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余秋雨:门孔

诗词美文美句 2023-09-18 03:07:04

直到今天,谢晋的小儿子阿四,还不知道“死亡”是什么。

大家觉得,这次该让他知道了。但是,不管怎么解释,他诚实的眼神告诉你,他还是不知道。

十几年前,同样弱智的阿三走了,阿四不知道这位小哥到哪里去了,爸爸对大家说,别给阿四解释死亡。

两个月前,阿四的大哥谢衍走了,阿四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爸爸对大家说,别给阿四解释死亡。

现在,爸爸自己走了,阿四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家里只剩下了他和八十三岁的妈妈,阿四已经不想听解释。

谁解释,就是谁把小哥、大哥、爸爸弄走了。

他就一定跟着走,去找。

阿三还在的时候,谢晋对我说:“你看他的眉毛,稀稀落落的,是整天扒在门孔上磨的。只要我出门,他就离不开门了,分分秒秒等我回来。”

谢晋说的门孔,俗称“猫眼”,谁都知道是大门中央张望外面的世界的一个小装置。平日听到敲门或电铃,先在这里看一眼,认出是谁,再决定开门还是不开门。

但对阿三来说,这个闪着亮光的玻璃小孔,是一种永远的等待。他不允许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因为爸爸每时每刻都可能会在那里出现,他不能漏掉第一时间。除了睡觉、吃饭,他都在那里看。双脚麻木了,脖子酸痛了,眼睛迷糊了,眉毛脱落了,他都没有撤退。

爸爸在外面做什么?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有一次,谢晋与我长谈,说起在封闭的时代要在电影中加入一点人性的光亮是多么不容易。我突然产生联想,说:“谢导,你就是阿三!”

“什么?”他奇怪地看着我。

我说:“你就像你家阿三,在关闭着的大门上找到一个孔,便目不转睛地盯着,看亮光,等亲情,除了睡觉、吃饭,你都没有放过。”

他听了一震,目光炯炯地看着我,不说话。

我又说:“你的门孔,也成了全国观众的门孔。不管什么时节,一个玻璃亮眼,大家从那里看到了很多风景,很多人性。你的优点也与阿三一样,那就是无休无止地坚持。”

他在中国创建了一个独立而庞大的艺术世界,但回到家,却是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天地。

他与夫人徐大雯女士生了四个小孩,脑子正常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谢衍。谢衍的两个弟弟就是前面所说的老三和老四,都严重弱智,而姐姐的情况也不好。

这四个孩子,出生在一九四六年至一九五六年这十年间。当时的社会,还很难找到辅导弱智儿童的专业学校,一切麻烦都堆在一门之内。家境极不宽裕,工作极其繁忙,这个门内天天在发生什么?只有天知道。

我们如果把这样一个家庭背景与谢晋的那么多电影联系在一起,真会产生一种匪夷所思的感觉。每天傍晚,他那高大而疲惫的身影一步步走回家门的图像,不能不让人一次次落泪。

落泪,不是出于一种同情,而是为了一种伟大。

一个错乱的精神漩涡,能够伸发出伟大的精神力量吗?谢晋作出了回答,而全国的电影观众都在点头。我觉得,这种情景,在整个人类艺术史上都很难于重见。

谢晋亲手把错乱的精神漩涡,筑成了人道主义的圣殿。

我曾多次在他家里吃饭,他做得一手好菜,常常围着白围单、手握着锅铲招呼客人。客人可能是好莱坞明星、法国大导演、日本制片人,但最后谢晋总会搓搓手,通过翻译介绍自己两个儿子的特殊情况,然后隆重请出。这种毫不掩饰的坦荡,曾让我百脉俱开。

在客人面前,弱智儿子的每一个笑容和动作,在谢晋看来就是人类最本原的可爱造型,因此满眼是欣赏的光彩。他把这种光彩,带给了整个门庭,也带给了所有的客人。

他有时也会带着儿子出行。我听谢晋电影公司总经理张惠芳女士说,那次去浙江衢州,坐了一辆面包车,路上要好几个小时,阿四同行。

坐在前排的谢晋过一会儿就要回过头来问:“阿四累不累?”“阿四好吗?”“阿四要不要睡一会儿?”……

每次回头,那神情,能把雪山消融。

他万万没有想到,他家后代唯一的正常人,那个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典雅君子,他的大儿子谢衍,竟先他而去。

谢衍太知道父母亲的生活重压,一直瞒着自己的病情,不让老人家知道。他把一切事情都料理得一清二楚,然后穿上一套干净的衣服,去了医院,再也没有出来。

他恳求周围的人,千万不要让爸爸、妈妈到医院来。他说,爸爸太出名,一来就会引动媒体,而自己现在的形象又会使爸爸、妈妈伤心。他一直念叨着:“不要来,千万不要来,不要让他们来……”

直到他去世前一星期,周围的人说,现在一定要让你爸爸、妈妈来了。这次,他没有说话。

谢晋一直以为儿子是一般的病住院,完全不知道事情已经那么严重。眼前病床上,他唯一可以对话的儿子,已经不成样子。

他像一尊突然被风干了的雕像,站在病床前,很久,很久。

谢衍吃力地对他说:“爸爸,我给您添麻烦了!”

