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Hope 华东师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本文共2311字,建议阅读时间5分钟
@ Giulio Lardera
作者/Hope
文编/昭水
美编/岚
��
让我们先读两个小故事。
晓雪在一家店里看上了一件衣服,衣服的质量、款式和颜色她都非常喜欢,虽然价格有些昂贵,但她还是买下了这件衣服。过了两个星期,当她走进另一家店的时候,她发现这家店里也有卖那件衣服,而价格比她买的那件便宜一多半。这个时候,她感到惊讶和郁闷,觉得自己被坑了。但接着她又想,一分钱一分货,这件衣服这么便宜,肯定没我买的那件衣服质量好。
李华希望期末可以考一个好成绩,所以打算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好好复习,备战考试。但是当他的朋友要约他一块出去玩儿的时候,他动摇了,在两个决定之间摇摆不定:是该按照之前的计划埋头苦读,拒绝朋友的邀请?还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和朋友一块开开心心地出去玩儿呢?思虑再三,李华觉得暂时玩一会儿能让他精力充沛,更高效地进行复习,因此最终他选择了跟朋友一块出去玩儿。
以上这两种情境,大家可能也都遇到过。当处在一些可能引起自己心理上不舒服的情境中时,我们可能也会不由自主地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想出一些恰当的理由来减轻自己的不舒适感。
其实,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心理学中有一个理论可以对此现象做出很好的解释,那就是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在1959年提出的认知失调理论。费斯廷格认为,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认知因素,这些因素是指人关于自我或外部世界的认识,包括行为、态度、信仰等。
@ Giulio Lardera
它们之间存在三种情况:
相互协调的(“期末成绩对我很重要”和“我好好复习”)
相互冲突和不协调的(“期末成绩对我很重要”和“我出去玩儿”)
不相关的(“期末成绩对我很重要”和“今天下雨”)。
如果处于上面的第二种情况,人就会感受到不舒适,这种由于认知冲突引起内心不舒服的状态,就叫“认知失调”现象,而人们为了减缓认知失调带来的紧张感,往往会采取一些策略减轻认知失调的程度。
费斯廷格在提出认知失调理论的同时,也和同事进行了一个经典的认知失调实验对理论加以验证。
实验人员让大学生被试做一小时非常枯燥无味的绕线工作,并将被试分为A、B、C三组,除A组外,B组和C组被试在做完工作后,会被要求对等在门外的实验助手假扮的被试说谎话:“这项工作非常有趣、愉悦。”之后,B组被试会得到1美元酬金,C组被试会得到20美元酬金。
最后,A、B、C三组被试被要求评价这项工作的有趣程度以及自己对这项工作的喜爱程度。
大家不妨先猜测一下实验结果,究竟是得到报酬多的人认为这项工作更有趣,还是得到报酬少的被试认为这项工作更有趣呢?
接下来的实验结果可能会让你感到惊讶,A组和得到20美元酬金的C组,大多数人认为这项工作枯燥无味,不太喜欢。而得到1美元酬金的B组,大多数人认为这项工作是有趣、愉快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费斯廷格的解释是:A被试因为没有被要求说谎,所以并没有产生认知失调,他们对该项工作的评价就是他们对该项工作真实的认知。而B组和C组被试因为有撒谎行为,会产生两个相互冲突的认知因素:
“这项工作很枯燥,我不喜欢”和“我对别人说这项工作有趣”
即出现了认知失调。为了消除认知上的失调感,得到20美元酬金的被试会在两个冲突的认知之间插入一个充足的理由,如自己对别人说这项工作有趣是有明显的外部好处的(得到了20美元),撒谎是值得的。
而为1美元撒谎是很不值得的,所以得到1美元酬金的被试在两个冲突的认知之间找不到一个充足的理由,由于失调感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他会重新审视两个相互矛盾的认知因素。其中“我对别人说这项工作有趣”是对自己行为的认知,这件事情已经做出,所以无法改变;“这项工作很枯燥,我不喜欢”是对工作态度的认知,较为容易改变,所以,被试便不自觉地提高了对工作态度的评价。产生新的认知因素:“这项工作有趣,我喜欢”,这样与“我对别人说这项工作很有趣”就相互协调了。
因此,得报酬少的人比得报酬多的人反而会更喜欢这项工作。
这便是我们缓解认知失调的一种方式。
@ Giulio Lardera
