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台湾历史上第一位举人竟是泉州市泉港人,主撰台湾首部地方史

王氏在线 2023-09-17 18:25:00

上面

在台湾的历史上,来自泉港沙格的王氏族人曾出现过两位着名的人物,一位是王忠孝,一位是王璋。

王忠孝,字长儒,号愧两,明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兵入关,明朝灭亡后,南明的弘光帝隆武帝、永历帝曾先后授予绍兴知府、副都御史、兵部左侍郎并总督军务、兵部右侍郎兼太常侍郎,他都因感政权腐败,大势已去,坚辞不受。后来,郑成功举义抗清,在厦门设“储贤”、“育胄”两馆,广纳遗臣贤士,他应邀往谒,成为郑军的幕客,被郑氏视为知己“军国大事,时询问焉”。南明永历十六年(1661年),郑成功率军东征台湾,他留下关照世子郑经守厦门。康熙二年(1663年),他入台,得到郑经的厚待,身近郑经四年,但始终“不图宦达,日与流寓诸人肆意诗酒,作方外客”,以度晚年,从而对台湾文化的发展也做出一定的贡献。康熙五年(166年),他病殁于台湾。据说,在康熙十一年(1672年)他的孙子王禾英等家人迁其灵柩归葬于老家上亭海滨某处。

王忠孝有一个侄孙,也就是本文的主角:王璋,字昂伯。王璋的家庭,在明末清初间,堪称惠北的名门望族。清惠北仙塘铺蟹谷沙堤(今泉港区南埔镇沙格村)人。其父王钟鸣于顺治八年中举人,授甘肃庄浪知县;王璋的青少年是在家乡沙格村度过的,因他排行第六,人称“王六舍”。

清初,为了防御郑军和封锁台湾,清廷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当年(1661年),强令“迁界”(沿海居民内迁三十里)并厉行“海禁”(也称“封海”,严禁船只出入),沿海百姓苦不堪言。直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率师收复台湾后,清廷才下令“复界”和解除海禁,于是大批沿海居民迁徙台湾。王璋和兄长王际慧等家人也在此时随部分王氏族人迁居台湾,入籍于台湾府台南县凤山。

康熙二年(1693年),他以台南县生员的身份到福州参加乡试,高中举人第六名。清嘉庆《台湾县志》载曰:“邑之有举人,自王璋始。”所以,他成为台湾历史上的第一位举人。首开台湾府科第记录。主考官孙莪山说:如果没有看到郑基生的试卷,王璋便是第一名了。其实孙莪山在闪烁其词,倒是副主考官李正笏道出了省籍歧视的隐情:王璋的才华出类拔萃,胜过郑基生,本该名列第一。而屈居其后,只因他是台湾籍的缘故。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福建分巡台湾厦门道兼理学政高拱乾,鉴于台湾府尚没有志书,倡仪修撰《台湾府志》。高拱乾素知王璋才学出众,并获知王璋早已有志于修史,已集有许多台湾史料,便上奏朝廷,力荐王璋为《台湾府志》的主撰人。在修志过程中,王璋在修誌中贡献最大,高拱乾把他的事绩报告给朝廷,极力举荐给予重用。

据传,王璋不仅学识渊博,性格诙谐,且能说一口流利的台语(闽南语)。他一入台便被台湾当地的名门聘为塾师。任塾师期间,王璋有意识地深入民间,熟悉民情。他平时外出,往往留连于街坊村肆间乐而忘返,广泛搜集台湾本土的人文地理风俗掌故等资料。在当时当地,直至以后在清廷上下,他都被誉为“台湾通”。当时台湾刚收复不久,康熙皇帝急于了解台湾情况,听说有这么一位被称为“台湾通”的新科举子,就召王璋进京。王璋当时虽已中举,但尚未被朝廷委任官职。按清廷官例,布衣不得面圣。于是康熙就派官员往驿馆询问王璋,再由官员回来转述。谁知那朝臣转述得七零八碎颠三倒四,康熙极不满意,干脆就一天里三次给王璋加官进爵,直到能够见驾为止。此事虽不见正史记载,但王璋一修毕《台湾府志》便被破格提拔为县令,说明他的才干确被朝廷所赏识。有关王璋“一日三升”的传说,也并非只是民间杜撰。

《台湾府志》修成不久,王璋即中式丁亥科授命出任云南府宜良县知县。在任上,他清正廉洁,关注民生,受到宜良百姓的拥戴。史书记载:王璋先后两任知县,皆能廉洁奉公守身自持,勤于政事,尤其能“礼士爱民”。平时征收赋税,亦能体察民情,从不滥施刑杖。处理刑案讼务,能以简洁的言语予以析解,判断公正。上司把他的德行与才能上奏朝廷,康熙皇帝闻罢赞叹道:王璋是好人。并因此擢升他入京为户部主事。

王璋先任户部广东清吏司主事,尔后升任户部员外郎,转员处监督仓储,在任期间着作的《中国古代粮食经济史》。竟清廉至于一尘不染,满门老小不因他身居要职而享福,仍是过着清贫的生活。有一则出自野史的有关王璋清廉俭朴的轶事可作佐证。

