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风暴如台风等通常最多只能持续一个月之久,但是在木星上有的风暴却可以持续几百年,比如木星大红斑至少已经持续了400多年,已经成为木星的一个标志。
木星大红斑的长度达到了2.4万公里,里面可以塞下两个地球,但这还并非它最大的时候,它最长时达4万公里,面积曾比目前大一倍,这个风暴非常狂暴,风速可达每秒150米,之所以呈现出红色,被认为是风暴将木星内部较为温暖的气体输送到了木星的表层,这气体中含有甲烷、硫化氢、二氧化氮、氢硫化铵等,所以表现为红色。
而据美媒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9月14日发布消息称,哈勃望远镜在8月25日前后对木星进行观测时,又在木星的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发现了一个“大白斑”,它是一个正在形成的新风暴,其长度已经超过大红斑,但面积还没有大红斑大,不过也已相差无几,科学家认为这个风暴会继续变大,并且形成稳定的风暴结构,假以时日就会超过大红斑,成为木星上最大的风暴。
目前这个风暴显示为明亮的白色,以每小时560公里的速度向西移动,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中,至于这个风暴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会显示出白色,科学家们还并不是很清楚,只是认为这个风暴目前还只在木星的表层大气活动,如果它能深入到木星大气层较深的位置,其色彩很可能会发生变化。
参考资料:
科技日报9月15日文章《哈勃望远镜拍到木星北半球出现新风暴,大小直追大红斑》
除了太阳和月亮,人们还能 用肉眼看到木星 ,当然这之中发光的只有太阳,那么木星和月亮是如何被看到的呢?
虽然本身 并不发光 ,但它们都能够发射太阳光,加上离地球距离又比较近,体积也比较大,所以人们才能 在夜晚看到它们 。
除了反射阳光,木星与太阳还有什么关系?木星是怎么形成的?什么时候形成的?与其他行星相比有什么不同?科学家观测到的 木星内部的巨大风暴 ,究竟有多可怕?真的是仅仅一个风暴就能放下3个地球吗?
木星的形成 与太阳息息相关 ,或者说太阳系中的所有行星都与太阳的形成有关。大约 45亿年前 ,宇宙中一颗巨大的超新星发生爆炸,爆炸产生了体积庞大的气体云,这些气体云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收缩、坍塌,渐渐形成了一个 扁平的铁饼形状 。
其中心的温度不断升高,集中的质量也越来越大,最后该区域的物质,演化成了一颗炙热的恒星—— 太阳 ,而那些没有被太阳吸收掉的物质,便在之后的时间里各自扎堆、聚集,形成了一大群行星和其他的天体,木星便是其中一颗。
当时的 99.96% 的物质都被用来形成了太阳,所以太阳系中太阳的质量有着 绝对的优势 ,我们通常不拿它来与其他行星比较,本身也没有可比性。但太阳系中的行星之间,还是可以比较一下的。
比如 木星作为质量最大的行星 ,虽然只有太阳的千分之一。但其质量是太阳系其他行星质量总和的 2.5倍 都不用一对一的比较,木星的质量已经完胜了另外的行星。
不过,与其本身的体积相比,木星的质量算是小巫见大巫了,因为木星的 密度很低 ,所以其体积差不多达到了地球的1321倍 ,而它的质量“只是”地球的318倍 。
因为木星的质量巨大,所以与其他行星相比,它的引力也要更强。在太阳系中它的 卫星数量是最多的 ,许多在太阳系周围漂浮的天体,都会被 木星的巨大引力 给吸引过来,并将其控制在既定轨道。这也起到了对地球的保护作用,毕竟如果放任这些天体四处飘散的话,它们很可能会撞击到地球上来, 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 。
太阳系中的行星大都分为两类, 岩石星球和气态星球 。
岩石星球是指该天体中, 有火山、撞击坑 等岩石类型,而气态行星中 也不是完全没有固体 。只不过占比非常低,基本上整个星球都充满着气体。
正如前面提到的, 木星属于气态巨行星 ,其大气层中有着数量庞大的气体,从外面看起来,木星有 白色、棕色、红色 等多种颜色。不过人类目前还未能成功进入到木星内部,所以对其内部的许多结构,还有 诸多不清楚的地方 。
不过据科学家推测,木星所呈现的颜色,应该 与其内部的气体风暴有关 ,比如白色、棕色、红色,分别是凉爽、温暖、炎热的风暴。这些颜色会随着大气中风暴和风的变化而改变,当然最终都是 由于反射太阳光 而形成的。