讲到这里,相信大家对认知失调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理解,那我们在生活中还会采用哪些手段缓解认知失调呢?接下来我将结合开篇「考试复习」的例子帮大家介绍一下减轻认知失调的策略。
1.改变或否定两个认知因素中的一个
如将“我出去玩儿”改为“我不出去玩,好好复习”,这是行为意向或行为的改变;
或将“我期末成绩对我很重要”改为“太注重期末成绩会让我失去和朋友相处的时间和机会,而大学期间人际关系也是很重要的,”这是对期末成绩态度的改变。
2.减弱其中一个或两个认知因素的强度
如将“我出去玩儿”改为“不玩太久”;
或将“我期末成绩对我很重要”改为“期末成绩对我一般般重要”;
强度的减弱会降低认知失调的程度,使人感到舒服一些。
3插入一个或多个协调性认知或理由
如插入一种理由“和朋友出去玩儿,暂时的放松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减少选择感
让自己相信自己之所以做出与态度相矛盾的行为,是因为自己别无选择。如好友盛情邀请,自己不得不陪他出去玩儿。
很显然,当我们在考前抵挡不住来自朋友邀请的诱惑时,我们的脑中其实远远不只一种自我安慰的说辞。尽管有多种方法能暂时帮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认知失调带来的紧张感,但有些方法的使用可能会妨碍我们客观地分析现实,对我们行为的改变造成一定的阻碍。
因此有时我们也需要从认知失调的情境中脱离出来,以一种旁观者的视角来客观地分析一下,这样才能做出更理性的选择。
��
参考文献
郑全全. (2017). 社会心理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酸葡萄心理有时候也可以看作人们缓解认知失调的一种方式,自我安慰能缓解心里的不舒适感,但也会让我们陷入自我麻醉的境况,因此值得我们看清的是,究竟什么时候是葡萄酸,什么时候是我们的心里“酸”。
原标题:《为什么考前还能玩儿的心安理得 | 聊聊认知失调》
阅读原文
喜欢是淡淡的爱,爱是深深的喜欢。追求也需要方式方法:
第一,明示,直接告诉他,公开,大量的信号强行冲开他的心扉。
第二,暗示,隐蔽,间接地潜移默化的绕开他的心理防线,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玩笑话。
第三,诱示,公开,间接,利益辅助以对他的需要给于满足,诱使他接受你爱他信息。低他的抵抗力,达到入心,入脑。
战术:1,打破对方的心理平衡,引起认知失调
2,拉近之间的心理距离,大目标小步子
3,分析对方的内心需求,满足实际需要
4,了解被改变者的个性,知彼乃是基础
5,创造良好的氛围,借助环境的影响力该变对方的态度,使态度改变行为。
以上信息如果对你有帮助请采纳。谢谢!
认知失调是指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的认知(而且通常是正面的、积极的自我)产生分歧,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1959 年,费斯廷格与梅瑞尔·卡尔·史密斯一起合作进行了一项实验,这项实验被认为是有关认知失调最著名的实验。
费斯廷格招来一批大学生志愿者,让他们做两件极端无聊和繁琐的工作。将二十几只碟子装进一个大木桶里,简单地洗一下后一个一个地拿出来,然后再放进去,这样不停地拿来拿去,一直重复半个小时。 做完后,再接着做另一项工作:记分板上有 48 个木钉,受试者必须将每根钉顺时针方向转动四分之一圈,再逆时针方向转四分之一圈,48 颗钉必须轮流转,不能有遗漏,这样一直转上半个小时。
经过一个小时的折磨,受试者已经被这两项烦琐的工作搞得厌烦不已。这时,费斯廷格会告诉受试者:“实验已经结束了,你可以自行离开。”等受试者准备离开的时候,费斯廷格会对他说:“这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观察一个人对某件工作是否有兴趣以及工作态度是否会影响到这个人完成这项工作的效率。所以,虽然你已经完成了这两项工作,但是为了我们所设计的实验,你可不可以告诉其他人,说这项工作十分有意思,你很喜欢。这样有利于我们的实验研究。”
听完费斯廷格的话后,有的受试者比较配合,会对下一个参加实验的受试者说谎。但是也有受试者不愿意说谎,他们觉得自己有义务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下一个受试者。这时,费斯廷格会劝解说:“参加我们这项实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人员临时有事离开了,这让我们的实验很难继续进行下去,可是我们的实验又不能因此而中断,所以我们需要你去说服另一个受试者参加这项实验。”当受试者听到费斯廷格的诚恳请求后,一般都会配合费斯廷格的工作,用谎言去欺骗下一个受试者,说实验中所安排的两项工作十分有意思。
