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角
天今传奇
语文主讲季平老师
随着中高考语文难度的逐年递增,语文素养已经成了孩子们最缺的短板,只靠学校课堂上的知识想要提分,几乎是不可能做到。天今传奇季老师,特别开设语文角,带着同学们去拓展丰富的语文课外知识,轻松实现成绩的飞跃!
♞论语篇♞
谁的青春不迷茫?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犹如一位荷尔蒙旺盛的热血少年,驾着战车横冲直撞。富有仁爱精神的《论语》,其透露出的天真与单纯都是各国无法承受的奢侈,只有血与火浇灌的实用主义之花才能在那个冷酷的季节绽放。《论语》自他诞生起,便成为了“非主流”。
当《论语》再次被发现其价值的时候,历史的车轮已经来到了汉朝,被一路碾过的花草急需温暖阳光的抚慰来休养生息,《论语》及其思想被推向新的高度。从此一个响亮的名号“大汉”延绵至今,华夏第一次迎来了真正的强盛时代。
时过境迁,如今人们似乎忘了《论语》。有人认为它与时代脱节,其天真与单纯更是迂腐、幼稚的表现。即使有人想读,也会觉得它晦涩难懂。
《论语》果真是没有价值了吗?青春越懵懂,越是对它怀疑与不屑,人与时代同理。
2018年北京将整部《论语》纳入高考范围。
2019年秋季新学期全国部编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赫然在目。
这就是对怀疑者最好的回答。
为什么《论语》突然被重视起来了,因为同学们正青春!
本系列季老师将按篇章把《论语》中关于教育理念的内容为大家慢慢展开,其中“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思想,对我们现在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有《论语十二章》,高中也有《论语十二章》,章章都不同,章章有其理。学《论语》有个疑惑,孔子的话怎么经常前后矛盾。比如关于教书育人方面,一会说“有教无类”不管什么人都要教,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一会又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会举一反三的人就不再教他了。这难道是他老人家年纪大了得了健忘,还是说他只会带重点班,不会带普通班?
其实都不是,这是孔子在“看人下菜碟”,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没错他老人家就是一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老师,这是孔子在长期的教学中总结的一条经验——因材施教。不仅仅说的话不一样,连态度也会千差万别。
原来孔子早期的学生来源比较单一,只是那些学区房在王宫附近的王亲贵胄,教学目的也很单一,就是教他们实行仁政。可是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很少有认真听课的,根本没把孔老师的知识当回事。
后来孔子收学生就采取随机摇号形式,生源的构成也就复杂多了。这些学生背景复杂,性格迥异,年龄相差也很大,怎么对他们进行分层教学,成了孔老师的头等大事。
学生之间的差异到底有多大呢?公元前484年的某一天,孔子的家乡鲁国遭受齐国的入侵,齐强鲁弱,鲁国危在旦夕。孔子把学生们召集在一起商量对策,话没说完,子路抄起家伙就要和齐国拼命,孔子好不容易才把他摁住。你看,对于这样的学生,一般老师能教育好吗。
子贡默默地站出来说:“还是我去吧!”孔子点头同意,因为他了解他的学生。子贡果然不负所托,只在几个国家之间走了一圈,便搅动了大半个春秋。结果鲁国得救了,齐国被搞乱了,史称“存鲁 乱齐 破吴 霸越”。
这就是老师对学生的了解,谁能干什么,谁的能力在哪,都一清二楚。
子 贡
☒ 缺点:太富有,缺磨练。
☑ 优点:善于雄辩,有才干,办事通达。
子贡作为孔子的学生,为什么一出手就惊艳于世呢?这就要从根源——孔子的教育方法开始说起。
子贡,出生商人之家。这样的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很少遭受挫折。所以孔老师对他主要是以打压为主,经常怼他。
原文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公冶长篇》
子曰:“汝器也。”
翻译
子贡问:“老师,您觉得我怎么样?”
孔子说:“你嘛,就是个器具。”
孔子说子贡就是个东西,子贡没法反驳,总不能说自己不是个东西吧。关于“器”是什么,详细内容请自行翻阅2018年天津高考语文作文。估计要是子贡来写的话,必定能拿个满分。
有时子贡实在表现很优秀,没有什么可批评的,孔子就祭出他的杀手锏——关门放颜回。
原文
子曰:“汝与回也孰愈?”——《公冶长篇》
翻译
孔子说:“你与颜回哪个更好一些?”
