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此人是刘邦最崇拜的偶像,一生为他做牛做马,最后却亲手毁灭了他

时尚小咖少 2023-09-17 12:14:07

导语:此人是刘邦最崇拜的偶像,一生为他做牛做马,最后却亲手毁灭了他

今天我们继续来谈一谈我国的古代历史。但是在介绍今天的主人公之前我们先来聊一聊关于偶像的问题。对今天的人来说拥有自己喜欢的偶像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说古人也有好多崇拜的偶像,那就是很新鲜的事情了,尤其是一个皇帝成为了某个人的粉丝,在历史上实属罕见。

而今天文章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大气完成的人物他就是开创汉朝基业的开国之君刘邦。我们看一看刘邦的一生,他是一个伟大的君王在我们的眼中。他好像什么事也慢半拍。但令人震惊的是它虽然慢却很好的踩在了节拍上。所以说他是一个十分优秀的人。当时秦始皇在位35年,因为嫌弃自己的咸阳宫殿太小了,所以开始了大兴土木的工程修建了历史上颇为着名的阿房宫。阿房宫工程浩大,当时秦朝的政府几乎把全国各地所有的农民全部征招起来为他修建阿房宫。

这些可怜的农民工全部被派往咸阳地区付尧业做苦力。而当时的刘邦就是泗水亭的亭长,同样也被派到了咸阳修建阿房宫可以说这个事件改变了刘邦的历史轨迹,对他来说意义重大,因为他终于看到了他心目中期盼已久的偶像,那就是秦始皇,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在出行的时候要求百姓在道路两旁瞻仰刘邦的非常幸运的目睹了当时盛大的仪仗队,还有那些保护在秦始皇身边的保镖警卫,从远处似乎看到了秦始皇的影子他感叹道男人就应该如此啊。

在随后的秦末大规模起义浪潮中,刘邦还是不甘心成为一个王,他的最终目的是要成为皇帝,可以说这是它的一个因素之一就是秦始皇,作为偶像早就根植于他的内心之中,所以他也想要和秦始皇一样君临天下。

看来这就是偶像的力量。看来秦始皇在他起兵以后的政治生涯中起到了十分重大的影响。并且在同一江山后,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并且维护了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系统成为了秦始皇的绝对粉丝。我想这也是刘邦对偶像的最好崇拜方式。

看了这篇文章,不知道大家有什么看法,可以在下方积极评论留言,如果你认同此观点,欢迎关注我们。每日更新实时热点消息。

(此文图片为网络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刘邦是无赖?英国史学家:历史最有远见的两个人,一个是刘邦,另一个是谁?

这位英国史学家叫汤因比,原话是: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凯萨,另一位便是创见大汉文明的刘邦。

但显然此问题没有完,因为还有三个疑问要破解。否则,根本你就搞不明白,他为何要这样说。

其一、刘邦是无赖吗?

在刘邦建立汉朝之前,也就是说,自夏朝开始到秦朝雄霸天下为终,是一种什么传承?答案很明确,用咱现代的话说,都是贵族的游戏。一个王朝起来了,又一个王朝倒下,权力全部在贵族间传承,这个没人反对吧?

再看刘邦这哥们呢,惨喽,泗水亭长,说他是村长也对,乡长也可以,反正这是刘邦起事前的官职。若追究到刘邦的老爸,那就更惨了。跟你我一样,都是大头百姓一枚。结果,刘邦开国大汉,一屁股坐在了一群“贵族”中间。敢问,这算不算历史无赖?当然算了!

但这个无赖,出现的好不好?当然好!给咱民族注入了一股子精神: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的豪言,刘邦完成!所以,无刘邦,陈胜必会成笑话。但有了刘邦的成功,陈胜就是“陈胜王”。这就是历史的残酷,成王败寇。

但历史如车轮,却有强大惯性,刘邦自然成了另类,遭到污名化!而“无赖”就是最好注解。

但当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四百年大汉天下过后,谁还敢再对刘邦叽叽哇哇?没人了!

就连残暴的石勒,也就是五胡乱华时期的一位所谓皇帝,他就说了: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意思就是说,我若遇到刘邦,就只配跟韩信、彭越等人,一起较量。

这就是刘邦,他的无赖,是因动了“贵族”的奶酪!实则若无刘邦,让项羽成功了,极有可能倒退回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就等于白费力气了,从这个角度来言,秦始皇应该跟刘邦喝一杯,两人共同推动了历史车轮的向前,奠定了咱大一统的天下。不至于跟如今的欧洲一样,一堆国家,至今还在为统一而奋斗。

其二、汤因比是谁?

