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修建大型工程才能起到拉动GDP的作用呢?最起码的一个前提条件应该是,相对于当时的社会需求和社会生产力来说,存在大量的失业人员,他们需要找到工作来增加收入;其次是,社会需求相对社会生产力来说不足,生产力过剩的情况下,需要创造需求,来把剩余的生产力利用起来,做利国利民的好事。
这就是说,不是在任何情况下,搞大工程都能够拉动内需、增加就业、带动GDP增长。如果说不符合上面这两个最基本的条件,生产力本身是短缺的,而且社会需求相对生产力而言,也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足,而是处于生产力不足,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还抽调大量的劳动力去搞大工程,那就是浪费民力了,不仅对国计民生无益,而且有害。
这也是为什么秦始皇大兴土木、修长城、修皇陵会在后世一直作为治国的负面典型出现的原因。虽然”百代都行秦政法“,但这主要指的是秦朝开始萌芽和确立起来的一些制度,而不是具体的政治举措,尤其是具体的社会政策。在秦始皇完成统一之后,刚结束战乱频仍、诸侯割据的局面,正是老百姓需要休养生息、恢复生产的时候,秦始皇却没有顾及这些,就开始修长城、修皇陵,浪费民力,以致民怨沸腾,最后二世而亡。
长城是不是好东西呢?当然是。早在战国时期,各国就已经开始修筑长城,因为在秦统一之前,匈奴就已经开始出现在北方的草原地区上了,而且也开始威胁内地沿边的秦国、赵国和燕国,这几个国家也分别在自己的边境上修了长城。在其他诸侯国,也存在修长城来减轻防御敌人的军事压力的情况,因为有了长城作为工事,就可以解决很大的人力物力。
但为什么战国时期没有出现类似孟姜女这种以控诉修长城为目的的传说,而是把矛头直接指向了秦始皇修长城呢?实际上,长城主要也不是秦朝修筑完成的,秦始皇只是把之前秦国、赵国和燕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对匈奴的防御线,工程量并没有那么大。甚至修建和阿房宫、秦直道这样的大项目相比,长城和秦始皇陵的工程量也要小不少。但却依然搞得民怨沸腾,问题出在哪里了?
这就是因为,在战国时期经常长期的战乱,加上秦灭六国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战争以及屠杀,已经造成了严重的人口减少,破坏了生产力。也就是说,在秦国统一之后,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人口减少带来的劳动力不足,许多人正常的保证基本生存的需求都无法满足。那么,在统一之后,正常操作应该是应该尽可能的与民休息,恢复生产,只要不是那么着急的大工程,都应该稍微缓一缓。
但秦始皇的操作刚好相反。他不仅没有考虑统一之后老百姓的期待和需要,反而开始全面折腾。虽然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为形成全国性的大一统奠定了文化基础,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在这个劳动力本来就已经十分缺乏的时候,他却仍然迫不及待的开始大兴土木。修长城还可以理解,修皇陵、修阿房宫显然是没什么必要的。
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搞这种大型工程虽然占用劳动力,但却能够利国利民,得到后世的好评和传颂呢?比如说都江堰、白堤、苏堤等等全国各地的许多大型水利工程,虽然也是耗费了不少民力的,但因为这些是能够直接造福当地老百姓,而且是可以看得到的好处,所以都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广泛好评,从而被万世传颂。
而长城最大规模的全面修筑,实际上是在汉朝和明朝完成的,而这两个朝代修筑长城的过程却十分平静,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太大的反对的历史记录,就是因为这两个朝代在修长城的时候,经过建国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生产已经基本上得到恢复,人口也已经大幅度增加了,这时候抽调一部分人力物力去修长城,就不会太影响正常的民生了。
历史上的帝王将相,如果能够从土里爬出来,回首看看他们曾经的所作所为对后世所造成的影响,恐怕都会为之大吃一惊,大大感叹没料到。譬如秦始皇,秦始皇一生干过的不少事,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事实上,秦始皇所做的某些事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并非是秦始皇原本的意愿。
徐福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骗子、神棍之一,他利用秦始皇惧怕死亡,想要获得长生的心理,蒙骗秦始皇说东海之中有仙人,可以求得长生不老药。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秦始皇那么精明强干的一位帝王,竟然还被徐福蒙骗了两次。第一次徐福骗走了大量的经费;第二次徐福变本加厉,不仅骗走了大量的经费,还骗走了数千童男童女。徐福蒙骗了秦始皇,岂敢在大秦帝国的国土内生存?于是,他只好真的东渡出海,最终来到日本岛,并在那里生根发芽,开枝散叶,成了日本人的祖先。据说在日本的部分沿海地区,至今还有徐福庙。