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学习刻苦认真,对老师言听计从,老师留的作业再多,也从不叫苦。经常被孔子拿来充当“打手”打压那些骄傲的学生。当然这种方式也要看对象,有的孩子就会适得其反。而子贡就没问题,毕竟他是做生意出身,对顾客永远保持微笑服务是一贯的宗旨,何况还是自己的老师呢。
子贡的回答颇有意味。
原文
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公冶长篇》
翻译
(子贡)回答:“我哪里敢和颜回比,颜回听到一能知道十,我只不过能听到一知道二罢了。”
这就好比你和老师说“这道题颜回同学会十种解法,我只会两种”。哈,居然会有十种解法的题,这种题存在吗?至少我没碰到过。子贡这样回答,到底是服还是不服,大家可以细细品味。
论语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子贡有57次。排第二的就是颜回32次。为什么总提这两位呢。因为具有代表性,子贡富,颜回穷。放在一起对比,教育效果最好。
原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陋巷,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短短一句话,夸人还前后呼应,还用了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可见孔子是多么喜欢颜回。
孔子这么卖力的夸颜回,目的只有一个,这话不是说给颜回听的,是故意教育子贡的。意思是,别看你家条件好,整天嬉皮笑脸的,你要是也能像颜回一样,在贫困中乐出声,那才是真本事。后来孔子要周游列国,子贡能义无反顾抛下所有生意追随孔子,也证明了孔子教育的成功。
为了时刻警醒子贡,孔子时不时要鄙视一下那些财产来源不明的人。
原文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翻译
孔子说:“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对子贡的教育,总结一句话,“你就是个器具”,“你是不如颜回呀”,“这恐怕不是你能做到的”……
正是在孔子“怼”字诀的教育下,子贡迅速成长,成为卫鲁两国的相国,多次救孔子于陈蔡之间。后来辞去官职,专心经商,最终在“史记富豪榜”中位列第二。以至于当时有人评价“子贡贤于仲尼”,说他比孔子还厉害。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才是教育的成功。
公元前479年,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孔子与世长辞。
子贡悲痛万分,守孝整整六年,重新定义了打是亲骂是爱的教育价值。
本期内容
❀
季老师从中学生的视角读论语,大家一定感受不一样吧?
欢迎同学们在评论区积极留言,如果你想看、想听到不一样的语文书本知识,也可以通过留言告诉季老师哦!
季老师,天今传奇首席语文主讲老师,拥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广博的知识面,季老师在在长期的语文授课中,独创了一套快速应试提分方法。
他将枯燥的基础知识通过幽默有趣的分类总结,让同学们摒弃大量的死记硬背,基础知识就能快速涨分。
季老师的作文会根据同学们的基础,分别实施素质提升和模板套路提分,阅读和作文放缩式方法,让同学的作文在应试快速提分的基础上,文学素质同步提升,同时反哺阅读、诗歌鉴赏等客观题的提升。
语文都说是一项慢提分的科目,但是跟着季老师,语文快速提分百分百!
我要跟着季老师学语文
季老师初高中语文秋季小班正在进行
欢迎同学们来试听!
樱樱老师∣全方位为您服务
注明:季老师语文
咨询电话
【简介】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看看下面的论语原文及翻译吧!
【原文】
1·1子日(1):“学(⑵)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
而不
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⑴)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
子曰”的
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e,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u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原文】
1-2有子⑴)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i)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
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a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原文】
1-3子曰:巧言令色(1),鲜(2)仁矣。”
【注释】
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⑵鲜: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原文】
1-4曾子⑴)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注释】
(⑴)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e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郸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i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原文】
1·5子曰:“道(⑴)千乘之国(2),敬事(⑶而信,节用而爱人(4),使民以时(5)。”
【注解】
(⑴)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2)千乘之国:乘,音she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4)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译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
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评析】
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
