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原创孔明逝世刘禅连杀三个大臣,他这是“飘了” 专家:不杀才是真傻

趣观历史 2023-09-18 00:29:21

引言 有句中国百姓耳熟能详的话叫“识时务者为俊杰”,出自《三国志》中“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虽然影视剧中多出自反叛口中,但这句话中蕴含的道理却是正确的。天下大势不可逆,懂得顺势而动才不会害己害人。01单论历史知识普及而言,《三国演义》可谓是“害人不浅”。这本小说一下子引爆了全民“三国热”,但是小说里许多杜撰的事件和人物形象却被不少人当作正史来看,很多三国人物被黑得体无完肤却百口莫辩。其中,要论被黑得最惨的人物绝对有刘禅一个。关于刘禅的历史评价其实是很不错的,比如在刘备的遗诏中就提到,他听说诸葛亮高度赞扬了刘禅的才能,感到欣慰。也许有人认为这只是下属的奉承,但其实从刘禅当皇帝后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他的确当得起诸葛亮的称赞。

▲刘禅剧照

诸葛亮屡次北伐,刘禅却能以蜀国弱小的国力保证后勤,而且把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诸葛亮去世后,刘禅更是始终支撑着蜀国,朝廷里也相对平静,没出现魏吴两国的朝廷纷乱。最后魏军大军压境时,刘禅也果断选择了投降。拿即时策略游戏作比喻,蜀国靠一个矿(生产力)就能跟魏国四个矿玩这么多年,足见玩家(刘禅)的才能了。

▲诸葛亮隆中草庐照片

除此之外,刘禅还贡献出了“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在课本里学到时,大家都认为刘禅傻得可爱。但现在长大了,再回顾这个故事,如果还认为刘禅是傻,那才是真的傻了。刘禅作为亡国之君如果还敢表现得有雄心,那不是给别人递刀子吗?自己遭殃不说,蜀国投降的大臣都得遭殃。

刘禅就是这么一个皇帝,仁义(多次大赦天下)、持家(把蜀国打理得井井有条)、识时务(果断投降及“乐不思蜀”),所以周寿昌注解《三国志》说:“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至于罗贯中为什么要黑刘禅,主要还是因为小说里蜀国是正统,所以正义的失败必须有人背锅,于是选中了刘禅。

02蜀相诸葛亮的离世对蜀国可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毕竟这样的大才可谓是古今少有,诸葛亮本人又太耀眼了,把其他大臣压得喘不过气,所以才会出现诸葛亮死后蜀国没有真正的人才的窘境。而蜀国皇帝刘禅在孔明逝世的时候做了什么呢?他一口气连杀了3个大臣,让人不得不怀疑是不是因为没了相父的约束所以他“飘了”或者“疯了”?其实刘禅的决定自由其高明处。

▲诸葛亮剧照

刘禅杀的第一个大臣叫李邈。这李邈是个十足的投机分子。刘备进攻益州的时候,李邈就以大义劝刘备退兵,其实这种时候是个人都会知道刘备根本没有退路,李邈还来刷一波存在感,只能说他是为了博取一个好名声。诸葛亮要杀马谡时,也是他用历史典故来劝阻诸葛亮,且不说那些典故是否适用,就说诸葛亮为了明正典刑,也必须从严处置,否则别人会以为诸葛亮是偏袒自己的亲信。

就是这么个人,在诸葛亮死后想要进步,所以试探刘禅口风没得到答复后,以为刘禅心中是厌恶诸葛亮的,赶紧上疏骂了一通诸葛亮。且不说他这事做得不地道,单说这么能来事儿的大臣在朝廷里也是个定时炸弹,所以李邈完全就是自寻死路。

▲刘禅与诸葛亮剧照

第二个是刘琰。关于刘琰这个人史书上记载不多,只说他喜欢排场、喜欢醉酒,不参与蜀国事务管理,只是时常附和一下诸葛亮的意见。刘琰是个志大才疏的人,他在蜀国的地位很高,但是又没有什么真本事,受到诸葛亮斥责后还闷闷不乐,整个就是个难伺候的主。其实这样的人本来刘禅是不会理会的,怪只怪他自己太多嘴了。

▲东汉三国营帐

按照蜀国的习惯每年新春,大臣的家眷是要去皇宫向太后请安的,有一次刘琰的夫人胡氏被太后留在宫里一个月才出来。这时候男人怀疑自己是不是被“绿了”很正常,但刘琰这大嘴巴子就直接给说出去了。且不说这只是他的怀疑,就算真发生了这事,一般大臣都会竭力遮掩,毕竟皇帝的面子不能落,往大了说真捅出去还会影响国家内部团结。历朝历代都发生过这种事,但只有刘琰往外说,他不死谁死?

