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原创攻打锦州,韩先楚唱了主角,东北第一王牌成了看客

文史茶馆2020 2023-09-17 14:59:18

锦州战役是辽沈战役的开局之战,也是最关键的第一步。最终决定攻打锦州,是林总犹豫了好久才确定的。为什么犹豫?因为锦州不好打,那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坚固的城市,更何况防守锦州的是国军名将范汉杰。

为了打好这一仗,林总可以说是铆足了劲,把东北野战军的几乎全部精锐都用上了。当时的东北野战军,除了围困长春的兵力,除了打阻击的部队,其他部队几乎全部上阵来打锦州。

那么,在这场大战中,哪个纵队唱了主角呢?应该是韩先楚的第三纵队。在四保临江的战役中,韩先楚的军事才华得到崭露,所以林总察看完地形,把韩先楚单独叫过来。

林总决定主攻城北,他把打开突破口的任务交给了韩先楚,并将炮兵纵队主力也归韩先楚指挥,同时林总还要第二纵队司令员刘震,全力配合好韩先楚。

后来的历史证明,韩先楚的这个突破口不好打,它成为解放锦州最关键的恶仗。突破口有两个阵地,一个叫配水池,一个叫大疙瘩,其中配水池是当年日本人修筑的工事,可以说是固若金汤,国民党守军叫嚣要把配水池变成第二个凡尔登。

韩先楚集中火力,猛攻配水池,第一次进攻没有成功,第二次进攻占领了一个阵地,直到第三次进攻,才拿下配水池。韩先楚迅速带着指挥部来到了配水池,攻打大疙瘩阵地。

敌人有很多暗堡,我军伤亡比较大,韩先楚亲自指挥,先用炮火压制住敌人的火力,然后发现有一条盖沟,敌人就是从盖沟里前来增援的,几个战士炸塌了盖沟,把里面的敌人闷死了。

断了敌人的增援,韩先楚很快拿下了大疙瘩,扫清了锦州的外围。即将发起总攻了,林总下了一道命令,由第二纵队、第三纵队和第六纵队组成北突击集团,统归韩先楚指挥。

明白这里面的分量了吧,攻打锦州,我军的主攻方向在北面,参加北面突击的是东北野战军的三个王牌纵队,他们全归韩先楚指挥。韩先楚合理调动部队,让三纵主攻城北,二纵从城西北突破,而六纵呢,在二纵和三纵之间突破。

另以第七纵队和第九纵队两个纵队组成南突击集团,由第七纵队司令员邓华统一指挥,第八纵队组成东突击集团,进行辅助突击。邓华指挥的这两个纵队肯定没法跟韩先楚指挥的三个纵队相比。显然,韩先楚在攻打锦州的战斗中唱了主角。

(李天佑上将)

有了二、三、六、七、八、九,似乎还少了两个主力纵队。第四纵队在哪里呢?塔山,第四纵队负责在塔山阻击敌人援兵。围城打援嘛,第四纵队的任务就是打援。他们打得非常辛苦。塔山阻击战,震惊东北战场。

还有第一纵队呢?林总手下的第一王牌李天佑去哪里了?在锦州战役中,李天佑的第一纵队为总预备队,要随时准备支援锦州和塔山两个方面。塔山那边的压力比较大,李天佑打电话给第四纵队司令员吴克华,说我们奉命作为你们的预备队,就在附近,你们什么时候有需要,我们随时赶过去支援。

事实上,第四纵队没有让李天佑支援,就打赢了塔山阻击战。所以,在整个锦州战役中,李天佑差不多成了看客。他是总预备队。

韩先楚手下战将关雎洲生平

韩先楚、关雎洲都是《战将》中的人物,关雎洲的现实原型是颜东山。

颜东山,湖北省大悟县人,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经历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多次立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二十师政治委员,北京军区炮兵副政治委员。为新中国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任河南罗山县赤卫大队第二中队中队长、县独立团手枪队排长,红二十五军二二三团连长,红二十六军三团营长,红十五车团第七十八师二三二团团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

2、抗日战争时期

任八路军——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七团营长,决死队军官学校队长,晋南地方干部学校大队长,冀鲁豫军区新二旅副参谋长,第五(鲁西南)军分区副司令员。

3、解放战争时期

任江汉军区洪山军分区司令员,军区独立旅政治委员,洪山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湖北军区孝感军分区副政治委员。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二十师政治委员,北京军区炮兵副政治委员。

扩展资料:

《战将》是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宁海强执导,徐洪浩、宁宁、刘鹏、沙杰、曹凯等领衔主演的革命历史题材类电视剧。