这位老兄,被称为“近世以来,最牛的历史学家”。第一个喊出了,进入二十世纪后,西方文明会衰败。并提出了东方的儒学和大乘佛法,是解决二十一世纪,诸多社会问题的钥匙。

对他有了这个概念后,尤其看到他如此推崇咱华夏文明后,想必大家都很高兴。但笔者却持有谨慎乐观态度。

一则是,研究中国历史,你就必须掌握古汉语吧?因为再牛逼的翻译,也会掺杂主观情感在里面,不信大家瞅《道德经》,谁敢拍着胸脯说,我翻译的最正确?没人敢。

那么汤因比,又是如何研究中国历史的?靠二手翻译,还是亲自钻入中国的故纸堆?所以,他的这个结论,恐怕就是站在西方文明(历史)立场之上,得出来的。也就是说,如同西方文艺复兴时,欧洲思想家,凭空创造出一个“完美东方文明”,以此瓦解当前的“枷锁”。

大致应该是这么个道理。也许有人会问,你又不认识人家汤因比,你算哪根葱,敢质疑?别急,这就是第三个要解决的问题。

其三:为何是刘邦和凯撒?

汤因比言称,刘邦和凯撒,是(人类)历史上最牛的两位。刘邦咱中国人都熟悉,凯撒呢?笔者虽不熟悉,却知道他缔造了西方的骄傲:罗马帝国。

而罗马帝国又跟大汉王朝,属于同一历史时期。在古代被称为“大秦”。当年东汉的班固,就曾想去接触罗马帝国,但没能成功。

罗马帝国,至今都是西方历史的骄傲。比如,为何欧洲有“千年黑暗的中世纪”之说?因为西罗马帝国灭亡了!也就说,西罗马帝王灭亡,使得欧洲失去了“灯塔”。

还如,为何欧洲总跟俄罗斯不对付?有一种原因就是,沙皇就是凯撒的意思。在东罗马帝国被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灭亡后。俄罗斯便认为,自己是东罗马的继承人!也就是说,俄罗斯抢走了“凯撒”,欧洲却根本不同意!(罗马分裂为东、西罗马,而东罗马又叫“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帝国灭亡。)

可西汉灭亡后,东汉又重生了——东西方的历史,在此刻,在汤因比眼中,分叉了!

欧洲,根本无法忘记罗马帝国(凯撒),因此汤因比才有了这个判断!

