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丈夫不忠,她主动离婚,被迫与孩子分别,如今108岁,已儿孙满堂

诗词美文美句 2023-09-17 09:57:10

提起民国名媛,许多人想到的都是陆小曼、林徽因、凌书华、唐瑛等,在2017年,号称“上海滩最后名媛”的严幼韵逝世了,享年112岁,让大家不禁感叹,从此世上再无民国名媛。

其实严幼韵还有个侄女严仁美,也是风华绝代的民国名媛,如今的她已经108岁,优雅依旧,而她一生的经历,在那个时代堪称传奇!

-1-

1915年,严仁美出生于上海一个显赫的大家庭,曾祖父严信厚是李鸿章的幕僚,中国第一家银行的创始人之一,还创办了上海总商会,被称为宁波帮的“开山鼻祖”,祖父严子均以经营钱庄、银号为业,产业丰饶,为严家子孙攒下了丰厚的家底。

父亲严智多身为严家的长房长孙不但继承了严家祖上丰厚的财产,还迎娶了清末知名富商刘镛的孙女为妻,两人所生下的第一个孩子就是严仁美,可以说严仁美一生下来就是上流社会的千金小姐。

严仁美刚生下来时,并不是什么美人胚子,头上几乎没有头发,长得也是皱皱巴巴,母亲见女儿没有继承自己的美貌,也很是失望,幸好祖父觉得孙女长得乖巧可爱, 为她取了“仁美”一名,寄望她会越长越漂亮,严仁美长大后,也如祖父期待的那样,越来越漂亮!

在严仁美六岁时,母亲突然生病离世,外婆心疼她年幼丧母,便把她接到身边悉心照顾,还送她去了启秀女校读书,等到严仁美10岁时,又转校去了中西女中。

那是一所著名的贵族学校,严仁美性格开朗,热衷社交,在那里她结交了七个好闺蜜,每个都是豪门千金或名门闺秀,像民国财政次长张寿镛的女儿张涵芬、黄楚九的女儿黄惠宝等,她们还组成了名噪一时的“民国八人团”,严仁美除此之外,还跟孔祥熙的女儿孔令仪、张学良的夫人赵四小姐也都是闺中密友。

-2-

在严仁美14岁时,赵四小姐和张学良私奔的消息闹得满城风雨,赵父被气得登报跟女儿断绝了父女关系,结果没多久赵四小姐的哥哥就与严仁美的童年玩伴吴靖私奔了,这一连串的私奔事件,让严仁美的父亲觉得,这都是女孩子读书太多,惹出来的问题,不但不让严仁美跟吴靖来往,还不许严仁美再去学校念书。

但严仁美因为接受过新式教育,一心想上大学,将来成为一名独立的新女性,父亲便给她出了个难题,只要她门门功课90分以上,就让她继续读书,谁知道严仁美初三毕业考试,竟然考了个全年级第一。

顽固的父亲还是觉得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迟早都要嫁人的,刚好此时苏州富商马家人上门提亲,原来马家的儿子马冠良在严仁美姑姑严幼韵的婚礼上,一眼看中了当伴娘的严仁美,父亲觉得马家跟自己家也算门当户对,他也想让女儿赶紧嫁人收收心,就当场定下了这门婚事。

严仁美接受不了这种盲婚哑嫁的包办婚姻,于是开始绝食抗议,一连两天都米水未进,最终病倒了,父亲心疼女儿,就苦口婆心地劝她,这么做也是为了她好,最终父女俩各退一步,严仁美答应了这门婚事,父亲说服马家允许女儿嫁人后继续上学。


-3-

严仁美就这样与马冠良走进了结婚的礼堂,婚后没多久,严仁美就怀孕了,她只能中断学业,安心在家养胎。但严仁美也没有放弃学习和提升自己,她请了一位英国教师,来家中教自己英语,有时还会去英国人开的烹饪班,学做西式糕点,她觉得生命短暂,每天都不应该辜负。

但丈夫马冠良与她的三观格格不入,他就是个纨绔子弟,整天出入风月场所,每天身边都围绕着一群莺莺燕燕,过着奢侈享乐的生活!