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园。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秦始皇陵内的兵马俑,可以与埃及金字塔、古希腊雕塑相媲美,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瑰宝,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但实际上,秦始皇当初修建皇陵,哪能想到什么世界第八大奇迹?我们前面提过,秦始皇怕死,因此他一方面让方士炼丹求长生不老药,另一方面则大肆建造皇陵,希望在自己死后,还能象活着的时候一样受万人敬仰,风光无限。这才是秦始皇建造秦皇陵的真实目的。
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伟大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傲。如今,长城成了闻名中外的旅游景点,“不到长城非好汉。”更是激发了无数“好汉”的雄心壮志,纷纷踏实长城,临风高歌诸如“啊!长城,你为什么这么长?”之类的豪言壮语。不过,秦始皇当年动用近百万人修建长城,可不是为了让长城成为后世的旅游景点。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15年,燕国人卢生入海求仙回来,献上写有“亡秦者胡也”谶语的符录。据说,这个“胡”字原本应该是指胡亥,但秦始皇却把它理解为胡人,因此派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去攻打北方的胡人,后又让蒙恬渡过黄河夺取高阙、阳山、北假一带地方。之后,开始修筑长城,用以抵御匈奴。
秦统一之前,列国的文字很不统一,一样的文字,往往有好几种写法。这种状况,不仅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 *** 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因此,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下令李斯等人对文字进行整理、统一文字 统一写法。这就叫"书同文"。"车同轨" 的原因与“书同文”相似,也是因为在统一之前,各地的马车大小都不一样,车道宽窄不同,严重影响交通,也给秦始皇去各地巡游造成不便。因此秦始皇下令,拆除各地关塞、堡垒,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距离相同。
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和度量衡也很不统一,货币形状大小、轻重各不相同,计算单位极不一致,换算十分困难,度量衡制度相当混乱。这主要是由于各诸侯国自铸货币、自立度量衡标准所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把货币统一分为上币和下币两种,在全国通行。除外,秦始皇还以商鞅变法时制定的度量衡制度以及度量衡器作为标准器,在全国推广。大大方便了全国范围的商品交换和经济交流,促进了统一国家的发展。无论是书同文、车同轨,还是统一度量衡,秦始皇当时所考虑的,只是为了方便自己的统治。
皇帝原本不是一个词,是秦始皇取“三皇五帝”之义,创造了一个新词。他自己称始皇帝,同时规定他的之孙后代称秦二世、秦三世……以至无穷。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本初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发生类似春秋战国时期那种诸侯割据,战乱不休的状态再度发生。据史料记载,在实行分封或郡县的问题上,秦帝国当时曾有过争论,丞相王绾、博士淳于越等人都主张学习古人实行分封制,只有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面对争论,秦始皇说:“以前,天下人之所以处于连年无止无休的战争而痛苦不堪,就是因为有那些诸侯王。现在我依仗祖宗的神灵,天下刚刚安定,如果又设立诸侯国,这就等于又挑起了战争,想要求得安宁太平,岂不困难?”于是,秦始皇采用了李斯的主张,实行郡县制。
可见,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并非为了什么加强中央集权,而是为了防止战乱。但秦始皇万万没想到,他亲手缔造的大秦帝国,只是经历二世就天下大乱,秦帝国也灭亡了,而他所创造的皇帝一词,却延续了数千年,他所缔造的帝制也延续了两千多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陵规模浩大(整个陵区占地约为五十六平方公里)、建造精巧, 而且内部藏着大量的文物和奇珍异宝,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早在1974年,秦始皇陵遗址就已经确定了, 这里面究竟有什么?后人好奇为何至今却无人挖掘?
