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原创刘备去世时,魏国五十万大军虎视眈眈,诸葛亮为何一点也不害怕

琳琳说历史 2023-09-17 12:32:12

在刘备失去了 关飞张羽之后,便不顾诸葛亮的反对,执意攻打吴国,虽然在刚开始的时候刘备的军队势如破竹无人可挡,但是到了后期,刘备的军队面接二连三的受到了重创,最终被吴国将士用一把火烧光了五万人马,在重重打击下,刘备终于坚持不住,含泪在白帝城托孤。

而魏国的君主曹丕得知此事后,十分高兴,因为刘备的儿子刘禅十分不堪重用,即使有诸葛亮在一旁辅佐,也成不了大事,因此曹丕便想乘此机会将蜀国吞并。

但是蜀国的地理位置极佳,因此想要攻打蜀国起码要有二十万的人马,而曹丕的军队数量根本不够,正当他为此发愁时,司马懿便献计说可以召集五十万人马。

首先我们魏国自己出十万人马,其次可以用封地的利益来换取东吴出十万兵力攻打东西二川峡口,然后可以让降将孟达出兵十万,之后我们可以派使臣前往辽东鲜卑国,游说国王派兵十万,最后在赏赐南王孟获许多金银珠宝,让他出兵十万,这样五十万兵马齐齐出动,蜀国必败。

听到这件事后,蜀国上下人心惶惶,都害怕这五十万兵马瞬间攻来,到时候国破家亡,而诸葛亮却并不害怕,因为他已经用计以及各种利益交换,使得曹丕的四个帮手放弃攻打蜀国,撤回了自己的四十万兵马。

不仅如此诸葛亮还命邓芝前去东吴,游说孙权与自己联手一同抗击曹魏,孙权经过慎重思考,便毅然决然的决定蜀吴联手,共同对抗曹魏,就这样这次危机便被诸葛亮轻而易举的化解了。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何宁可扶阿斗都不称帝?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何宁可扶阿斗都不称帝?背后有五大顾忌

三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但是三国同样也是最精彩的时代。正是在三国这个乱世之中才造就了刘备、曹操、诸葛亮、周瑜?等一批才华横溢、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而在这一段历史中,有关刘备死后,诸葛亮宁愿扶持平庸无能的阿斗也不愿称帝还引起了较长时间的争论。那么,到底大权在握的诸葛亮为何最终仍不称帝呢?其实诸葛亮背后有这些顾忌!

1、文人身份

纵观中国各朝代的开国皇帝,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人当上皇帝之前大多都是军人武夫,像李渊、赵匡胤、皇太极等都是马背上打下的江山,像诸葛亮这样的文人大多都是背后的谋士,读书人能起义成功的可能性很小。而且文人大多在意名声、礼义廉耻的问题,诸葛亮不称帝也当然有这方面顾忌了。

2、外部阻力

当时的外部环境可以说是三分天下,蜀国占据了大块版图。尽管诸葛亮所在的荆州势力也非常强大,但是李严、赵云、魏延等也手握重兵,他们效忠的是蜀国,刘备死后也会效忠阿斗这个正统继承人。如果诸葛亮想称帝,肯定会被这些人阻碍。再加上当时周边魏吴、南蛮、西羌等又虎视眈眈,说不定最后偷鸡不成蚀把米。

3、内部阻力

除了外部的阻力,诸葛亮掌控的荆州也存在阻力。尽管明面上诸葛亮在领导着荆州,但荆州内部的势力划分也非常多。如果诸葛亮想起义,但他也不能保证荆州所有人都和他在同一战线,尤其是像杨仪这样最会审时度势的小人会做出什么,诸葛亮再运筹帷幄都是不能预料到的。

4、兵民厌战

从汉末到三国成立,中间大大小小的战争就没有停息,而死掉的士兵、平民更是多不胜数。三国成立,士兵、平民们好不容易有机会喘口气、安养生息,如果诸葛亮想称帝肯定会再掀起混乱,这时候能有多少人想再去流血打仗?而且长年征战、民不聊生,各地的生存条件可以说是非常差,而没有粮草没有人、更没有斗志,这种战不可能打赢。

5、最关键一点

诸葛亮从始至终所干的事就是维护正统,恢复汉家江山,所以他才会辅佐与汉皇室有关系的刘备,对于曹魏这些人在他看来就是谋权篡位、乱臣贼子,所以诸葛亮一直想继承刘备的遗志,并想实现自己的报复,来打倒曹操这类人。如果他也称帝的话,那么就跟曹操成一丘之貉,必会丧失人心、众叛亲离。

其实,对于诸葛亮来说,他也没有称帝的必要。自刘备死后,尽管他扶持了刘禅继位,但是蜀国的军政大权可以说是在他一个人手上握着,而且有了刘禅这个傀儡,不管是在名声、人心上诸葛亮都非常正面,他也就是蜀国背后实质意义上的皇帝。既然没可能也没有必要,诸葛亮为何还要干称帝这种不讨好的事呢?

