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之奥古斯都屋大维2
(2)改组元老院(公元前18年)
正当奥古斯都(屋大维)踌躇满志地向着自己的目标稳步迈进时,他面前突然出现了某种预示着暴风雨的不祥阴云:公元前23年,一起刺杀奥古斯都的密谋即将酝酿成熟了。为首策划的是一名叫法尼乌斯•卢弗斯的共和分子,奥古斯都的同僚执政官瓦罗?穆列那也参与其间。但密谋很快就被揭露,参加者受到了严厉惩罚。这年7月,奥古斯都主动辞去他已经担任了9年之久的执政官职务。此举使元老阶层感到高兴和满意,因为他们仍然把担任这个职务看作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项最高荣誉,对奥古斯都长期霸占其中之一虽不敢怒形于色,而私下里也早有微辞了。早在公元前36年,屋大维即已得到终身的保民官权力,而从公元前23年起,他的保民官权力被看成年复一年当选的保民官职务,尽管他作为贵族是无权当选保民官的。这个职务不但补偿了奥古斯都因放弃执政官衔而失去的对内政事务的控制权,而且帮助他从心理上赢得了罗马人的普遍好感。
这一年,奥古斯都还恢复了他早在三头同盟时期(公元前43年-公元前30年)就行使过的对行政官员选举的干预权。他可以采用接受或拒绝候选人名单的方式来确定政府官员的候选人,从而使选举委员会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奥古斯都还恢复了三头时期所惯用的宣誓仪式:所有当选的官员在就职时必须庄严宣誓,无论过去或将来都恪守奥古斯都的一切指令。最后,他还得到了以个人名义同外国签订条约的特权,而不必将它们提交元老院或罗马人民批准。
奥古斯都以退求进的策略再次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功。尽管他一再声称,他是个普通的民选官员,他的权力是由元老院和罗马人民授予的,服从于法律的最高权威;尽管他所拥有的各种特权如果一项项分开来看,大部分可以从共和后期的政治家那里找到先例,但是,从整体上看,他的地位和权力实际上已经远远超过他的同僚,而与共和国的传统格格不入。奥古斯都在四年前裁下的元首政治之树,此时已经深深扎根,枝繁而叶茂了。
在西方,屋大维对西班牙和高卢继续进行征服战争,扩展帝国的疆界。经过连年苦战,公元前19年才把西班牙西北部的山地部落完全征服。接着,进军多瑙河上、中游地区,建立了里底亚、诺里克、潘诺尼亚和米西亚行省。
公元前18年,奥古斯都对元老院实行了第二次改组,把元老人数从公元前28年的800人进一步削减到了600人,成员名单由元首亲自确定。在改组会议上,奥古斯都身穿铠甲,暗藏利剑,元老们在他面前鱼贯而入,事先受到严格的搜查。不言而喻,这次改组表面上是为了清除“不够格”的人,实际上则是为了进一步清除那些反对奥古斯都的可疑分子。
经过一系列改组,元老院权限大削。与此同时,一个对元首个人负责、唯元首之命是从的执行委员会却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这个委员会包括代表奥古斯都治理元首行省的总督、财务督察使以及他们手下的一批文职官员。这些“皇家”官员年复一年地行使其职权,经验丰富,并且领取丰厚的报酬。由职业性的公务人员逐渐取代共和时代的经常改选的行政官员,这是奥古斯都首创的国家机构变革中一项突出的成绩:它把一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大的执行机器交给了元首个人,成了元首实施其独裁统治的一件得心应手的工具。
(3)“祖国之父”-奥古斯都屋大维(公元前2年)
公元前18年,奥古斯都对元老院实行了第二次改组,把元老人数从公元前28年的800人进一步削减到了600人,成员名单由元首亲自确定。在改组会议上,奥古斯都身穿铠甲,暗藏利剑,元老们在他面前鱼贯而入,事先受到严格的搜查。不言而喻,这次改组表面上是为了清除“不够格”的人,实际上则是为了进一步清除那些反对奥古斯都的可疑分子。
