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原创郭沫若为何坚持要发掘明皇陵 专家:你看看他家族谱,就知道了

每天读宋词 2023-09-18 01:35:30

明朝从1368年朱元璋称帝开始,到1644年李自成带兵攻入北京,一共经历了276年。而在这276年间,大明朝一共有过16位皇帝,其中,大部分皇帝在死后都被葬在了明十三陵。因此,在上世纪50年代,我们国家考古热浪涌动的时候,很多人便对这明皇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就包括郭沫若。

郭沫若先生生于1892年,在新中国成立时,已经近60岁了。他是20世纪我国的知识分子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是个诗人,同时也精通科学历史,最值得一提的是,郭沫若先生对于考古学相当痴迷,并且在相关的考古研究上有所成就。这也是为什么郭沫若先生会对明皇陵这么感兴趣的原因之一。但是,他不仅仅是感兴趣,更是热衷于挖明皇陵。

1955年10月,在高层领导的桌子上,出现了一份名为“关于发掘明定陵的申请报告”的文件,上面的申请人是郭沫若。郭沫若想要发掘的明定陵,是万历皇帝的陵墓,万历皇帝是明朝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在位长达48年。郭沫若为何要发掘明定陵呢,他的理由很简单:一来,可以对明朝的历史更好的进行探究,二来,自己也想看一看,那皇陵里都有些什么稀奇的宝贝。但是,在当时受到了很多考古者的反对,都认为这样不好,但是,事实上想进去看一看的人太多了,最后还是动手了。

1956年的5月份,在郭沫若先生的带领下,一行人开始了对定陵的挖掘工作。这个过程持续了两年之久,在1958年的9月6日,“郭先生挖开了明定陵”几个大字,赫然出现在了《新华日报》上。原以为时间大好事,却不曾想,先生的这次挖掘,给皇陵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在整个挖掘的过程中,从明定陵出土的文物多达3000多件。这些文物确实在研究明朝史的过程中有所帮助,可是,皇陵内的很多珍贵物都氧化损坏了,也是这样,造成了我国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剧。但这并没完,郭沫若先生丝毫不死心,接着在1965的时候,又对朱棣的陵墓生了“歹心”。但是有了前车之鉴后,他的申请最终还是被打回了,幸好如此,不然,考古史上怕是又得出现一次“惨剧”。为何郭沫若先生一直要盯着皇陵不放?

其实,这郭先生和这大明的皇族还是有些联系的。在嘉靖年间有一本叫《定远县志》的书籍中记载,明太祖朱元璋的老上司郭子兴,在朱元璋打下江山之时,可以说是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但是功高震主,郭子兴的三个儿子不是战死沙场,就是被冠上谋逆的罪名被诛杀。但是,令朱元璋想不到的是,郭子兴的妾室却为郭家留下了一个孩子,名叫郭老舍,一直隐居在山野,才得以保全。那,这和郭沫若先生有何关联?

据《蜀王赐展亲之记》中记载,朱元璋的皇后马皇后,曾受到过郭家的养育,所以,后来朱元璋才同意留下郭老舍那一丝郭家的血脉。其实,郭沫若先生的祖上就是郭老舍。

作为郭子兴的后人,在后来却一直想着挖掘明皇陵,这真是一个巧妙的联系。不知,郭沫若先生在当时,是不是也抱有一丝私心在里面,这些就不得而知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22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