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原创马谡失街亭谁的责任最大 至少三人可守街亭,诸葛亮为何不用

小天说历史 2023-09-17 09:11:14

马谡失街亭,最大的过错方是诸葛亮,而马谡也要付主要责任。诸葛亮明知道街亭虽小,却是汉中咽喉,关系到北伐的进展,此地既无城池可守,又无天险阻拦,防守极难。这等重要的位置,需要一名擅长守城的将领前往。

可诸葛亮却派了马谡去,这个任命在事前,明眼人都能看出不合适,诸葛亮自己也觉得不妥,再三提醒,甚至让马谡立下军令状。可马谡觉得自己才能了得,有轻视司马懿和张郃之心,大军对敌时才知统军之难,更无驭下的能力,最后才导致惨败。

马谡在山上看时,只见魏兵漫山遍野,旌旗队伍,甚是严整。蜀兵见之,尽皆丧胆,不敢下山。马谡将红旗招动,军将你我相推,无一人敢动。以下依据相关资料做简要分析。

为什么说街亭失守是诸葛亮的错?我认为有如下原因:

一、主帅应知人善用,街亭的重要性,一定要放适合的人。

街亭这么重要的位置,如果放不合适的人,会令整个北伐功亏一篑。诸葛亮明知道这一点,就不应该当着将士的面询问谁愿意去,而应该直接指派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将领,这也是诸葛亮作为主帅应该把好的关。

这样就不会给马谡制造机会,让他有请求的可能,而街亭也能守得住,蜀军粮草就不会被截断。马谡就算有心前往,根本就没机会开口,也只能在心中哀叹。

若是一位守城的大将前往,街亭就能守住,就能拖住魏军,令其无法增援陇右。诸葛亮也能安心攻取陇右余下二郡,更有时间整军新城,使陇右完全归蜀国所有。

待大事已定,魏军即使攻破街亭,也无办法从诸葛亮手中抢回陇右,而且还不一定能攻破街亭,蜀军北伐就有了的成果,夺取长安就有望了。若没有诸葛亮给马谡机会,街亭也不会丢失,这是诸葛亮之过。

二、马谡并无实战经验,把街亭交给他,完全无保障。

马谡熟读兵书,也有谋略,前有南蛮攻心之策,后有离间司马懿之计,都对蜀国有大用,是一位难得可贵的谋臣。

但马谡在军事上有一弱点,他北伐之前只是出谋划策,并无实战经验。与魏国的夏侯楙是一路货色,嘴上能跑火车,开口就是我熟读兵书,却不曾经战,不知道战争与兵书的差别,还敢傲视群雄,未战先娇,必败无疑。

谡曰:“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孔明曰:“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张郃,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谡曰:“休道司马懿、张郃,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若有差失,乞斩全家。”

若是诸葛想用马谡,应从小战上慢慢磨练他。让他指挥几场不那么重要的战争,与将士共同迎敌,见识战场的瞬息万变,若他能对战争的走势了如指掌,指挥得当,才堪大用,才能把街亭这么重要的位置交给他。

诸葛亮用一位无带兵经验的人守街亭,完全是在冒险,会让街亭的命运无法预料。若是没有其他的选择,不得已为之,还情有可原。明明有选择,却还用马谡,诸葛亮这是冒险,致北伐于危境。所以,丢失街亭,马谡罪有应得,诸葛亮却占主要责任。

三、诸葛亮不知马谡心性,识人不明,葬送北伐良机。

诸葛亮与马谡,性情相投,常在一起探讨国家大事,诸葛亮喜其才,两人情若父子。先帝刘备早看出马谡言过其实,诸葛亮不顾刘备临终前的告诫,一直留马谡在身边大用。

先主谓孔明曰:“丞相观马谡之才何如?”孔明曰:“此人亦当世之英才也。”先主曰:“不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

马谡对诸葛亮常有建言,特别是南蛮攻心策和离间司马懿之计,令诸葛亮对他高看一眼。所以马谡主动说要去守街亭,诸葛亮虽觉得不妥,但还是答应了。若是换了其他人去求,诸葛亮不一定会答应。

谁知马谡一到街亭,就不听诸葛亮对他的诸多告诫,先是嘲笑诸葛亮多心,说魏军不会来,就要安营下寨山上。王平劝他在五路总口扎营,屯兵当道,以阻挡魏军前进,给诸葛亮多争取一些时间,马谡根本就不听。

这时即使山民告诉他们,魏兵已经来了,马谡仍坚持己见,令大军扎寨山上。王平无法,只能和马谡分军,自行离山十里扎寨。

由此可看出,马谡的心性狡黠,刚愎自用,并不是一个合格将领,上不听诸葛亮的命令,下不听王平的谏言,还未打仗,就与大将闹翻,屡犯行军大忌,必败无疑。

就这一点,诸葛亮要负主要责任,用人不察,他根本不知马谡的本性,恭而不尊,听而不用,而且还把他放在街亭如此重要的位置,才致使街亭这么容易失守,北伐功败垂成。

有三人能守街亭,观蜀国将领,我以为就是魏延、王平和姜维。他三人各有特点,都应该能守街亭。

魏延:魏延把守汉中十年,对守城有自己一套完整的策略,以大将之身,抵挡张郃,应该完全没有问题。况且诸葛亮本来就有心派他去守街亭,只因马谡一再相求,诸葛亮才放弃。但还是派魏延驻守在街亭之后,只是因马谡败得太快,魏延也无能为力。

