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原创“常败将军”诸葛瑾,能力平平却官至东吴大将军,孙权怎么想的

深夜聊斋 2023-09-18 03:18:44

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大哥,比诸葛亮年长7岁。公元200年左右,26岁的诸葛瑾已经成为孙权的长史,此时其弟诸葛亮、诸葛均还在隆中隐居。

诸葛瑾为何要投奔江东,史书并没有交代,但最初的原因很可能就是为了谋生。

诸葛瑾没有诸葛亮那样的鸿鹄之志,其能力也远不如诸葛亮,但他却能在东吴一生戎马,最后官至大将军,几乎位极人臣。

不过,诸葛瑾这个大将军显然是不够格的,说他是“常败将军”、名不副实,一点也不为过。

但奇怪的是,不管风云如何变幻,不管仗打得多么糟糕,诸葛瑾始终能深得孙权的信任。在诸葛瑾的身上,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呢?

一、常败将军却备受恩宠公元200年,孙策去世,孙权继位。在江东求职的诸葛瑾经过孙权妹夫的推荐,得以成为孙权手下的长史。

长史相当于今天的秘书长、办公室主任,非常考验一个人的组织协调能力,诸葛瑾能任上干得得心应手,说明他更善于治国理政。

但是,命运好像跟诸葛瑾开了一个大玩笑。几年以后,孙权提拔他为中司马,诸葛瑾开始走入军界,辅助孙权处理军务。

从此,诸葛瑾开始了自己辉煌的军旅生涯,并于公元229年升任大将军,在东吴军中的地位仅次于陆逊之下。

那么,如此重要的一位军事牛人,其战绩又如何呢?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成语来形容——惨不忍睹

诸葛瑾开始亲统兵马、独当一面,是从公元219年的襄樊之战开始的。

《三国志》记载,公元219年,诸葛瑾“从讨关羽,封宜城侯”。吕蒙死后,他又以绥南将军的身份,接替吕蒙成为南郡太守。

诸葛瑾参与偷袭荆州的作战,但众所周知,此战的主角是吕蒙,诸葛瑾应该是配合打辅助,所以并未体现出真实水平。

3年后,公元222年,曹魏派三路大军围攻朱然驻守的南郡。曹魏方面这次派出了曹真、张郃、徐晃等名将,而孙权则让时任左将军的诸葛瑾带领潘璋、杨粲前往救援。

此时,南郡城内瘟疫肆虐,朱然仅有5000余人可堪御敌,情势十分危急,而诸葛瑾却临阵表现出“性弘缓,推道理,任计画,无应卒倚伏之术”的窘态。

也就是说,在困难面前,诸葛瑾磨磨唧唧,整日计划却终究拿不出退敌之策。

幸好潘璋审时度势、当机立断,率兵摧毁了魏军浮桥,逼退了敌人,挽救了朱然。

公元226年,曹丕去世,曹叡继位。孙权趁机向曹魏发起进攻,并派诸葛瑾、张霸进攻襄阳。曹叡则派司马懿迎战。司马懿此前也少有独当一面的机会,但行家出手,果然不同凡响,他先击败孙权,再败诸葛瑾,最后斩了张霸,重创吴军。

公元234年,东吴卷土重来,分三路伐魏:孙权主攻合肥,陆逊、诸葛瑾攻襄阳,孙韶攻广陵。

结果,孙权、孙韶开战击溃,提前打道回府。诸葛瑾得知后,慌乱无措,给陆逊写信商议计策。而陆逊表现出大将风范,他镇定自若,用计迷惑敌人,最后领兵全身而退,魏军甚至不敢追击。

公元241年4月,东吴再次北伐曹魏,已是大将军的诸葛瑾率兵攻打柤中,但6月即撤军。对于具体过程,史料并未记载,可见也是无果而终。同年,诸葛瑾去世,享年68岁。

作为主将,诸葛瑾一生并无突出战绩,表现常常令人失望。他不但没有参加过像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石亭之战这样的关键战役,而且从不单独承担攻坚任务,只是与陆逊、吕蒙等名将一起行动。

这说明,孙权对这位老兄的军事能力是一清二楚的。可是,为何诸葛瑾能够混迹于东吴军中几十年,最后还被提拔到仅次于陆逊的高位呢?

