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原创这一次恶战,陈赓和许世友都说:激烈程度超过任何一次战斗!

陈冠任 2023-09-17 13:33:17

1932年初夏,蒋介石亲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坐镇武汉,调集30万大军对鄂豫皖红四方面军进行第四次围攻,企图把红军“聚歼”于长江北岸。

红四方面军主力为4.5万余人,不及敌军的六分之一。因为不久前取得黄安大捷,鄂豫皖苏区领导人张国焘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说:“国民党主力只剩下70个师,都是杂牌,怕什么?来多少打多少!”强令红军出击,夺取武汉。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建议暂停进攻,把主力集结到隐蔽地区,准备对付敌人的围攻,被张国焘拒绝。

7月初,张国焘下令红军南下夺取麻城。

随后,红军强攻麻城。麻城守敌凭坚固工事,拼命死守。红军不能迅速攻克,同时又必须分兵阻击援敌,打得十分艰难。

不料,7月18日,红12师师长陈赓打开了战局。

当日中午,陈赓率红12师一举攻占黄陂以西,距汉口仅五六十里的仓子埠,歼敌一部,缴获食盐一万多斤。红军前锋进逼黄陂,武汉为之震动,连蒋介石都吓得跑回了南京。

8月7日,敌各路军对红军发起了总围攻。

蒋介石严令手下大将陈继承、卫立煌两路大军全力向黄安、七里坪猛攻。张国焘这才下令撤掉麻城之围,红军仓促应战。

陈赓接到总部命令,率红12师前去拒敌。

这时敌卫立煌第六纵队正在向黄安猛推。8月11日,红12师进至黄安城西冯寿二,冯秀驿等地,与敌先头部队李默庵第10师接火。战斗异常猛烈,红12师一直打到晚上,终于将李默庵击溃。

值得一说的是,李默庵与陈赓既是湖南老乡,还是黄埔一期同学。

不过,陈赓击败了李默庵。

陈赓击溃李默庵后,红四方面军的主力也赶到了。随后,敌军重新聚集起来,固守冯寿二。红军见此地不宜强攻,星夜转移到七里坪,去打另一路强敌——陈继承一路。

陈赓率红12师在柳林河东岸构筑阵地。15日拂晓,敌军全线出动,猛攻红军阵地。陈赓指挥红12师冒着炽烈炮火和敌机轮番轰炸,展开猛烈反击。战士们前仆后继,一个反冲击就突破了敌前沿阵地。然后,双方进行肉搏,进行白刃战,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双方反复肉搏十余次。团长许世友亲自手舞大刀上阵,红军战士手刃敌军,喊杀声震天,不少人血染战衣,刺刀为之钝挫。然而,红12师再次重创敌军,将之击败。

编辑

这一场战斗有多激烈?

战后,陈赓说:“七里坪之战,比任何一次内战都更为猛烈。”

手下团长许世友后来回忆这次战役时也说: “这次战斗的激烈程度,大大超过了我们所经历过的任何一次战斗。”

陈赓和许世友两人都是身经百战,对于此战如此评价,可见此恶战如何激烈!然而,七里坪之战确实给敌军以沉重的打击,与之对战的敌第12师被打残,战后不得不就地整顿、补充。但是,由于张国焘的瞎指挥,红四方面军最后没有打破敌军的围攻,被迫进行突围,陈赓在9月的一场战斗中,右腿负重伤,被迫离开了红军,去上海治伤。

1947年,陈赓麾下第一猛将牺牲,周希汉失声痛哭,6000人为他抬棺

1946年2月8日,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12旅副旅长楚大明 和妻子周雨 新婚的第3天。但在这天中午,楚大明却拿着一支手枪,在营区外的村子里追赶起了周雨,周雨披散着短发,边跑边呜呜地哭泣,楚大明则在后面边追边喊: “枪毙你,枪毙你!”

哨兵看见以后,马上向旅长周希汉 报告,周希汉一路小路赶了过来,周雨见旅长来了,赶紧躲在了他的身后。

周希汉责问楚大明: “老楚,你这是搞的啥子名堂嘛?”

楚大明只好收起了手枪,没好气地说: “你别管,我们俩在开玩笑!”

周希汉严肃地说: “有这样开玩笑的吗?”

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那首先得从楚大明这个人说起了。

楚大明,原名楚大志,1916年出生于河南省商城县河凤桥乡楚家湾村的一个贫农家庭,他11岁开始跟着一位李姓乡村郎中当学徒。在行医期间,楚大明有幸结识了受董必武派遣、以行医为名到大别山区开展工作的中共地下党员陈兴朗 ,并在他的影响下,参加了商北区农民协会,担任儿童团团长,不久又加入了农会赤卫总队。

1932年初,楚大明正式参加了红军,起初领导见他很瘦小,又学过医,便安排他到医院当看护兵,但没过多久,他就闹着要上前线。这年7月,红12师34团团长许世友 看中了楚大明,于是调他到自己身边当了警卫员。

许世友是红军著名的猛将,经常在作战时冲到队伍的最前面,楚大明深受他的影响,也始终在战斗时紧随许世友左右,每一仗打下来,两人都是血溅戎装。楚大明经常和身边的战友说: “世友团长一到紧要关头,就抡起大刀片去打冲锋,我当警卫员的能在后面看热闹吗?”

