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卫青想必大家都很了解,西汉名将,一生七战七捷,在汉匈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时人赞他说:“古之名将弗过也。”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不败名将,却在漠北之战后再未出征过,汉武帝为什么要雪藏卫青?是因为忌惮卫青的战功吗?
事情的真相可能并非如此。自古以来君主最为忌惮的就是功高震主的臣子,正因如此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剧才会不绝于史书。如果卫青真的让汉武帝忌惮的话,以汉武帝唯我独尊的性格是绝不会容许卫青再染指朝政大权的,要知道汉武帝可并非仁善之辈,汉武一朝非正常死亡的朝廷大臣可不在少数。
然而实际的情况是漠北决战之后卫青虽然没有再出征,但却一直保持着大司马大将军的职位不变,汉武帝对待卫家也一如既往的宠信,未见怠慢。可见汉武帝对卫青一直都是很信任的。由此可知卫青之所以不在出征并不是因为汉武帝忌而不用,至于真正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漠北之战汉朝虽然获胜但自身的损失也很惨重。为了这次战役汉匈双方都是倾尽全力,虽然匈奴惨败被歼灭九万多人自此远遁漠北,但是汉军骑兵也伤亡数万,尤其是当时出征的马匹有十几万,归来时却只剩下两万,可说是惨胜如败,以至于汉朝很多年后才恢复元气。我们知道,要想在戈壁草原与身为游牧民族的匈奴人作战缺少马匹是万万不行的,无马可战的卫青也只能望胡兴叹。
二、杀鸡用不上宰牛刀。自漠北之战的元狩四年(前119年)到元封五年(前106年)卫青去世,期间虽然再没有大规模的对匈战事,但小规模的战争还是不少的。比如元鼎五年(前112年)路博德、杨仆征南越,元鼎六年(前111年)李息、徐自为征西羌,元封二年(前109)杨仆、荀彘征朝鲜。虽然漠北之战后没有汉武帝停止他的征服步伐,但所发动的战争针对的都是周边的小国家,实力远不如匈奴人强大。面对这些弱小的势力汉武帝自然用不到卫青这把利剑了,毕竟杀鸡焉用牛刀?随随便便派些年轻将领去就轻松解决了。
三、汉武帝为了保护卫青。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卫青第一次出征时便取得龙城大捷,回来就被汉武帝封为关内侯,在之后征战中他又收复河朔、击破单于立下一系列功勋,所获得的封赏越来越多,不仅官拜大司马大将军成为汉军的最高军事统帅,连三个年幼的儿子都被封了侯,已经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如果卫青继续立下战功,汉武帝又该怎么封赏呢?卫青已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再往上挪挪岂不是要动到他刘彻本人了?虽然汉武帝信任卫青,但也要避免这种极端情况出现,同时这也是为了保护卫青,维持君臣之间的和谐,避免卫青不得不像韩信那样被鸟尽弓藏。
作为汉武帝挥向匈奴的两把最锋利的战刀之一,卫青一生战功赫赫,彪炳千古,然而却也因此不可避免的陷入功高震主的境地。但是卫青却始终能与汉武帝彼此信任、和谐相处,堪称后世君臣关系的楷模。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12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