严仁美在发现丈夫背叛自己后,就提出了离婚,她没有办法像那些旧式女子那样一辈子忍气吞声,对丈夫的越轨行为视而不见,这自然遭到了双方家长的强烈反对,婆家早就默许了儿子的浪荡行为,对此不以为然,却希望严仁美看在两人已经有了三个孩子的份上,不要离婚。

而严家也不支持女儿离婚,毕竟她有孩子,而且当时的女性离婚,哪怕是丈夫的过错,也会遭来很多非议和白眼。

严仁美见两家都不同意,只能向闺蜜们求援,这些出身名门望族的小姐们,都是独立女性,她们为严仁美四处奔走呼吁,最终三大家族都出面来干预,严仁美才成功离婚了,只是马、严两家都是大富之家,他们两人的离婚涉及到太多财产问题,光是离婚官司就打了好几年,而孩子们的抚养权也都被马家争取走了。

-4-

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许多富豪、权贵都逃离了上海,干妈盛关颐为了严仁美的安全考虑,就把租界的一栋房子留给她住,却没想到一个叫山本的日本官员,不但看上了这栋房子,更看上了美丽的严仁美,对她展开了狂热的追求,吓得严仁美闭门不出,但山本不停地纠缠着她,严仁美为了躲避山本,有了离开上海的打算,但她提出带孩子们离开上海时,却遭到马家人的反对,严仁美不知道怎么办时,严家人觉得只有严仁美尽快嫁人,才能打消山本的念想。

此时的严仁美离过婚,还生养过三个孩子,但严家始终是豪门富贵之家,严仁美也长得年轻貌美,想找一个丈夫也不是难事,最终找到了宁波富商李家的李祖敏结婚,李祖敏虽然是庶出,却为人低调有学问,毕业于光华大学经济系,自己经营一家火柴厂,也算是个不错的选择。

严仁美和李祖敏在家人的安排下见了面,两人相谈甚欢,甚至有了相见恨晚之感,结果两人很快就认定了对方是自己的终身伴侣,闪婚了。

结婚当天,李祖敏担心山本会来捣乱,就专门请了十多个保镖保护严仁美,幸好当天山本并没有来捣乱,婚礼举行得十分顺利,山本也在严仁美结婚后,不再纠缠她了。

-5-

婚后两人过着恩爱美满的生活,严仁美还为丈夫生下了一双儿女,一家四口其乐融融,但严仁美心中始终惦记着自己在马家的那三个孩子,为了争取孩子们的监护权,她跟马家一直在打官司,丈夫李祖敏也全力支持着她,可惜每次官司都以失败告终,直到解放后,严仁美才终于通过法律得到了三个孩子的监护权,严仁美总算和子女们团聚了。

直到20世纪末,丈夫李祖敏病逝,他们两个已经相依相伴走过了50多年的岁月,一直恩爱和谐,相濡以沫,这些都是严仁美当年勇于摆脱不幸婚姻的成果。

如今严仁美108岁依然在享受着生活,每天读书、看报、练字,她依然是那个积极向上,不愿意辜负时光的严仁美,很多人问她长寿的秘诀,她笑着说了两字:“心态”,果然心态好,人才可以活得长久,这位最美民国名媛,勇敢地活出了她自己最美的姿态。

宋美龄与蒋经国:貌合神离的母子关系,晚年“厮杀”都留了些体面

“人生真无常,连个招呼也没打就这么爽快地走了。”

1988年1月13日,年近91岁的宋美龄已经睡下了,侍卫轻轻走进来叫醒了她。

需要把年过90岁的宋美龄叫起来的事情,确实是一件大事,她的继子,蒋中正唯一的亲生儿子蒋经国,刚刚去世了。

宋美龄听到蒋经国的死讯后,沉吟了片刻,说出了这句“人生无常”的感慨。

蒋经国比宋美龄小13岁,两人作为继母和继子,几十年来相处起来多少有几分尴尬。

在蒋中正活着时,通过父亲的权威和丈夫的感性,两人尚且可以顶着孝道亲情的大旗和睦相处。

蒋中正死去之后,他们只能靠距离和礼貌,来缓和彼此之间毫无妥协余地的矛盾。

蒋经国和宋美龄为什么一辈子貌合神离,明明有无可调和的分歧,却最终没有撕破脸呢?

