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时候,皇子皇孙们从5岁就开始接受残酷的宫廷教育,要接受满、汉、蒙、藏四种御教,要掌握4种语言,而我们现在小学三年级才接触英语,是不是有一种输在起跑线上的感觉。但是,全国方言千百种,光学会满、汉、蒙、藏也不管用呀,怎么办呢?很简单,制定“官话”,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
明清时期:明朝在中原地区以中原雅音为标准音,当时已江淮地区的中原音最为纯正,之后的官话大多也是以南京话为基础,后来清朝使用的是满语,但是之后演变成了汉语官话,而此时的官话以北京音为主。以上皆为当时为官之人以及皇帝必须掌握的语言,准确来说是不同的音,正如雍正所说,全国各地的音都能听懂,这说明雍正是下了苦功夫的,但是唯独闽广两地的音太复杂,听不懂。
有一次,福建和两广官员上朝面见雍正,可是南方官员的官话水平太烂,他们口中说出的每一句话,都带有严重的乡音,让雍正搞不清楚他们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会说官话,只是说的不标准)于是雍正就怒了,下旨申饬:当官的要是讲不好官话,就不要做官了!
总的来说,读书人要做官,官员要升迁,学会当时的普通话,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官员最起码要具备的素质。老百姓可以不会讲,但是官员必须要会讲会说。试想一下,一个官员想在省城、甚至京城混生活,还想混得比较有身份,能够和皇帝直接对话。这个官员如果不能说一口让皇帝能听得懂的口语。皇帝又怎么可能把这种连口语沟通都有问题的人调进京城?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09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