1933年1月,年仅17岁的楚大明因表现突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历任班长、排长、连长等职,并跟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长征。

抗战全面爆发后,1937年底,楚大明跟随129师东进纵队挺进到平汉铁路以东的冀南地区,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1938年11月,部队整编后,楚大明被任命为冀南军区20团2营营长。

2营是由地主看家护院的联庄会和国民党军溃兵组成的土杂武装,前任营长密谋投敌,刚被冀南军区司令员陈再道 枪毙,官兵们人心浮动,士气低落。但楚大明上任以后,很快改变了部队的颓势。

当时八路军与日军的装备差距非常明显,2营也是如此,楚大明却有自己的绝活,那就是拼刺刀。他上任以后,经常带着战士们练刺杀,他还对战士们说:“兔子靠腿,狼靠牙。咱们人民的军队缺炮少枪,全靠勇猛顽强。打仗就是这个道理,谁狠谁赢!”

楚大明还经常说: “拼刺刀,拼的是一口英雄气。不敢拼刺刀的兵,给他讲多少战术也使不上。再勇敢的战士也有腿肚子打哆嗦的时候,干部必须冲在前面!”

楚大明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在1939年8月中旬的一次战斗中,他带着营部通信班,冲进了日军的兵营,迎面就有两个日本兵端着刺刀冲过来,几个没打过仗的战士一时惊得目瞪口呆。但楚大明却大喊一声:“看我的!”然后便冲了上去。

楚大明先是开枪打死了一个鬼子,另一个鬼子的刺刀刺过来,他翻身躲了过去,然后抱着鬼子在地上厮打,他一口狠狠地咬住了对方的手,对方在情急之下猛一抽手,居然带掉了楚大明的两颗门牙!楚大明大吼一声,虎性大发,活生生地把日军的眼球抠了出来。新兵们也被楚大明的勇猛所感染,连忙上去刺死了鬼子。

此战过后,楚大明的威名传遍冀南,令敌人闻风丧胆。2营也非常振奋,恢复了士气。 陈再道特别批示,给楚大明镶了两颗金牙。

在1939年12月的一次战斗中,楚大明又带着战士们和日军拼起了刺刀,刺刀折了,他就用枪托砸,最后步枪也断成两截,他便和敌人扭打在一起。翻滚中,楚大明乘势咬掉日本兵的半只耳朵,日本兵疼得只好松开手,他又挥拳猛砸对方头部,直接将其打死。在战斗过程中,楚大明的腿受了伤,但他却不管不顾,坚持带领部队消灭了全部敌人。

因为战功卓著,楚大明在1942年6月被提拔为第20团副团长,并获得 “虎将” 之称。

但楚大明绝非有勇无谋之辈,他针对冀南平原敌人炮楼林立的特点,为减少攻击伤亡,和战士们一起发明了 “土坦克” ,就是把5条厚棉被浸湿后捆绑在一张大方桌上,这种“土坦克”非常厚实,机枪不容易打透,手榴弹也只能炸破一层皮,是进攻敌人碉堡的一大掩护利器。

楚大明还摸索出了巷战中 “穿墙打洞” 的战法,就是在进攻时避开街巷,从房屋和院落里面走,逢屋凿壁、遇墙掏洞,隐蔽迂回作战。这个战法得到了386旅旅长陈赓 的高度称赞:“这是楚大明的一大发明,巷战就要这样打才能减少伤亡,应当推广。”

1942年10月,129师政治部任副主任刘志坚 在河北枣强县开会时,突遭日军袭击,他本人受伤被俘。为解救刘志坚,刘伯承、邓小平 给冀南军区下了死命令: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要不顾一切伤亡,抢不回活的,就是打死了尸首也要抢出来。总之一定要把刘志坚抢回来!”

正好此时楚大明奉命带领两个连来军区后方领取棉衣,这刚好解决了军区营救兵力不足的问题。军区于是命令他带领部队在敌人押送刘志坚的路上设伏,不惜一切代价把刘志坚抢回来。

楚大明受领任务以后,马上给官兵们进行了动员:“虎口拔牙这么艰巨的任务交给我们,是我们团的光荣,只许打胜,不能打败,谁也不准当孬种,拼命也要把刘主任抢回来!”