▲杨仪剧照

最后一位是杨仪。这位老兄因为在小说里协助马岱杀了魏延是露过一把脸的。也许因为这事,或者说帮诸葛亮干过其他很多活儿,所以他认为诸葛亮这是把他当相位继承人在培养啊。结果诸葛亮去世时,刘禅没选他当丞相,他就说出了“早知如此当初投靠魏国算了”这种大逆不道的话,这种话是个正常的君主都不能容忍。为此,对于刘禅在诸葛亮死时还杀三人的举动,专家表示,不杀就是真傻,这才是大智慧。

结语 无论是皇帝还是臣子,都需要能认清自己的身份和现实形势,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或者是看不清现实认死理,那都不会有好结果的。这一点上,很多人都应该跟刘禅学习。 参考资料:

《三国志》

刘禅究竟说了啥,让孔明临死前意识到他根本就不傻?

三国时期,刘备能够熬出头建立蜀汉政权实在不容易,这其中大部分要归功于?神人诸葛亮?的竭心尽力地辅佐。在诸葛亮没有出山以前,刘备老板基本处于被人追着打的窘境,那时候不管刘备到哪割据一方都摆脱不了兵败逃跑的尴尬命运。然而他的一切都在诸葛亮出山后发生了转变,而刘老板也从一个市井小贩成功逆袭为蜀开国皇帝。

公元207年,刘备亲自冒着酷暑严寒到隆中请出了年仅27岁的卧龙先生。诸葛亮制定了一个三分天下的宏伟蓝图:先取荆州为家,再占领益州为根据地,最后派上将开启北伐的模式。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真是神人一枚,后来刘备老板还真就按着他的这个计划一步一步地向前发展,并最终真的在成都建立了蜀汉政权。

刘备也是一位非常念旧情又有远见的大佬。他知道自己的?傻阿斗?没什么雄才大略,根本不可能玩转蜀国,就更别说完成?兴复汉室?的神圣使命了。白帝城托孤之时,刘备让自己的儿子刘禅拜诸葛亮为?相父?,并且特地叮嘱小阿斗一定要非常尊敬诸葛亮,不能有半分的懈怠。

与此同时,刘玄德还给对诸葛亮说:?你的才华完全碾压曹丕,甚至高出他10倍之多。所以要是阿斗实在不行了,先生就自立为成都之主吧!?有人说这是刘备试探诸葛亮,但这是刘老板在临死前的话,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因此这更多的是刘老大的内心肺腑之话,不会是传说中的试探。

后来刘禅继承了大位,也几乎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虽然小阿斗偶尔犯点低级错误,但他好歹做了41年太平太子,并没有干出太大的失误之事。这里面当然离不开诸葛亮的殚精竭虑,但也同样表明小刘禅也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废。

因为如果刘阿斗真的脑子打铁的话,他完全可以不重要诸葛亮,甚至还能够对其下毒手。商代,纣王秒杀了比干;吴国的孙皓直接废了大批老臣??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如此来看,刘禅也算是个知好歹的人,至少头脑不会那么简单。

诸葛亮忠心耿耿,同时也尽忠职守,然而他大权在握也是事实。刘禅是蜀国的天子,而实权掌握在他的相父手中。封建时代,似乎还没有哪个皇帝希望国家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的,阿斗也不例外。

诸葛亮再怎么说也只是刘家的臣子,所以阿斗再尊敬自己的相父也肯定对其有些想法。不过他们之间却从没有红过脸,这虽然也是诸葛亮忠心的体现,同时也表明刘禅真不傻:至少他对于处理与诸葛亮之间的君臣关系方面非常恰当。

