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其实纵观历朝历代的最后一位君主,大家就能够明白“亡国之君”这四个字,对于一个朝代的最后一位皇帝而言,是多么沉重的名称。
明朝的覆灭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天灾,加之明朝历代的君主留下了诸多的烂摊子,即便是崇祯皇帝再如何勤政,也无法拖延明朝覆灭的进程。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明朝末年气温骤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作物被冻死,许多地区更是一年到头颗粒无收。国库亏空、赈济灾款,这一些对于明朝而言都是极大的负担,所以朝廷也不得不以增加赋税来充盈国库。
但是百姓的农作物根本毫无收成,还要将为数不多的作物上缴朝廷,国内一时哀声哉道、怨声四起。
崇祯十七年三月,此时李自成的农名起义军基本一路势如破竹,似乎胜局已定。
根据《小腆纪年附考》卷四当中的记载,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人到紫禁城内与崇祯皇帝谈判,当时的李自成声称,只要崇祯皇帝愿意答应他的三个条件,他便应允不灭明朝,并且向其俯首称臣。
但是崇祯皇帝对此的回应则是,直接处死自己的妻女,然后带着明朝最后的荣誉,在后山上自缢身亡。
"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
这一段记载我们不难理解,闯王李自成向崇祯皇帝提的的三个条件就是:
第一、要求崇祯将西北一带分封给他,并且要求立他为西北王。
许多人说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李自成的小农思想,实际上这并不能够说是李自成骨子里的小农思想作祟,毕竟李自成自己也明白,若是现在贸然推翻明朝的统治,自己的地位会不会被明遗势力推翻,都是很难说的事情。所以他选择让崇祯立他为西北王,这样一来自己不仅可以统治一片地区,还能够安稳地当他的一方霸主。
第二、他要求崇祯皇帝犒赏他的军队一百万两。
这一百万两听着似乎不多,但是对于当时国库并不充盈的明朝而言,着实不是一个小数目。但若是崇祯皇帝铁了心要筹集这一百万两,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第三、李自成愿意与明朝一起抵抗大清的八旗铁骑,但是坚决不奉诏觐见。
这一点是很过分的一点,虽然李自成胜券在握,但是他明明是前来谈判的,却提出这样无礼的要求。李自成声称愿意与明朝抵抗清军,但是又不愿意遵循皇帝的旨意,更加不愿意进京面圣,这一点无论是哪一个君主,都是不可能接受的。
最终这场谈判以失败告终,崇祯皇帝以身殉国,但是他也背负了亡国之君这样的骂名。
我们可以正视并且讨论历史,但是关于历史人物,我们是没有资格去评判的。我们没有办法理解历史人物身处的环境,也无法理解当事人面对变故时的心境。
所以崇祯皇帝这样的做法,也实属是无奈之举,纵使他有心拯救气数已尽的大明朝,但是也无法改变朝代应有的命运。
历史上李自成包围京城,就在人人都以为李自成就要大功告成之时,李自成自己却派人去找崇祯谈判了,还表示只要谈判成功,就立刻退兵。这对于崇祯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然而崇祯最终却拒绝了李自成的要求。那么,李自成终究提出了什么条件?崇祯又为何要拒绝李自成呢?
据历史记载,李自成当时向崇祯提出了三个条件:割西北给自己并且封自己为西北王;赏给自己百万军饷;自己可以在法理上承认明朝的统治,但是既不奉诏,也不觐见。李自成的条件并不算过分,他要求裂土封王的西北,本来已经是他占领的地盘了,崇祯只不过是给他一个名分而已。而他要求不奉诏不觐见,更是把自己放在臣子的地位。
?
李自成的条件虽然很友好,但依然抵不过崇祯的帝王尊严。明成祖朱棣曾说过:“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礼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这番话后来成了明朝历代皇帝心底最后的尊严,概况起来就是: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崇祯心中,显然也有这样一份骄傲。
?
?历朝历代的君王,面对自己内心渴望却不便说出口的事情,自有曲线达成目标的方法。然而这样的方法,却并非君王一个人可以办到,而是需要大臣的配合。崇祯若想答应谈判却不损圣誉,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个大臣替自己做挡箭牌。然而在崇祯再三暗示后,魏藻德依然装傻一言不发。于是谈判就此破裂,崇祯气得拂袖而去。谈判破裂后,李自成立刻率军进城,崇祯只得自缢殉国,史称“甲申之变”。
在崇祯皇帝朱由检即位后,他励精图治改变了明朝的一些腐败的制度,并且打击了阉党魏忠贤的势力。他也是一个有能力的皇帝。但是他也是生不逢时,大明的江山已经是岌岌可危了。在辽东方面上,后金的军队已经占领了辽东的重镇。而大明的主力已经消耗殆尽了,此时农民军也围困大明的京城。此时李自成选择派一名使者去和朱由检谈判,李自成一共有三个条件。如何崇祯答应就选择退兵。第一个就是承认李自成占领的地方,并且授官。第二个就是给李自成一百万白银。第三个是自己的军队不受调度 。
让我们来介绍一下。闯王李自成,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少时就参加了农民军,建立了许多的军功。在军队上得到了承认,有了一定的地位。在高迎祥死后,李自成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农民军的领袖。在占领了大明的京城后建立了大顺政权。
在李自成围攻京城时,曾经派出使者去和崇祯帝谈判。只要答应这三个条件就退兵,这三个条件过于苛刻。崇祯帝没有答应。
其实那三个条件是可以答应的,如何解决了内部的问题,一直对外的话。还是有机会消灭后金的。但是崇祯帝碍于自己的面子没有答应李自成的条件,最后可想而知大明灭亡了。
崇祯皇帝并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昏聩皇帝,相反,其实他有很强的个人能力,也很聪明。他当然明白,当时的自己已经没有实力可以和李自成对抗,而双方之间的矛盾也不可能调和了。所谓三个条件,自己即使答应了,李自成也不可能真的乖乖回去做他的西北王,就要崇祯自己代表着大明王朝一样,李自成同样代表着一大批人的利益,就算他自己真的没有野心,这些人也会一步步推着他走向那个最高的宝座,自己即使能够暂时苟延残喘,也会变成李自成手中的一个工具和傀儡,地位甚至比汉献帝都不如。这是性格刚烈的崇祯皇帝绝对不可能接受的事。所以他绝对不可能答应,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14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