康有为说,孔子的学说是“爱人”,泛爱一切人。但本章里所说的“爱人”则非此意。他所说的“人”不是百姓,而是官吏,是有地位的人;而“民”才是百姓,是被治者役使的对象。可见,“爱人”不是爱一切人,而只是爱统治集团中的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是合理的,反映了孔子的社会思想。但这与“爱人”与否则无太大干系。从另一个角度说,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策。
鲁迅曾经指出:“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这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待孔子治国方略的。因而颇具尖锐性。
【原文】
1·6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泛(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
【注释】
(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5口:音fan,同泛,广泛的意思。(6)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8)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评析】
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
【原文】
1·7子夏1)曰:“贤贤(⑵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⑵)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3)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4)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原文)】
1·8子曰:“君子(1),不重(2)则不威;学则不固(3)。主忠信(4)。无(5)友不如己者(6);过(7)则勿惮(8)改。”
【注释】
(⑴)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⑵)重:庄重、自持。
(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4)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5)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6)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7)过:过错、过失。
(8)惮:音dan,害怕、畏惧。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原文】
1-9曾子曰:“慎终(1)追远(2),民德归厚矣。”
【注释】
(⑴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⑵)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译文】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原文】
1·10子禽(⑴)问于子贡(⑵)曰:夫子(3)至于是邦(4)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5)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6)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7)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
(1)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子学生。
(2)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0年。子贡善辩,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据《史记》记载,子贡在卫国做了商人,家有财产千金,成了有名的商业家。
(3)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4)邦: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家。
(5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
(6)温、良、恭、俭、让:就字面理解即为: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
(7)其诸:语气词,有“大概”“或者”的意思。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原文】
1-11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⑵);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
【注释】
(⑴)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2)行:音xing,指行为举止等。
(3)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
(4)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原文】
1-12有子日:“礼(1)之用,和(2)为贵。先王之道(3),斯(4)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5)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
(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2)和:调和、和谐、协调。
(3)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4)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
【译文】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宋朝有没有大的富商或商帮? 宋朝时,我国的一些历史文献中开始出现“南商”“北商”的说法,也就是按照地域把商人们分成南北两个帮派。在那时,出现了很多富甲天下的大商人,比如宋朝著名的大学者朱熹的外祖父就是闻名天下的徽商,有着“祝半城”的称号。