到达伏击地域后,楚大明对抢救任务进行了分工:4连负责抢救,6连向日军展开攻击,掩护4连完成任务。

不久以后,公路上果然走过来一队敌军,前面是伪军开道,中间是几辆大车,车上那个穿便装的正是刘志坚,车后跟着30多个日军,敌人总共有七八十人。

等敌人进入我军的埋伏圈以后,楚大明一声令下,瞬间大路左右两翼枪声大作。日军顿时乱了阵脚,被压在公路两边的道沟里,任凭指挥官挥舞军刀“八格、八格”的叫骂,没有一个人敢抬头。

在6连的火力掩护下,4连很快逼近了关押刘志坚的大车。战士纪志明 飞身上车,将身体护住躺在车厢里的刘志坚,同时左右开枪,20响、40发子弹在数秒钟内从手枪里发射出来,日军全部被歼。然后几个战士把刘志坚抬下车,纪志明背起他就向指挥所跑去,很快就跑到了安全地区。

后来刘志坚成为了开国中将,毛泽东 在为他授衔时,曾风趣地说: “你就是那个冀南好汉劫法场抢出来的刘跛子!”

1943年7月,楚大明被提升为第20团团长。20团在他的带领下,很快成为了一支劲旅,人称 “楚团”

20团的政治部主任吴效闵 出生于晋商家庭,戴一副700度近视镜,他刚上任时,楚大明盯着他那像酒瓶底厚的眼镜,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来,于是让他提个鬼子脑袋再上任。

吴效闵起初感到自己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了,但在20团呆久了以后,他深受楚大明的感染,很快亲自带领一个连端了一个鬼子的炮楼。此战过后,楚大明对吴效闵非常满意,专门收他当了“徒弟”。在楚大明的培养下,吴效闵后来成长为了开国少将。

1943年秋,20团奉命由冀南军区调往太岳军区,归属386旅。1944年11月,由于战功突出,太岳军区授予楚大明 “‘特等战斗英雄” 称号。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非常欣赏手下这员猛将,他曾称赞楚大明说: “太岳战将猛,首推楚大明。”

1944年9月9日,楚大明在第二次青浮战役中,不幸腹部中弹受伤,被送到了后方的野战医院治疗。他在这里得到了附近村里一个叫周雨 的小姑娘的悉心照顾,周雨听说了很多楚大明的英雄事迹,非常崇拜他,于是有一天大着胆子向他表白: “团长,你要我吗?我给你当婆姨!”

楚大明笑着说: “不行,我比你大9岁,不合适。再说部队一直打仗,干部战士是不能成家的,不过我可以把你当成小妹妹看待。”

1945年初,楚大明伤愈归队了,不久后他听说周雨的母亲病逝了,于是把自己微薄的津贴全部拿出来帮助周雨了。

1945年10月,386旅整编为4纵10旅,楚大明升任副旅长。1946年2月,周雨却突然骑着毛驴来到了10旅,她这次来是要和楚大明结婚的。

主任听后不禁笑着说: “傻妹子,他说建立兄妹关系,这就是恋爱开始;你有困难时,他给你钱,这就在事实上肯定了两人的关系。楚大明是八路军的战斗英雄,部队上前方打仗,我们妇救会要把他的未婚妻看好!”

周雨听到这番话以后,不禁心花怒放,所以她终于下定决心,来部队找楚大明结婚了。

此时周雨已经19岁,是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旅长周希汉和政委刘忠 都对她非常满意,周希汉的爱人周萱 带人给她布置新房,刘忠则马上向陈赓报告楚大明的“结婚申请”,并很快得到了批准。楚大明就这样“被结婚”了。

楚大明尽管心里并不情愿,但事已至此,只好在1946年2月5日和周雨举行了婚礼。

2月8日中午,楚大明正躺在床上,周雨上床搂住了他,向他描述了自己理想的婚后生活: 她到时候挑水、打水、烧饭,为了营造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她不怕苦、不怕累……

没想到楚大明听完这番话后,却发起了火,他骂周雨说: “我说我们有些干部结婚后都不想打仗了,原来都是你们这些婆娘们害的,今天老子非枪毙你不可!”

于是便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场闹剧。事后周雨不得不承认: 楚大明真是一个怪人!

1946年8月,为抵御大举北犯的国民党军,太岳军区第4纵队发起同蒲战役。楚大明在战斗中再次受了伤,一颗子弹打穿了他的胳膊,他只是瞅了一眼,骂了一句:“瞎了狗眼,连老子都敢打呀!”

卫生员想来给楚大明包扎,却被他一把推了出去。此时一颗子弹又击中了他的胸部,他扶树硬挺着不倒。没过多久,一颗炮弹在身旁爆炸,弹片插进了他的腹部。军医叫人抬来担架,楚大明却掏出手枪说: “谁敢抬我,老子毙了他!”

