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雷贯耳的蒙古帝国,究竟为何会变成元朝和四个汗国?
如果将1206年成吉思汗的斡难河大会,视为蒙古帝国建立的标志,那么这个帝国最终的瓦解,实际上则是从窝阔台汗到忽必烈(1260年称汗),两代四汗的岁月中,逐渐完成。当然,必须要说的很重要两点是,首先“蒙古帝国”这一概念,本身就是西方史学的概念,用来指处于统一状态的蒙古国。但正如前文所说,一个统一的蒙古帝国,实际上本身就很难说是特别严谨。
伊尔汗国细密画《窝阔台汗加冕》
而且在蒙哥汗和元世祖忽必烈时期,伴随着各个汗国的纷纷独立,实际上除了伊尔汗国以外,其他在受到蒙古直接控制外的蒙古王公们,基本都并不认可蒙古本部汗王以及忽必烈对自己有着政治上的宗主权。而且在四大汗国全部建立后,虽然某种程度仍可以将四大汗国和之后的元帝国,一起视为一个整体的帝国,但即使从一个游牧帝国的模式来看,这个帝国也难以算得上一个统一国家。之所以会演变成如此尴尬的状态,则要从蒙古帝国崛起之前的政治体制,以及这个帝国再扩张扩过程中的种种变化说起了。
在成吉思汗刚刚建立蒙古汗国的时代,实际上这个国家和过去的匈奴与突厥一样,都是以一个具有足以控制其他部族的巨大部族为基础,从而建立的联盟结构游牧帝国。不过与匈奴和突厥所不同的是,成吉思汗在将草原上的各个部族统合起来时,除了通过军事上的征服,还很大程度上借助了当时的萨满教,以此建立起了孛儿只斤家族,在军事、政治、和宗教上,都更加崇高的地位,即“黄金家族”。
不过即使成吉思汗和其家族相对于过去那些草原统治者,有着更好的统治基础,但是由于成吉思汗本身无力,也无心改变蒙古人的经济状态,建立起足以统御整个草原的团队。因此成吉思汗对于各个部族的统治方式实际上非常简单粗暴,就是将各个原本文化、宗教乃至族源不同的蒙古草原各部,打散之后以编组。然后再由成吉思汗的亲族以及手下将领,同于各个新的部众。
成吉思汗
这种依托血缘,来维持整个国家团结的方式,虽然在世界历史上并不罕见,有的甚至能够维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对于蒙古来说,伴随着成吉思汗开始,对中亚、钦察草原,以及西辽、西夏等地区的扩张,使得蒙古汗国的土地,犹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这种短时间内控制土地的飞快增加,却让蒙古帝国内部,本就靠血缘建立起的脆弱联系,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实际上,任何帝国的扩张,都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伴随着帝国领土的扩大,他们要对领土的管理以及地方势力的控制,成本也会随之几何形增长。尤其是在蒙古帝国的军队模式,使得他们的对外征服,也更像是一场大规模的部族的迁徙。加之这期间他们会大规模吸纳所到之处的本土武装力量,也因此进行对外征服的部族,往往也会迅速在新征服地区,形成难以让蒙古上层控制的地方势力。因此,成吉思汗对于儿子的分封,某种程度上也正是对他们割据事实的承认。
现代复原的金帐汗国拔都萨莱,作为最先独立的汗国,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他们所在的钦察草原,在当时距离蒙古本土最远
当然,这种模式倒也并非百害而无一利,或者可以说,这种扩张形式的本治,就是为了能够迅速充分利用新征服土地的资源,从而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并且对于那些以征服土地的分封,也可以极大的激发蒙古王公们扩张的欲望。但是正如历史上许多血亲相残的案例中,血缘的联系,终于会让步于各个王公之间利益的纠葛,这一点对于蒙古帝国来说,其实也是同理。
正如前面所说,蒙古帝国扩张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各地新势力建立的过程。也因此,在不同文明地区的蒙古汗庭,自然也会根据他们所处的不同环境和文化,而形成自己的宗教文化和行政体系乃至经济体系。也因此在这一不同汗国地区各方面的差别都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宗教、经济方面的冲突,便也因此不可避免。加之贵由汗死后,蒙古帝国汗位,从旁那个原来的窝阔台一系,转移到了拖雷一系。这也让蒙古帝国本部,对于像窝阔台汗国、金帐汗国,以及后来的察合台汗国等,这些分支汗国的威望极大的降低。蒙古帝国因此更加难以依靠血缘来维持帝国的统一,甚至带来了长期的政治上的冲突。
蒙哥汗
不过历史也经常会有一些戏剧性的转变。到了元帝国第二代皇帝,元成宗铁穆耳时,反倒建立起对于其他汗国的宗主权。这种宗主权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元成宗在西北,成功消灭、瓜分了窝阔台汗国,以此向其他王公显示了元帝国的武力。但此举除了提高元帝国威望,并让西北重归平静之外,也在没有任何更进一步的政治益处了。
元帝国在西北的军事成功并不足以带来更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蒙古帝国的快速崛起,本身就给他们自身带来了非常多的问题。即使是这个本就松散的帝国,最后分裂成几个汗国,和一个逐渐汉化的东亚帝国,这些问题也依然在缠绕着这些蒙古国家。
首先,我们先不讨论13世纪的蒙古帝国和华夏文明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曾经辉煌一时、横跨亚欧大陆的超级大国到底是怎么分裂的?