宋朝的商人的资料 宋代商业繁荣发达的原因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首先,从时代背景看: (1)唐朝中晚期我国经济中心已经南移,南方优利的地理位置和物产对促进全国商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2)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3)大量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从而南方城市社会能够发展,所以南宋时期的商业同样有很大发展。 其次,从政策上看,宋王朝统治者执行了开明政策。宋王朝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个鼓励经商的封建王朝。在宋朝,商人的政治地位是不低的,他们可以和贵族平起平坐的。这就鼓励商业的大幅度发展; 再次,宋代思想文化高度繁荣,思想文化的繁荣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以及整个中国的不统一给各国贸易(国际贸易)创造了空间。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宋代是为中国最争光的朝代,也是当时世界上发明创造最多的国家。宋朝也是中国为世界贡献最大的时期,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发明一半以上都出现在宋朝,那时中国所谓的四大发明的三项被发明或是开始得到大规模实际的运用,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纸币、垂线纺织,瓷器工艺的重要改革等。宋朝航海、造船、医药、工艺、农技等都达到了古代前所未有、后难比及的高度。宋朝还发展起一门新科学,技术科学。这些辉煌的成就与宋的综合文明有直接联系。宋代的GDP是占全球的50%。国家的综合实力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宋朝都是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国。宋朝已经达到了封建王朝的顶峰,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宋朝是中国古代唯一长期不实行“抑商”政策的王朝。宋朝开创以来,即治坑矿、组织茶盐开发。因而大量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农民投入商业手工业中,民间经济受到 *** ,突飞猛进。创造了空前的财富与繁荣。在宋朝立国之初,宋太祖赵框胤就号召人们“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 *** 以终天年”,宋太宗也曾下诏“令两制议政丰之术以闻”,令官员们研究理财求富之道。宋神宗则认为“尤先理财”,发过“政事之先,理财为急”的诏令。这些政策导向使商业大潮兴旺,商贸高速发展,钱庄业迅猛发展,促使宋朝在世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最早的纸币和银行。银行可以贷款、异地付款。北宋时期就大量开采金、银、铜、铁、煤等矿藏,全国各地也出现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制造工厂和加工工厂。如造船厂、火器厂、造纸厂、印刷工厂、织布厂、各地的官窑等。厂里的工人按期领工资。南宋时的军器所工匠竟达七八千人。造会子局,有徒工一千二百余人。绫锦院织工达到四百余人。除公办的工厂外,一些私办的工厂也相继大量的出现与繁荣。因为经济的空前繁荣,宋钱币铸造量非常大,如宋神宗时全国年铸币506万贯。(唐朝最盛的开元盛世年铸币32万贯)。 宋代的货币形式与种类太过丰富。铜钱、银锭是宋朝的本位货币。宋朝铜币和铁币并用,有些宋币含有合金成分。此外还有些银质钱币。宋代的钱币无论是种类、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造诣最多最好的钱币。宋币上铭刻的文字书法优美多为名家及皇帝手笔,篆隶真行草俱全,还古篆体、瘦金体。种种精美的货币使人爱不释手,宋钱币的艺术总类艺术性工艺最高。宋钱是当时周边各国最喜欢最坚挺的货币。宋钱成为南海诸国的镇国库之宝。虽然辽国、金国等国也仿制宋币造钱,但在金国流通最多最广的是宋钱。直到现在出土存世的宋钱还是最多的。在今天东到日本、西至欧洲、非洲的广大地区都有出土。足见宋的繁荣与强盛。为免携带大批铜钱来往之烦劳,在公元998年(咸平元年)前后在四川地区民间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但这种纸币只相当于担保的代币券。宋朝 *** 先后印刷发行的纸币种类有交子、钱引、关子、会子等几种类型形式。公元1023年(天圣元年)宋 *** 开设了世界上第一个负责纸币发行的官方机构“益州交子务”,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中央人民银行。公元1024年宋 *** 开始印刷发行“交子”,此种“交子”铜板彩印,上面印有鸟兽、花纹、图案或故事等,异常精美。此种票据有如公债,分界发行。交子最初是以两年为一界,发行新交子的同时废止并回收旧交子,自公元1072年(熙宁五年)起,虽仍然是每两年发行一界,但是每界交子的流通期增加到四年。交子的面值为自一贯文至十贯文的固定面值,以铁钱为本,备有发行准备金,已经基本具备了近代本位货币的特征要素。其施用愈来愈广泛。票据的使用为商业繁荣提供了便利条件。北宋崇宁四年,在江北、华北地区发行了称为“钱引”的新式样的纸币,但是只印了一界就因为流通不畅不能顺利使用而停印。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四川交子改称钱引,交子务也改称钱引务,开始大量印刷纸钞发行,由于数量发行过大,引起了钱引的严重贬值。公元1110年(大观三年)限制发行量为天圣时的125万贯左右,对流通地区也限在铁钱行用的四川、陕西、河东地区,后又采取了受兑、停用旧钱引,增加准备金等多种方法,使钱引的价值得到恢复。南宋时期宋 *** 在杭州设立“行在会子务”专门管理印制“会子”。先后印造了一千文、两千文、三千文及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六种面值的会子。会子以三年为“界”,到期作废,逐旧造新换旧。从公元1171年到公元1240年,共发行了十八界会子。后来 *** 规定第十七、十八界会子可以永久流通。这是真正意义上由 *** 发行的纸制的纯粹钱币。纸币逐渐代替了铜钱做为主要交换媒介。商业的高速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宋王朝调整了历代立法中重刑轻民的传统做法,义利并重相当重视经济立法。法规内容涉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专门设置了专卖法,如盐法,酒法,茶法等法令。