周希汉赶来时,楚大明已经成了血人,周希汉语不成声 :“楚大明同志,旅党委决定,你立即去医院!这里由我和吴效闵同志指挥。”这才把楚大明抬下了阵地。

此役中,楚大明肺、肝、肠均被打伤,伤势非常严重,一个多星期才苏醒过来。守在床边的周雨见丈夫醒来了,紧紧地抓住他的手,眼泪夺眶而来。

楚大明却开玩笑说: “我前天到 列宁 那里报到,他批评我说, 蒋介石 还没有打败,你来我这里干嘛?列宁不收我,我又回来了!”

此后在周雨的精心照顾下,经过20多天的治疗,楚大明才渐渐伤愈。

楚大明的这次受伤惊动了军委,他伤愈以后,军委要调他去延安,楚大明不干,军委又要调他到太行部队当旅长,陈赓却舍不得放他,于是给军委回电: 楚大明在10旅甚为重要,暂时不能调走。 这才将他留了下来。

1946年11月,经过楚大明的再三请求,主治医生终于同意他归队,但周雨却一直被蒙在鼓里。11月18日这天晚上,楚大明和妻子睡得比平常稍早,他对周雨说了很多话,说有了孩子后,女孩叫周雪 ,男孩叫楚平 ,他还说: “我死了以后,你可以找再找个……”

但楚大明还没有说完,周雨就堵住了他的嘴,然后他们坠入了爱情的长河中。等到精疲力竭的周雨甜蜜地发出微微的鼾声后,楚大明悄悄地穿好衣服,走出房门,对警卫员喊了一声:“上马!”

楚大明和周雨可能都没有想到,这一去,竟然是永别!

周希汉见楚大明还没伤愈就归队了,十分心疼地说:“老楚,你怎么伤没好,就跑出来了?”

楚大明却说:“我这伤一躺在床上就痛,一打仗就好了。”

1947年1月17日,我军发起了汾孝战役。楚大明再次来到了前线,10旅向敌人的阵地发起了几次冲击,但由于敌人火力太猛,始终冲不过去。楚大明非常着急,突然猛地扯下帽子一甩,“呼”地一下站了起来,大吼一声:“我就不信冲不上去!”说完就要亲自带队冲锋。

大家连忙将楚大明按了下来,楚大明生气地说:“你们按着我干什么?赶快想办法进攻!”

部队又组织了一次冲击,但还是被敌人的火力压了回来。楚大明心里一急,又猛地起身,大家又连忙将他按下:“趴下,副旅长!”

但是已经晚了,4颗子弹打进楚大明的胸部,鲜血一下喷射出来,他“嗯”了一声便倒在阵地上。楚大明就这样牺牲了,年仅31岁。

战士们带着仇恨,怒吼着“为副旅长报仇”,向敌人冲了过去。经过我军的浴血奋战,1月29日,汾孝战役胜利结束,共歼敌1.2万余人。

楚大明牺牲的噩耗传到指挥所以后,周希汉不禁失声痛哭,素来温和的他吼了起来: “不可能!我要找你们算账!”

陈赓也留下了眼泪,他沉默良久才大声说 : “楚大明是个英雄,一个非常好的同志,损失太大了!”

此后陈赓给军委发了电报:

战役结束后,楚大明的遗体随部队回太岳区安葬。在300里的风雪行军路上,10旅6000名官兵不愿与他们的副旅长分离,都抢着为楚大明抬棺扶柩。

1947年3月,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再次授予楚大明“特等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特等战斗英雄”一般授予基层指战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 历史 上,旅团干部两次被授予这一称号可谓是极为罕见。

新中国成立以后,陈赓仍然对楚大明难以忘怀,他曾委托4纵的同志把楚大明的事迹整理了出来,其中写道:

楚大明同志永垂不朽!

请问《亮剑》中李云龙这个人物是真的吗?

