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进攻苏联的德军部队,不算同盟国的部队,人数就有7235000人之多加强胁从同盟国的军队,总兵力为190个师。德国1900年城市机械化已经高度文明了,后面一大堆高科技顶尖人才,如果不经历一战二战,德国的科技能力极度发达是肯定的。二战德国失败的主要原因,还是两线受敌,苏联虽说开始损失惨重,但是苏联有源源不断的补充,总兵力动员达1千六七万人,军工生产量也是惊人,绝对超德国几倍,而德军补充军队少,战线拉长,损耗巨大,一国难敌几大国,焉能不败。真正在东线一线作战的部队实力还是不够,后期频繁调动部队就很说明问题。 德国只有靠闪电战才有机会一举击溃苏联,基辅合围是最大败笔。东线战争开始时动员的总兵力是190个师,总计550万大军。在1900公里长的战线上同时发起进攻,好庞大的阵容,人类历史上可以说是空前了。
巴巴罗萨计划战役时,辅从国出兵就有一百五十多万,数字详实与其它资料印证基本是一致的,损失惨重的是在前苏联冬季寒冷减员……,战斗力减至三分之二左右,见朱可夫元帅的回忆录。不可否认德国已经够强大了,但是可但是苏联的东西纵深一万多公里,纵观历史长河积累的人力物力科技当时怕是可以抗衡整个欧洲!德国要战胜这个巨人再拉上小日本儿都难!岂是德国,保加利亚,意大利,罗马尼亚这些小国可以轻易战胜的。而且二战法西斯只是占领了很多国家,比如典型法国,波兰等并不是统治,到处都是游击战,且国内也有反战的人士,又缺兵少粮,这种内忧外患非众志成城的大前提焉能不败!
纳粹德国前后动员兵力大约在1500万左右,其中1200万左右是纳粹德国军队,其他为附属国士兵。纳粹德国就是德国(1933-1945)。第三帝国的军队是有很多外籍士兵的,外籍军士较多,外籍兵的军装是有袖章标志区分的。即使是在情况急剧恶化的1944年后期,第三帝国的军队仍然有900多万(一说1100万),执行巴巴罗萨计划闪击前苏联之前,第三帝国总兵力大概是700-800万,其中500万是纳粹德国士兵。
扩展资料: 一、二战德国损失
1945年底,德国被划分为二区,东德人口为一千五百万、西德人口为三千五百万,合计5000万人口。然而,在二战前:“德国8000万人口”是包括了奥地利、捷克苏台德地区、波兰的波属西里西亚、波属但泽等区域的“德意志人口总数”。
单论“德国”的人口,是6600万。按照战后人口的统计,德国在二战至少损失了1600多万人(其中士兵死伤高达600多万,平民约死伤1000多万),从1944年开始,只是短短的2个月之内,苏军攻入德国后,就屠杀了300多万平民,在盟军的空袭下也造成了约200万平民的伤亡。1945年5个月以来,苏军占领德国后,屠杀辱杀平民高达500多万。
二、纳粹德国介绍
纳粹德国指在1933年至1945年期间由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所统治的德国。纳粹德国先后有两个官方国名,分别为1933年至1943年使用的德意志国与1943年到1945年的大德意志帝国。“第三帝国”一词继承了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与近代的德意志帝国。
纳粹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之一。奥地利与捷克斯洛伐克分别在1938年与1939年被纳粹德国吞并,其中捷克被直接吞并,斯洛伐克则是纳粹德国的傀儡政权。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闪击波兰第二共和国并与苏联共同瓜分,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至1940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占领了大半个欧洲,其中包括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丹麦、挪威。其占领区内的“不受欢迎的人”和另外一些民族亦不断受到迫害。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结成了侵略性军事同盟,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德军一度兵临莫斯科,在1944年红军发动十次斯大林突击。
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战争的天平已倒向另一方。德国城市遭到盟军大规模地轰炸,面临着严重地资源短缺问题。1945年初,盟军自西向东,而红军则自东向西不断推进。4月,苏联红军攻入柏林,4月30日希特勒自杀。5月8日,德国投降,并签署投降书,纳粹德国宣告灭亡。
三、纳粹德国军事成败原因
1、胜利灭亡法国
在英、法的压迫与希特勒的威胁下于1938年9月29日使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这一军事要区划分给了德国,这便是《慕尼黑协定》,史称“慕尼黑阴谋"但德国并不罢休1939年3月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既而希特勒的矛头指向了波兰,1939年4月希特勒发布了“永远消灭波兰”的作战计划。
