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军时期,由徐海东领导的红25军中,走出不少开国将领,像韩先楚、刘震、陈先瑞、詹大南等几十位。其中,成为徐海东的救命恩人的并不多,詹大南是一个。从警卫员在经过革命的洗礼后,逐渐成长为大军区副司令,而且在晚年捐所有积蓄。
詹大南,1931年加入了鄂豫皖的红25军,那时候他才16岁。由于长得机灵,被副军长徐海东看中成为了身边的警卫员。警卫员虽然不在前线冲锋打仗,但保护首长的安全也不是小事。
在1934年,徐海东回老家探亲,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攻。在混战中,一个手榴弹落到了徐海东身边,如果不是詹大南将徐海东扑倒,那后果非死即重伤,不堪设想。虽然警卫员包围首长是分内之事,但徐海东却一直记着詹大南的救命之恩。
后来,红25军与陕北红军合编后成立红15军团,他离开了徐海东身边,成为了军直属队特派员。
抗战爆发后,他担任了120师团组织干事,营政委、营长、作战科长、团长、军分区参谋长、司令员等职。可以说在抗战八年中,他进步速度很快。
解放时期,他先后担任了旅长、师长、冀热察军区代司令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他被派往朝鲜作战,担任副军长。回国后升为军长,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他担任军长10年左右,在1965年调任兰州军区担任副司令,又调任南京军区担任副司令,1983年退休。
退休后的詹大南没有忘记家乡,他为了让贫困学生能受到教育,与夫人把一生的积蓄4.2万全部捐给希望小学。不仅如此,他还动员子女们捐款,最终筹得10万给希望小学,让很多学生有学上。詹大南也是一位高寿的将军,一直活得102岁才去世。
虽然徐海东和粟裕都对革命有大功,但是俩人的功劳的性质是不同的。
徐海东出身四方面军,在四方面军向西转移之后,他和吴焕先、程子华等人率领二十五军单独长征,最先到达陕北,并且和陕北红军会师,之后开拓并巩固了陕北根据地,为之后三大红军主力到达陕北奠定了基础,这个功劳当然很大。
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时候,兵微将寡,只有七八千人,物资缺乏,在关键时刻,又是徐海东主动伸出援手,给中央红军借了5000大洋,解了燃眉之急。之后,徐海东任十五军团军团长,十五军团和中央红军一军团合编为一方面军,并肩作战,巩固陕北根据地,一起参加了东征山西的作战。
东征回来后,因为一军团打仗缴获比较多,主席要求分一批缴获物资给十五军团,一军团领导人不同意,被批评为本位主义,军团长之后调任红军学校当校长,军团长由左权担任了一段时间。可见当时中央极为重视一军团与十五军团之间的团结问题。后来评衔时主席说徐海东对革命有大功,其实主要就是这段时间雪中送炭之功。
抗战开始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一方面军改编为一一五师,下辖两个旅,十五军团改编为三四四旅,徐海东任旅长,开赴抗日前线。但在1940年前后,徐海东身体越来越差,无法继续征战,于是调后方休养。此后一直到解放战争结束,未能再返前线,指挥作战。
粟裕的情况和徐海东不同,粟裕虽然参加了南昌起义,一直在中央苏区战斗,但频繁转战,多次负伤,所以相比之下,他的职务晋升没有其他人那么快。到随十军团北上的时候,他任参谋长,介于军团和军级干部之间,到十军团兵败之后,他率残部千把人打游击三年多,坚持斗争,脱离中央指挥,音讯全无。
到抗战开始后,南方八省游击队被改编为新四军,从山上下来,开赴前线抗日,主要在华东战场作战,粟裕逐步开始崭露头角,无论是韦岗伏击战,还是黄桥反击战,指挥都很漂亮,尤其是黄桥反击战,开始展露他的指挥能力,也得到了中央的肯定。
粟裕真正大放异彩则是在解放战争期间。原本解放战争开始的时候,各个战略区都成立了野战兵团,选择得力干部负责军事指挥,比如华北一度是由杨得志指挥,西北一度由张宗逊指挥,但其它战略区初期的战绩并不好,没有能够打出来,只有粟裕从苏中七战七捷,一直打胜仗,地位也越来越高。
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会师之后,粟裕实际负责军事指挥,也奠定了此后他在华东战场实际负责军事指挥的地位。虽然华东野战军此后多次分分合合,粟裕既担任过战略区副职,也担任过作为战术单位的兵团司令员,但从豫东战役开始,他在华东战场的主要军事指挥负责人的地位就比较稳了。
到决定两党前途命运的大决战时期,粟裕更是直接参与筹划了整个战役,又负责指挥歼灭了黄百韬兵团和杜聿明集团两个硬仗,是淮海战役期间华东战场第一线的军事指挥负责人。这也导致一直都有人认为,他后来只被授为大将,有点委屈他了。而徐海东的大将军衔并没有人觉得太高或者太低,反而是他自己曾经主动让衔。
徐海东和粟裕两人在抗战时期,都在新四军的战斗序列之下,成立新四军江南和江北指挥部的时候,江北指挥部以张云逸为总指挥,徐海东和罗炳辉担任副总指挥,江南指挥部以陈毅为总指挥,粟裕为副总指挥。这也说明,这一时期两个人的地位相当,没有明显的高下之别。而在军衔评定之后,粟裕已经是排名第一的大将,而徐海东则紧随其后,排名第二,超过了他的老领导张云逸。
1908年,16岁的张云逸怀揣着从军救国的梦想,考入了 广州黄埔陆军小学 ,在校期间,经过教官邓仲元的介绍,张云逸加入了 同盟会 ,并走上了反清武装起义的道路。