实则在中国人眼中,别说刘邦了,任何一个开国雄主,都可以跟凯撒,哥俩好啊,喝一杯啊,对不对——没办法,欧洲就这么一位凯撒,中国却好多开国雄主。

这就是笔者质疑汤因比的原因。当然,仅仅是一种质疑,并在回答问题的同时,也算为读者开拓一下思路,权当抛砖引玉了。





汉高帝十年至十一年公元前197至196年

第五节刺要一根一根拔韩信被废了楚王之后困在长安好几年,不安分的他开始谋划反事,这一年终于动手了,他挑中押赌注的那个人叫陈_。
陈_也是一个当初跟着刘邦打天下的将领,来历有些诡异,谁都不知道他是从哪儿来的,司马迁在史记里很无奈的说他:不知始所以得从,就是不知道最初是怎么跟上刘邦的。
不管来历吧,从一些史实上可以看出,刘邦还是比较相信他打仗的能力的。在韩王信不堪匈奴的骚扰投降叛国之后,刘邦派他去当赵国的丞相,总领北方赵国和代国的军队。
此时的赵王和代王都是刘邦的儿子,年龄还小都留在长安,没有去坐镇北方,所以赵国代国的丞相就和坐镇一方的诸侯没有区别,不知陈_和成安君陈馀有没有什么关系,都姓陈而且都曾经监管赵代。
在这种危机的时候,刘邦让陈_去总领北方的军事可见对他的信任。
只可惜,陈_本不是个值得信任的人。
在陈_离开长安的时候,韩信专门去送行,对他说:你此次出兵,掌握的天下最精良的士兵,陛下多疑,即使再信任你,在经过旁边小人再三的进谗之后也会怀疑你,三年之内必定要夺你的兵权。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如果你愿意,我给你在长安做内应,到时候一起造反。
韩信的本事是天下人公认的,本就不是老实人的陈_就这样和韩信暗自结成联盟,奔赴前线。
陈_和刘邦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拥有同一个偶像:当年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
陈_到了北方之后开始学魏无忌豢养死士,他路过赵国的时候宾客从者千余人,全城都震动。
其实想想陈_也有点儿傻,刘邦这么担心江山不安稳,聪明人如萧何张良恨不得自己把自己的影响力破坏小来防止刘邦的猜忌,他居然还如此高调行事,生怕不成为刘邦的眼中钉,简直是找死。
刘邦很快就开始关注陈_的行为,最终觉得已经不可以把他再放在外面了,就趁着太上皇殡天的时候,召他回来。
此时陈_已经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如果回长安必没有好下场,就索性造反,开始劫掠赵、代两地,自称代王。
刘邦再度御驾亲征,打到邯郸的时候,他大喜说:陈_这小子不据守邯郸,却想靠漳水来防守,我终于知道他的无能了。
后来刘邦又听说,陈_手下有好多部下都是商人出身,便让部下花大量的黄金去收买他们,果然大有收获,很多都来投降。
如此几番打击之后,陈_的部队很快就开始进入溃败的节奏,但是远在长安的韩信却没有那么消息灵通,依然按照当时的约定,在陈_造反之后,开始有所行动。
韩信计划动用家臣去制作假的诏书,然后赦免官方有罪的工匠和奴隶,发动他们袭击吕后和太子。韩信门下的一个被他囚禁起来的门客暗中把消息透露给了自己的弟弟,这个门客的弟弟为了救哥哥就告密到了吕后处。
吕后处变不惊,没有马上声张,想把韩信单独找来抓住,后来又考虑如果是自己去召他,有可能韩信会有所警觉而不来,便叫来了萧何。
当年韩信离开项王来投奔刘邦但却得不到重用,在逃亡之际是萧何放下一切把他追了回来,强力推荐给刘邦,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美谈,所以韩信对于萧何一直都是敬重的。
萧何骗韩信说高帝已经平反归来,让群臣都进宫庆贺,韩信见是萧何让他去的,便也没有多疑,径自去了,谁知这一去就是进了鬼门关。
韩信一进长乐宫,便被吕后事先准备的武士抓住当场斩了。吕后也是够狠,又赶尽杀绝的诛尽了韩信三族。一代英豪就这样死在了一个女人手中,在临死前他再后悔当初没有听蒯彻的话也没有用了,光会打仗而不懂政治,只能是这种下场。
所谓韩信一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初是萧何的力荐成就了一代将星韩信,最后也是萧何的诡计亲手把自己打造的一代将星送上了断头台。
刘邦在平定了陈_的叛乱之后,返回长安,在路上接到好消息,投降匈奴的韩王信被汉军一名将领杀了,斩下首级。
而在回长安之后刘邦又知道淮阴侯韩信也死了,一时间两个韩信同时归天,他也是悲喜交加,感慨万千。
虽然说一直的心头大患终于解决,但这毕竟也是当年随自己打江山的老兄弟,看着他们一个个的离去,刘邦心里也不好受。他会想到,当这帮兄弟都走了的时候,当心头大患都除了的时候,自己的生命也就差不多要走的尽头了。
经过了陈_的教训,刘邦再也不敢让外人去北方带兵了。刚好这个时候自己不太喜欢的儿子刘恒主动提出要去做代王,镇守北方,他便很高兴的准了。
这个代王刘恒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刘恒很聪明,他的母亲薄夫人也很聪明。一直不受宠的母子与其待在长安忍受吕后的欺凌,天天担心受怕,还不如自己去封国享清福。
代国这种边郡要地一是没人抢,不用担心遭人记恨;二是事关边防大事,吕后哪天真翻脸也不敢随便动他们。
刘恒的决定是否正确,自有后来的历史做验证。
公元前196年,刘邦60岁,日益感觉到身体不适的他,加快了整治异姓王的脚步。
此时八大异姓王已经解决了一半,燕王臧荼、两个韩信、赵王都已经或死或贬,下一个是谁?衡山王吴芮实在太小没工夫理他、燕王卢绾是自己人也不多想,那就只有梁王彭越和淮南王英布这两根刺了。
首先从彭越开始。