直到诸葛亮死的那一刻,这位三国神人才发现原来小阿斗一点不傻,甚至还可以算得上精明。公元234年,诸葛亮第6次北伐曹魏,并与司马懿展开了大战。然而这位蜀汉名臣一生呕心沥血使得自己的身体已非常虚弱,最后倒在了前线??五丈原。

孔明病危的消息传到成都,刘禅立刻派出了使者前来询问诸葛亮的后事,当时天子派来的使臣还带来了皇帝的一句亲口问话:相父百年之后,您的儿子该如何处理呢?诸葛亮是天下奇才,聪明的他马上明白了皇帝的言外之意,于是终于明白了:原来阿斗一点儿也不傻啊!

这简单的一句话到底有何玄机呢?其实这就是刘禅在试探诸葛亮。假如小刘禅真的信任诸葛亮的话,那么他直接就说:?相父您放心,蜀国的军政大权直接交给您的儿子就行了。?然而阿斗却没这么说,而是询问诸葛亮,因为刘禅担心他把大权传给儿子,将来可能会威胁自己的统治。

不过这位卧龙先生也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他于是马上回答说:?臣家里还有桑树800棵,我的孩子能够过日子,根本不用做官了。?后来刘禅这才把悬着的心给放下了。直到孔明临死前,他才发现了传说中的傻阿斗其实不傻。

孔明死后,阿斗为啥连杀了3位重臣?

一个国家一个朝代的发展离不开君王的领导,也可以说一个君王是否聪慧、是否有谋略、是否对于国家大事有着清醒的判断的认知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朝代能否发展的更远更大,历史上不乏能够将国家领导的十分好,百姓安居乐业,上下一派祥和景象的君王,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君王都能做到这样,今天我们就要提到一个皇帝——刘禅。

刘禅作为刘备的儿子,与他父亲的智慧与谋略相比,就显得十分怯懦无能,再加上刘禅有个小名叫阿斗,所以有人就用“扶不起来的阿斗”来形容他,那到底刘禅是不是这样一个无能的人呢?

在刘禅即位后,就依据先父刘备的遗诏,命诸葛亮辅助政事,因为在其父刘备看来,刘禅在处理政事方面确实缺乏经验,,也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抱负,所以临死之前,便托付诸葛亮辅助他,所以实际上刘禅继位之后只是一个空壳子,没有实权。一是他在政事上确实没有经验,二是与他的父亲及诸葛亮相比,他好像确实不够聪慧。

所以为了杜绝他在国家大事上胡作非为,诸葛亮便将实权全部握在自己手中,直到后来诸葛亮去世后,实在不得已,刘禅这才掌握实权。但实际上,刘禅并不是一个没有脑子的毫无抱负的人,从诸葛亮去世后他做的事情就能够看出来,他实际上也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君王。


诸葛亮去世后,他身边少了得力干将,下边的臣子便开始蠢蠢欲动,他为了肃清朝野,连杀三位重臣以儆效尤。他下令杀的第一位是刘琰。刘琰此人心胸狭隘,此前刘备在世时,他也跟随过刘备征战沙场,但此人十分执拗,凡是不听别人的意见,只顾自己的想法,在外征战时,因与诸葛亮有所冲突,便回到了京都。

正巧他的妻子在宫中几月未归,他竟怀疑刘禅与妻子有染,还将妻子打了一顿赶出来家门,后来这件事情传到了刘禅耳中,刘禅看不惯他的所作所为,心想留着他日后也是个祸害,便下令杀了他。第二个杀的是李淼。李淼此人心机颇深,诸葛亮去世之后,便呈上奏折细数诸葛亮的种种行为表达自己的不满,刘禅意识到此人十分奸诈,对一个死去的人还如此计较,也下令将他处死了。

第三个杀的是杨仪。当时的杨仪野心勃勃,手握兵权,而刘禅没了诸葛亮的辅佐,害怕杨仪功高盖主,再加上杨仪平时就作风不佳,所以刘禅也给他处死了。从他杀了这三个重臣就看得出来,刘禅并不是毫无头脑之人

