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诺曼利尔 2023-09-17 11:53:53

9月22日21时31分,迎“秋分”节气。

秋分:平分秋色

秋分时节,天气给人的感觉,两个字:爽、朗。

爽、朗,一个是爽,天气感觉清爽了;一个是朗,天空感觉明朗了。

于是,秋毫可以明察,秋水能够望穿。

董仲舒《春秋繁露》曰:“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被认为是昼夜均等,寒暑平衡的中间点,是“平分秋色”之时。但各地的温凉更迭大不相同。

秋分时节,北方已不是新凉,而是轻寒。而塞北秋分时已见初霜,“秋分前后有风霜”,所以“秋分送霜,催衣添装”。

对于江南而言,通常是“冷至春分,热至秋分”。南方往往依然暑热未消,还难以把每只秋老虎都关进笼子里。人们把这时的闷热天气,称为“木犀蒸”。闷热,都被说得如此文雅。为什么叫做“木犀蒸”呢?

木犀,曾是桂树的俗称。农历八月,雅称桂月,正是桂花飘香的时节。清代《清嘉录》:“俗称岩桂为木犀,有早晚两种。在秋分节开者,曰早桂;在寒露节开者,曰晚桂。将花之时,必有数日鏖热如溽暑,谓之木犀热。言蒸郁而始花也。”

在桂树即将开花的时候,常有一段时间像在锅里蒸的闷热天气,仿佛桂花是因闷热而开花。所以这样的天气便被称为“木犀蒸”。

古人认为,秋分是一个分界。

秋分之前暑有余热,所以秋燥还是温燥;秋分之后寒意渐浓,所以秋燥已是凉燥。因此过了秋分,需要多吃清新、温润之物。

《管子》:以夏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秋至,秋至而禾熟。《淮南子》:秋分蔈(biào,指草木零落)定而禾熟。

也就是说,收成多寡,年景好坏,不再是悬念,在秋分时节基本都有了定论。

吃下“定心丸”,人们便忙着收,忙着晒。“三春没有一秋忙,收到仓里才算粮”。然后趁着秋高气爽,晒粮食、晒干菜,晒盐、晒鱼干儿等等。

从前,收割、晾晒、归仓之后,还有一个民间习俗,“送秋牛”。

立春的时候是鞭春牛,劝耕。秋分的时候,是黄纸或红纸上印着节气农事以及农夫耕田的图样,制成“秋牛图”。送图的人,往往是民间最能说会唱之人。他们在“送秋牛”的过程中,说秋耕事项以及各种吉祥话儿,劝说大家不贻误时令。

这种习俗也被称为“说秋”。而“说秋”说得好的人被称为“秋官”。立春鞭春,秋分说秋,都是关于劝耕的习俗化的行为艺术。

秋分时节,虽然有了些许寒意,但我还是特别喜欢那句诗:“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夏天被热得昏沉沉的,也被热得特别烦躁。秋分时的一丝轻寒,恰好让人舒畅,恰好给人一种唤醒感,气温体现着一种恰到好处的分寸。

但再凉一点,便有了草木枯萎的肃杀之气,所以希望这样的天气不要来去匆匆,“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疏朗时节,快意秋分。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04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