二、诸葛瑾成功的秘密1、孙权的信任

孙权对诸葛瑾是十分推崇和欣赏的,因为两个人融洽的私人关系,还诞生了一个叫“生死不易”的成语。

诸葛瑾在南郡时,有人曾经诬陷他通敌,准备逃亡蜀国。孙权为他辩护说:

“孤与子瑜(诸葛瑾)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三国志》) 那么,除了忠心无二以外,诸葛瑾身上有什么样的闪光点,能让孙权如此看重呢?

《三国志》注引《吴书》记载:“瑾才略虽不及弟,而德行尤纯。”

诸葛瑾虽然才学不及其弟诸葛亮,但他以德行操守见长,是一个纯正的正人君子。可见,当初他优良的品格,出色的政务能力,足以让孙权为之眼前一亮。

《三国志》还说,诸葛瑾“为人有容貌思度,于时服其弘雅。权亦重之,大事咨访”。

诸葛瑾为人宽厚,有雅量,从不与人斤斤计较。这一点从“诸葛子瑜之驴”的故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诸葛瑾长了一张大长脸,孙权与众臣便用一头驴来开他的玩笑,诸葛瑾面对羞辱泰然自若、毫不介意,反倒是他的儿子诸葛恪非要秀一把“小聪明”,替他爸爸化解尴尬。而其实,诸葛恪的这种解围尤其多余。

2、统治的需要

以上这些优点,能让孙权对诸葛瑾信赖有加,但这还不是重用他的充分理由。

孙权之所以能舍弃一干东吴名将,提拔业务能力欠佳的诸葛瑾,根本原因是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

东吴方面,从孙坚、孙策这两代开始,就不乏名帅与名将。但是,孙坚、孙策力敌万人、英勇盖世,孙权却差了许多。

孙权之所以被许多网友戏称为“孙十万”,是因为他常率领大军去砸场子,但结果往往是以失败告终。

孙权虽也击败过曹操、刘备、曹丕,但这全赖他的知人善任和大胆放权,特别是周瑜、吕蒙、陆逊等主帅超强的临场指挥能力。东吴的军事胜利,往往与孙权本人的军事才能没有多大关系。

这种情况,终究会造成这样一种后果,那就是军权旁落,武将难以驾驭。

出于御将和集权的目的,孙权必须用文人统领武将,通过以文抑武,达到巩固自身统治的目的。

所以,尽管从单一方面来看,诸葛瑾带兵是低效的、无能的,但从整体上看,这样做才有利于东吴政权稳固的。

所以,只要诸葛瑾的德行好,对孙权忠诚,能力不能力的,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能力平平却官至大将军,诸葛瑾到底有什么魔力?

常败将军备受恩宠,能力平平却官至大将军,诸葛瑾到底有何魔力??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人称卧龙,在被刘备三顾茅庐出山之前一直隐居在隆中。而诸葛亮家中还有一位哥哥,名叫诸葛瑾,比诸葛亮大7岁,很早就投奔了东吴孙权。随着时间的推移,诸葛瑾在东吴的官越做越大,常败将军却备受恩宠,能力平平却官至大将军,诸葛瑾到底有何魔力?