从成吉思汗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开始,蒙古部落就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整体。但蒙古草原却被分封给了铁木真的弟弟、叔叔和功臣们,他们手里掌握着少则千户,多则万户的蒙古骑兵。这一个个的千户们被称为“那颜”,几个到十个不等的千户组合起来就形成一个万户编制,万户就是这些千户中选出来的首领,他只是在作战的时候拥有领导权,平时还是各管各的。铁木真的弟弟们基本成了万户,也就是后来的“东道诸王”。
蒙古草原的土地非常有限,连铁木真的几个儿子们: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都没有获得封地。于是蒙古只有开拓新的土地,它们开启了西征。
后来在铁木真征服西辽和花剌子模后,“蒙古四子”才得到封地,并陆续建立了后来的“蒙古四大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尔汗国。
在铁木真有生之年,蒙古的东道诸王和四大汗国尚且听命于铁木真,可是等到铁木真死后,它们便乱作一团,不再诚心听命于铁木真的儿子窝阔台或者孙子贵由、蒙哥们。因为它们已经有足够的自治权和争夺汗位的理由,所以蒙古陷入内乱。
特别是铁木真的几个儿子的后代们为了争夺汗位而大打出手,铁木真的弟弟们也来掺和,使蒙古帝国不可能再像当初那样团结。
特别是蒙哥汗去逝后,他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位,彻底使蒙古陷入分裂。忽必烈虽然战胜了阿里不哥夺得了蒙古的汗位,建立了“蒙元”,但是他也使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脱离了蒙元而自立,中国史书记载的元朝实际上只有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所建立的伊尔汗国拥护,再也不现当年的蒙古帝国盛世,蒙古帝国彻底分裂。这似乎是它的宿命,难道它真的不能摆脱吗?
答案是:不能!
蒙古早期的制度是奴隶制,奴隶主形成了蒙古的早期贵族阶层,并世代传袭。“黄金家族”就是这样一个蒙古世袭贵族。
蒙古人崇尚自由和武力,他们不追求形势上的统一,他们只在乎自己及家人过得好不好。在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部落之前,蒙古部落一盘散沙,它们由无数个分散部落组成,每个分散的部落又分成很多的氏族,它们并不互相统属,而是一种平行关系,只是在遇到外敌的时候,它们才联合起来共同对敌,等敌人走后,它们又恢复各自的生活。
也许,并不是它们不想统一,而是没有遇到那个能让它们每个人都甘心臣服的强者!铁木真就是这个强者!他能让蒙古实现前人不难实现的壮举,他成为历史上唯一的蒙古之王!
然而,能统一蒙古的铁木真却不能阻止蒙古的分裂,他也只是一个人,而不是神!这一切皆缘于蒙古的政治体制。蒙古的分封制度使得他们不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统治中心,除了铁木真,其他人都不能胜任这个角色。所以,铁木真在,蒙古帝国在,铁木真亡,蒙古帝国亡!
建立在强权基础上的蒙古帝国,必将随着强权的瓦解而瓦解!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专注于从不同角度看历史,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蒙古帝国也不是说亡就亡,但蒙古大汗蒙哥的去世,却是蒙古帝国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性世界。而这也被认为是蒙古帝国走向衰亡的开始,并且从此极速的往下败落。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一年后,蒙古出现的情况,也就知道蒙古之所以那么容易灭亡的根本原因了。?