1974年3月29日,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正处于干旱时期。 经过几次打井失败,只得去村中“禁地”试试,而这所谓的“禁地”是当地人口耳相传的“乱葬岗”。
老一辈的说,这个地方常有“阴兵”出没 ,其实他们也不知道到底埋没埋过死人,总之大家从小就知道那是个可怕的地方。
可面对眼前生死问题,大家也顾不得那么多了,这一挖,还真的出事了! 当过兵的杨志发带着三位当地村民一同打井,挖到六米左右时,杨志发居然挖到了“人头”。
这可把大家都吓坏了连忙爬上井,杨志发毕竟当过兵, 冷静下来后发现这并不是真的“人头”,而是一座石人像的头部。
在这之后,当地村民在那片区域接连挖出陶制人身体部件。
经考古专家钻研和发掘发现了离地面五十米下的一座俑坑 ,震惊世界的秦始皇兵马俑,就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之下被发现了。
而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奠定了秦始皇陵被发现的基础,通过秦始皇兵马俑周围的勘察, 考古学家准确确定了秦始皇陵的位置。
秦始皇陵和兵马俑坑有多震撼? 198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20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
据史料记载,有很多人都尝试过盗秦始皇陵, 那么秦始皇陵到底有没有真的被盗呢?
《史记高祖本纪》中就记载了项羽盗窃并且焚烧秦始皇陵 ,而且还是有依据的,经过现代技术的探测证实,秦始皇陵确实被焚烧过。
而在《水经注》也记载过,项羽以30万士兵带三十万士兵挖掘秦始皇陵 ,盗走大量随葬宝物,运了三十日还没运完。
考古学家通过对K0007陪葬坑、二号兵马俑坑、K0006陪葬坑和陵园北侧一号陪葬坑相关遗址分析, 它们都存在被盗墓的迹象,而且年代与项羽入关的时间相近。
但是关于“挖掘皇帝冢”的说法并不准确。据现代技术对秦始皇陵的勘察,秦始皇陵地宫四周均有四米厚的宫墙,宫墙用砖包砌起来, 通往地宫的唯一一条路并没有破坏的迹象,而掘冢可能只是收取了一些陪葬坑的财物。
后来又有“放牛娃火烧秦始皇陵”、“汉末赤眉军”、“十六国石虎”、“唐朝黄巢”、“土匪军阀进入地宫”等一众说法。
但是经过现代技术勘察发现秦始皇陵封土保存较为完好 ,而在封土的边沿、地宫的外侧发现两个私人所为的小型盗洞,并不是大规模挖掘。
加上秦始皇陵地宫的规模大而深,封土又很厚,所以私人盗掘想要到达地宫放棺椁的玄关是非常困难的。 也就是说,墓室没有被盗掘。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王嬴政扫荡、统一战乱的中原六国。 秦始皇13岁时继位登基,也正是那个时候,秦始皇陵就开始建造。
皇陵分三个阶段总共历时长达39年。
第一阶段是秦始皇一统全国之前的二十六年 ,这个时间点占据了整个秦始皇修建的三分之二,秦始皇一统天下后用九年时间对秦始皇陵进行了拓展,用三年时间收尾和覆土。
最后秦始皇死后, 埋葬进去修复皇陵用了一年,至此秦始皇陵全部修筑完成。
据史料记载,修建秦始皇陵所投入的人力是世界之最 。
李白的诗中说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也有提及“作者七十万人,积年方成”。
我们可以知道秦始皇陵的修筑人力达七十多万,是修筑埃及金字塔人数的八倍。 考古界称它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皇帝陵墓之一。
秦始皇陵“依山环水”,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 ,不论是以当时实用的角度还是现代的风水观念来看,都是陵墓最好的选择。
而皇陵面积也是非常庞大的 ,皇陵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像我们前面说的私人盗贼,基本上没有个几百年不可能 探索 完。
那么,考古学家组织为何不挖掘陵墓呢?
在陵墓遗址被公开后,国家文物局就有规定: 明确要求不主动挖掘陵墓。 这是必须坚定不移执行的政策。
陕西省政府也很重视,通过多次开会对秦始皇陵的立法保护工作进行研究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下文会提到。
秦始皇陵现已知的兵马俑就极具研究价值,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非常罕见的。 而且对于深入研究秦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艺术等众多领域,都提供了许多珍贵实物。
秦始皇陵的建造更是错综复杂,内部非常的奢华,以铜铸顶,明珠做日月星辰 ,许多科研人员都对其充满兴趣,而对于地下豪宫里面的奇珍异宝令人无限向往。
要知道,根据现在探查出来的资料显示, 秦始皇地宫的面积至少有78个故宫那么大 。
在整个中国 历史 上都没有哪一个皇帝能有如此大手笔,那么为何无人开发?
