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见素抱朴,保守本真,性命双修原来这么神奇!

道教丹道 2023-09-17 22:22:26

壹性命双修是道教的一个养生功法,它强调的不是一个单纯的寿命问题,而是整个人生修养方法。道教徒凭借这个方法去努力、去锻炼、去完成人生的最高修养境界。

道教认为,延年益寿只是养生的一部分,因此称为“命功”。而精神的解脱、思想的自由、心性修养、道德修养、人格修养才是人生最高境界,修炼的真谛,所以称为“性功”。

这两种修炼方法在早期道教和南北朝隋唐之际均是相行互补的,金元之际,全真教兴起,后分为南、北二宗,出现了偏重修命或偏重修性的派别,因此,性命双修学又被道教徒重新提倡开来。讲求人性的修炼,在我国历史上由来很早。

《大学》讲修齐治平,以正心诚意作为人生的起点。《孟子》讲求放心,不失赤子之心,不失人的本心。《易经》告诫人们洗心退藏。《庄子》宣扬清静无为。历来儒家主张复性,尽性,率性,佛教主张明心见性、立地成佛,都是强调心性修养,但他们往往忽视了身体形态的锻炼,只有道教养生学提倡心、形双修,希望通过生命锻炼以延年益寿,达到精神境界的最高峰。

性命双修也只是从身体锻炼入手,完成心性圣功,两者互相关联,互相影响。正如丹道派中人常说:“修得一分性,保得一分命。”又如壶子更说:“千圣万语唯炼性,离了心性道不成。”说的就是性命双修的重要性。

贰道教心性修炼是以古代《老子》、《庄子》哲学体系作为思想基础,基于对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的认识,使它形成了“静”、“定”、“忘”、“慧”的修炼核心,这种修炼方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要除去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对名位的奢望,即“去物欲,简尘事”。

《庄子.达生篇》说的好:“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这一切身外之物,皆是“情欲之余好,非益生之良药”,所以道教一再强调修道立身之人,重要的是断简事物,“知生之有分,不务分之所无;识事之有当,不任事之非当。任非当则伤于智力,务过分则弊于形神。”(《坐忘论》)。

外界事物的存在,刺激人体的感官,产生各种各样的欲望。人的眼、耳、鼻、舍感觉思维是接受外界信息最灵敏的部位。因此,道教认为必须“塞其兑,闭其门”(《老子》),而且要时时刻刻,“终身不勤”。塞之则我心不动,闭之则万物不入,思想的火化熄灭了,见素抱朴,达到保守本真的自返目的。这正是道教心性修炼中“收心习静”的过程。

在“收心”的过程中,还要做到“虚心”、“安心”,心不受纳外物,也不分心于外界,这是心对内、对外的两种不同作用的修炼,对内,心能产生大智慧,产生分判能力;对外,心能把“烦邪乱象,随觉则除”,发挥有如利剑斩草的作用,达到“心不着物,又得不动”的“静定”,达到处物而心不染、处动而神不散、本心不起、离乎万境的精神修炼最高境界。

道教命功的修炼,则属于动功的范围,所谓外炼形体筋、骨、皮。在这一方面法术颇多,通常以导引按摩、呼吸吐纳、推拿屈伸、行气服食、拳棒功法为主。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18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