其一,这一年后,除了忽必烈还把南宋拿下来外,整个蒙古帝国巳经停止了对外扩张。至少不再有集团式的对外扩张。 而忽必烈对南宋的征讨,因为缺乏蒙古帝国集团的支持,打得其实并不好。而且这场仗打胜以后,国内经济处于一种崩溃的状态。忽必烈为了提振经济,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比如说盐铁专卖,发行交钞等一系列经济政策,但这种竭泽而渔的办法,效果并不好。 此后,忽必烈也再不能组织对外扩张,后来组织的打蒙古和越南,都先后失败了。失败有其它因素,但财力不足却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其二,这一年后,蒙古帝国内部开始大打出手。 先是忽必烈和阿里不哥违反蒙古汗位继承的选举规矩,采用武力争夺的方式获取汗位。最后,既不是幼子,又没有得到上一位大汗遗嘱,也没有得到蒙古贵族普遍选举推荐,仅凭武力强劲的忽必烈获得汗位。 然后是术赤系后人别儿哥,与拖雷系后人旭烈兀因为信仰不同大打出手。信仰伊斯兰教的别儿哥,责怪旭烈兀在第三次西征的时候,残杀伊斯兰教徒,擅自处置伊斯兰教首领哈里发,提兵和旭烈兀大战。两人打得不分胜负,不过两个国家都因此大伤元气,再无力外扩张。?
再然后,窝阔台的后人海都与术赤后人忙哥帖木尔联合起来,攻打察合台汗国的八刺。把八刺赶下台来,并占领了察合台汗国的不少土地。接着,忽必烈为八刺出头,提兵打海都。然后海都又和东道王的乃颜合作,夹功忽必烈。可以说,这场战争,黄金家族的后代们(包括成吉思讦兄弟们的后人),除了伊尔汗国没有参加外,其余所有人都参加进去了。 这还没完,这其实还是蒙古黄金家族后代们互相攻击的开始。
此后蒙古人的内部战争,一直打到元朝和四大汗国彻底灭亡。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成吉思汗的“初心”。当初,成吉思汗为了避免他的儿子们闹矛盾,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一方面,他带领部队四处征伐,为的是能获得更多的土地和财富,分配给他的儿子们,免得他们因为不够而闹矛盾。另一方面,他又让性格最好,协调能力最强的窝阔台当他的汗位继承人,以窝阔台协调其他三兄弟,免得他们闹矛盾。 可以说,成吉思汗的目的是达到了的。但矛盾还是在黄金家族第三代的身上剧烈地爆发起来。这大约是成吉思汗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其三,蒙古人离开了他们的生存土壤,又没有获得其他更好的本领。 蒙古人为什么打遍天下无敌手?那是他们在草原上练就的本领。但是当元朝和四大汗国建立后,所有的蒙古人都离开了草原,到达他们不熟悉的环境生活。?
耶律楚材曾经对成吉思汗说过,马上可以打天下,但马上不可以治理天下。蒙古人到达了新的地方建立国家以后,他们从马上走了下来,但是并没有很好的学会治理国家的本领,同时打天下的本领也忘了。 咱们就拿元朝来说,元朝建立以后,蒙古人把国内的人分为三六九等,进行残酷的高压统治,连菜刀都要好几家人共用一把。这显然是失民心的做法。
君王视我如奴仆,我视君王如仇寇。在治理国家上,蒙古人完全不懂得这个道理。 而他们因为从马上下来,贪图享乐,争权夺利,最后连仗也不会打了。以致于元末的时候,一帮手无寸铁农民起义者,就能够把不可一世的蒙古骑兵给打败。 其他几个汗国和元朝,都是一样的做法,也都是一样的结局。 (参考资料:《蒙古秘史》)
蒙哥死后,其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位而触发黄金氏族间的大战。忽必烈因为有中原的人力、物力支持,得以击败以蒙古本土为基地的阿里不哥而夺得皇位。
而忽必烈的胜利决定了蒙古帝国改以中原为重心,对此,蒙古贵族多有不满。窝阔台之孙海都更联合察合台系及术赤系后王,向立国定居地区的的忽必烈和伊利汗阿八哈宣战。导致自忽必烈立国中原、建立元朝起,蒙古帝国便名存实亡。
元朝与海都征战的三十余年间,忽必烈及其子孙的宗主权仅得到伊利汗国的承认。海都之乱结束后,蒙古世界的和平暂时得以恢复,钦察、察合台汗国遣使入朝。但蒙古民族的联合唯一不过是一假象,元朝与各汗国的互通使节仅代表国与国的宗藩关系。各地蒙古政权皆以地方化,无法共同拥戴一个远在天边,难以认同的大汗。