应该是叫王近山。我记得以前看网友查韩雪背景的时候,提到过。
刚搜了一下
资料如下:
《一代性情战将——王近山《亮剑》李云龙原型》
从朝鲜战场上归来,王近山曾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后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1955年,刚刚不惑之年的他又被授予中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偏偏打这时起,王近山触上了巨礁。将军的耿直,天生养成的不屈不挠的个性,以及感情的变故终于使他从辉煌跌落尘埃,经历了一番痛苦的人生曲折。
战争篇:徐帅之勇、刘帅之谋、邓政委之断
“我算什么?一个放牛娃!我的勇敢是向徐帅学的,谋略是向刘帅学的,果断是向邓政委学的。”
——王近山
徐帅之勇
1930年,赤色风暴席卷大别山。一位身上有着军事奇才成吉思汗血统、年仅15岁的蒙古族少年王文善,改掉自己文绉绉的名字加入了红军队伍。他想让自己像大山一样坚强起来,所以新名字就叫近山。
严酷的革命斗争形势使得红军干部奇缺。1931年, 16岁的王近山就是在这种血雨腥风中走上连长岗位的。当上连长后,王近山就渴望打仗,拼命打仗。一次战斗,他以必死决心抱着敌人滚下悬崖,敌人死了,自己却没能如愿“光荣”。战友们从此送给他一个外号:王疯子。在残酷的战争中,王疯子不仅没有死,反而迅速从连长升到营长,又从营长升到团长。更为幸运的是,他站到了徐向前元帅这棵军事巨树之下。
徐帅作战,勇字当头,每当战局僵持或者危急时,他总是领着旗手和号手,屹立在战斗最紧张、最危险的地方。在他的影响下,红四方面军的将士多喜欢死打硬拼,敢打硬仗,不怕恶仗。
1933年秋,红四方面军迎击四川军阀刘湘的“六路围攻”,身为红28团团长的王近山提刀挎枪冲锋在一线。在防御战中,28团几乎拼光了,团长仍然屹立在战斗最前沿的红旗下。次年夏,红军转入反攻,28团孤军追亡逐北,误入有名的“傻儿师长”范绍曾部重重包围中,王近山浑身是胆,提刀跃马,率领全团左右斩杀。敌人魂飞胆丧,整整一个旅被红军一个残缺不全的团包了饺子。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又在江油和川军展开恶战,一股敌军突然突破红4军防守阵地,向红军阵地纵深发展。军长许世友连忙投入作为预备队的28团发起反冲锋。王近山接到命令后,当即带领人马扛着大旗、端着刺刀向敌人冲去。弹雨中,王近山胸部中弹,当即陷入昏迷状态,被抬下阵地,部队士气受到影响。总指挥徐向前见状,提着手枪冲了上去,边冲边高声呼喊着爱将的名字:“王近山!王近山!”王近山很快被主帅的呼声唤醒,当发现自己不在红旗身边,当即命令战士把他抬回红旗下,重新指挥战斗,直到头部被一颗子弹击中,昏倒在徐帅身边。强将手下无弱兵!看着已成血人的娃娃团长,徐帅心中又爱又怜。
后来,由于长期受刘伯承元帅的耳濡目染,王近山作战更多的是喜欢动心思,但是在许多关键性战斗战役中,还是透闪着王近山独有的“疯劲”。
1946年9月的定陶战役大杨湖之战,是刘邓大军出兵太行山后第一场恶仗。开战前,邓小平政委采取激将法,声称此战打不好,就退回太行山去。6纵司令员王近山主动请战:“我王近山今天立下军令状,不消灭赵锡田,我就不回来见你们!”王近山言必行、行必果。为争夺大杨湖,6纵成连成营甚至成团牺牲,仍然攻势不减,最终摧垮了国军精锐赵锡田整3师的战斗意志。
1953年抗美援朝上甘岭之战,是我军迄今为止进行的现代化程度最高也是场面最残酷的阵地战。还是这个王疯子指挥12军、15军同优势美军展开士气和意志的较量,最终打垮了钢多气少的美国大兵。
在长达23年的血与火的洗礼中,王疯子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裹满全身的战伤见证了一代虎将的赫赫战功。
刘帅之谋
抗战爆发后,红四方面军奉命改编为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徐向前重点向师长刘伯承介绍了爱将王近山:“近山同志是一位骁勇善战的虎将,他打仗勇敢、顽强,敢打硬仗、恶仗……”
不久,在129师团以上干部会议上,刘帅看着头上仍然裸露着伤疤的拼命三郎、772团副团长王近山,心思一动,决定以点评王疯子为契机给部将们讲讲为将之道。
刘帅首先肯定王疯子的优点:“一人投命,足惧万夫。我们共产党人打仗就应该有近山同志不要命的那股疯劲。”
王近山倍感受用,刘帅却话锋一转:“指挥员又不能将自己等同于一个冲锋陷阵的士兵,因为你还要发号施令,这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光有吕布之勇,夏侯之猛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有子房(张良)之谋,孔明之智……”
王近山白皙的脸庞渐渐变红了,最初的自豪慢慢变得有点自卑。
