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朱元璋能当上皇帝,你看他给后代写的《皇明祖训》说的啥?
前言:
提到朱元璋,很多人都称赞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年少贫困的朱元璋,从小便出家,14岁那年在地主家放牛,但却因为偷了地主家的牛而遭到了毒打,也因此导致他去做了和尚,而红巾军起义之后,他便投入了郭子兴的部下抗元,初期他英勇善战,并且得到了郭子兴的好评,后来慢慢壮大之后,他成为了南方起义的首领,并且与当时刘福通以及韩林儿等人并肩作战开始驱逐元人,复兴中华,很快那个时期的刘福通以及韩林儿都被打败,走投无路之下,韩林儿投奔朱元璋。
而张士诚则打了韩的地盘,此时的陈友谅开始攻打南昌,没有打应天,朱元璋才出兵救了韩林儿,一是为了挟持天子小明王令诸侯,二是为了打压张士诚的地盘,三则是为了驱逐元人,四则是为了减少一个敌人,他的谋略非常过人,所以便因此统一天下。
这一路走来相当不易,而其中艰辛也只有朱元璋自己清楚,在此之后,68岁的明太祖朱元璋呕心沥血写出了一本《皇明祖训》用来训诫自己的子孙,为大明王朝立下规矩,并严格要求以后的皇帝大臣以及藩王,必须遵守并且不准更改,如今即便细细研读这本《皇明祖训》,仍旧让人觉得朱元璋的智慧和霸气,那么其中都写了什么呢?
皇明祖训大体内容
皇明祖训中共分为13章节,其中首章前三款分别描述了禁用酷刑,禁立丞相,以及对一些王孙贵族的处罚,第二节约不允许浪费,第三对祭祀有严格规定,第四告诉后代谨慎出行,第五告诫帝王谨慎国政,第六对各个亲王的礼仪等,第七对法律有严格规定,第八不允许皇后摄政,第九讲述了宫内职位的设定,第十对于职位规定,第十一规定了兵卫的用途和派遣方式,第十二规定了各个宫中和王爷的供给。第十三规定了物料支出等费用问题。从以上可以看出,朱元璋心思缜密,考虑周全,撰写的皇明祖训内容面面俱到。
为什么要写这本皇明祖训?
其实朱元璋撰写这本皇明祖训的原因非常简单,朱元璋历经南北攻打天下,其中辛苦自然有很多,而朱元璋的节俭也是在历代君王中登峰造极的,即便是在称帝之后,他在应天修建完工之时,也只要求坚固耐用却不求华丽,并且还让人在墙壁上画了很多历史故事来提醒自己,可以见得朱元璋虽然没有什么学识,但是对于治国和为人方面是颇有自己见解的,据传他每天的早饭只用蔬菜外加一块豆腐,而且所用床上没有金龙,这是历代皇帝不能匹敌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朱元璋才会告诫自己的子孙要懂得节俭,而这本书中也蕴含了朱元璋多年来的心血,所以他也严厉告诉子孙,称我都已经替你们考虑周全了,你们不用傻小聪明照着做就行,并且一个字不能改都给我记住了,这种自信是世界无人能敌的,所以由此能够看出朱元璋的这本皇明祖训和他人生的成功是分不开的。
总结:
这个《皇明祖训》正与朱元璋一样,在历史上颇有争议,一代君王的好坏总是有褒有贬,所以他所创造的这本书也是如此,但不管怎样,大明的皇帝却无一孬种,也能够看出朱元璋的这本皇明祖训,应该对他的子孙后代也是有相对应的启迪效果的。
朱元璋称帝后,决定给后代聘请最好的老师、创造一流的学习环境。他亲任校长兼德育老师,说:育人最重要的是正心,心正了,什么事都好办,否则私心杂念便会乘虚而入。为此,他亲手编写了《皇明祖训》《大诰》等教材。
在硬件设施上,朱元璋一改勤俭节约的作风,不惜花重金在宫中修建大本堂,搜集古今典籍存放其中,以供皇子在此读书学习。他还聘请天下名师,比如宋濂在元代就是很有名望的大儒,詹同与陶凯等人是当时著名的翰林书生。此外,他还让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开国功臣悉心辅导,前后十余年间向诸皇子讲解“四书五经”,教授治国理政之道。
朱元璋曾说:“人有精金必求良冶而范之,有美玉必求良工而琢之。至于子弟,有美质而不求明师教之,岂爱子弟之不如金玉邪?”同时告诫老师要做榜样,要因材施教,“盖师所以模范小学者,使之成器,因其才力,各俾造就。”
孩子的思想很单纯,易受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朱元璋懂这个道理,所以特地挑选一批学霸到大本堂伴读,后来又让一些开国元勋的子弟加入伴读行列。朱元璋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到大本堂与师生谈经论道、赋诗填词,交流学习心得。
在尊师重教方面,朱元璋更是以身作则。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对刘崧爱岗敬业的精神大为赞赏,通知各部有关人员:刘老师来了不用通报,随时可以见朕。刘崧自此更加尽心尽力,直到累倒在讲台上,朱元璋亲自为他写了悼词。
一些老师名气大,脾气也大,对学生的管教相当严厉。有位著名儒士叫李稀颜,如有学生上课调皮捣蛋、偷懒或冒犯老师,他就用戒尺敲他们的脑门。即使当了“皇二代”的老师,他依旧改不了这个习惯,有的皇子实在太调皮,挨打次数多了,脑袋上难免痕迹斑斑。
朱元璋看见自然心疼,暴脾气一上来就要治李稀颜的罪。马皇后从旁劝道:“李稀颜以圣人之道教导孩子,你发什么脾气?”一句话提醒了朱元璋,他非但没责怪李稀颜,还升了他的职。
朱元璋不想把儿子培养成温室里的花朵,他要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皇子一到18岁就要去藩地经受锻炼。从洪武十年起,他就让太子朱标尝试处理政事,下令政事要先交到太子处,然后再向他奏闻。从次年开始,他陆续让诸皇子到封地就藩。从洪武二十三年始,他试着把兵权交给诸皇子,让他们领兵打仗。
朱元璋就是要让成年皇子在实战中管理部队,提高军事指挥能力,从而在政治、军事上取代之前由他人掌控的局面,真正实现“朱家天下”。只是他没想到,他的教育方式最终坑了孙子,成就了儿子。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01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7首岁月诗词,再读才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