去年刘邦攻打陈_的时候,曾经下令让彭越亲自带兵来参与,这对于彭越来说是个两难的选择。如果彭越亲自带兵参与很可能直接就像韩信一样被刘邦随便找个理由抓了,但是如果不去,又会给刘邦落下口实,有了正式找他麻烦的理由。
几经思考之后,最终彭越还是没有去,自称生病,只是派了个将军带兵去邯郸。
刘邦有了理由,立刻派使者去梁国斥责彭越。彭越害怕了,居然一时犯了糊涂想亲自入朝谢罪,最后被一个手下劝住,那个手下说:您当初不去见皇上,收到责罚之后才去,肯定会被擒的,不如顺势就发兵反了吧。彭越还没有下定决心要反,但是也就此没有去长安谢罪。
彭越和手下的这段对话恰好被另一个手下听到,此人马上跑到了长安告密,说彭越要谋反。刘邦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没有任何犹豫马上发兵突袭彭越,趁他没有防备之时就解决了战斗,把他抓住囚禁在了洛阳。
年事已高的刘邦也算是动了恻隐之心,虽然判定彭越已经有了谋反的迹象,但是也不想杀他,只是把他贬为了庶民发配到蜀郡去。在彭越从洛阳往西押送的途中,恰巧在郑地遇见了吕后从长安来,他就向吕后哭诉,说自己无罪,希望能够回故乡昌邑居住。吕后一口答应,带着彭越一起开始反向往东走。
谁知最毒妇人心,吕后到了洛阳之后不但没有向刘邦求情,反而给刘邦说:彭越是个英雄,流放到蜀地是自留后患,不如直接杀了。
非但如此,这个狠毒的女人甚至还指示彭越门下的一个门客再次指控彭越谋反。
这次刘邦也没有再手下留情,直接批准了吕后的做法,杀光彭越三族,还割下他的首级在洛阳示众,并且说:谁来收敛尸体,一律逮捕。
越是这样说,还越是有人来给彭越收尸,这个人是彭越手下梁国的一个大夫,叫栾布。
栾布不但给彭越收尸,还当着刘邦的面大夸了一通彭越当年在楚汉之争时的功劳,说当年刘邦兵败彭城,多亏了彭越在楚国后方的活动才让项王无法追击。
栾布说的句句实情,他的胆量也让刘邦钦佩,所以就没有追究他的罪,反而给他调回了长安来任职。而栾布也没有辜负刘邦的期望,在后来七国之乱的时候老当益壮,立下了不小的战功。
在解决完彭越后同年的五月,南越国的赵佗正式向刘邦称藩。
所谓的南越大概就是现在的广东一带,秦朝的时候就已经列入了中国的版图,赵佗是秦二世派过去的地方官。由于距离实在太远,那个时候这么南的地方又比较落后,基本上被认为是蛮荒之地,所以秦朝对其的管辖力度非常小。
地处偏远的南越没有被秦末的农民起义大潮还有刘邦项王的争霸所波及,赵佗见秦朝已灭就顺势称王,自己做了南越王。
到了此时天下大定,刘邦觉得没有必要专门兴师动众去攻打这么遥远偏僻的地方,也确实可能是已经没有那个能力了,就派书生陆贾去说服赵佗称藩,省的他闹事。陆贾这一去那是各种忽悠,既捧的赵佗不亦乐乎,说他比萧何张良韩信这所谓的三杰还要厉害,又不失大汉的威风,说刘邦是三皇五帝一般的千古圣君等等等等,最后居然真的就把赵佗给哄住了,向刘邦称臣。
刘邦非常高兴,马上下令封赵佗为南粤王。这种不用自己地盘就可以做的人情,刘邦是最喜欢的。
其实刘邦在怀疑各地诸侯王的时候也不是没有怀疑过身边的人,他最忌惮的就是萧何。
后面我们要说,秦汉的制度丞相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甚至可以某种程度上起到制衡君王的作用,萧何虽然从来没有表现过什么野心,但他位高权重,又长期治理关中,所以在百姓中的威望太高了,比任何人都高,高过韩信,高过张良,甚至高过刘邦。
因为刘邦这些人一直都是在中原和项王打仗的,统一天下之后也很少在长安,经常出去平乱,只有萧何从刘邦还定三秦开始就一直治理关中,已经将近十年的时间,自然是无人可比。
如此一来刘邦有些不高兴了,自己出生入死在外面打仗,结果却不如你一直躲在家里的萧何威望高,眼看萧何也要发生和韩信一样飞鸟尽良弓藏的悲剧的时候,萧何自己敏锐的发现了这点。聪明的他开始了自毁和自污,以此来保全自己。
那么多年萧何一直矜矜业业,为官清廉,可这时候却开始选择主动贪污,而且还非常张扬的贪污,实际上没有贪多少,可搞的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贪污了,很多百姓气不过,把他告到了刘邦那儿。
刘邦自然是要训斥萧何,并且处罚萧何的,但他的心里却很高兴,因为他明白这样一来萧何就不再是他的眼中钉了,于是也就随便罚了罚萧何,没有撤他的丞相职务,还让他继续做着。
这辈子有萧何这样的人帮刘邦,实在是他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随后,刘邦的身体每况愈下,在解决完赵佗的事情后得了重病,谁都知道他已经没有多少时日了。
生病之后的刘邦不想见人,每天在宫中躲着,和当年的秦二世一样,甚至是周勃灌英这些最亲近的老乡都见不到他。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十几天,樊哙终于忍不住了,闯开宫门冲了进去,看到刘邦以一个太监为枕头独自躺在那儿,就哭道:陛下带领我们一起从沛、丰起事,平定天下,是何等的雄壮!现在天下安定了,您又是何等的疲惫!陛下重病,我们都恐慌,陛下不和我们商议国家大事,就只想和一个太监一起等死吗?难道陛下没有听说过赵高篡权的事吗?是啊,赵高当初就是趁着秦始皇重病的时候篡了权的啊,年迈的刘邦强撑着身子起来理政,度过了他注定不能安歇的晚年。
樊哙能说出这样的话估计又是别人教的,也只有他敢对刘邦这么乱来,搞不好这次还是张良,老桥段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04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