刘帅显然注意到王疯子的表情变化,思维再次跳跃:“当然,一个人的谋与智,不是天生的,而是学习与实践的结果。”接着,刘帅给王近山讲了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吕蒙在主帅孙权的鼓励下勤学兵书、最终成为一代名将的典故。刘帅鼓励年青的部将们说:“你们也不过二三十岁,只要肯用心学,决不会比吕蒙差!”
刘帅是有名的儒将,谈兵论战,旁征博引,由表及里,深入浅出,每次讲话都是魅力十足的演讲,引得无数部将竞折腰。一个深夜,王近山鼓起勇气敲开了师长之门,向首长借学习资料,他决定成为八路军中的阿蒙。
在刘帅这位杰出的军事教育家的指点下,王近山作战艺术开始出现质的飞跃,渐渐从粗线条的猛张飞成为智勇双全的吕蒙。每次战斗前,王近山总是通盘考虑,有时还会在师长刘伯承或旅长陈赓面前提出独到见解。于是,王近山又有了新外号:吴下阿蒙。
1948年7月,刘邓大军决定分兵攻打襄阳。襄阳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与汉江对岸的樊城互成犄角,依山傍水,易守难攻。曾经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军也曾在襄阳城下屡屡受挫。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对此大为叹服,大笔一挥,把蒙古大汗蒙哥战死地四川钓鱼城改为襄阳城。蒋介石也深知襄阳的战略意义,特派大特务头子康泽坐镇襄樊。康泽到襄阳后,采取守襄必守山的古训,大量修筑山头防御工事。
刘伯承派王近山率6纵西出汉水,进围襄阳,自己稳坐中军帐。王近山到襄阳外围后,哈哈一笑,决定打破常规,采取撇山攻城的方案,只以小部队监视山头敌军,使其不敢脱离工事,以主力直取襄阳城。方案报至刘邓处,刘伯承笑道:“襄阳已在我掌中了!”6纵从7月9日攻城,一个星期后就拿下了当年蒙古人花了5年才打下的襄阳城,朱德总司令称之为“小型模范战役”,刘伯承在战后讲评中说:“在襄阳攻城中,王近山指挥的6纵起主导作用。”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长期战争生涯中,王近山不断给他的老师以惊喜。“让老部队啃骨头,让新部队吃肉”,这是王近山在八年抗战中自己总结的一条带兵经验,后被129师推广。王近山的6纵后来成为一支劲旅,并独立解放鄂西北重镇襄阳,也与王近山善于带兵有关。
邓政委之断
129师师政委邓小平向以行事果断著名,他的作风也在王近山身上打下深刻的烙印。
1943年秋,刘邓首长交给王近山一道作业:由于蒋介石妄图袭击陕甘宁边区,中央命令王近山带领386旅第16团迅速秘赴延安并扩编部队,保卫党中央;同时护送一批干部及家属转移到大后方。
这是一项十分棘手的任务:一方面上级要求尽快到达延安,路上尽量减少战斗,甚至不得战斗;另一方面沿途又因为日军即将进行扫荡,根据地外围布满了封锁线,不得不战斗;更重要的是16团还要拖家带口,保护大批非战斗人员,不能利索地投入战斗。
王近山却胸有成竹,所有人马化装成普通老百姓,离开太行山,在敌人眼皮底下迅速穿过同蒲路和汾河两道封锁线。
10月下旬,部队到达洪洞县附近的韩略村,王近山却不走了。韩略村地形险要,是天然的伏击战战场;而且根据情报,日军经常大摇大摆经过该村调动兵力。王近山决定把老首长陈赓“路上不要求战斗”的指示撇到一边,准备在此狠狠教训教训日本人。部队迅速展开部署:侦察、警戒、埋伏……整个晚上,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次日上午,日军13辆汽车旁若无人地进入16团预设的地狱。一声枪响过后,王近山振臂高呼:“跟我来,冲啊!”不到3个小时,120多个日军除3人逃脱外,悉数就歼。
王近山见好就收,善后工作交给地方武装处理,部队迅速转移。日军驻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却炸了锅。原来,16团消灭的这股日军并非普通的小分队,而是由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茨从各地抽调的100多名军官组成的“战地观战团”,其中包括一名少将旅团长、6名大佐联队长,准备赴太岳前线观战,结果刚走到韩略村就见了阎王。冈村宁茨获悉后,暴跳如雷:“再牺牲两个联队,也要吃掉这股共军!”由于王近山早料到日军会来报复,大部队又化整为零,3000多日军连16团的影子也没找到。
日酋愠而致战,日军对太岳军区的“扫荡”草草收场,冈村宁茨自创的“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因此流产。这次战斗在电视剧《亮剑》中得到了生动地艺术再现。而李云龙的原型之一就是王近山。
消息传到太行、太岳和延安,人们都为吴下阿蒙的杰作尽情欢呼。当王近山到达延安时,毛泽东紧紧握着他的手说:“我早就听说有个红四方面军的王疯子现在成了吴下阿蒙了,了不起呀!”中央军委当即命令王近山为新组建的新4旅旅长,保卫延安。远在太行的刘邓首长也为学生的胆略和谋略感到欣慰。