诸葛亮死后,有一人站出来说他是大奸臣,刘禅点了点头斩

如果说中国历史上最忠君的是谁,虽然有千千万万的候选人,但是这个第一名,一定要给武侯诸葛亮。毕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不是白瞎的。诸葛亮是何许人也?而为了报刘备的三顾茅庐之恩,生生的耗尽了自己最后一滴血,连刘备将皇位捧到他面前他都不去做,反而一心扶持刘备那痴傻的儿子刘禅即位。最后死在了五丈原。杜宇诸葛亮这个人的评价,历史上历代的判定是很高的,但是并不是没人怀疑过他这么做的动机。哪怕是在当时的蜀汉,诸葛亮死后,也有人大呼痛快“死得好”。

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了蜀汉王朝。但是这个皇帝每当多久,仅仅一年后,刘备就因为关羽的死不听劝告,强行东征,最后被火烧连营,退守白帝城。此时就到了历史上著名的“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刘备难有皇家风范,这一点是历史认定了的。他畏畏缩缩不感出头,哪怕是刘表都敢先他一步在这乱世争一争。但是刘备不敢,在没能遇到诸葛亮之前,他把自己比作无水之鱼,遇到诸葛亮之后就是如鱼得水。

作为一个乱世中的重要政治人物,刘备或许有他的先祖刘邦那样能笼络一大批能人异士的人格魅力。但是他所处的时代,不比刘邦时期放眼天下都是汉土,刘备只是一个衰微王室的有着薄弱的血缘关系的不重要的人物。治国之道和行军用兵,他完全比不上曹魏和孙吴的主公。但是他有诸葛亮,这个智囊,强撑着据地势而守的蜀汉。

白帝城托孤,刘备用的计谋,是攻心计。他明明知道诸葛亮不会接下皇帝的位置,还是要问上一问。如果诸葛亮接下了,恐怕就会先刘备而死。他不接下就恰好证明了他的忠心。聪慧如孔明,他不会掉到这样一个圈套里去。但是忠诚如孔明,他自幼把自己比作管仲那样的人物,刘备对他有知遇之恩,当时的形势他的才华也只能在蜀汉施展拳脚。因为北方的曹魏有司马懿,男方的孙吴有鲁肃,这些人一点也不比他差劲。

也许天命不在诸葛亮这边,也许他没有遇上一个好主子。更何况当时的蜀汉几乎是他一个人在强撑,“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这样的现象,在刘禅主政时期已经不复以往了。反观国内,多的是尸餐素位的官员,多的是上书刘禅抨击他独揽大权的人。五丈原前的诸葛亮,连死都只能秘不发丧,整理衣冠,羽扇纶巾在步辇上,吓退了追击而来的司马懿。

诸葛亮死后,刘禅大恸,哭了三天三夜。虽然他不满诸葛亮把握朝政,但是作为太子太傅,诸葛亮真的像父亲一样陪伴他成长,反而刘备并不喜欢这个不肖父的儿子。当然,在一代权臣死后立马就会有人出来企图贬损。这个人,就是当时国内反对诸葛亮的积极分子李邈。李邈本来是刘璋的属臣,刘备入蜀后李邈得罪了刘备本来要处死,但是诸葛亮劝服了刘备并让他留任。

好心或许被当成了驴肝肺。李邈在诸葛亮死后上书刘禅,说他是:乱臣贼子,这样如虎狼一样的人戍守边疆是国家的不幸,如今诸葛亮死了应该庆祝。没曾想到刘禅居然大怒,将他关押到牢房,并下令诛杀。

其实哪怕是现代都有很多诋毁诸葛亮的言论,人们或许不能理解他的愚忠和不会变通,所以就想到了是不是当时的诸葛亮真的有谋反的打算。因此还把他比作是没有谋反前的董卓。只是诸葛亮死的早,不然蜀汉或者也会改朝换代成为诸葛家的天下。我认为,这种不理解从而诋毁的行为是及其恶劣的。至少孔明先生留在这世间的最后的样貌,是那么的正义凛然。有的诋毁,真的让人心痛。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20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