刘备临终前说“马谡不可大用”,诸葛亮为何不听?

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数次,想要击败曹魏,匡扶汉室,不过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始终未能成功。而在这几次北伐中,实际上第一次北伐是诸葛亮最接近于成功的一次,此次北伐魏军主力被吸引在另外一边,诸葛亮成功的攻下了陇右三郡,再给诸葛亮一点时间,完全可以全据陇右。

可是由于马谡用兵失误,使得魏军快速突破,诸葛亮不得不放弃陇右,进行大撤退,第一次北伐也就这样宣告失败了。可以说,正是由于马谡丢失街亭,使得这次北伐功亏一篑!而实际上,在刘备去世前,就曾说马谡言过其实,告诫诸葛亮不要大用马谡,为何诸葛亮不听呢?演义原文:先主谓孔明曰:“丞相观马谡之才何如?”孔明曰:“此人亦当世之英才也。”先主曰:“不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

刘备虽然叮嘱过诸葛亮,不过很显然诸葛亮并没有听从刘备的话,而且选择了重用马谡,这里面其实主要有三个原因。一、刘备留下了一个烂摊子最开始的蜀汉其实还算是不错的,实力强大,后劲很足。尤其是汉中一战,更是打的曹操都不得不服输撤退,当时的蜀汉,完全是有机会一争天下的,可以说,蜀汉的实力已经是隐隐的超过了东吴。可是随着东吴偷袭荆州,蜀汉实力大减,损失严重。不过蜀汉最精锐的军队、人才还在成都,并未受到损失,休养生息后尚有机会。可是刘备一意孤行,选择了在不恰当的时候进行伐吴,结果遭到夷陵大败,蜀汉精锐尽丧。这一战后,蜀汉大量人才损失,导致后续蜀汉竟然出现了人才断层!

诸葛亮从刘备手中接过的蜀汉,是一个烂摊子!外部东吴、曹魏虎视眈眈,内部人才匮乏,叛乱不断,也幸好是有诸葛亮,换作其他人,估计蜀汉很有可能撑不下去。经过数年的积累操作,诸葛亮虽然成功平定叛乱,并使得蜀汉国力恢复,但有一点他也没有很好的办法,这就是人才问题。由于夷陵之战败得太惨,蜀汉是后继乏人,能用的人才里面,赵云年老,魏延壮年但诸葛亮不喜欢,诸葛亮急切的需要有人能发展起来,帮助掌控蜀汉军队,参与北伐,这也是为何他一心想要栽培马谡,不顾刘备叮嘱的原因。当时的蜀汉,在人才方面情况不容乐观,诸葛亮也是无可奈何,为了多给蜀汉培养点人才,他不得不重用马谡。

二、马谡有真才实学诸葛亮为人聪明,眼光也并不差,马谡是有真才实学的,不然诸葛亮也不会喜欢他,栽培他!马谡之前做文职工作的时候表现就非常好,参与军务后,经常和诸葛亮探讨军事谋略,有独到的见解,深得诸葛亮赏识。诸葛亮北伐时将马谡带在身边,本身也是想让马谡感受一下实战,使得马谡的知识更加融会贯通。实际上,街亭之战本身并不难,以诸葛亮对马谡的了解,是能够守住街亭的,不然他也不会让没啥实战经验的马谡上场。以演义中对街亭的描写,街亭的地形是属于两山夹一谷,只要在谷内筑城,就能有效地挡住魏军,只要拖延住魏军的步伐,诸葛亮成功地拿下陇右,马谡就是大功一件!可惜的是马谡在此战中表现得太差,最后被诸葛亮挥泪斩杀,再也没有机会证明自己了。

三、诸葛亮太自信了在演义中,诸葛亮是一个多智近妖的人物,基本上是算无遗策,这也就注定诸葛亮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甚至有点自傲!刘备虽然是蜀汉皇帝,识人之能非常强,在蜀汉的威望也非常高,但是当他后期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后,诸葛亮对他的话语实际上是有些怀疑的。比如刘备说马谡不可重用,诸葛亮就有点怀疑,因为马谡的表现非常不错,诸葛亮并不认为他有何不妥,刘备这样说,倒是让诸葛亮认为刘备是不是有其他更深层次的意思?后来随着诸葛亮掌握蜀汉大权,平定南中,使得蜀汉国力恢复,诸葛亮在蜀汉的声望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地步,诸葛亮自身也越来越自信,对于自己的决策认为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选择重用马谡,因为他相信自己的眼光!

结语刘备临终前虽然说“马谡不可大用”,但诸葛亮实际上并没有听从,而为啥他不听呢,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蜀汉人才缺少,后继乏人,诸葛亮想要栽培出更多的人才,二是马谡确实是有真才实学的,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草包。三是随着诸葛亮的权位声势越来越大,他并不认同刘备的观点,他非常自信,认为自己的看法才是对的,他认为马谡是一个可造之材,所以可以大力栽培。不过马谡最终的表现倒是辜负了诸葛亮的期望,令人遗憾。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05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