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影视圈,热门小说改编成影视剧非常热门,很多人气很高的小说都改编成了电视剧。当然更多的原因还是娱乐圈现在人太多了,科班出身的、非科班出身的,学过的、没学过的都能去演戏,只要有流量,干瞪眼就可以。所以小说改编成剧本就成为了一个捷径,能快速出剧本。不然如果原创剧本的话,剧本没写好呢明星的热度已经散了。
当然也是这种快餐式的生产流程,让作品参差不齐。
而最热门的网络小说改编IP,那一定是南派三叔的代表作《盗墓笔记》了。虽然这些年这个IP并没有出过什么特别优秀的影视作品,但是依旧前赴后继地不断搬上大小荧幕。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盗墓笔记》自然讲的就是盗墓的故事,盗的墓自然也不是现代的墓,因为现在的墓真的没什么好盗的。之所以盗墓,是因为古代厚葬的丧葬文化,王公贵族、公侯将相死后都会在自己的墓里边埋很多陪葬品,生前享受死后也要享受。
既然盗的是古代的墓,那就设计到中国古代的不同朝代。其中有两个朝代在这部小说中尤为显眼,一个是周朝一个是明朝。
先说明朝。和张家世代斗争的汪家先祖汪臧海是明朝的,也是从明朝开始,汪家与张家的明争暗斗绵延了几百年。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而周朝,则是整个故事的开始。整个故事都源于周穆王拜访西王母,得到了长生之术,于是布下了一个很大的局(至于是不是,就不知道了)。
如果把明朝和周朝连在一起,那就联想到了一部小说——《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这部小说成书于明代,而先说是以商末周初为历史背景的神话小说。
《盗墓笔记》中,吴邪小团队天南海北的盗墓,除了一个最开始的《七星鲁王宫》不知道具体在什么地方,剩下的云顶天宫、南海、蛇沼鬼城、青铜门、张家古楼、古潼京等等这些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不在周朝的疆域之内。
或许是巧合,因为周朝的疆域并不算很大,最大的时候也没超过300万平方公里。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再来说说故事。
《盗墓笔记》说的是盗墓的故事,但是有一件事却是串联了千年的主题——长生。
从周穆王到裘德考,都在追寻长生,但都不可得。
周朝疆域之外、追求长生,联系在一起会是什么呢?封神。
《封神演义》故事讲的是周朝推翻商朝,但是也可以说是元始天尊为代表的阐教战胜了通天教主为代表的截教。
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本师出同门,为什么要接住商周之乱搞同门内斗呢?因为《封神榜》。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这《封神榜》看上去是是把那些仙人封了神位,但是却也是一种束缚,天条天规的束缚。以前大家都是散修,在各个洞天福地修行自由自在,想干嘛干嘛。可是封神之后呢?这些原本自在的修仙人,被统一分配了工作,还分了房子,但是却没有了自由,再也不能想干嘛就干嘛了。
这就是阐教和截教的冲突,阐教要建立秩序,统一管理这些修仙者,而截教不想被条条框框约束。从故事中截教的众多门徒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截教的门徒大多都和动物有关。动物嘛,自然是没有条条框框束缚的,它们也享受着没有束缚的自由。
至于两派谁对谁错那就不好说了,只能说阐教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封神之后还有一个变化,那就是商纣王以前的帝王被称为人王,而周朝及其以后的帝王则被称为天子。也就是周朝以后,这天下都被天上的神仙们掌控了。至于修仙长生,那就没指望了,修仙、长生的都在天上呢。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周朝有疆域、天子有统辖范围,说明天上的神仙也是有管辖范围。换句话说,封神之后在周朝的疆域内要想长生,那是不可能了,天上的工作单位已经饱和了,天门已经关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长生不长生的没什么,但是对于帝王来说则不然,谁不希望能够长期掌握无上的权力呢。
到了周穆王,想要寻求长生在周朝内部已经没机会了,只能把目光锁定到周朝疆域外。因为那是封神的范围之外,是天上神仙的监控范围之外。
于是乎,周穆王周游各地,终于在找到了西王母,在西王母那儿寻找到了长生之术。然后布下了一个时间之局,这才引得后世的盗墓寻长生,张家守护秘密,汪家企图破局。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封神演义》和《盗墓笔记》就这么完美地联系在了一起!
以上纯属作者胡编乱造,如果感到不适请各位多做自我批评!