王璋升任户部员外郎后,穿一身粗布旧官服入朝见驾。皇上见他衣着朴素,暗自赞叹。又过两年见驾述职,王璋仍是那身粗布旧官服。皇上大为惊讶:堂堂户部员外郎,何以贫穷若此!不久皇上寿辰,王璋穿上了一身半新衣裳朝贺。皇上戏问:这身新衣,可是卿平生最好?王璋答:是,是臣最好的家当!时下官场,一任清知府,尚且十万雪花银,主管户部仓储库务的王璋,真能如此清廉?皇上半信半疑,便暗派大臣前往王家查访。

钦差装扮成王璋旧友到了王家,见王家人住的是土墙旧屋,穿的是家织土布,其妻手上戴的竟是铜制戒指。钦差还于当地当铺里了解到,王家常常典当旧物以换取食粮。钦差深受感动,如实禀告皇上,皇上感喟道:“王璋真正经人也!”

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王璋又因政绩显着,再次受朝廷表彰嘉奖加三级,并受封朝议大夫,其父母妻子亦受朝廷诰封,过后,他被擢升为贵州道监察御史(从五品衔)。御史任上,他又以为人处世刚正耿直而闻名于当世,具体事迹史载不详。不久,升迁为工部给事中(正五品衔),都统官保、内官首领、右卿,以骾直闻,后因病卒于任上。

康熙、雍正年间(1662~1735年)的诗人、名举人赠三甲进士清官御史王璋,留下歌咏台湾秀丽山川的诗篇佳作《台湾八景》《鱼骨鹤》《东港》。康熙五十七年(1718)王璋创建房陵书院(湖北史册记载)。王璋在文史事业上也创下了不朽业绩。

王璋祖籍泉州市泉港区,随着台湾的回归而迁居台湾,又以台籍生员身份回大陆应试而中举,而后成为贤臣良吏,他是海峡两岸血脉相连的重要的经历者与见证人。沙格村的这两位王氏族人在历史上都为海峡两岸社会的进步做出重要的贡献,是闽台关系史上值得歌颂的人物。

来源:泉州之窗

泉州有哪些名人

泉州著名人物有:

一、欧阳詹

欧阳詹,字行周,福建晋江潘湖欧厝人,欧阳詹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一生没有离开国子监四门助教这个官职。欧阳詹的祖先在唐代初年由江西迁到晋江,传至欧阳詹为六世孙。

欧阳詹著有《欧阳行周文集》8卷。欧阳詹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一生没有离开国子监四门助教这个官职。欧阳詹的祖先在唐代初年由江西迁到晋江,传至欧阳詹为六世孙。欧阳詹的祖父、父亲、两个大哥都是唐代闽越的地方官吏。

二、俞大猷

俞大猷(1503年-1579年),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诗人、民族英雄。

俞大猷一生几乎都在与倭寇作战,战功显赫,他所率领的“俞家军”甚至能将敌人吓退,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扫平了为患多年以及趁机作乱的伪倭寇。俞大猷虽然战功累累,却经常被弹劾而遭到免官,甚至多次被他人冒领军功,但俞大猷却从来不会计较,仍旧全力打击倭寇。

三、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 ,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应会试。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

旋弃官,寄寓黄安(今湖北省红安县)、湖北麻城芝佛院。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间还有不少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最后被诬下狱,自刎死于狱中。

四、郑成功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

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五、李光前

李光前(1893-1967年),福建省泉州南安人,儒商的楷模、东南亚橡胶大王、教育家、慈善家。1893年,李光前出生在福建省南安县芙蓉乡(今南安市梅山镇竞丰村)。原名李玉昆。

李光前热心社会公益的一生,深受其岳父陈嘉庚先生的影响,对新马地区和故国桑梓的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泉州的名称由来?

泉州,历史上是整个闽南地区,含今莆田、泉州、厦门、漳州、龙岩等地级市的衍生地。然而,泉州的地名,却不是开始就拥有的。

先是北方通州,到隋时才有了福建的泉州,然而那时的泉州,却是今天的泉州,却是今天的福州。直到北宋初年,泉州地名才固定下来,永远成了现在泉州的名字。而其附廊晋江,则是南迁的晋朝遗民,为了纪念中原旧地,把流径的河流,命名晋江。

然而,泉州平原的全部土地,与福州平原、莆田平原及漳州平原一样,均是海平面上升、大陆架上升而形成的,只是一样年代不详而已。有一点需要补充的是,这些平原,除了极小部份是河流冲积形成,大部份却是海平面升降所致的。

扩展资料:

位置境域:泉州位于东经117°25′-119°05′,北纬24°30′-25°56′,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离台湾最近处仅距97海里,距金门最近处仅5.61海里,东西宽153千米,南北长157千米,陆域面积11014.78平方千米(包括金门岛),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9.08%。

泉州市大地构造位于华南褶皱系的东南部,闽东火山断拗带的中南段。构造带均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境内五分之四以上的面积分布为中生代火山岩系和侵入岩,两者出露面积约各占一半,从西北往东南侵入岩分布面积增多成为主体。

闽中大山带中段戴云山脉主干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横卧西北部德化境内,规模庞大,主峰海拔1856米,为福建省第二高峰。其支脉和余脉向东南、南部绵延,地势西北高,往东南呈阶梯状下降,构成由中低山向丘陵、台地至平原递变的多层状地形地貌景观。

-泉州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13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