9月1日德国出动了五十多个师、二千多辆坦克和二千多架飞机,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波兰的仓促应战加之武器落后、装备又差,且一味的依赖英、法两国。而英、法指望德国击溃波兰后进攻苏联。由于波兰是英、法的盟国,所以对德宣战其实是宣而不战。
那时候德军在西线只有二十三个师,而英、法拥有一百一十个师的庞大兵力,却不出击,出现了所谓“奇怪的战争”、“静坐战”、“滑稽的战争”的状态。而其实,德国与苏联已签定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德军进攻波兰同时,据内幕消息,苏联也正式从东线进攻波兰.苏联希望德国能与英法作战。
而英法也希望能"引水他流",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希特勒很好抓住了英法苏这一心理,从中抓住机遇,不断扩张获取资源为日耳曼民族获得生存权。但对波兰的战争中我们也已看出,除了这个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德军自身的战斗力,德军的战斗力、士兵素质、战略、战术都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这一点从对法国战争中实力展露无疑。
2、错失战机
当英、法军队错失良机的时候,德国却做好了西线进攻的准备.丹麦和挪威是控制北海和波罗的海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又是瑞典铁矿输往德国的交通要道.1940年4月9日清晨,德军空袭丹麦和挪威,四小时占领了丹麦首都哥本哈根,6月10日德军占领整个挪威.1940年5月10日德国计划绕过马其诺防线,然后迫使法国投降,卢森堡国小力弱,不战而亡。荷兰抵抗了四天后,于14日宣布投降。
比利时同一战时一样英勇抵抗,5月28日宣布投降,但不一样的是没有能挽救法国.德军装甲兵团开始发挥其优势,前进速度之快让人瞠目结舌。然而正当众人都开始认为德军将横扫六合之时,希特勒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5月24日在比利时境内的英、法盟军有四十余万人,被迫退到一块狭小的三角形地带敦刻尔克。
而正当古德里安命令其所属第二装甲师挺进之时,希特勒却突然下达了坦克部队停止前进的命令。得以让盟军将33.8万人运到英伦三岛。这些人后来成为了反攻欧洲大陆的中坚力量。对这一命令有两种说法可以解释:一是不列颠民族是希特勒认为的仅次于日尔曼人的民族想放英国人一条生路为今后留有后路;二是因希特勒担心自己心爱的装甲部队过于深入会陷入孤立。
即使这样,6月5号德军兵不血刃的占领了巴黎,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极具讽刺的是,希特勒挑选的签字地点正是当年“一战”德国签字投降的地点。这也进一步表明了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使法国葬送在希特勒的铁蹄之下。
3、丘吉尔上台
1940年5月1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被迫辞职,保守党首领袖丘吉尔上台执行,决心挫败希特勒。丘吉尔在政期间做了件罕为人知却对“二战”有着巨大影响的事件。他将政府在瑞士银行里的资金用于买通西班牙政界人士,这才使西班牙在“二战”时保持了中立。
在1936年西班牙内战中,由于德国的大力帮助使西班牙法西斯专政推翻共和国。所以凭此关系,西班牙一定会加入到德国这一边来的,这样以后的战局就很难预测了。所以这算是一个“第三帝国”衰亡的外部原因。除此之外希特勒此时又犯了一个重大错误,他命令空军司令戈林对不列颠进行空袭,但只持续了两、三个星期,英国的主要军用设施并没有遭到毁灭性打击,相反使英国人的斗志更加坚强。
德国空军没有实现沉重打击英国的目标,而德国海军又难以与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抗衡。在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情况下德军无法对英国实施登陆。没有完全解决英国,也就没有完全解决德国腹背受敌的危险。希特勒便准备进攻苏联。
4、进攻苏联
希特勒进攻苏联恰恰又是他犯的一个毁灭性错误。在没有完全消灭英国之前,他对苏联的战争无疑是将自己的战线拉得更长。此乃军事上的大忌,但他别无选择。
纳粹德国的战争机器一旦发动就无法停止下来,因为纳粹德国的军备扩张和财政扩张是无止境的,这种无限度的军备扩张和财政扩张已经摧毁了纳粹德国的造血能力,迫使他们必须一次又一次的发动战争获取其他国家的收益和财富,并彻底从经济上掠夺犹太人以及各个占领区,用掠夺到的财富来支付他们天文数字一样的财政开支和军费支出。
假如这个过程一旦停止下来,那么等待着他们的就是必然的经济崩溃和军事失败!换句话说,纳粹德国从发动战争起就注定会失败。
:纳粹德国
1、德军前后共有1300万人参战,阵亡大约400万人左右。军队的总规模大约维持在500万人左右。
2、在二战中德国陆军的东西线兵力分布是一直在改变的,具体如下:
一支部队在本土或东普鲁士组建完成后,开往东线(1944年前),人员损失惨重,或需要大规模换装则撤回本土或西线待命。因此,1944年前,有大量野战部队被换防到西线休整。
1943年后由于盟军接连在西西里,诺曼底大规模登陆,大量原先在东线编制下的部队被调往西线,而部分原先在西线休整的部队被补充到东线。
可以说,从对苏战争打响,这种换防和部队调动就没有停止过。
扩展资料
二战起因:
1、经济危机
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盘,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股票的狂潮,收盘时转手的股票达到1300万股,创历史最高纪录。
随之而来的是股票市场的崩溃和银行的挤兑风潮,使美国经济陷入绝境,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经济危机就这样爆发了。
2、法西斯独裁
1933年1月,阿道夫·希特勒在德意志第三帝国上台,2月制造国会纵火案,3月通过《授权法》,继之一系列法西斯法案出笼,至次年8月颁布《国家元首法》,对国家生活进行了全面改组,建立起集权统治的法西斯体制,并且加紧扩军备战。
-二战
二战三大轴心国中,德国总兵力最大,陆军和空军最强。日本总兵力第二,海军最强。意大利最平庸,主战场还在北非。德国在二战爆发前很久就是欧洲的老工业强国,人口也在欧洲前列,使得德国有可能在整个二战期间持续向前线派兵。
二战期间德国有多少人口?难以想象在欧洲竟然仅次于苏联,总人口达到惊人的8000多万。
1939年二战爆发时,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无疑是苏联。苏联所有共和国的人口加起来超过1.6亿。同时英国人口4700万,法国人口4100万。德国人口有多少?在欧洲,仅次于苏联,接近英法两国人口总和。
根据《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书中所列的准确数据,1933年德国本土人口为6603万,德奥合并时奥地利人口接近700万。此外,苏台德地区有300万人,萨尔区有75万人,波兰有200多万德国人,罗马尼亚有90万,意大利有20万,阿尔萨斯有150万。总的来说,二战爆发前,德国总人口达到惊人的8000万,在欧洲仅次于苏联,接近英法两国人口总和。
二战期间德国能动员多少兵力?居然有1700万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意志帝国)在德国惨败后,由于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德国的军事实力受到限制和压缩,仅保留10万陆军警卫领地,空军和海军部队被强行解散,重型装备为零。但德国作为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在一战中并没有摧毁其工业体系,而是在希特勒上台后迅速恢复。随着纳粹意识形态在德国的流行,希特勒终于能够肆无忌惮地在国内扩充军队,制造武器准备对外侵略。1938年德国第三帝国吞并奥利,没有引起国际社会太多关注。尝到侵略甜头的德国于1939年9月1日集中强大兵力,在大批飞机和坦克的配合下,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波兰军队无力抵抗,很快宣布灭亡。同年,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德国通过?闪电战?横扫欧洲大陆,欧洲多数国家宣布沦陷,领土面积904万平方公里,人口1.17亿。德国总兵力724万人,无论陆海空三军,都是欧洲头号军事强国。陆军装备轻重坦克5639辆,火炮、迫击炮6万余门,兵力约500万人。空军拥有各类飞机1万多架,总兵力168万人。海军有217艘舰艇和40.4万人的海军力量。此外,还有大约15万名党卫军士兵
随着苏德战争的爆发,纳粹德国把重点放在了东线,军队继续扩张。除了从德国源源不断地运送军队,希特勒还在仆从国和附庸国大规模招募军队。在五年的苏德战争中,德国损失了近1200万人,其中380万人死亡,800多万人受伤被俘。
在所有轴心国,德国可动员的总兵力是最多的,达到了17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21.5%,同时期日本动员的最大兵力为97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2.8%。意大利最少,约300万。可见,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就是靠着这数量众多的军队人数,来达到全方位的对同盟国的压制,基本上,德国16岁以上的青壮年全部被派到了前线。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10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改变人生的不是道理,而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