感情篇:为爱绝交、为爱休妻、为爱罢官
“我这个人别的不会干,打仗是我的本行。”
——王近山
巴顿将军说过,“一个军人最好的结局就是在最后一场战争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王近山没能享受这一殊荣。战神让王近山战无不胜,前半生辉煌;爱情之神却让他在情场历经坎坷。
作为成吉思汗留在大别山的杰出后裔,王近山身上一直流淌着蒙古人桀骜不驯的血液。有人叫他“王疯子”,也有人叫他“二杆子”。
早在红军时期,因为杜义德将军枪杀了他的战马,他几乎要枪毙后来成为他黄金搭档的杜义德,结果被徐帅一顿臭骂。驻防陕甘宁边区时期,王近山的新4旅奉命与其他兄弟部队会攻爷台山,王近山因为不同意其他旅的作战方案,勃然大怒,居然一脚踢翻椅子,摔门而去,其他各部最后不得不采纳王近山的作战方案。解放战争后期,二野扩编,许多纵队司令升任兵团司令,屈居3兵团副司令的王近山很不服气,居然当着刘邓首长的面指着5兵团司令杨勇说:“他,凭什么?”大有取而代之之势。邓小平回答:打仗你比杨勇强,但其他的他比你强,所以你当副司令。抗美援朝第5次战役没有打好,王近山又在志愿军司令部炮轰彭德怀:“这仗是怎么打的吗?这是放羊撵狗的打法,不讲战术!这样滥打仗,是葬送军队,是拿我们的兵去送死!”彭德怀这个脾气最大的元帅只好当面承认错误。
在战争时期,将军的这一个性赋予他不尽的勇气与灵气,并立下赫赫战功;但是在无仗可打的和平时期和相对和平时期,这一性格却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为爱绝交
早在1949年秋,刘邓大军席卷大西南,大批女大学生在投笔从戎接受军队改造的同时,也积极改造军队高级干部的爱情观,并向年青的将军们频频射来丘比特神箭。美女爱英雄,英雄爱美女,本来无可厚非。问题在于解放军有着铁的纪律,本来已经有了家室的英雄,更不能越过雷池半步。但是被爱情冲昏头脑的英雄还是冒了出来,3兵团副司令员兼12军军长和政委的王近山爱上了被认为不该爱的人,一位女大学生兼小姨子。
12军驻军重庆以后,年仅35岁的青年将军频频出现在各种场合,演讲、剪彩……本就风流倜傥的王近山顿时成为女大学生们的偶像,特别是他的小姨子更是对他如痴如狂。此事最后惊动上级机关。兵团部责成12军副军长肖永银负责审理“此案”,并特别指示要求在团以上干部会议上“公审”王近山。
肖永银曾经和名将李德生、尤太忠长期在王近山手下出生入死,号称王近山的三张王牌,公交私谊都不错。对于上级的指导,肖永银软磨硬抗,王近山始终没有被当众“开铡”。3兵团政委谢富治亲自到12军导演“铡美案”,也因肖永银的强烈抗议,最终以处理两名师级干部草草收场,本应成为“铡美案”主角的王近山暂时逃过一劫。
但是远在川东的王近山,对“铡美案”内幕一无所知。有人告诉他:你的老部下落井下石!于是,为情所困并因“铡美”风波而灰头灰脸的王近山认为肖永银是这次“铡美案”的操纵者和后台。
朝鲜战争爆发,王近山领兵入朝,乘机摆脱了“铡美案”的尴尬。12军入朝,王近山故意落下第一副军长肖永银。肖永银跑到老首长刘伯承那里哭诉,老首长只好给王近山下了一道批准肖永银入朝的“手谕” ——二人关系之僵可见一斑。在战火连天的朝鲜战场上,王近山和肖永银一方面要和美国鬼子打热战,相互之间还要打冷战。无论肖永银怎么解释,王近山总是“呵呵”应付两声。肖永银只好默默背着“出卖战友”的黑锅,从国内到国外,又从国外到国内。肖永银将军感到莫大的委屈。
为爱休妻罢官
王近山从朝鲜归国后,在荣获中将军衔和北京军区副司令职务的同时,旧情复发,不能自拔,最终为自己后来的命途多舛埋下导火索。
王近山的夫人本来个性极强,不可能对丈夫和妹妹的背叛一忍再忍,终于向组织上递交了声讨“陈世美”的状纸。王近山也一不做二不休,向组织递交了离婚申请。尽管是新中国,离婚仍然是旧社会“休妻”的同义语,是西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典型罪证,是洪水猛兽。王近山要将家庭改组进行到底,与当时其他个别高级将领的贪污腐化相呼应,顿时引起了中央和毛泽东的警觉。
老政委邓小平苦口婆心相劝,无效;周恩来总理亲自出面做工作,没用。
王近山得到最后通牒:“收回离婚报告就算了,否则,开除党籍、军籍!”
前来劝解的老部下们几乎要给老首长跪下:“王司令,我们都希望在你手下再打胜仗,你就承认你不离婚,行吗?你哪怕等形势缓和一点再离,也行!”
王疯子对爱情的执着也是一个“疯”字:“我王近山明人不做暗事,组织要怎么处理我都接受。”
毛泽东火了,专门指示刘少奇主持“铡美案”,杀一儆百。
1964年,爱美人不爱名位的王近山被开除党籍,大军区副司令职务没有了,中将军衔没有了,曾经让他感受天伦之乐的家也没有了:子女们都站在可怜的妈妈一边,对现代陈世美充满了憎恨。而差点让他精神崩溃的是,小姨子顶不住各方面的压力,最终退出和姐姐的竞争,悄然从人间蒸发。