据史料记载, 秦始皇为了防盗曾命人在宫中安装了数量庞大的暗弩 ,并且都是自动发射,一旦有人入侵,机关自动触发。
对于古代来说这是个很不错的防盗武器,随着如今技术的成熟, 这个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秦始皇陵防盗手段不止如此, 在无法预料的情况下,陵墓内随时可能会遇见大面积的流沙。
流沙一般填在墓道、墓穴周围多的时候达数百吨,即使淹不死盗贼, 就算掏开也是一项巨大工程。
秦始皇陵中还有伏火,伏火威力就很大了,它们大多是沼气、磷等, 在遇到空气后就会自主燃烧,盗墓的人只得被活活烧死。
危险最大且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是水银了。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根据司马迁的说法, 秦始皇为了凸显自己统一六国的功绩,特意用流动的贵金属来演示江河 ,预示着大秦帝国的版图,而水银仿制江河流动相刚好。
其次,有说法认为这与中国古代对水银的认知有关 ,战国晚期阴阳五行术盛行,方士一直追求用水银炼制长生不丹药。
甚至有的说法认为如果将尸体浸泡在水银中,就可以防止腐烂。
而秦始皇一直迷恋研究长生不死术众所周知,生前这个愿望没能实现, 死后很有可能用水银来防腐尸体。
根据考古学家勘测,对水银进行了初步的预计, 水银深度高达35米!至少存在100吨左右水银。
水银俗称汞,是一种慢性剧毒,仅是吸入就对人体有伤害,更别说不小心的触碰,或者食用。 因此挖掘秦始皇陵可能会导致水银大面积泄漏,危害民生安全,后果无法设想。
这只是已有的说法, 秦始皇陵里面到底暗藏多少玄机我们无法预估,因此考古学家也不敢轻易冒险。
在兵马俑被发现后,我国就在当地建立了一个大规模的博物馆, 我们现在去参观便可以看到土灰色的兵马俑。
但其实兵马俑是彩色的,而且还是浓烈鲜艳的撞色派。
由于历经几千年,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超过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兵马俑彩绘都已经脱落, 剩余的部分彩色兵马俑在出土的时候栩栩如生,但接触空气之后几乎是瞬间氧化。
只有少部分颜料留存, 考古学家经过化验后发现,这其中竟然存在“硅酸铜钡”物质。 这种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含量非常少,别说两千年前,就是现在的技术也很难利用这种特殊物质。
除此之外,兵马俑出土的宝剑几乎都没有生锈。
要知道防生锈技术1954年才被德国人发明出来, 就是他们的技术也只能保持六十年 。由此可见秦始皇陵中有多少未解之谜。
可惜的是,当时技术还不够成熟,考古学家只能眼睁睁看着出土的兵马俑变成灰白色,实在是心疼不已, 这也是为什么兵马俑挖掘到一部分后就停止了的原因。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明十三陵,万历的定陵与陵墓之首的长陵构造相似, 为防止挖掘长陵风险太大,因此定陵便被拿来练手。
上个世纪在郭沫若的请示下,大家对定陵进行了挖掘。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准备,地宫口被打开,发现了字画、金银珠宝,玉帛,甚至万历皇帝的金冠等众多宝贵文物,收获颇丰。
还没高兴太久,由于对文物的保护还不达标, 直接导致定陵中陪葬衣物氧化,许多精美的龙袍绸缎被毁坏。
更令人惋惜的是在时代背景下, 定陵博物馆中万历皇帝和他两个后妃的棺椁被人们焚烧 。
因此,在当时,许多文物都遭到破坏无法复原, 这次挖掘陵墓给整个考古界带来巨大打击,损失惨重。
因此,在这些惨痛的教训之下, 便规定在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我们是不会主动挖掘帝陵的。
秦始皇陵也正是这个道理,虽然我国现如今 科技 发展势不可挡,但对于封埋在地下几千年的陵墓, 想让它重见天日,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勘测。
有专家曾做过这样一个预估,如果我们现在对陵墓进行挖掘的话,将整个陵墓开发出来, 保守估计恐怕需要四百年的时间,甚至可能更长。
这其中需要多少人力我们可以想象,几乎是难以完成的工程。