宋代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其立法活动频繁,法规内容涉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法规的制订、实施各方面都具有前所未有的想象力。宋的经济法令,注意到了国家与经济活动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顺应商品经济的规律。宋朝获得庞大的财政收入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丰厚的社会财力使得 *** 既不必求苛税于民又能保证 *** 收入。这就缓和了社会矛盾,进入治理国家的良性循环。宋朝的经济,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公元1077年,北宋税赋总收入共7070万贯,其中农业的两税2162万贯,占30%,工商税4911万贯占70%。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已经不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了,宋朝已经走出农业文明了,宋时中国的农业社会已经在开始向工商业社会那迈进了。宋朝的手工业中还出现了铜板印刷的广告。比西方资本主义印刷的广告要早三百多年。大学者苏东坡曾给一做油食老妇人做过一首广告诗,使之生意大振。沈括的货币流通速度论达到了现代货币理论水平。此外宋朝已出现类似现代报纸的“小报”了。世界的中国的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诞生于大宋强盛的商业浪潮中。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的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的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发展。宋代开始大规模的城市化。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宋朝发达的交通为人类封建史之最。宋朝每十里设一邮亭,每三十里设一驿站。宋 *** “以法治邮”对邮驿是十分重视,保证了邮驿的正常运行。使各地的官道星罗棋布、四通八达。“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宜驿分明。”地经就是地图,宋朝的地图已经相当的精确。宋朝四京是东京开封府,西京洛阳府,北京大名府,南京应天府。宋代大城市人口集中,北宋首都汴梁和南宋首都临安都是超过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宋朝人口如泉洲一样超过二十万的有六个。宋朝十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几个增加到四十六个。(南宋末期西方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是威尼斯只有十万人口。)在城市所有干道的塔上都挂有一个时针。每个钟都有一个人看守照料。他敲着铜罗报时,即使在很在窄的小巷都会回荡着这种声音,随后他用文字把时刻展示给人们看。北宋富强160多年,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汴梁城不仅旱路畅通发达,水运也十分发达。“舳舻岁岁衔清汴”,“联翩漕舸入神州”。“汴都数百万户,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宋朝的汴梁城已经用煤(西方称之会燃烧的石头)而不是用木材生火做饭取暖了。当时西方都是用木头劈柴生活作饭取暖。中国1949年解放后的各大城市都没有达到这一点。新兴的市民阶层的诞生,富庶安逸的生活使宋人消费意识浓烈,极大地 *** 了茶坊酒市、娱乐业等第三产业的繁荣发展。宋朝的城市不像唐朝的城市一到黑夜就一片黑暗了,宋城在黑夜里是灿烂的光明之城。因为宋朝不像唐朝一样实行宵禁,宋人有夜生活。一到夜里,宋人就自己的房间里、在家门口、庭院门口都点上了灯,因而到处都有灯光。在夜晚赶路游玩的人们都拿这各种各样的灯笼。因此在夜晚整个城市都在闪烁。在夜晚城市里灯火通明,叫卖声到天明。在“瓦子”、“勾栏”等固定娱乐场所百戏伎艺竞演,市民集中观看。夜间饮食店铺生意兴隆,直到太阳从新升起街上一样挤满了人。“大街一两处面食店及市西坊西食面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其余桥道坊巷,亦有夜市扑卖果子糖等物,亦有卖卦人盘街叫卖,如顶盘担架卖市食,至三更不绝。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卖。”。“酒垆博塞杂歌呼,夜夜长如正月半。”,“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游人不止是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等少数的宋人而是城里的广大的市民、大多数的宋人。宋人生活得是如此富足幸福。宋朝没有“路有冻死骨”的贫穷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观绝望。只有“西湖歌舞几时休”的醉生梦死的乐观、繁华。中国历史上宋朝以前的商人 商人
大舜帝——你说他捏瓦盆是为了自己用吗?当然是用来交易,说起交易,他当然就是商人了。 商落的人,尤其是王亥——为什么他们自称商人呢,因为他们是中国最早的职业交易者族群。 ——“商人”一词的起源与一个很久远的朝代——商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商族人的祖先契,由于跟随大禹治水.功不可没,被封到商这个地方。也就是古代的商族。契的第六世后代王亥聪明多谋.他把牛训练得既能驮货物又能拉车,驾着牛车沿着黄河北岸到各诸侯国去做买卖,所以外部落的人把他们这些做买卖的人称为“商人”,这就是“商人”称呼的由来。在中国商业史上,殷(商)人“肇牵车牛远服贾”和王亥从事商业贸易并因此被杀害的记载是中国古代文献关于商业和贸易行为的最早记载,王亥又是当时商部落的首领。所以,王亥可谓是中国商业第一人,即中国商业的鼻祖。 姜子牙——据说是卖过面粉,当过店小二,摆过卦摊(绝对是迷信玩意儿) 管仲—— 一、管仲自称与鲍叔牙一起经过商: “我与鲍叔牙经商而多取财利,他不认为我贪心;同鲍叔牙谋事,我把事情办糟了,他不认为我愚蠢……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二、最早官妓开办者: 中国最早的官营妓院是春秋时齐国宰相管仲于公元前七世纪中期开设的。即《战国策·东周策》中的“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女闾,即 *** 居住的馆所,也就是后世的妓院。目的一是满足青年男子的要求,二是保护良家妇女不受骚扰。而管仲的妓院作用更大。一是通过税收增加 *** 的财政收入,二是有利于社会安定,三是吸引大量人才,四是送妓与敌,兵不血刃。