1910年,张云逸参加了孙中山在广州领导的第九次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又参加了第十次,即著名的 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中,黄兴一度率敢死队攻入了两广总督的衙门,但经过一昼夜的激战,起义部队最后还是遭遇了失败, 林觉民、李文甫、喻培伦 等人皆英勇牺牲。
战斗失败后,张云逸奉命撤出,却发现各路口已被清军重兵把守,且全城戒严搜捕,张云逸便于几个同志一起藏在了一处民宅中。第二天早晨,他假装上街买菜,上街侦查情况,回来时却发现民宅已经暴露,和他一起的那几位同志都被枪决于路口。
此时张云逸和清军近在咫尺,他藏身人群中,竟然没有被发现。就这样,张云逸才没有成为黄花岗73烈士。
半年之后,张云逸再次加入革命家,任 炸弹队队长 ,再次攻打两广总督府,并取得了广州辛亥之役的胜利。
1926年,张云逸以 二方面军第四军25师参谋长 的身份参加了北伐战争
这年6月,二方面军决定成立一个警卫团,我方推荐 卢德铭 担任团长,张发奎不愿同意,张云逸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将其说服,此警卫团后来被发展成了受我们指挥的革命武装力量,并成为日后湘赣边秋收起义的主力部队,而卢德铭则是 秋收起义的总指挥 。
不久后就发生了四一二事变,这意味着大革命的失败,不久后张云逸随 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 一起到达了广州。
张云逸大将原籍 海南文昌 ,当时张发奎想驱逐桂系在海南的势力,便派张云逸带着800人去了海口(他并不知道张云逸的真实身份)担任琼崖守备司令。
张云逸与琼崖特委的同志商量后,打算顺势发起海南秋收起义,拿下整个海南岛,不料他们的队伍一上岸就被桂系的人马缴了械,张云逸只能转头回到上海。
不久后,张云逸被委派到广西,负责组织当地的工农武装发动起义。他于1929年12月11日成功举行 百色起义 ,起义部队的番号为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 ,张云逸任军长,邓任政委。
正在红七军决心开辟一番新局面的时候,李立三通过了《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案,他们命令红七军攻打柳州、桂林,在广东小北江建立根据地,以图最后夺取整个广州,并策应主力红军攻取武汉的胜利。
张云逸和红七军由此开始了一段艰难的征战,好在张云逸等同志及时调整了思想,和错误方针进行了斗争,放弃了攻打大城市的计划,并带着部队千里转战,与井冈山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会师后,朱毛热情接待了他们,并授予了他们一面“转战千里”的锦旗,张云逸高兴地说: 我们从此就是中央红军的一部分了!
随后,红7军被编入红3军团,在彭总的直接指挥下参加了第三次反“围剿”。
张云逸大将出生于1892年,与刘伯承元帅同岁,但是生日比刘帅大。 他是开国十大元帅和十大将中年纪第二大的,仅次于朱老总(1886年)。
如前面所说,他的资历是很老的:他是同盟会会员,十几岁就跟着孙中山闹革命了,还参加过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和北伐。北伐的时候,他已经是第四军的少将师参谋长了。张云逸与很多国军将领都有旧交,比如薛岳当年就是他的同班同学……
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毛会说张云逸 “老成持重,威望颇高” ,说 “我们能对国军将领说话的人不多,张云逸是其一”。
由于张云逸将军的这种深厚资历,他多次被委派以谈判任务,比如七七事变后他被派到广东和 余汉谋 谈判,使余接受了合作抗日的主张,同意在广州建立八路军办事处。不久后,他又到了澳门去敦请 叶挺 出任新四军军长。
新四军成立后,张云逸担任 新四军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 ,当时第一支队司令员为 陈毅 元帅,二支队司令员为 张鼎丞 ,四支队司令员为 高敬亭 。39年江北指挥部成立后,张云逸担任指挥, 徐海东(开国大将)为副指挥,赖传珠(开国上将)为参谋长。
后来,张云逸又任新四军代军长、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华南分局第二书记、广西省委书记等职。1955年,他被授予开国大将军衔,在十大将中排第七。
1951年中,在完成艰难的广西剿匪任务后,张云逸积劳成疾, 健康 严重受损,此后他陆续辞去了自己担任的领导职务,并被安排去了苏联等地治疗休养。
1965年,李宗仁从海外回到北京时,中央点名要求张云逸去机场迎接,李宗仁和张云逸是老冤家了,当年计划海南秋收起义时两人就是对手,四一二事变时,桂系在广西杀了我们很多同志,后来百色起义也发生在广西李宗仁的地盘,长征路上的湘江战役中,桂系部队又侧击我少共国际师,给红军带来了巨大的杀伤……
张云逸说:“ 李宗仁杀了我们那么多人,从个人 情感 上说,我不愿见他,但我服从组织的安排,去迎接他。 ”张云逸不仅在机场迎接李宗仁,还把李请到了自己家喝咖啡,李宗仁在张云逸家曾鞠过一个90度的躬表示歉意。
张云逸不计前嫌,从大局出发,与李宗仁和解,这充分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卓越风采。
1974年11月19日,张云逸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25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