蒋经国生于1910年,他的生母是蒋中正的原配毛福梅。

毛福梅比蒋中正大5岁,与蒋中正是奉化同乡,家中还是当地望族,两人成亲时,蒋中正只有14岁。

洞房花烛夜,毛福梅是一个人度过,因为小丈夫抢累了炮仗,就跑去自家老娘床上睡觉,完全没理睬这个刚娶进门的陌生姑娘。

此后几年,毛福梅没过几天安稳日子,从1905年开始蒋中正就不断地东奔西跑,从不带毛福梅同行。

毛福梅就如同蒋中正祖屋中的一件器具,痴痴等在原地,通常要间隔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见丈夫一面。

因为这种聚少离多,毛福梅直到1910年成亲将近10年之后才给蒋家生下第一个孩子,就是蒋经国。

此时毛福梅28岁,因为丈夫冷落和常年离家,成亲之后一直没有怀孕。

不孕不育在封建时代,是一件让家门蒙羞的丑事,旁人才不会管夫妻长期分居的事实,只会在背后嚼舌,女性尤其要承担更多的压力。

毛福梅一直求神拜佛想要孩子,突然得偿所愿,真是大喜过望。

此时蒋中正不过23岁,和当年不知成人夫的意义一样,如今同样不知成人父该承担的责任。

虽然看到可爱的婴儿也有几分喜欢,但蒋中正才不想因为这小小男婴就放弃自己在外面的事业和红粉。

所以蒋经国不但是在母亲一个人的期盼中出生,也是在母亲一个人的关爱中长大,很长时间不知自己的爹到底几个鼻子几只眼。

整个童年,蒋经国都在母亲和祖母的身边快乐自由地玩耍,奔跑在乡间小路时,每次回头,都能看到母亲慈爱温暖的笑容。

大概是因为这份母子之间的牵绊太紧密,蒋经国竟然和毛福梅长得几乎一模一样,完全不像他陌生的父亲。

蒋经国和蒋中正站在一起时,仅从外貌而言,没人会想到两人是亲生父子,反倒是毫无血缘关系的次子蒋纬国和蒋中正长得颇为相似。

不知是不是这个缘故,蒋经国青少年时代,蒋中正和他的感情一直很生疏。

蒋经国12岁时,蒋中正不想让儿子也变成一个被母亲祖母过度溺爱的乡下小孩,所以送蒋经国去上海读书,让他和毛福梅分离。

毛福梅并不是无知愚昧的妇女,她虽然万般不舍,但也还是理解丈夫送儿子去接受更好教育的目的,所以忍痛送儿子出发。

小小年纪的蒋经国却还不能理解这种分别,他只知道自己被迫离开亲爱的母亲和祖母,宛如陌生人的父亲之后也没有亲自照顾他。

当时蒋中正正在忙于争权夺利,身边也有两个姨太太,并没有把从小没有相处过的长子留在身边。

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亲情也需要时间和沟通才能变得紧密深厚。

蒋中正和蒋经国这对父子从一开始就缺乏温暖的感情牵绊,只留伦理和利益把他们牢牢绑在一起。

蒋经国的性情天生内敛,所以虽然和父亲不亲密,但也没产生过强烈敌意,生疏而又客套的关系持续了好几年,直到他17岁时。

这一年,蒋中正让蒋经国见识了真正的残忍,无论是对民众还是对家人。

1927年,蒋中正身上发生了两件大事。

上半年他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了大量共产党人和无辜群众;下半年他为了迎娶宋美龄强行与原配毛福梅离婚。