诸葛瑾

诸葛瑾26岁的时候就已经是东吴长史,他没有诸葛亮那样的大才能,也没有诸葛亮那样壮志,在东吴效力期间的表现也一直比较平庸。要说诸葛瑾想要帮助东吴统一天下,估计他是没有这个志向的。他的官职最高到了大将军,这位大将军可以说是一位常败将军,在《三国演义》等记载中,诸葛瑾几乎没有打过像样的胜仗。但诸葛瑾在江东的地位一直都很高,很受孙权的重视。

当年诸葛瑾投奔孙权是受到了孙权妹夫的举荐,有了这一层关系,让诸葛瑾的起点很高,直接担任了长史。长史这个官职属于文官,主要负责处理一些内政事务,对外的事宜基本上是不参与的。而后来不知为何,诸葛瑾逐渐往武官上发展,或许是孙权欣赏诸葛瑾这个人的才能,将他提拔成了中司马。

从文职转到了武官,让诸葛瑾开始在另一方面施展才能。但是诸葛瑾在军事方面的能力并不出色,担任军事领导之后,曾经参与了多次重要战争,在守卫南郡的时候,诸葛瑾面对危机情况犹豫不决,完全没有做主帅的风范。在后来配合孙权攻打魏国的时候,诸葛瑾也是中规中矩。

而诸葛瑾之所以能够一直受到孙权的信任,正是因为他这种性格。诸葛瑾这个人做事非常稳健,不会贸然行动,虽然在战争中这种性格很容易贻误战机,但是对于统治者孙权来说,对于这种部下还是非常喜欢的。再加上诸葛瑾是孙权的旧部,扶持诸葛瑾有利于把控权力。因此,虽然诸葛瑾实力不怎么样,但他对于孙权来说很有用处,地位一直都很高。

三国时期哪两位常败将军屡战屡败,为何被封为大将军?

大将军,古代领兵之最高将领。始于战国,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的大将军原位在三公下,到汉和帝时窦宪出任大将军,由于权势太大,朝廷震动,联合奏请以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在此基础上,进入到三国时期,大将军实际上不仅主管兵马作战事宜,也对朝廷事务具有极高的话语权。基于此,在魏蜀吴三国中,大将军都是位高权重的官职,可以和丞相相提并论。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大将军即便不能做到屡战屡胜,也应该拥有比较骄人的战绩。比如在曹魏历史上,司马懿、曹真、曹休等大将军,都具有不错的战绩。再比如蜀汉历史上,大将军姜维也可以说是蜀汉后期的支撑。不过,就笔者今天要说的两位大将军,显然就比较特殊和另类。在三国时期,这两个人可以称之为“常败将军”,也即屡战屡败,最后却都成为各自国家的大将军,这无疑是令人难以理解的情况了。那么,问题来了,这两位“常败将军”分别是谁呢?



夏侯惇

一方面,就曹魏大将军夏侯惇来说。夏侯惇(?-220年6月13日),字元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对于夏侯惇来说,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兴平元年(194年),曹操征陶谦,留夏侯惇守濮阳。可是张邈、陈宫叛迎吕布,曹操的家眷都在鄄城,夏侯惇率军队轻装前往救援,正好与吕布的军队相遇,双方交战。在这场战役中,吕布突袭获得夏侯惇军队的物资。吕布又派将领假装投降,趁机和夏侯惇的部下一起劫持夏侯惇,向他索要珍贵的物资,夏侯惇的士兵非常震惊惶恐。由此,对于夏侯惇来说,不仅在和吕布的交手中失利,甚至连自己都被对方俘获了。



对此,在笔者看来,这对于一位将领来说,无疑是让人蒙羞的事情了。在回到曹操阵营后,夏侯惇与荀彧、程昱力保三城,反攻吕布时却被流矢射伤左目,败北而回,从此被人称为“盲夏侯”。虽然曹操最终击退了吕布,守住了兖州。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夏侯惇在和吕布的交战过程中,可以说是屡战屡败,如果因为夏侯惇的失败而失去兖州,那么曹操很可能就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不过,因为是曹魏宗室,加上很早就开始跟随曹操了,所以后者自然也不会为难夏侯惇了。

