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
近期正在热映的抗日题材电影《八佰》讲述了在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 “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拼命抵抗日军的故事,把观众带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
一幕幕壮烈热血的画面,让无数观众在影院“哭湿了口罩”,再次唤起了中国人民炙热的爱国情怀。
01 孤军奋战的英雄团长谢晋元率领队伍坚守四行仓库,做着最后的抵抗。
《八佰》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谢晋元团长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人。
1905年,在广东梅州蕉岭县一户谢姓商人家出生了一个男婴,父亲给他起名叫晋元。晋元从小就把“精忠报国” 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1924年,谢晋元考入广州中山大学。 1925年12月,他投笔从戎,转入黄埔军校四期就读。黄埔军校毕业后,谢晋元随军北伐,英勇善战,屡立战功。
谢晋元黄埔军校毕业证书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前夕,日寇大举南侵。他对正有孕在身的妻子说: “我是一个军人,要以民族、国家为重;没有国家,哪有我们的家。待全歼倭寇,定返乡接你回沪。” 之后,便投身到抗日救亡的伟大洪流中去。
在淞沪战场上第八十八师已经打了三个月,伤亡惨重,经过多次补充,老兵仅剩十分之二三,新兵没有实战经验,主要靠老兵带着。
8月28日的上海南火车站(华裔美籍战地记者王小亭摄影,10月4日在美国《LIFE》杂志发表,举世震惊 )
四行仓库紧靠公共租界,是金城银行、大陆银行,盐业银行、中南银行四个银行设立的仓库。
为了虚张声势,迷惑日军,谢晋元对外宣称守军有800人,由此这支孤军又被称为“八百壮士”,而实际上守军只有400余人。 当时抱着“没有命令,死也不退”的决心,谢晋元带领战士们激战四昼夜后,孤军仅阵亡九人,伤二十余人,却毙敌两百余人,伤敌无数。
欧美记者拍摄的四行仓库,日军攻击的炮弹正在其前方爆炸,守军顽强抵抗,寸步不让
为保障租界区不被日本侵扰,国民政府派人劝说孤军配合英军,退到租界。 受命撤到租界后,孤军立即被英军收缴武器。在孤军营中,谢晋元依然亲率士兵坚持训练,还举行升旗典礼,同时鼓励士兵,坚持必胜的信心。
谢晋元与麾下部分连长合影
此后,汪伪政府多次派人以高官厚禄诱降谢晋元,均被其严词拒绝。 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被汪伪政府收买的士兵用匕首刺死,时年37岁。 谢晋元遇害的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惊。同年5月,谢晋元被追晋为陆军少将,上海30万民众前往“孤军营”吊唁,瞻仰遗容 。
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的西墙上,弹孔密布,它是当年战斗的见证,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要牢记那段战争岁月。
02 “弟兄们!来生再见” 电影《八佰》里的这句话让无数观众瞬间泪崩,在真实的抗战史上,将“最后一电”发布出去的老兵卢庆贻,如今还生活在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的一个村子里。 以下视频来源于新华每日电讯
1944年,日军疯狂实施所谓“一号作战计划”。这是日军发动侵华战争以来,在中国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进攻,扼守粤汉铁路的长沙、衡阳是主战场之一。当年6月,长沙沦陷,衡阳北面再无阻挡,日军大举南下进犯。卢老所在的第十军军部奉命死守衡阳,寸土不让,等待援军。
图为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时捕捉残敌
但双方实力悬殊,守军只有一万七千余人,日军兵力超过十万人。援军迟迟未到,这支孤军已经坚守了47天。 “我当时并不知道电报内容,发报后不久,我就被俘了,一千多人全部被日军关在衡阳城内的天主教堂。” 卢老回忆说。
图为1944年11月,第十军守备衡阳战斗要报
被俘官兵被日军强迫去抢百姓种的粮食,饱餐一顿后边跑了。卢老趁机偷跑出来,才第一次看到《大公报》刊发的“最后一电”:
“敌人今晨由城北突入以后,即在城内展开巷战,我官兵伤亡殆尽,刻再无兵可资堵击。职等誓以一死报党国,勉尽军人天职,决不负钧座平生作育之至意,此电恐为最后一电,来生再见。”
看完后卢老大哭了一场: “那么多战友,有的年纪跟我差不多,还不到20岁,就壮烈牺牲了。” 卢老说。 弹指一挥间。这70多年来,他曾在心中无数遍默念过这封电报,当年惨烈的战斗场景仿佛就在昨天,夜深人静的时候还依稀能听到枪炮声。
8月11日在位于湘潭市姜畲镇易建河村的家中拍摄的卢庆贻。
“战争太残酷,无数人因为战争生离死别。我们要铭记历史,不能忘了曾经的伤痛,只有这样才对得起那些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英勇献身的将士们。” 卢老说。 03 2019年6月29日,在北京天安门, 94岁高龄老兵李安甫深情亲吻国旗的一幕被刷屏,李安甫老人的故事后来也逐渐传开。
1925年,李安甫出生于德州乐陵刘桥村。爷爷对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他成为一名老师。但爷爷未曾想到的是,理应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李安甫,被战争的洪流卷到战场,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战士。
李安甫(左一)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事变爆发。同年,战火烧到了山东乐陵。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被激发,以乐陵为核心的冀鲁边区,也燃起了救亡图存的热血。
12岁的李安甫报名入伍,却因个子太小被拒绝。但他硬是凭着一股韧劲毛遂自荐,再加上自身的文化知识和射击本领,终于打动了当时的驻军政治部主任。 李安甫如愿以偿穿上了军装。学生时代,李安甫吹过学生号,所以吹起军号格外振奋激昂。
1938年,年仅13岁的李安甫参加了八路军,先后担任司号兵兼文化教员,后又任班长、代理排长,并多次立功。 1939年10月,李安甫被秘密调入了武工队。他枪法准、聪明伶俐、又有特别的身高优势,利用精准的枪法刺杀敌人,成了他进入敌后武工队的主要任务。
“由于我的个子矮小,情况特殊,武工队领导决定让我刺杀罪大恶极的敌人,我领着领导的任务,刺杀在乐陵的一个坏蛋日寇——川岛谷川。”
在一场战斗中,李安甫右耳失聪,失去了右眼,脑垂体受损,身高永远停留在1.2米。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安甫先后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曾多次荣立战功,被授予 “一级人民英雄”“全国战斗英雄”等 10多个荣誉称号。
离休后,李安甫将自己经历过的残酷战争、烽火岁月写成回忆录,希望以此告诉人们:勿忘历史,珍惜和平!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那段无数先辈用血泪写就的峥嵘岁月,这些赤城担当顽强奋斗的英魂傲骨,我们不敢忘、不会忘!
人民英雄纪念碑
75载沧桑巨变,硝烟散去,山河重振。
如今,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新时代的人民军队,铁甲生辉,威武雄壮,给足了14亿中国人昂首的底气。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经历过战争的中国人民,更懂得和平的可贵。
我们致敬先辈致敬那场艰苦卓绝、永不妥协的抗争,更是要提醒你我 :牢记历史,珍爱和平,振兴中华,吾辈自强!
作者:乐通、靳铃涵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23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