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生于乱世,少时虽颠沛流离,但苦心读书,年纪轻轻就有一身好学问。
这好学问却不是白来的。
据记载,白居易天资聪颖,刻苦过人,每天勤奋读书写字,嘴皮读破生了浓疮,握笔的手指磨出了老茧,十几岁的年纪,头上白发丛生。
当然,现在像白居易的一样勤奋的学子并非没有,我读书时就碰到过这样的同学,刻苦勤奋,也是十几岁的年纪,头上白了一片,眼镜度数高达上千。
可今时不同往日。
一来读书要靠天分,倘若天赋不强,一味苦读只会适得其反。
二来教育环境早已不同,知识结构与古代差距很大,古代读书应试那一套早就落伍,新的时代得有新的读书方法。
说回白居易,他少时遭受战乱之苦,深知民间百姓不易,读书既为出人头地,又为解救苍生万民。
由于他背负理想,所以早早的就有求仕的打算。
十六岁那年,白居易就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准备出来做官造福一方。
这是白居易第一次到长安,在安徽小县城长大的他对都城十分向往。
这里不仅是唐朝的政治中心,也是唐朝的文化中心,天下名士聚集长安,诗词文章琳琅满目。
白居易梦想在这里一举成名。
趁着应举之机,他拿着自己的作品去游学拜访,向长安的名士讨教学问,也好为自己赚得文气。
名士顾况诗文盛传,他不仅在诗词文章上造诣颇深,于丹青一道亦有研究,又喜好收藏,所以每天前来结交拜访的人络绎不绝。
白居易到长安的贞元三年,顾况又被宰相李泌荐引入朝做官,担任着作佐郎(唐代为从六品官),一时间仕途得意,名气也随之更盛。
白居易也是在此种情况下拜访顾况,一来可以向顾况请教学问,二来可以结识顾况,得他引荐为出仕铺平道路。
哪料白居易虽成功拜访了顾况,却遭到了顾况的调侃。
原来白居易年纪轻轻,这年才十六岁,而顾况年逾花甲,又是有名的大诗人,看到后生小辈求名之心如此热切,不由想打击打击后生的气焰。
于是他看了看白居易的名字,用戏谑的眼神望着白居易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这句话的意思是,长安城的米价贵得要死,你小子想在这里出人头地,恐怕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情!
顾况果然是名士,才思敏捷,看到白居易的名字,就能瞬间以其中两个字为点,大开白居易的玩笑,压一压年轻人的风头。
白居易虽被调侃,但一点也不着恼,他对自己的学问非常自信,就请顾况看一看自己的作品。
顾况笑了笑,随意地翻开白居易的试卷,却是陡然一惊,脸上的笑容已消失得干干净净。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好个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才学如此,居亦何难啊!”
顾况收起轻视之心,心里已经对这个十六岁的少年十分认同。
看文不看人,文章写得好何须年纪显摆。
而年纪一大把文章写得烂,这种人也不会获得尊重。
于是白居易在长安一举成名,这首诗也传遍大街小巷。
有了顾况的推荐,长安更多的名士与白居易结交,对他的学识增长及求仕之路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03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