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接着读邓散木先生的《篆刻学》,这次我们集中说说“署押印”:
(邓散木《篆刻学》署押印部分书影)
署押印应当起源于古人的花式签名,为了显示承诺或信誉、权威,或者为了表示自己的个性风格,自六朝时起,有文人给自己设计了个性签名,当时叫“凤尾书”,取其装饰美之意;或者也叫“花书”,取其式样繁花似锦之意。
后来,有人就开始用这个“花式签名”设计印章,并最终推广开来,到了宋代,花押印盛行,其实盛行是有原因的,宋代文人地位提高,文人们有心思设计这些反映个性特征的东西,当然,也是风气使然,宋太祖赵匡胤就有自己的签押印,邓散木先生所举的第一方签押印,实际就是他的。如图:
(宋太祖的御押)
南宋,宋高宗赵构也有他的御押,宋徽宗的“天下一人”御押更为知名。如图:
(宋高宗和宋徽宗的花押)
依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宋代花押来看,其中的大多数花押印,我们已无法辨识准确内容,这不奇怪,现代人的个性签名,有时也会设计的除了他自己,别人根本无法看懂,既防欺伪,又彰显个性。如图:
(宋人的押印)
到了元代,因为蒙汉文字不通的原因,押印更加盛行,蒙古人持有一个汉字一个花押的押印成为流行,元押多作长方形,“有上刻真书姓字,下刻署押者”,就是上面一个楷书的汉字姓氏或名,下面一个花押,如图:
(元押:刘押)
这是最常用的样式,几乎现在能找到的汉族姓氏,几乎都可以在元押里找到,又比如:
(经典的“一楷一花”元押)
当然,“亦有参以蒙古文(即元代国书),或以蒙古文代押,或上蒙古文,下着署押者”,总之样式大同小异,这就是我们在篆刻上经常提到的“元押”。它的实物样子如图:
(押印实物:王押)
实际上,元押的种类还有很多,绝不止这种长方形一款,比如:
(单字押印)
这相对简单,很可能就是印主的手写体汉字。又比如以个性的人物图案入印:
(人物图案押印)
这是人物的样子,或者就是印主自己的剪影。也有图案加文字的,比如:
(图案加文字的押印)
有图案加上相关意义的汉字,共同构成一方押印。又比如单独的图形押印,如图:
(琵琶形和双鱼形押印)
随着这些押印越来越多的出现,我们可以见到更多的押印了。邓先生写《篆刻学》较早,先生有他的时代局限性是正常的。比如,我们现在发现的押印实物:
(双鸟形图案押印)
当然,元押之后,还有明清,押印到明清并没有消亡,比如明思宗(就是崇祯帝朱由检)的花押印,就是邓散木先生《篆刻学》书中所列的第二方押印,印中图案,实际是“朱由检”三字的花写。如图:
(明思宗朱由检的押印)
押印除了单独的表个性,表信用外,还有一分为二,“如古代符节者,曰‘合同印’”,如图:
(分成两半的‘合同印’)
这其实有点像早期的“虎符”,合同双方各执一半,执行合同时,要验合同印是否一丝不差的合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押印介于实用印章与艺术印章之间,对篆刻有借鉴价值,但对于正统的篆刻,并无系统化的意义。
(【细读《篆刻学》】之17,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扩展阅读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10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