地形因素影响也很大,秦始皇陵在骊山旁边,整个陵墓呈漏斗状。
如果要对皇陵进行挖掘就不可忽略塌方 ,整个皇陵如若发生大规模塌方损失将无法估计,骊山的塌方对当地群众也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就放在现代来说,现代技术都可能难以支撑建筑千年不倒 ,更何况是两千年前的秦始皇陵,所以才会一直没有对其进行挖掘。
秦始皇陵代表着一个时代 。其实在以前,我国的史料记载保存性不强,又或者经过一代代人的加工准确性并不高。
而秦始皇陵的挖掘将意味着, 我们可以直接近距离地触碰华夏文明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我们对秦朝的部分史书以及史料记载可以做一个校正,能够让我们更近距离地了解与窥探 历史 , 对我们现代发展提供有意义的价值。
其次秦始皇陵带来的经济效益 ,我们是无法预估和想象的。
兵马俑作为秦始皇陵的冰山一角,却也成为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光是秦始皇陵这四个字就极具影响力。
可想而知秦始皇陵墓的主体一旦被挖掘,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与 社会 影响,将对我国发展带来怎么样的影响。
因为秦始皇陵极具价值,我们不得贸然挖掘。
我相信终有一天我国技术成熟时,秦始皇陵会重见天日,但在此之前我们的任务就是保护好它!
众所周知,1974年3月,秦始皇兵马俑被发现,隐藏了两千多年的秦始皇陵也随即被定了位。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仅仅是秦始皇陵万千建筑中的一角。而这,就已经引起了世界的震撼。若是秦始皇陵的主体地宫被打开,那岂不是更令人震撼!但是,挖掘秦始皇陵现在还为时尚早,考古专家给出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点:技术不过关,挖掘成本太高
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货币文字,建长城,修驰道。虽功过皆有,但因其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疆远辽阔,他的陵墓又怎会缺少奇珍异宝。秦始皇在位三十七年,陵园的建造就进行了三十七年。从众多史料中,我们不难知道,秦始皇陵园建造工程有多么的浩大。
秦始皇陵,去过的人都能切身感受到,占地面积跟一个县城的面积相差无几,以此类推,如果要开挖的话,那就要建造一个县城大小的超大型博物馆,人力、财力都是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而且说实话,面对这等建筑,从古代起,谁人不想一探究竟?但秦始皇陵存在了两千年,其中不乏战乱纷争,别的皇陵都惨遭盗墓,为何秦始皇陵始终没有被破坏?这不是没有原因的,据说秦始皇陵中存在大量汞物质,而后来通过对皇陵进行地下勘测也证实了这一点。
汞,世人皆知它是一种有害物质。若打开秦陵怎么才能保证不让汞蒸气挥发,危害大家的安全?这只是开挖秦始皇陵的一个小问题,就已经难以解决了。
第二点:文物得不到安全保障
秦始皇陵若是被挖掘,文物能不能得到保障呢?答案是不一定。虽然现在中国强大了,但是盗墓贼还在。
两千年多年来,秦始皇陵未遭盗墓贼光顾,那是因为秦始皇陵地宫深不可测,机关无数。但若是开挖秦始皇陵,所有的机关都将会被破坏。盗墓贼也会有机可乘,无数双眼睛在盯着,难保文物不被破坏。
这些外力还只是小问题,最主要的是,陵墓中的文物得不到完整地保存。尸体、字画、丝织品等文物长期处于地下的,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环境。若开启陵墓,珍贵的文物接触到空气势必会遭到氧化。
对于皇陵的挖掘,我国有前车之鉴。早在1956年时,我国曾对明定陵开展挖掘。结果,大量的字画、丝织品被永久破坏,令人心痛。从此国家对皇陵的挖掘那可是即小心又谨慎。所以说若是不能保护好文物,让它埋藏在地下就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06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