他颤声地说:“我们治疗,孩子,不要紧,我们治疗……”

从这天起,他天天都陪着夫人去医院。

独身的谢衍已经五十九岁,现在却每天在老人赶到前不断问:“爸爸怎么还不来?妈妈怎么还不来?爸爸怎么还不来?”

那天,他实在太痛了,要求打吗啡,但是医生有些犹豫,幸好有慈济功德会的志工来唱佛曲,他平静了。

谢晋和夫人陪在儿子身边,那夜几乎陪了通宵。工作人员怕这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撑不住,力劝他们暂时回家休息。但是,两位老人的车还没有到家,谢衍就去世了。

谢衍是二00八年九月二十三日下葬的。第二天,九月二十四日,杭州的朋友就邀请谢晋去散散心,住多久都可以。接待他的,是一位也刚刚丧子的杰出男子,叫叶明。

两人一见面就抱住了,嚎啕大哭。

他们两人,前些天都为自己的儿子哭过无数次,但还要找一个机会,不刺激妻子,不为难下属,抱住一个人,一个经得起用力抱的人,痛快淋漓、回肠荡气地哭一哭。

那天谢晋导演的哭声,像虎啸,像狼嚎,像龙吟,像狮吼,把他以前拍过的那么多电影里的哭,全都收纳了,又全都释放了。那天,秋风起于杭州,连西湖都在呜咽。

他并没有在杭州住长,很快又回到了上海。这几天他很少说话,眼睛直直地看着前方。有时也翻书报,却是乱翻,没有一个字入眼。

突然电话铃响了,是家乡上虞的母校春晖中学打来的,说有一个纪念活动要让他出席,有车来接。他一生,每遇危难总会想念家乡。今天,故乡故宅又有召唤,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春晖中学的纪念活动第二天才开,这天晚上他在旅馆吃了点冷餐,倒头便睡。这是真正的老家,他出走已久,今天只剩下他一个人回来。

他是朝左侧睡的,再也没有醒来。

这天是二00八年十月十八日,离他八十五岁生日,还有一个月零三天。

他老家的屋里,有我题写的四个字:“东山谢氏”。

那是几年前的一天,他突然来到我家,要我写这几个字。他说,已经请几位老一代书法大家写过,希望能增加我写的一份。

东山谢氏?好生了得!我看着他,抱歉地想,认识了他那么多年,也知道他是绍兴上虞人,却没有把他的姓氏与那个遥远而辉煌的门庭联系起来。

他的远祖,是公元四世纪那位打了“淝水之战”的东晋宰相谢安。这仗,是和侄子谢玄一起打的。而谢玄的孙子,便是中国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

谢安本来是隐居会稽东山的,经常与大书法家王羲之一起喝酒吟诗,他的侄女谢道蕴也嫁给了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而才学又远超丈夫。谢安后来因形势所迫再度做官,这使中国有了一个“东山再起”的成语。

正因为这一切,我写“东山谢氏”这四个字时非常恭敬,一连写了好多幅,最后挑出一张,送去。

谢家,竟然自东晋、南朝至今,就一直定居在东山脚下?别的不说,光那股积累了一千六百年的气,已经非比寻常。

谢晋对此极为在意,却又不对外说。他在意的,是这山、这村、这屋、这姓、这气。但这一切都是秘密的,只是为了要我写字才说,说过一次再也不说。

我想,就凭着这种无以言表的深层归依,他会一个人回去,在一大批庄严的远祖面前,划上人生的句号。

此刻,他上海的家,只剩下了阿四。他的夫人因心脏问题,住进了医院。

阿四不像阿三那样成天在门孔里观看。他几十年如一日的任务是为爸爸拿包、拿鞋。每天早晨爸爸出门了,他把包递给爸爸,并把爸爸换下的拖鞋放好。晚上爸爸回来,他接过包,再递上拖鞋。

