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地理环境决定后代帝王必定会掉入温柔乡南京地处江南,气候湿润,经济发达,文化先进。在一个地方待长了人就容易产生惰性。如果朱棣不取代朱允文,朱允文肯定不会迁都北京,那么在南京这种文化环绕、诗歌荟萃的温柔乡里,后代帝王必会越来越不思进取,必然会再出现陈后主、南唐后主那样的诗人、画家之类的帝王,天天风华雪月、醉生梦死。
宋朝的皇帝为什么不思进取,抛开其他因素我觉着与开封、杭州过于繁华有关,好日子过习惯了谁还去想过穷日子,切不说北宋还有过一段相对和平的环境,就是南宋在金兵压境大乱当前的环境下,朝廷君臣照样醉生梦死只管享受。
当然了每个朝代的京都都比较繁华,但南京不一样,南京过于靠江南,没有长安、洛阳那样靠近西北还能沾染上点胡人的豪爽之气,南京纯粹是温软之风,风流才子遍地,歌楼酒肆争鸣,十里秦淮河更是出名的红灯区,纯粹是温柔窝、风流乡。看看在南京定都的几个朝代,东吴、东晋、宋齐梁陈,以及后来的南唐,那一个传久远了。因此即使朱允文靠谱有作为,他的儿子、孙子就很难说了。
南京的地理位置不足以控全局
我国的地理位置是西北高、东南低,北方对南方有俯冲优势,而南方对则需要仰视,因此历史上大部分是北方统一南方,而南方北伐全胜的不多,除了朱元璋。南京地处江南,对南北、东北边关出事望尘莫及,而这两个方向偏偏是历朝历代的大敌所在。朱元璋在世时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并派太子朱标到西安、开封去实地考察,可朱标身子骨弱,回来后便得病死了。同时朱元璋在南京起家,不太愿意离开龙兴之地,加上岁数大了,折腾不起了。
在明初崛起之时,兵峰可直达西北,对长城一线的边关进行有效的控制,但随着国内稳定、惰性一起,朝臣们就会看不到敌人,政府运转效率便会出问题,往西北、东北运兵就会有困难。再加上江南文化先进,明清科举中举的大部分是江浙人,朱允文又是被江南大儒环绕,帝都所在地必然会形成巨大的江南利益集团,时间一长肯定会绑架朝廷,形成局布利益,导到全国出现不平衡,就象明朝未期的东林党一样。
蒙古大敌所在虽然朱元璋时代灭了元朝,并对蒙古进行深入打击,但蒙古势依然强大,朱棣登基后没几天便出蒙古入侵,无奈朱棣只好亲自上阵,长驻北京,南京让太子监国,朱棣更是五征漠北,但到了明英宗时位然遭土“木堡之变”的惨剧。
即使朱棣不反,但在朱允文削藩的大政下,朱棣朱权必然会离心离得,那在防御蒙古上就不会全力以赴。假设朱允文不削藩,朱棣朱权也会尽力守边关,但到了儿子辈孙子辈会出现啥变故也很难说。
明承宋制,实际上还是重文轻武那一套,在朱棣“天子守国门”的方针下,后代皇帝还能感受到压力,朝臣们为了身家性命还能尽心尽力做好长城一线的防御,那么朱允文及子孙们长期待在南京会怎么样?边关守备必然日渐疏散荒废,一旦蒙古入侵,必然守不住,那么就会打过北京进入中原,宋朝的历史便会重演。
总之,朱棣若是不取待朱允文,明朝在两三代后必会出现变局。若要想长久,就必须在朱允文及其子孙中出现二三个大有作为的明君,迁都北京保持大明发展的势头,才能长久的走下去。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02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