结局篇:安慰、惋惜
聊以欣慰的是,在王近山跌入政治低谷的时候,还有以前的一个小保姆同情他并嫁给了他。当然他最忠诚的老部下肖永银也在关心他,想方设法帮他复出,只是他不知道而已。
1968年,王近山所在的农场派人到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肖永银那里搜罗王近山的“反动”材料。肖永银义正辞严地说:“王近山政治上无错误,历史上从不反党反毛主席,他的问题是生活上的,不属大节!”穷困潦倒的王近山获知此事后感动得大哭一场,他终于相信老部下在“铡美案”中没有整自己。
肖永银还提醒王近山,问题是中央定的调,还得由中央解决。1969年春,中共九大召开在即,王近山写了内容一样的三封信托人捎给肖永银。肖永银将其中两封交给南京军区司令许世友,许世友是有名的侠义将军,和王近山、肖永银同出自红四方面军,私交不错;许世友同时和毛泽东的关系非同寻常,只有许世友最容易见到毛泽东。九大召开后,许世友果然将王近山的信转交毛泽东,并仗义进言:“战争年代有几个人很能打仗,现在日子很不好过,建议主席过问一下。”王近山的命运终于有了转机,被安排到南京军区当副参谋长。
1969年7月深夜,南京火车站,从郑州开往南京的列车硬座车厢里,走出一对老夫少妻,老夫一手拎着只破皮箱,一手拎着几只咯咯叫的老母鸡;少妻一手抱着孩子,胳膊上还挎着只篮子,里面装满了五谷杂粮。尽管南京很热,前来接站的将军们见到此景还是感到十分凄凉:二十多年前,他们中间的两位还在这个老头的指挥下驰骋沙场!他们就是王近山的老部下原6纵16旅旅长尤太忠和18旅旅长肖永银。旧友重逢,多年的隔阂早已雪融,千言万语顿时化成倾盆雨。
晚年逸事
(1)
王近山就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后,又恢复了老样子,将家统统交给小黄料理,一心一意搞工作了。
不久,他的7个孩子陆续来到了南京,加上小黄生的两个孩子,家里又热闹起来了。小黄原先准备到附近工厂去上班,一切都安排好了,但王近山不同意,说:
“我的身体不好,你身体也不好,家里事又多,你老请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拿了工资让别人替你干活,行吗?”
严格的治军之法,被他移植来治家。就这样,小黄放弃了出去工作的打算,当上了部队家属,一心一意在家照料孩子和家务。
王近山来到南京军区后,他原来的许多手下都成了他的上级,如肖永银、聂凤智等,职务都在他之上了。但他不摆老,不越权,经常主动到肖他们那里请示工作。这把副司令员聂凤智弄得很过意不去,说:
“老首长,什么事,您不用亲自来跟我这个老团长谈,一个电话就行了!”
“那是过去的事情,现在你是副司令员,我应该来向你请示。”
后来,肖永银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部召开重要会议时,他都要请肖主持,如肖永银因事不能参加,在会议开始时,他总要说“受肖副司令员委托”的话,把自己摆在得体的位置。
王近山昔日那股“疯劲”,再也寻不着影儿了。
(2)
在战争年代,王近山当过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兵团司令员,可就是没当过参谋长。但当参谋长后,他说:“参谋参谋,要上知天文地理,下晓鸡毛蒜皮。”为此,他干工作“十分卖力”。
身为副参谋长,他非常注重到各地去“看地形”,但不是车轮滚滚,走马观花。凡是他认为军事上有价值的地方,都要亲自到现地观察分析一番。长期艰苦的战争生活、紧张和忘我的工作使他积劳成疾,加上多次受伤,一条腿留下残疾,行走不便;不少重要的制高点坡陡路险,车子上不去,他就让随行人员扶着,一瘸一拐地爬到山顶。为此,他常常累得大汗淋漓。
他的肠胃功能早就不好,路上经常拉肚子。有时坐在车上,突然对司机喊:
“停车,快停车!”
下来方便后,他顾不上休息,又登车向新的地点进发。
王近山就是拖着这样的身体,在“准备打仗”的思想驱使下,凭着一股非凡的毅力,硬是踏遍了南京军区的千里海防线。
(3)
王近山经常下基层。
他战功赫赫,但从不居功自傲。他在部队讲传统、讲战例比较多,都是赞颂党的领导,赞颂毛主席和刘徐首长高超的指挥艺术,赞颂人民战争,赞颂战士们的英勇无畏,从不自诩。有时,一些老战友们提起他在战争年代的功绩,他总是摇摇头说:
“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1970年10月,他看地形回到曾当过团长的老部队,在大礼堂接见排以上干部。团长在向大家介绍他时,激动之中蹦出一句话:
“这是军区王副参谋长,是我们团的老祖宗。”
他连忙摆手说:“我只是一个老兵,回来看看大家。”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06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