管仲的发明很快被其他各国效仿,一时官妓大兴。 弦高——把自己的牛犒劳秦师,小商人保全郑国 贾正——鲁国有贾正等官吏管理市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子贡——孔子的高足端木赐先生,孔子都夸他了。孔子夸他能看准商机的话都上了《论语》了。 范蠡——助越灭吴后他泛舟五湖,“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仗义疏财,从事各种公益事业。他的行为使他获得”富而行其德”,陶朱公永垂不朽啊! 白圭——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即“天下言治生者祖”,“人弃我取”、“知进知守”等经商理论至今对现代理财有指导意义。 吕不韦——以重金贿赂华阳夫人,使异人被立为秦国太子后为秦庄襄王——他把整个秦国都买下来了。 四川寡妇——太史公都把她写进了《史记》 汉: 樊哙——出身寒微,早年曾以屠狗为业,这个是个真卖过肉的,刘邦常欺负他。 周勃——编织养蚕的器具为生,经常为有丧事的人家做吹鼓手,后来又做了拉强弓的勇士,这个是个多面手。 桓宽——《盐铁论》作者,即便不是商人,也是朝廷的经济学家,智囊团团长 邓通——长得美,与皇上关系,国家商人——官商 光武帝刘秀——南阳大贾也 刘备——织席编屦 关羽——卖绿豆 张飞——据说卖猪肉 程咬金——他贬私盐、卖钉钯,都是私营 网上的答案,不过包括宋朝以后的。 1、富甲陶朱--范蠡(前536-前448年) 2、儒商鼻祖——端木子贡(前520——?) 3、智慧商祖——白圭(前463年———前385年) 4、营国巨商——吕不韦(约前292年~约前235年) 5、富可敌国——沈万三 6、第一富翁——伍秉鉴 7、商业巨族——乔致庸(1818--1907) 8、红顶商人——胡雪岩(1823~1885) 9、一代钱王——王炽(1836-1903) 10、五金大王——叶澄衷(1840-1899)商人在宋朝获得什么权利 行政的权力~
宋朝商人受歧视的程度最低(不是说全无歧视),商业环境最为宽松。宋朝立国,即颁发一系列“恤商”法令,宽待商人,鼓励商业,如太祖诏令:“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又如太宗诏令:“自今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细碎交易不得收税)并严禁官吏勒索、刁难商贾,官吏如果“滞留(商人)三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因而乞取财物,赃重者,徒一年”。 “工商之家不得预于仕”的禁令也被突破,“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商人获得了从政的权利。在宋朝一部分商法的制订过程中,商人还被 *** 邀为座上宾,参与修法。北宋太宗朝,陈恕为三司使(相当于国家发改委主任),他在制订茶法时,就邀请了茶商数十人协商讨论、“各条利害”。当时的争论很激烈,茶商提出的方案,是茶的商业利益尽归商人,商人“取利太深”;官方的方案是国家专营茶叶,利归官府,商人“灭裂无取”。最后朝廷采纳了折中的方案,“公私皆济”,换言之,即吸收了商人的意见。国家在立法过程中不但给予商人表达利益的渠道,制订出来的法律也照顾了商人的利益,这在其他王朝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宋代因此也成了中国商人的黄金时代,商业的浪潮席卷整个宋朝国境。说“全民皆商”或有些夸大,但社会各阶层都有人加入经商的行列,则是毫无疑问的。宋人非常有投资意识,“人家有钱本,多是停塌、解质,舟舡往来兴贩,岂肯闲著钱买金在家顿放?”所谓“舟舡往来兴贩”,是指长途贩运业,“解质”是放贷,“停塌”,是仓储业,总之有闲钱就拿出来投资。 北宋官员苏舜钦被罢官后,说“今得脱去仕籍,非不幸也。自以所学教后生、作商贾于世,必未至饿死。”以前说古代的读书人只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一途,但在宋代,读书人不当官也不会饿死,经商也是光明正大的职业。宋代读书人不以经商为耻,洪迈《夷坚志》记载,宋徽宗时,“吴兴士子六人,入京师赴省试,共买纱一百匹,一仆负之。”借着到京师参加科考的机会,顺便也做了一笔生意。商人在宋朝的地位高吗? 宋代是我国古代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最繁荣的时期,尤其是商品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从宋朝开始松动,宋朝商业的发展与 *** 的扶持密切相关,是宋经济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宋朝开始实行了农商并重的政策,并对通商实施了有效的管理,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其结果是商人纳赋富国,也为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概括指出宋代商人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材料二 一位 *** 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富裕商人率先使用印制的纸币,极大地便利了商品的交换.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借债人则在纸条上用食指和中指画押.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半利.---摘编自《新全球史》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商人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商业繁荣的主要表现. 答: (2)诚信、轻利重义;出现了很多商业都市,还出现了早市、夜市等,四川地区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朝的商人地位 商人地位还是很低,因为宋朝和其他封建王朝一样是实行“重农轻商”的政策,商人为 “士农工商”之末.虽然 “社会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但是商人的地位依然不高.虽然商人已经可以和官员联姻来提升自己的地位,不过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之下,商人的地位是不会太高的.
宋朝(58)富商(1)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20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这位部长,书法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