终极笔记是拍的去过云顶天宫之后的事,是原著的《蛇沼鬼城》,《谜海归巢》,《阴山古楼》,《邛笼石影》这四部的内容,后面就该看《盗墓笔记大结局》的上下部,主要讲吴邪带上吴三省的人皮面具后。
以吴三省的身份整顿了三叔的长沙产业,吴邪,潘子,小花等去到广西巴乃,再遇裘德考的队伍,见到塌肩膀,发现塌肩膀的身世,最后进入张家古楼解开张家古楼的秘密,救出小哥。
《盗墓笔记》是南派三叔所著的盗墓题材小说,讲述吴邪、张起灵、吴三省等人进入古墓探险的故事。
该系列小说于2006年开始在网上连载,2007年1月正式出版,2011年12月19日,《盗墓笔记捌—大结局(上)》和《盗墓笔记捌—大结局(下)》两本上市,首周销量破100万册。至此,《盗墓笔记》系列全部完结,共出版实体书九本,单本销量平均过百万,九部总销量超过1200万册,成为南派三叔的代表作。
内容简介:
故事起源於1952年,主角吴邪的祖父吴老狗在长沙的血屍墓里发现战国帛书,而引发後来吴邪从帛书解谜途中的一段段冒险。五十年後,吴邪一个看似单纯的吴家富二代,大学毕业後便经营著古董店。
日子过一天是一天,殊不知其身世冒险之离奇,因为发现先人笔记中一个秘密就此展开。抱著好奇和一颗想见世面的心,他硬是跟上他三叔及一群盗墓高手的鲁王宫之旅,欲解开帛书之谜。
《盗墓笔记》系列我是这些年非常钟爱的题材。几乎每一个版本都没有落下,而其他小伙伴也是如此。
早在2014年,由李易峰和杨洋等人衔接主演的电视剧《盗墓笔记》进行拍摄,其开端讲述一名叫吴邪的人在三叔吴三省的率领下闯入七星鲁王宫探寻地下宝藏秘密的故事。
这部剧在当时可谓是热火朝天,因为按目前看来,中国的剧本还没有想到盗墓这种新颖的题材。即使想到,也是效仿西方国家的吸血鬼亦或是香港的恐怖片之类的电影题材,所以没有任何的人流量。于是盗墓笔记便取代了之前的陈旧想法,成为影视界的里程碑。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盗墓笔记》系列一直火?下面我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盗墓题材本身就具有吸引力
不可否认,像《盗墓笔记》此类小说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受众群体,而且群体基数庞大。
首先要考虑的是必然是基于人类原始欲望的好奇心理。好奇心理也可以称为猎奇心理,由于此场景一般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因此更能够吸引人类了解探索的欲望。
再加上,此类小说的特点是一个故事发生在某一个特定场景,一般来说都是人迹罕至且无人居住的地区,因此上人们的好奇感爆棚。
另外,此类小说一般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策略,通常是一个从极端场景变化到另一个极端场景,例如,从海底变化到沙漠,又或者深山等等。
因为只有荒无人烟的地方才能让人脑洞大开,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而《盗墓笔记》就能够很好的融合这些地区的优势特点展开想象力,当你完全被吸引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你被作者的思维完全的带走了,所以你会一部接一部 去看,去探索里面的奥秘。
二、里面的取材很特别
很多人对于《盗墓笔记》里面的故事都是非常感兴趣,而且作者南派三叔非常喜欢将现实融入到小说中,阅读时就会有超强的代入感。但其实小说里面的灵感真的来源于生活的一些事。
长沙战国帛书,裘德考
湖南省长沙市子弹库战国楚墓,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确实出土了一份战国帛书,后被考克斯带回美国。而考克斯的中文名字就叫裘德考,是从美国而来的传教士。这是真人真事儿了,南派三叔以战国帛书案为引子,开启了《盗墓笔记》的世界。
吴中,水底墓
明朝有位大臣,名叫吴中,主持修建了明皇宫、长陵、献陵、景陵等多处建筑,在我国建筑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明朝沈万三的墓是在周庄古镇浜底水下。南派三叔将这二者联系在一起,创作出了汪藏海,海底墓。
西王母,周穆王
西王母本就是神话故事传说没错,但神话通常是把人,神话了。《左传》记载周穆王喜欢征战,一直向西打到了西王母的国境。传说西王母是拥有长生秘术之人。南派三叔将此创作出了一个女人为和心爱之人天长地久,于是送给爱人长生术,最后无疾而终的凄惨爱情故事。
南派三叔不仅将历史人物融入,而且将地名也带入小说,让你在地图上真真切切的能找到他们去过的地方。
三、紧随时代潮流
《盗墓笔记》无疑是完美结合的作品,从七星鲁王宫的探墓追寻到十年之约的各自安好,每一处情节都串联着故事的脉络,成为盗墓小说的载体。正是因为这些生动故事铸就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使盗墓笔记达到了巅峰。
四、不只是小说更讲人性
尽管这是一本以盗墓为题材的小说,但是我认为书中最吸引的人的并不在于这点。书中的谜团一环接着一环,惊心动魄,让我们惊叹于古人无尽的智慧以及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弦,并给读者留下一个又一个扣人心弦的悬念,吸引着我们不断地读下去。
而故事中也存在着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正如书中所说的,“比神鬼更可怕的,是人心”,为了个人的利益,长沙盗墓贼们争的你死我活,使我们感觉到人心的险恶。同时跟其他盗墓小说一样,这本书也不乏对古墓的描写,那些精巧的机关、设计,也令人叹为观止。
追了这么长时间,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得不说盗墓题材的电影真的很好看。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10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