对蒋经国而言,宋美龄不单纯是继母,也是让他亲生母亲成为“弃妇”的女人。

蒋中正和毛福梅长期分居,身边自然少不了女人,甚至在花街柳巷里染上过性病。

除了毛福梅,蒋中正还曾有姚冶诚和陈洁如两个妾,毛福梅对此都心知肚明,但封建思想禁锢之下,她也只能忍受这些不忠。

其实早在蒋中正把蒋经国从毛福梅身边带走那年,老蒋就开始了对宋美龄的疯狂追求。

宋美龄自幼就被家人送去美国接受教育,20岁才回国。

20世纪二十年代的宋家如日中天,除了几代积累的财富之外,家中子女、姻亲全都是民国各界响当当的人物。

出身奉化地主之家的蒋中正,万分羡慕宋氏家族的深厚根基和强大财力,更不要提宋美龄本人还是个优雅迷人的清秀佳人。

蒋中正在宋子文组织的舞会上初识宋美龄之后,就一见钟情,不顾自己已婚的身份进行热烈追求。

宋家上下对蒋中正的行动抱有三种态度,宋美龄的母亲宋夫人和宋庆龄都表示反对,大姐宋霭龄支持,其他人则是观望。

宋美龄算是顶尖的豪门闺秀,又是接受了完整新式教育的女性,一个有妇之夫嘴里说着追求她,但家中妻妾满满当当,难道打算让她当妾。

所以蒋中正的追求攻势虽猛,但诚意实在是值得玩味,宋家人里除了和蒋中正利益牵扯最多的宋霭龄之外,其他人都是不置可否。

至于宋美龄自己的心思,反倒是没人在意。

毕竟在封建思想还占据统治地位的民国,哪怕是宋家这样的家族,儿女婚事大多还是为家族牟利的“联姻”而非因爱结合。

宋美龄倒也没觉得什么委屈,她本来就是一个实用主义者。

蒋中正比她大10岁,教育以旧式教育和军事教育为主,无论出身背景还是个人喜好,两人完全没有相似之处。

如果是一对普通的男女,想必没有任何共同语言,但两人却在政治野心方面心有灵犀,都对自己的地位野心勃勃。

所以虽然有诸般不协,但关系也还是渐渐亲厚起来,到了1927年已经开始谈婚论嫁。

1927年的蒋中正已经手握重兵,靠屠杀和大炮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他觉得自身实力已经接近成熟,只需把宋家的声望财势再绑上自己的战车就所向无敌。

就在这一年,蒋中正正式向宋美龄求婚,女方的态度则是默认,但要取得家人的同意,而宋家对蒋中正提出一个要求。

那就是蒋中正必须把身边原有的妻妾都处理掉,一个也不能留。

这要求以女方家长的立场无可厚非,哪个正经人家愿意把女儿送去当妾。

蒋中正自然知道想娶宋美龄,必然要付出代价,打发其他女人算是最不值一提的事情,哪怕其中有嫁给他20多年生有长子的原配。

于是1927年的一天,蒋中正难得又回到了奉化祖宅。

此时他的母亲早已过世,儿子也正在外国留学,祖屋中只有一个憔悴的中年妇人操持家务,就是毛福梅。

这几年毛福梅更没多少机会见到蒋中正,突然看到丈夫归家不由得大喜,急忙要张罗给他做一桌家常菜。

蒋中正本来最喜欢吃毛福梅做的饭,毕竟那是和他母亲学会的手艺,是他一辈子都忘不掉的家乡味。

可是这一次蒋中正却不想给这个女人更多幻想,直截了当地提出了离婚的要求。

听到“离婚”二字,毛福梅大吃一惊,她早知蒋中正有其他女人,甚至有的妾室还来祖屋里拜见过。

但婆婆和族人都曾告诉她,作为蒋经国的母亲,又伺候婆婆养老送终,按照礼法,她绝对不会被休弃,就是蒋中正也不行。

正是因为这个保证,让毛福梅接受了“守活寡”的日子,忍受着和儿子的分离,任劳任怨地为蒋家服务。

谁知婆婆刚死没几年,蒋中正竟然说要离婚!

毛福梅坚决不同意离婚,她表示自己生有长子,奉养婆母,是合格的蒋家媳妇,蒋中正没有理由休掉她。

原来毛福梅还以为离婚就是古时候的休妻,自己既没犯“七出”之条,又符合“三不去”之例,蒋中正没理由休掉她。

这个一生都没尝过爱情滋味的女人,却不知此时已经有感情不和即可离婚的规矩,更别提变心的丈夫还有钱有势。

所以蒋中正根本也没和她多纠缠,看她坚决不同意,干脆绕过她直接要求时任奉化县长的徐之圭签了一纸离婚书,二十多年婚姻一笔勾销。

对这个结果毛福梅毫无办法,只能低头求蒋中正给她一条活路。

毕竟是生育了长子的发妻,蒋中正最终给毛福梅的安排是离婚不离家,她可以终身生活在奉化蒋家的祖宅里。

蒋中正就此如愿恢复“单身”,没几个月就迎娶了宋美龄。

毛福梅从此心如死灰,余生唯一的幸福就是和分离了十几年的儿子蒋经国重逢,虽然没多久之后,她就死在日寇的空袭中。

这个可怜的女人,好歹没有带着无法释怀的遗憾,走完自己悲剧的一生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在苏联漂泊了12年的蒋经国终于回到中国,不但见到了自己的母亲,也见到了父亲的新妻。

