邦,又使项庄舞剑,意欲借机行刺,终未获成功。
汉三年,刘邦被困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用陈平计离间楚君臣关系,被项羽猜忌,范增辞官归里,途中病死。
2、钟离眛
钟离眛(?—前200年),钟离氏,名眛(多被误为“昧”或“眜”),朐县伊芦乡(今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伊芦乡)人,楚汉之际项羽麾下的大将。
多次在与刘邦正面对峙时给刘邦以沉重打击,但后来遭项羽猜忌,在垓下之战时逃离楚军。最后自杀身亡。
3、季布
季布(生卒年不详),楚地人,曾效力于西楚霸王项羽,多次击败刘邦军队。项羽败亡后,被汉高祖刘邦悬赏缉拿。后在夏侯婴说情下,刘邦饶赦了他,并拜他为郎中。汉惠帝时,官至中郎将。
汉文帝时,任河东郡守。季布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以信守诺言、讲信用而著称。所以楚国人中广泛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一诺千金”这个成语也是从这儿来的。
4、英布
英布(?—公元前196年),九江郡六县(今安徽六安市)人,坐罪受秦律被黥,又称黥布。秦末汉初名将。
初属项梁,后为项羽帐下将领之一,封九江王,后叛楚归汉。汉朝建立后,封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韩彭被杀后,心生畏惧,遂于公元前196年起兵反汉。兵败,以谋反罪被杀。
5、龙且
龙且[jū](?-前203年),中国楚汉之争时期人物。秦末名将,是项羽手下第一猛将,与季布、钟离昧、英布、虞子期为楚军五大将,与曹咎、周殷同为楚军大司马。
自幼与项羽一起长大,情若兄弟。随项羽叔父项梁起义,后与田荣合军救东阿,大破秦军于东阿。英布背楚之时,项羽使龙且点兵十万往击之。龙且与英布战,大破之,英布逃离九江归汉。
项羽闻韩信已举河北,破齐、赵,而且想要击楚,派龙且帅二十万众往击之。韩信与龙且大战,诈败,引龙且中水淹之计。龙且力战汉诸将,被汉骑将灌婴斩杀,楚军大败。项羽闻龙且战死,大为伤感。
二、刘邦阵营
1、张良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 人。秦末汉初杰出谋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先辈在韩国首都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任过五代韩王之国相。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
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
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晚年,跟随赤松子云游四海。张良去世后,谥号文成。
2、萧何
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汉族,西汉初年政治家、宰相,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沛丰人,早年任秦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史称“萧相国”。
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
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
汉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死后,他辅佐汉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谥号“文终侯”。
3、韩信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 ,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梁、项羽,却得不到任用。不得已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 后经萧何保举拜为大将,而韩信也为刘邦制定了汉中对策。
项羽死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后被人诬告谋反而贬为淮阴侯。后吕后与萧何合谋,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4、周勃
周勃(?—前169年),西汉开国将领、宰相。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随刘邦起兵反秦,以军功拜为将军,赐爵威武侯。在随刘邦由汉中进取关中时,击赵贲,败章平,围章邯,屡建战功。
楚汉成皋之战中周勃先留镇关(今陕西商洛西北)重地,后率军投入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主要战场作战,与项羽正面对峙。
先后攻取曲逆(今河北顺平县东南)等地,占领泗水、东海两郡(今皖北、苏北一带),凡得二十二县。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受封绛侯。继因讨平韩信叛乱有功,升为太尉。刘邦死前预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
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吕后死后,周勃与陈平等合谋智夺吕禄军权,一举谋灭吕氏诸王,拥立文帝,后官至右丞相。
但不久,即因不胜任去职,左丞相陈平独任丞相。次年,丞相陈平去世,周勃再任丞相,旋及罢相,太尉灌婴接任丞相。
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年)去世,谥号为武侯。
5、樊哙
樊哙(公元前242-公元前189),沛人,出身寒微,早年曾以屠狗为业。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著名军事统帅。为吕后妹夫,深得汉高祖刘邦和吕后信任。
后随刘邦平定臧荼、卢绾、陈豨、韩信等,为刘邦麾下最勇猛的战将。早年以屠宰狗为业,曾在鸿门宴时出面营救汉高祖刘邦。封舞阳侯,谥武侯。四川宣汉县有樊哙镇。
——西汉开国功臣
——范增
——龙且
——钟离眛
——季布
——英布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25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