王平:王平擅长守城,从他与马谡分兵后,他能带这支队伍支援马谡,后因与张郃交战不敌,还能带整军完整退出战斗,由此可见,王平治军严整,若是他领军,街亭扎寨会更占地利,他守街亭没有问题。

姜维:姜维虽是新降,但个人能力卓越,且颇有计谋,守城没问题。最重要的是他听诸葛亮的话,若他领军,必按诸葛亮所说,驻扎五道路路口,即使张郃倾力攻寨,姜维也能守得住。

蜀国明明有更合适的将领守街亭,为何诸葛亮不用?我认为是诸葛亮太相信马谡的才能,在马谡的一再请战之下,心软给了马谡机会。北伐之败,皆因诸葛亮心软,用人不察,致使街亭丢失,粮草被截,北伐大军不得不退回汉中。

马谡对不起诸葛亮的信任,刚愎自用,弃有利的地形不用,取高山绝地,让魏军一举围寨。他丢失街亭,是他咎由自取,令蜀军失了大好局势。

他最后军败被斩,一条命也抵不了蜀军的败绩,他这一生也将活在无谋的定论里,又重新刷新了纸上谈兵,命运无常,可叹!

你是如何看待马谡失街亭的?

如果诸葛亮不用马谡守街亭,应该用谁呢?

诸葛亮如果不用马谡守街亭的话,最合适的人选是王平。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因为马谡违背他的命令,没有守在街亭路口,而是率军上山驻守。结果被张郃切断水源,手下兵马溃散,导致街亭失守,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而诸葛亮之所以让马谡去守街亭,一方面是因为夷陵之战以后蜀汉损失惨重,人才匮乏。诸葛亮有意借此历练马谡,以备以后大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第一次北伐时虽然进展顺利,连夺天水、安定、南安三郡。但是这只是因为诸葛亮打了魏国一个出其不意,又用赵云引来了魏军主力才采取得的成果,并非蜀军真实实力的体现。

实际上就在街亭之战发生以前,蜀军曾经进攻拒绝投降的陇西郡。结果被陇西郡太守游楚率军击退。此外雍州太守郭淮率领雍州魏军主力退守上邽,凉州刺史徐邈也派遣凉州魏军南下,向发生叛乱响应蜀军的南安发起进攻。

所以在街亭之战发生时,蜀军在陇右还有很多敌人。如果不尽快平定陇右,那么即使守住街亭,蜀军还是将陷入两面受敌的窘境。一旦曹真击败赵云,魏军主力赶来,蜀军还是难逃失败的命运。

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张郃统帅只是魏军援兵的先头部队,兵力不会太多。魏延、吴懿等老将显然不能浪费在守街亭这种难度不大的任务上,而是留在陇右尽快消灭魏军抵抗力量。

既然魏延等人不能派,那么王平无疑是最佳人选。

王平在《三国演义》里名声不显,不过正史上却是一员非常出色的将领。在街亭之战时,王平只是马谡的副手。他在马谡战败以后以疑兵计吓退张郃,避免了蜀军更大的损失。在卤城之战时,王平又坚守营寨,牵制住了张郃,为诸葛亮击败司马懿创造了条件。在曹爽伐蜀时,王平又主动出击,以劣势兵力守住隘口,挡住了魏军前进之路,让魏军无法展开兵力,坚持到了蜀军援兵赶到。

显然王平是一位非常善于防守作战的将领,而且还很擅长对付张郃。把他放在街亭足以挡住张郃,再合适不过了。

街亭如此重要,为什么诸葛亮不亲自镇守?

诸葛亮不去街亭的原因是诸葛亮自己是主帅,当然没有办法做的面面俱到,他需要在军中负责各个战线的指挥调度,自然就没有办法镇守街亭,而选择马谡镇守街亭其实是街亭这个地方的特点以及诸葛亮过于自负导致的,很明显街亭这个地方就是易守难攻。

而且诸葛亮知道街亭的重要性,也分析街亭这场仗该怎么打了,诸葛亮当时任用马谡的时候也千叮咛万嘱咐告诉过马谡怎么布局了,并且还已经命令王平当副将了,让王平监督马谡。

可以说诸葛亮已经做得很到位了,但是出现的最大的失误就是任用错了人,任人唯亲这个错误太过于知名,马谡的确饱读诗书,而且还跟着诸葛亮学习了兵法,可是只会纸上谈兵,马谡私自改变计划,在山上扎营,结果当时张郃断了水源,然后围困蜀军,蜀军自然就乱了。

不过后来的诸葛亮还是知耻而后勇,以后事必躬亲,重要的事情都自己做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00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