经过一系列改组,元老院权限大削。与此同时,一个对元首个人负责、唯元首之命是从的执行委员会却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这个委员会包括代表奥古斯都治理元首行省的总督、财务督察使以及他们手下的一批文职官员。这些“皇家”官员年复一年地行使其职权,经验丰富,并且领取丰厚的报酬。由职业性的公务人员逐渐取代共和时代的经常改选的行政官员,这是奥古斯都首创的国家机构变革中一项突出的成绩:它把一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大的执行机器交给了元首个人,成了元首实施其独裁统治的一件得心应手的工具。
公元前12年,罗马军队(屋大维)又越过莱茵河,侵入莱茵河和易北河之间的地区,建立了日耳曼行省。
公元前2年,他(奥古斯都屋大维)又被元老院、骑士和平民一致宣布为“祖国之父”。就好像一条河流缓缓地、无声地冲刷着堤岸,而终于在一瞬间把它冲垮并把它所防护的田地遮盖住一样,奥古斯都的元首政治终于冲破了它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确立下来了。
这时,穷奢极欲的奴隶主贵族阶级,往往别出心裁地想出一些灭绝人性的娱乐方式,来满足他们腐化堕落的心灵享乐。“海战戏”就是这样的例子。
所谓“海战戏”,顾名思义乃是一种海上战斗的游戏,但这可不是在舞台上,而是实战演出。它是在一个由人工挖成的或天然形成的湖面上,摆开两艘敌对的战舰,驱使奴隶角斗士、服刑的罪犯、俘虏等各自登上一方战舰,强迫他们在战斗中互相厮杀。
“海战戏”,在恺撒时代早就有过演出,到了帝国初期更是变本加厉。公元前2年,屋大维奥古斯都曾下令开凿一个湖泊,长1800罗马尺,宽1200罗马尺。在这样的湖面上,逼使3000人表演海战戏,战斗场面依照公元前480年希波战争中的“萨拉米战役”情景。其中一方扮演希腊舰队,集中在萨拉米湾,另一方扮演波斯海军,与希腊军对阵。战斗开始了,希腊舰队利用小型战舰和萨拉米湾的有利地形,一举歼灭笨重而又呆板的波斯舰队,一些战舰被击沉了,许多士兵葬身于湖心之中。这种残酷的杀人场面无非是用人的牺牲来换取罗马奴隶主贵族的欢快而已。
(4)奥古斯都屋大维(公元14年)
“我接受了一座用砖建造的罗马城,却留下一座大理石的城。”这是罗马帝国的的创建者奥古斯都,原名盖乌斯•屋大维充满自豪感时说的一句话。他要让罗马人从战争中解放出来,“永远过和平的生活”,在他统治的43年里,是古罗马经济上最富庶的时代,又是古罗马文学上的“黄金时代”。公元14年8月19日,当他死去时,罗马元老院决定将他列入“神”的行列,并且将8月称为“奥古斯都”。
屋大维,出身于骑士家庭。原名盖乌斯•屋大维乌斯•图里努斯。他祖父曾当过地方官吏,父亲是元老院元老。也有人说屋大维的祖父是一位货币兑换商。到屋大维父亲时,他们家已经很富裕也很有声望了。屋大维的父亲盖•屋大维乌斯在公元前58年逝世前是马其顿的总督。屋大维的母亲叫阿提娅,是恺撒的姐姐优利娅的女儿。屋大维身体矮小,自小就体弱多病,面容苍白。但双目有神,脸部表情,既平静而又温和,又不乏帝王的威严。屋大维4岁时,他的生父就去世了。他的母亲改嫁给马尔库斯•腓力普斯。屋大维也就随母到继父家,由继父抚养。继父很喜欢他,让他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恺撒家族据说是爱神阿芙洛狄特之子埃涅阿斯的后裔,家系十分显赫。恺撒是屋大维的外舅祖父,很疼爱屋大维。后来,恺撒收他为养子。指定他为继承人,并决定将四分之三的遗产传给他。
公元前48年,恺撒被推举为终身独裁官,成了集军、政、司法、宗教诸权力于一身的无冕之王。这一年屋大维15岁,由于恺撒的关照,被选入大祭司团。