该剧讲述了韩先楚从1926年参加革命开始,先后在土地革命、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中浴血奋战的英雄故事。 2017年2月,该剧获得第十一届电视制片业“电视剧优秀作品”奖。

1926年,韩先楚结识中共湖北特委委员吴焕先,带领农民开展土地革命。

1930年,韩先楚参加中共黄安游击大队,被选拔参加红军。韩先楚作为战斗骨干,成为手枪班班长,后升为排长、营长,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5年11月,中央红军长征,韩先楚率部参加了著名的直罗镇战役。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韩先楚研究平原地区抗日作战新战法,在“反九路围攻”的战役中,再创佳绩。日本宣告投降,党中央发布进军东北的命令,韩先楚任三纵司令员,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共歼灭国民党军4万余人,使我军转入战略进攻。10月8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韩先楚受命出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并任志司前线总指挥,成功指挥四次战役改写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参考资料:-战将

谁知道第一将军县是哪个地方的?

中国最牛的地方--“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

红安原名黄安,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南临武汉,北接河南,版图面积1796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人。

她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鄂豫皖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从这块红色神奇的土地上,曾走出了——

一位一大党代表

两位国家主席

三支红军主力部队

四位政治局常委

五位国务院副总理

六位大军区司令员

七位省委书记

八位上将

九位党和国家领导人

以及韩先楚、秦基伟、陈锡联等200多位共和国将军是举世闻名的“将军县”。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到解放战争时期,黄安参加红军的工农群众约6.5万人。

在中国工农红军中,每三人中就有一人是红安人,每四名英烈中就有一人属红安籍。黄安在大革命前有48万人,到1949年解放时只剩下34万人,14万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解放后,登记在册有名姓的黄安烈士有22552名。为了纪念这片曾被革命先烈鲜血浸染的红色土地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中的辉煌历程,1952年国务院决定正式将黄安更名为红安。共和国以“红”命名褒奖的县,“红安”在全国是惟一的,

红安人民在血与火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的“一要三不要,一图两不图”的红安精神。

黄麻一声惊雷,红安遍地将军。黄麻起义,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齐名80年前的那声惊雷,让红安载入了中国史册。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八七”会议,决定武装起义。同年8月1日,爆发了南昌起义,不久又在两湖各地发动秋收起义。在这一背景下,湖北黄安(今红安)、麻城两县爆发了黄麻起义。

1927年11月13日,黄安农民自卫军、当地义勇队千余人,在中共黄麻区特委领导下,攻打黄安。次日凌晨4时,起义武装攻入城内,全歼县警备队,活捉县长等官吏。18日,黄安县农民政府成立。黄、麻两县农民自卫军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全军300余人。黄麻起义的胜利震动了当局。当年12月5日,国民党调集1个师的兵力袭击黄安。鄂东军突围后,转移到黄陂木兰山区开展游击战争。黄麻起义建立了政权,实施了土地革命,是一次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政权建设三者紧密结合并取得成功的伟大尝试。

“黄麻起义,为后来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起了先导作用。”

黄麻起义在黄安直接导致了以下三支红军队伍的创建和改编:七里坪创建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3万人;檀树岗创建的红二十五军,军长吴焕先,7000人;七里坪红二十八军改编的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3000人。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红四方面军一直是当时红军三大主力之一,并且从人数上来说,始终占据首位。在长征途中,1935年6月红一与红四方面军第一次会师的时候,红四方面军有8万多人,而红一方面军不足两万人。而红四方面军的策源地黄安,从1927年黄麻起义到1949年建国的26年中,人口减少了14万。据红安史料记载,这14万人都是战死疆场或者被敌人屠杀,经红安县民政局查清并且登记在册的烈士有22552人。1995年4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邦国在视察红安的时候动情地说,我一到红安就肃然起敬,这里出了200多位将军,为中国革命牺牲了14万人,真是了不起。

将军百战穿金甲,每一次战役和它的指挥员都被演绎成传奇色彩,在民间广泛传播,富产将军的红安尤其如此。至今“一条大河波浪宽”所唱的上甘岭战役,被美国新闻界称为“朝鲜战场上的凡尔登”,誉为经典防御战,其间担负坚守任务的是志愿军第十五军,军长就是秦基伟;《沙家浜》中的新四军指挥员郭建光,其原型就是红安籍将军刘飞;而前一段时间热播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原型就是红安籍将军王近山,电影《夜袭》其主角就是红安籍将军陈锡联......