建安三年(198年),吕布派遣中郎将高顺和北地太守张辽进攻刘备。围绕着徐州之地,吕布和刘备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对于刘备来说,在被吕布击败后,选择向曹操寻求帮助。于是,夏侯惇受命援救刘备,但被高顺等人击败。沛城最终被攻破,刘备妻子再次被掳,刘备单身逃走。因此,对于夏侯惇来说,救援刘备的战役同样以失败收场。建安七年(202年),在官渡之战后,刘备投奔了荆州牧刘表,并继续和曹操展开较量。彼时,荆州牧刘表派刘备向北进攻叶县。



夏侯惇受命前去抵挡,驻军于博望的刘备火烧自营退却,夏侯惇不听李典所劝,与于禁追击刘备,留李典守后。最后,夏侯惇被刘备伏兵所败,幸而李典来救,刘备才撤退。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故,曹丕登位。曹丕登基称帝后,于二月已卯日拜夏侯惇为大将军,但在四月庚午日夏侯惇便去世,曹丕穿上素服到邺城东城门发丧,赐夏侯惇谥号为忠侯,夏侯家也获得优厚待遇。在曹魏正式建立之后,夏侯惇虽然屡战屡败,但是,因为自己是曹魏宗室,加上资历摆在那里,这促使夏侯惇依然官至大将军,并且是曹魏历史上第一任大将军。

诸葛瑾

另一方面,就诸葛瑾来说,同样是一位常败将军。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汉族,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诸葛瑾因中原战乱而避乱江东。孙权的姊婿曲阿弘咨遇见诸葛瑾,对其才华感到惊奇,向孙权推荐,与鲁肃等一起为宾待。东汉末年,诸葛瑾来到了东吴,而他的兄弟诸葛亮,则在日后跟随了刘备。自此之后,两兄弟分道扬镳,各为其主。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诸葛瑾跟从吕蒙讨关羽,封宣城侯,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



对于诸葛瑾来说,因为获得了孙权的信任,得以参加了攻打荆州这样重要的战役。因为诸葛瑾其实和鲁肃一样,都不能说是一位纯粹的武将,更偏向于文臣和谋士。当然,在三国时期,文臣和武将之间,也并非是泾渭分明的。比如曹操麾下的程昱,可以说是文武兼备的。黄初三年(222年),孙权受封吴王,封诸葛瑾左将军、假节,封宛陵侯。同年曹真、夏侯尚等围朱然于江陵,诸葛瑾派兵救援,渡江时被夏侯尚火烧船只,水陆同时进攻所击退。虽然孙权最终击败了曹丕的三路大军,不过,诸葛瑾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只能用失败来形容了。

最后,黄武五年(226年),孙权得知曹丕去世后,于八月出兵攻魏。命吴左将军诸葛瑾部兵分两路进攻襄阳,亲自率军进攻江夏郡(治安陆,今湖北云梦西南)。孙权一路为魏军所败,遂撤兵而走。而诸葛瑾则被司马懿击败。对于司马懿来说,不仅击败了诸葛瑾,还斩杀吴将张霸,斩首千余级。因此,在笔者看来,诸葛瑾的表现,实在不能说是一位称职的将领。不过,这一年的十二月,诸葛瑾却被孙权升任骠骑将军。一定程度上,诸葛瑾可以视为孙权的心腹,所以,尽管能力一般,但是他依然获得了孙权的重用。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封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对于诸葛瑾来说,和夏侯惇一样,不仅官至大将军,而且是各自国家的第一任大将军。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东吴,大将军之上还有“上大将军”这一官职,比如大家熟悉的陆逊,就曾被孙权封为上大将军。赤乌四年(241年),诸葛瑾去世,享年68岁。总的来说,作为孙权的心腹,诸葛瑾被推上了大将军这一官职,而这,无疑是名不副实的,也即诸葛瑾难以让东吴将士心服口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诸葛瑾在巩固蜀吴联盟等方面,还是具有一定贡献的,这是他能够被孙权重用的重要原因。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24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