大祭司团只有16名成员,是罗马国家宗教的重要教职,对于还是孩子的屋大维来说,这是不同寻常的荣誉,也是他步入罗马社会的一个良好开端。
这以后,屋大维就经常陪伴在恺撒左右。恺撒的献牺仪式有屋大维在场,恺撒看戏也有屋大维陪同。恺撒的凯旋式上,屋大维和恺撒同乘一辆战车。屋大维与恺撒的亲密关系,尽人皆知。为了培养屋大维的军事才干,恺撒让他担任自己的骑兵长官,并在公元前45年秋,把他送到伊利里亚的阿波罗尼亚去学习军事。
公元前44年3月15日,恺撒被贵族共和派阴谋刺死。屋大维的母亲阿提娅立即写了一封短信给正在阿波罗尼亚学习的屋大维。屋大维这时只有18岁,知道这一消息后,悲愤交加,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这不仅因为恺撒对他关怀备至;而是因为恺撒生前已决定把他收为养子。养子的地位是很高的,一般地说,是法定的继承人。这样一位亲人遭人刺杀,对屋大维的打击太大了。他决心赶回罗马为恺撒报仇。
屋大维找到恺撒的一些老部下秘密商议,决定带少数人悄悄地从希腊渡海回意大利。他没有直奔罗马,而是在离布隆迪西不远的小镇卢比伊上岸。他在这里住了七天,收集有关情报,密切注意罗马形势的发展。
马克•安东尼当时是恺撒的副手,是当年的执政官。恺撒遇刺时,他侥幸免于难。他在主持恺撒的葬礼上,向群众公布了恺撒的遗嘱,遗嘱除指定屋大维为继承人,授与他恺撒称号和遗产的3/4外,还有将他在罗马台伯河对岸的私人花园赠给罗马人民,并分给每个罗马公民75块银币,甚至还有把刺杀他的元凶布鲁图斯列为第二继承人的内容。
罗马的民众感激恺撒的慷慨,憎恨布鲁图斯的忘恩负义,群情激愤。安东尼乘机用恺撒的功绩和对罗马人民的关照来激发群众对恺撒的感激怀念,又用恺撒的被刺了23个洞孔的血衣来煽对凶手的仇恨。在安东尼的鼓动下,群众发出了怒吼:“为恺撒报仇”,愤怒的群众冲向元老院,冲向那些参与刺杀恺撒者的家庭,吓得他们东躲西藏,纷纷逃出罗马。安东尼很快就控制了局势。同时,为了笼络人心,壮大自己的力量,安东尼又宣布赦免一批谋杀恺撒的阴谋分子,俨然以恺撒的继承人的身份行事。
屋大维搞清了罗马的局势和安东尼的所作所为后,认为是去罗马和安东尼较量和维护自己的恺撒养子和继承人地位的时候了。于是下定决心,立即行动。
他的母亲阿提娅得知消息后苦苦相劝,阻止他去罗马冒险。因为安东尼既是执政官,又是手握重兵的统帅。此时的屋大维既无兵又无权,怎能和安东尼抗衡。但年轻气盛的屋大维却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对他母亲说:“我有长矛和盾牌,那就是义父恺撒的名字。”
恺撒在士兵和公民中仍有巨大影响,他的名字仍有巨大号召力。元老院迫于罗马平民的压力,在恺撒被刺杀后,不敢宣布恺撒为暴君,也不敢没收他的财产和废除他的一切法令,只是宣布大赦杀死恺撒的凶手。为了更好的利用这支长矛和盾牌,按照恺撒遗嘱的意思,屋大维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盖乌斯•尤里乌斯•恺撒•屋大维,把恺撒的名字放在自己的名字里,表示自己是尤里乌斯•恺撒家庭的人,要继承恺撒留给他的一切。
这时,从罗马传来的消息中,有一令人振奋的是恺撒的遗嘱指定是屋大维为继承人,谋杀恺撒的共和贵族派人士在罗马已经失去民心;但令人不安的是恺撒的部将、执政官安东尼已掌握罗马局势,并以恺撒的继承人自居,有取代屋大维作为恺撒继承人的意图。
夺取政权最需要的是什么呢?军队。屋大维毅然变卖了恺撒的地产,用所得的钱和恺撒养子的身份招募和吸引恺撒过去的部下,很快就组成了一支有3000人的装备相当精良的军队,组成了两个军团。有了军队,屋大维成了罗马不可忽视的人物。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23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