这几天,爸爸的包和鞋都在,人到哪里去了?他有点奇怪,却在耐心等待。突然来了很多人,在家里摆了一排排白色的花。

白色的花越来越多,家里放满了。他从门孔里往外一看,还有人送来。阿四穿行在白花间,突然发现,白花把爸爸的拖鞋遮住了。他弯下腰去,拿出爸爸的拖鞋,小心放在门边。

这个白花的世界,今天就是他一个人,还有一双鞋。

能深知人性和深知生命的人,不会为一种成功而感动,为一时的辉煌而感动,也不会为一种挫败或者名望而感动。

最难得的是生命的初始的感动,是一种为生命自然形态中所能承载的那些曲折,那些记忆,那些生命的每个日子中坚强面对的点点滴滴,而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的感动,为这样一种胸怀,宽容,智慧,粗旷,豁达,乃至不死不屈,不折不挠的精神的感动。

作者:余秋雨,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

读余秋雨《文化苦旅》

? ? ? 顺着余秋雨的《中国文脉》,继续阅读其另一本散文合集《文化苦旅》。记忆力是直线下降,一年不如一年,随着阅读的书越来越多,靠脑袋记看来是不行了,就想着把看过的书用自己的话简要记录一下,以便日后重温。

“牌坊”――中国女性解放与教育在农村的兴办。

“寺庙”――佛教在民间与教育的连接与融合。

“我的山河”――“我”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

“都江堰”――李冰与都江堰与道教与青城山的故事。

“道士塔”――莫高窟守门人王园箓道士、印度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人士蒋孝琬三个男人与莫高窟藏经洞及经卷流失大英博物馆的历史故事。

“莫高窟”――敦煌莫高窟壁画、佛像及由来。

“沙原隐泉”――敦煌鸣沙山、月牙泉。向往峰巅,向往高度,结果峰巅只是一道刚能立足的狭地。

“阳关雪”――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域喀什”――各大文明沟通的巨大平台。

“废井冷眼”――黑龙江省宁安市宁古塔。

李白醉书渤海国,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八宝琉璃井”。

“杭州宣言”――杭州的美丽及杭州西湖的治理与大诗人白居易、苏轼。

“黄州突围”――“乌台诗案”后的苏东坡被流放黄州,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真正意义上的脱胎换骨,走向成熟,成熟的多重定义,然后诞生了千古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

“山庄背影”――清王朝康熙的强健、乾隆的好大喜功及清廷后来的气数已尽。王国维先生的文化自杀。

“宁古塔”――古代东北流放地

“抱愧山西”――“走西口”的豪放与气度

“风雨天一阁”――范钦及整个范氏家族对“天一阁”藏书楼在风雨中的坚守,一直到乾隆皇帝下旨向皇家藏书阁献书,范钦本人及其后代对整个中国文化的贡献。

“鱼尾山屋”――喜马拉雅山山脚下尼泊尔民居

“北极寒夜”――考察欧洲及欧洲文化的迷醉,总结为“七个一”:一行字母,一张图表,一个古塔,一片墓地,一群闲人,一块石头。

“远方的海”――坐船过海去欧洲考察,途径海上巨浪飓风,遭遇恶劣天气,与妻子在孤岛的风雨小屋里共同度过,不管小家大家都一起并肩守护。

“谢家门孔”――东山谢晋,七八十年代中国著名导演,四个孩子只有大儿子谢衍智力正常,却在五十九岁时因病先他而去,其他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低智,在这个错乱的精神漩涡里,谢晋生活重压可想而知,但这并不妨碍他一部部惊世作品出世,成为一代文化巨匠。他的远祖是东晋著名宰相谢安,曾指挥“淝水之战”,其孙子是著名诗人谢灵运,谢灵运的侄女谢道韫又是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的妻子,她的才学又在其丈夫之上。

“巴金百年”――真正见证百年中国历史的中国作家,“文革”期间也未能逃过磨难,但在高龄之后又担任文化要职,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等,同时疾病的困扰也时时伴随着他。

“佐临遗言”――萧伯纳的嫡传弟子黄佐临,中国戏剧的重要开创人,在“七七事变”后赴国难,在上海参与指挥拍摄过许多部重要电影。

“寻石之路”――“石一哥”的来龙去脉,对“石一哥”的质疑、寻访、接受。

“天人对话”――与已故长辈及有怨之人的对话。

“为妈妈致悼词”――对妈妈的热爱、理解及送别。

“祭笔”――与笔的渊源。

特此注释:“苦旅”的苦不是指旅途之苦而是指创作之苦。(作者意)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24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