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为什么中国宁愿要“附属国”也不将其版图收为国有,看朝鲜就知道

山川社 2023-09-17 15:48:53

中国战国至秦汉时期文献《山海经》、《尚书大传》、《管子》等书中,陆续出现了“朝鲜”的记载。

其中《山海经》谓“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朝鲜、天毒。”“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尚书大传》则记载“武王胜殷,继公子禄父,释箕子之囚,箕子不忍,为周之释,走之朝鲜,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

朝鲜和中国大陆接壤,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是中国的藩属国,可是,这个地方为何没能被长久的纳入中国版图呢?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地理位置及物产决定朝鲜“不值得”被“占领”。

都知道,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领土的扩张往往也伴随着人口的迁移。在几千年的历史当中,朝鲜能在大部分时间内以独立的姿态出现,它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价值”。虽然,朝鲜和中国大陆挨着,可交通却极其不便利,中间隔着大山。

大业七年,杨广下诏征天下兵马进攻高句丽。大业八年,隋军出动一百一十三万士兵,二百多万位民夫,却败于辽东城(今辽宁辽阳)。 大业十年(614年),杨广第三次发兵进攻高句丽,因隋末农民起义已遍及全国,隋王朝岌岌可危,最后,只好议和收兵。

可见,隋炀帝三次对此地区的宣战,也仅仅得到表面上的“臣服”。到了唐朝,只是一度将朝鲜重新纳入中国版图,直到元朝,对朝鲜的统治时间才长久了些。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朝鲜的态度则是很不屑。因为,朱元璋认为:朝鲜就是一个“蛮夷”之地,不值得用大量兵力去征服,更不值得花时间去调教。当时,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就列出了15个“不征之国”,现在的朝鲜半岛就在其清单上。

中国和朝鲜之间隔着鸭绿江和长白山,无论是武力征服还是中央管制,都有着相当高的难度,而黑龙江和吉林纳入中国版图也是在明、清时期。除此之外,朝鲜半岛境内山地和高原总面积占比80%,这对于当时以农耕为主的中国而言,不具有任何吸引力。

即使平壤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南部受日本暖流影响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点,但其北部则是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夏季湿热,冬季干冷,年平均气温8到12℃。在古代,这种条件不适合农耕,也因此,中国统治者认为它:“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第二,朝鲜半岛形成了自己的民族和文化。

单从文化上看,朝鲜半岛一直都属于中华文化圈,很多文化习俗都是相通的。但他们也有自己的语言,汉语只是官方语言,大部分老百姓都不会说汉语。要让他们真正有归属感需多年的文化教育才能达到,而朝鲜纳入中国版图的时间从来都没有超过100年。

除此之外,朝鲜半岛形成成熟、稳定的国家形态时间较早,人口基数相对比较大,作战风格也比较彪悍。如果,中国不派出大量兵力,是很难取得胜利的。即使以多胜少,代价也很昂贵。所以,比较来看,还不如让朝鲜成为藩属国来得更划算些。

历史上唐朝和新罗的战争,薛仁贵率兵支援熊津都督府先胜后败,4000多唐军被新罗斩首。另外,辽国和高丽也先后爆发过三次战争,辽国虽然在前两场取得胜利,但是,并没有掌握主动权,而第三场战役,更是以契丹大军全军覆没为结局。

元朝末年,红巾军对朝鲜宣战,结果10万人战死,残余部队逃出朝鲜半岛。由此可以看出,朝鲜民族的作战力不容小觑,同时,也可以解释当地政权得以继续存在的原因。

第三,放低姿态得以保全自身。

其实,当地人很懂得中原王朝统治者的心理,这些帝王们对于外族的入侵,都是采取“防御”措施,几乎不会主动出击,当然,汉武帝除外。

因为,在帝王们的眼中,朝鲜半岛没有“物产胜出”,不值得花心思去圈地。所以,在唐朝与新罗之战后,新罗国王派使臣来到大唐,表示会“纳贡”,同时,恳请皇帝原谅他们的过失。皇帝当然愿意,不但赦免,还重新给了新罗国王官爵。高丽也是采取同样的做法,在辽国与高丽战役后派出使臣求和,愿意成为其藩属国,对此,辽国也同意了。

其实,朝鲜知道中国的扩张重心不在他们这边,并且,也非常清楚自己的实力。虽然,朝鲜以举国之力打败了中国派来的军队,但是,他们却没有将战争扩大化,而是以低姿态的方式表示愿意成为藩属国,从而,保证了他们在某种程度上的“独立性”。所以,朝鲜不向中原发起挑战,那些统治者们也自然不会将这个“贫瘠之地”真正的放在心上。

都知道,自古以来中国都以“天朝”自居,附属的藩属国无数。面对朝鲜这样的藩属国,它的政权对中央政权并没有构成威胁,所以,自然不会成为当朝的“打击目标”。此外,当时的朝鲜半岛跟中原之间还隔着辽东,历史上出现过不少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单从这一点讲,中原王朝要去解决朝鲜问题代价也是比较昂贵的。

所以,总体而言朝鲜特殊的地理位置、较多的人口、形成的文化,都容易让其走上独立的发展之路,最终,才没有被纳入中国的版图。

参考资料:

【《三国史记·卷四·新罗本纪》、《新罗下代政治史研究》、《韩国史新论》】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09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