因此当元朝被朱元璋推翻时,其它汗国根本没有救援的想法和义务。
过去蒙古的皇帝都是由大呼里勒台(蒙古贵族议会)提名和选举,当然候选人一定要有黄金家族血统,以及优秀的领导能力和能为全体蒙古人民谋利益而不是只为一己只私利奋斗的人(铁木真也是由于他有黄金家族的正统血统才被全蒙古人民接受成为成吉思汗的),皇帝做出任何重大决定包括战争、对内对外政策等等,都需要大呼里勒台来表决通过和授权。这一体制使得蒙古民族空前团结,缔造了蒙古的辉煌,国家发出的声音得到绝大多数蒙古人的赞成,也没有人对皇帝的决定表示怀疑和消极的应付。使得人口稀少(在100万左右)经济科技基础薄弱的蒙古民族在那个历史时期爆发出了让世界震惊的能量。
蒙古的转折点:蒙古皇帝蒙哥(忽必烈的大哥)死后,在哈拉和林(这座草原城市是蒙古帝国的真正首都,北京只能算是蒙古皇帝直接管理下的一个藩国的都城)举行的大呼里勒台选举阿里布哥(忽必烈的弟弟)为新的蒙古帝国皇帝,此时受命在南方进攻南宋的忽必烈依靠手中强大的用来攻宋的兵力北上,不承认阿里布哥为蒙古新皇帝,并且采用汉族政权的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也就是楼上所说的中国的封建制度),自封为皇帝,大呼里勒台制度被废除,此后元朝像中国的 任何一个朝代一样皇帝只在一个人(忽必烈)的后代中产生,在他与阿里布哥的战争获胜后,将阿里布哥囚禁在他势力的核心地区北京,但他已在蒙古失去了人心,靠疯狂的血腥清洗排除异己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大量蒙古民族的精英人士被清洗),蒙古帝国境内各地从东方到西方的藩国以及宗王贵族和朝中大臣都纷纷宣布不承认这位非法的皇帝并与之展开战争,但由于这些贵族没有统一的指挥,起义的时间也是此起彼伏,总是被忽必烈各个击破,无法动摇他的统治,不过旷日持久的蒙古内战开始了,在蒙古享有极高威望和实力的东道诸王们兵败后被用蒙古处死贵族的方式包在毡子中震死(这是一种不流血的死法,蒙古萨满教认为人的灵魂在血液中,以不流血的方法被处死,灵魂可以得到保全,这是只有贵族才可以享有的死亡方式),领地被没收。而蒙古本土以西的西道诸王们结成联盟对抗忽必烈的家族,这种东西之间蒙古人的敌对状态一直持续到蒙古人被满洲人彻底征服(像清朝的格尔丹其实也属于此范畴,他所统领的准格尔部属于卫拉特蒙古人,而卫拉特人是蒙古旧贵族势力的中流砥柱)。后来忽必烈将藩国都城定在北京,并很少待在哈拉和林就是为了避开蒙古本土的旧贵族势力。其实元代皇帝能控制的地区只有蒙古本土的东部以及中原西藏和蒙古本土以东的地区,而蒙古帝国中的四大汉国只有伊利汗国(控制伊朗和伊拉克)支持忽必烈(而伊利汗国的统治者在14世纪初改信伊斯兰教后便也宣布不承认那些信仰异教的忽必烈的继承者)。从此蒙古没有真正再次统一过,漫长的蒙古内战一直持续到蒙古独立国家的消失,满清前期和中期对从东到西的蒙古进行的漫长的血腥征服战争的胜利也得益于此,蒙古人无法一致对外,总是被各各击破。强悍的蒙古军队无法保障自己国家的独立和荣誉,而变成了满人用来对外征服的利刃,成就了清朝的版图。
蒙古的衰弱源于忽必烈对草原游牧文明大呼里勒台制度的废除,以及采用汉族农耕文明的君主专制体制。从此蒙古没有一个众望所归的皇帝,也又有一个能统治全体蒙古人民并被蒙古人民承认的统一国家。蒙古对内不能对国家进行有效管理和建设,对外不能一致对敌。从此蒙古的国势急转直下,忙于内斗,几乎停下了对外的脚步。元朝将长期将重兵屯与北方和西方用于防备反对它的贵族联盟,蒙古在长期惊人的内耗中消耗着自己的实力,内部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建设活动,又无暇通过对外战争补充自己,只能派国家中的二流军队和汉族武装去欺负欺负南宋这种软柿子(灭掉南宋忽必烈也颇费了一番周折)。这就是蒙古为什么一下子从颠峰时期到了衰败的原因。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20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