红安的将军大多数没有参加过黄麻起义,但几乎无一例外地因为此次起义而参加红军队伍,是黄麻起义结的果子。党史资料说这次起义是继“八一”起义和秋收起义之后,长江以北最大最成功的一次农民革命起义。同前二者不同的是,这次起义没有军队参加,都是农民武装和群众。当年黄安县国民党党部在“清乡委员会”的布告中说:“十龄幼女,口喊自由。三尺之童,目无长上。黄安素称礼义之邦,一变而为禽兽之所。”足见其“赤化”到了“深入人心”的地步。而这个鼓动和思想之功,启蒙人就是红安籍的董必武。李先念在1988年的一次视察座谈中说:“董老是湖北革命的一面旗帜,我们都是他的徒子徒孙。”

红安籍将军人数位居全国之首的根据

众所周知,红安县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闻名的“将军县”。将军人数之多位居全国之首。被称为中国第一将军县。这个“之首”的概念是指的是两个数字:一是指在1955年第一次我军实行军衔制时,正式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红安人达61名之多,这在全军正式授衔的将军中红安籍将军位居全国之首。二是指在战争年代担任过正军级以上职务和建国后担任各省、市、自治区正省级及国家机关正部级以上领导职务的红安籍干部达162名之多,如果他们都参与授衔的话,都应授予少将以上军衔,加上61名正式授衔的将军共计223名。此数也位居全国之首。徐向前元帅为有关红安将军的一篇报告文学题写的“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的标题,就是指后一个数字概念,即:223名将军级别的红安籍人。由此说明红安有两个百多名“将军”并非虚构。

那么,一个小小的红安县,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将军和将军级别的人呢?对此,我经过反复研究和与北大、武大、华师等大学的历史学家探讨之后,认为主要有以下四条原因:

一是大革命时期红安境内诞生的红军部队多。据资料记载,从黄麻起义胜利之后到1938年,先后有五支红军部队在原红安县内诞生、重建和改编。第一支是1927年11月在黄麻起义胜利之后在红安县城建立的中国工农革命鄂东军,全军共300余人。第二支是1930年4月在原属红安县紫云区箭厂河(现属河南新县)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全军共5000余人。第三支是1931年11月7日在七里坪诞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全军共约3万余人。第四支是1932年11月30日在紫云区檀树岗重新组建的红二十五军,全军约7000余人。第五支是1938年2月由红二十八军在七里坪改编的新四军第四支队,全军共约4000人。如此之多的红军部队当年在红安县内诞生、重建和改编,不仅是全国之最,而且为众多的红安人参加这些部队创造了前提条件。

二是当时红安县参加红军部队的人数多、基数大。在上述五支红军部队诞生和重建的初期,每三个红军战士中就有一个红安人。由此说明红安参军的人数多、当红军的基数大。基数大就引出两种结果:一是在战斗中红安籍战士牺牲多,在上述部队里每牺牲的四名烈士中,就有一名红安籍英烈。二是经过锻炼成长的红安籍红军指挥员也比较多。这也是后来红安将军多的根本原因。

三是在大革命时期红安人民群众的政治素质好。“政治素质”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内涵。当年所要求的政治素质主要是:阶级出身好,对革命有认识,能吃苦耐大劳,作战积极勇敢,不怕牺牲,敢于冲锋陷阵,通过实践显示出一定的组织指挥才能等。红安人民恰恰具备了这种优势:一是80—90%的红安群众出身于劳动阶级;二是从1922年至1927年间,包括董必武本人在内及由他在武汉中学培养的党团员,每年都要利用假期回到红安创办农民夜校,组织农民协会,建立党团组织,宣传革命道理,提高红安群众对革命的认识。到1927年5月止,全县各级农民协会普遍建立,计有10个区级农协会,210个村级农协会,会员达到56000余人。还普遍建立了党团组织,领导农民运动的开展,从而为黄麻起义和组建红军部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在旧社会红安的劳动人民饱受剥削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一向具有勇于革命,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光荣传统,一旦有了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其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于是形成了“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的“一要三不要”和“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的“一图两不图”的红安精神。并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造就了大批的将军和高级领导干部。

四是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后保存的人数多。众所周知,红一方面军在李德(共产国际军事顾问)和博古的“左倾”冒险主义领导下,使中央红军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余人,减为3万余人。遵义会议后,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经过遵义战役、四渡赤水、飞夺庐定桥等战斗,和爬血山、过草地等艰苦的行军,1935年,到陕北时只剩下8000余人。而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的指挥下,虽然受张国焘错误领导的影响,由1932年10月撤离鄂豫皖根据地的3万余人到陕南后只有1万4千余人。后来由于开辟了川陕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发展到8万余人。经过长征,1936年到陕北时还剩下3万余人,比红一方面军的损失要小得多,保存下来的红军指挥员相对于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也要多一些。这也是后来红安籍指挥员被授予将军人数多的原因之一。

以上四条原因,综合起来就构成红安籍将军人数位居全国之首的根据所在。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08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