虽然这些受试者会为了配合费斯廷格的工作而欺骗他人,但是他们并不是心安理得的,他们的内心处于一种矛盾状态之中。他们对费斯廷格说:“明明那两项工作枯燥无聊,但我却告诉他人十分有趣。我是一个不喜欢说谎的人,但是我却说谎了。”
费斯廷格为了研究认知失调减少的现象还专门在实验中加入了金钱的引诱,即如果受试者配合他说谎,那么就会获得一定的报酬。一组获得 1 美元,另外一组获得 20 美元。在实验结束后,费斯廷格对这两组获得不同金钱报酬的受试者做了一个调查,以了解受试者说谎时的心理状态。实验者发现,这些获得金钱报酬的受试者与之前的受试者的心态不同,因为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在说谎,也没有矛盾的心理状态。
费斯廷格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受试者在说谎的时候改变了自己认知失调,从而降低了认知失调的程度,因此才出现了不会为自己的谎话而感到矛盾的现象。此外,费斯廷格还认为,那些可以获得 20 美元报酬的受试者说谎的概率以及对谎言的肯定性会比报酬为 1 美元的受试者大。但是,实验的结果与费斯廷格所预想的正好相反。事实上,不论是获得 20 美元报酬还是获得 1 美元报酬的受试者都说谎了,他们都告诉下一个受试者:“放碟子与转动钉子的工作很有意思。”
在每个人心中,都会对自己的形象有一个基本的认知,而且,这种自我认知一般都是积极的、正面的,会得到其他人的尊重。通常情况下,人们都会按照内在认知的形象去要求自己的行为。例如当一个人的内在认知形象是:“我是一个善良的人。”那么,这个人就会出现乐于助人的善良行为,伤害其他人的行为就不会出现。如果出现了,这个人就会产生矛盾和痛苦。因为他的行为与认知不一致,处于认知失调的状态。
每个人都需要在社会上生存,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客观现实无法改变的情况,不得不做出与自己认知相违背的行为,例如不得不说谎。这时候,人们需要调整自己的认知失调状态,如此一来,就不会再感到痛苦。例如:我这么说(谎言)是为了他好。
离英语四六级考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这期间,还要准备复习学校的期末考试,时间对我来说很紧张。但是,我的室友想约我每天与她一起跑步锻炼,想到每天课程那么多,上完课晚上还要复习功课,如果陪室友跑步,学习的时间就少了很多,我心里很想拒绝她,可是,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答应了她的请求。 我经常作出类似这样违背自己内心的行为,想知道我的态度和行动为什么会出现不一致? 我该如何作出自己内心的选择?
你好,感谢你的来信。
你的情况其实很好用心理学概念进行解释,你内心的态度与实际行为出现了不一致,在心理学上叫做“认知失调”。
当你觉察到自己行为与态度不一致,你会出现一种不舒服的内心紧张状态,这其实就是认知失调。一旦产生认知失调,你会努力消除这种失调感,以恢复到认知协调的平衡状态 。为了达到平衡,你可能会作出以下的解决办法:
采取这些行为,便减少了你的认知失调,使你心理会有平衡感,否则,你心里会很不安。
如何避免认知失调,作出你内心的选择,这是以下建议:
1、向对方说出你的想法,表达歉意
你们快要期末考试了,而且你也报名了英语等级考试,时间特别有限。你可以告诉室友,自己害怕期末挂科,也希望英语等级考试能够一次性考过,如果考不过,还要等来年才能考,又要另外耽搁复习时间。告诉室友,你希望她能够理解你的处境,并对她深表歉意。这次你已经答应她了,就不要反悔了,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直接告诉对方内心的想法,对方会理解的。
2、提出替代法
你不能直接陪伴室友跑步, 可以帮忙提供替代方案或者解决方法,体现出你是真的有想帮忙的,这样反而会让对方更为舒服或者感谢 。例如,隔壁寝室的某位女生晚上挺喜欢一个人去操场跑步的,让她约你的室友一起去,也有个伴。或者,这个月你不能陪室友跑步,等考试过了,后面专门抽时间陪她。
很多人其实知道要学会拒绝别人,可就是开难以开口。其实是自己过不了心里那一关——害怕对方因此不喜欢自己 。在人和人的交往上,真诚是最重要的,只要守住这一点,大家并不会怪你说话耿直。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你待人真诚,他人也会真诚地回应你。
很多时候,你想要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就要学会拒绝别人, 拒绝他人并不是表达对他人的不尊重,而是对自己内心的尊重,先遵从内心,再考虑他人,你才能心安理得的做事。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24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