此时宋美龄和蒋中正已经成婚十年,她的娘家宋家、大姐的夫家孔家都成了蒋中正最亲密的同盟,掌握着民国军政财政诸多大权。

这时候的蒋经国经过异域十几年的磋磨,早已不是那个听到父亲恶行就拍案而起大义灭亲的热血少年。

虽然还未到而立之年,但蒋经国已经没有多少年轻人的意气风发,恭恭敬敬地行礼,唯唯诺诺地向父亲和继母问好。

望着十几年没见的儿子,蒋中正无奈又欣慰,无奈的是和这个儿子确实不亲,虽然血浓于水,但从没培养过的感情也难以说有就有。

欣慰的是儿子到底还是好好活着,并且看起来已经对自己完全顺从,那么蒋家的大业终于也是后继有人。

毕竟蒋中正这时候已经年过半百,宋美龄也是不惑之年,蒋中正一生女人无数,到最后竟然只有毛福梅生下了他唯一的儿子。

宋美龄仔细打量着这个陌生的年轻人,他和丈夫长得一点也不像,五官相貌和那个她只见过几面的“前妻”如出一辙。

看似温和无害,实际上却暗藏着固执和坚韧。

看着蒋中正故作威严,但却藏不住的喜气,宋美龄没有说什么。

当确定自己不可能为蒋中正生下孩子之后,她已经明白,对她和她的亲族言听计从的丈夫,必然会有件大事无论如何不可能随他们心愿。

那就是蒋中正的继承人人选。

无论宋家、孔家或者其他权贵有什么打算,在蒋经国全须全尾回到蒋中正身边那一刻,十来年的盘算全都落空。

无论父子之间曾经有怎样的矛盾,无论相处起来多么生疏别扭,蒋中正也还是会把他的一切留给这唯一的亲生骨肉。

蒋中正也确实如宋美龄所料,自此之后,开足马力给蒋经国铺路,向自己盟友和部署无声地宣告:他的继承人回来了。

“空降”对任何利益体来说都是打破平衡的因素,更别提“蒋家王朝”本来就是依附于外国列强和封建财阀身上的暴发户。

蒋经国虽然作为“大公子”,其“空降”资格无人敢置喙,但既得利益者们也不肯轻易交出手中的蛋糕。

于是蒋经国处处遭遇掣肘,他的理想抱负也在那些看不见的“围墙”之下步步退让,终于和他父亲一起作为失败者逃亡到了一个小岛上。

在整个过程中,蒋经国明白父亲虽然看起来高高在上,但实际上也不过就是旁人手中的棋子,而持棋的手中就有他的好“继母”宋美龄。

当年捆绑住蒋经国手脚的那些无形“力量”背后,也有这位优雅迷人继母的影子。

蒋中正生命的最后二十几年,仿佛要补偿之前几十年的冷落生疏,他和儿子蒋经国的关系异常亲密。

与此同时,蒋中正也竭力想在蒋经国和宋美龄之间建立起更深厚也更真挚的 情感 纽带。

蒋中正甚至假冒宋美龄的语气,发信给蒋经国嘘寒问暖。

对于老蒋的努力,蒋经国和宋美龄都心中有数,他们也相当有默契的配合演出,人前始终表现得亲和有礼,似乎真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看到家庭内部如此“和谐”,蒋中正满意了,虽然快到生命尽头时他还放心不下这对“母子”,希望他们能好好相处。

老蒋也清楚,两人唯一的共同交集就是自己,一旦他死去,儿子和爱妻背后不同的势力必然还有一战,若是两败俱伤,那可真要死不瞑目。

事情和蒋中正预料的差不多,在他死去之后,蒋经国和宋美龄就进行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宫斗”,最终以宋美龄退居美国宣告收场。

虽然如此,老蒋也还是该感动欣慰,毕竟儿子老婆都看在他尸骨未寒的面子上,留下了最后的体面,没有直接对决,只让旁人代劳。

虽然手下人撕得死去活来,但不到半年,宋美龄就举起了白旗,看到继母投降,蒋经国也没有赶尽杀绝。

反倒是在宋美龄退走美国时,客客气气的送行,并且之后从没断了宋美龄的津贴,也常常写信请安问候,挑不出一点毛病。

就如他那知书达理,礼数上不会有一点瑕疵的生母。

十几年后,蒋经国重病时宋美龄从美国回来探望,两人再见时竟然真有几分难以言表的不舍,直到蒋经国1988年1月13日病故。

这对貌合神离的继母继子,无论水面下有过怎样的厮杀,也互相毁了对方怎样的梦想,但最终还是用距离和礼数维持住了最后的体面。

如此而已,仅此而已。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01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