正是因为这样的成分构造,才使得木星形成了 厚达3000千米的大气层 ,而这也是其可怕之处。
如果云层和气体始终非常平静的话,当然没什么可怕的地方,但是木星与地球一样也在自转,且自转的速度 非常快 。我们知道 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左右 ,而作为体积比地球大1321倍的木星,其自转一周却只需要花费9小时50分左右 ,可想而知它的速度有多快。
在如此大的速度之下,木星上的大气层自然也不会风平浪静, 大量的气体会被拉成长条 ,然后随之旋转,渐渐地 形成风暴之眼 ,并随着木星的自转,加入越来越多的气体。
后果就是,这些剧烈翻腾旋转的气体,会 形成巨大的风暴 ,在木星上这种风暴并不只有一个,而且风暴的持续时间也相当长。最著名的大风暴要数 大红斑 ,人们发现,木星上的这场大风暴,自从17世纪第一次观测到以来,从未停止过,到现在 已经有三百多年 。
木星上的风暴 有大有小 ,虽然大红斑风暴的持续时间很长,但前面提到的白色和棕色风暴则不一定,它们也许 只会维持几个小时 。因为它们常常形成于大气层的上半部分,很少引起大范围的风暴,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有些白、棕风暴同样也能 持续几个世纪 。
大红斑的风暴也 不是完全没有利用价值 ,科学家发现,大红斑之所以长期稳定存在,是由于木星 内部的高温 为其提供了能量补充。而这些高温在长时间的加热下,很可能会影响到大气层上方的气体,甚至散发到木星之外,那么它就有被利用的可能。
当然 由于木星的特殊环境 ,人类根本无法靠近到它的内部去 探索 什么,关于木星上的风暴,也是人们 通过天文望远镜 远距离发现的。
前面提到木星的主要构成成分是 氢元素和氦元素 ,这与太阳的构成成分非常类似,太阳之所以能为地球提供能量,是因为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反应,而它的反应便是以氢元素为主的 核聚变 。
科学家发现木星也在向宇宙释放能量,而且释放的能量指数,比它从太阳中获得的要 高出两倍 ,也就是说至少有一半的能量,是木星 内部自己产生 的。虽然人们还未能明确地查出能量是如何出现的,但能够确定的是, 木星内部并未发生核聚变反应 。
当然目前无法发生核聚变反应,并不是说以后也没有机会,既然木星本身就是一个 巨大的液态氢星球 ,它就已经具备了核反应的天然原料,而且木星的中心温度也已经达到了核反应发生所需的高温水平。
只是缺乏唯一的高压环境,满足这一条件 需要增加木星的质量 ,而且至少要 增加80 倍。虽然木星有一定的收缩趋势,也吸引了部分太阳放出的粒子,但要靠其自身增加80倍的质量,估计等到太阳熄灭了也不一定能成。
不过以后的事情倒是也说不准,据科学家推测, 太阳的寿命还有54亿年左右 ,为了自身的生存,人们当然会寻找一切办法, 创造第二个太阳 。到时候,也许已经有相应的 科技 实力和办法,能够帮助木星加快质量的增加。
木星形成之后,不仅其 内部危险重重 ,外部 也受到许多的袭击 。前面也提到,由于其质量巨大, 木星有很强的引力 ,这些引力虽然能将许多的天体,控制在一定范围的轨道中。但也同样会 影响到木星本身的安全 。
比如,2009年7月,美国航空航天局证实了,木星受到 其他星体的撞击 ,且撞击在木星大气层,留下了一个与地球大小相似的凹陷。
也是木星体积大,承受力比较强,加上三千米厚的大气层,也能减缓一些 天体下坠的冲击力 ,要是该星体撞击到地球上来,可就没这么幸运了。6500年前的那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都能 将地球生物重塑 ,更大直径的天体,地球显然无法承受。
研究人员称它为“大红斑”,但很难想象没有“眼睛”的木星会是什么样子。
它是我们太阳系中最大的旋涡风暴,同时也是人类所知的天体大气中持续时间最长的灾难。
大红斑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
大家好!
不过,在不久的将来,它似乎会彻底消失。
这个是排名靠前的,也就是伊达和疯子,就不多说了。
木星和它的大红斑会发生什么?
从现在开始说起!
【木星的眼睛】
1665 年,伟大的天文学家乔瓦尼·多梅尼科 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市的天文台观测木星时发现了一些惊人的东西。
在他看来,他已经注视了这个太阳系的第五颗行星太久了,以至于星星睁开了它们巨大的微红色“眼睛”并“回头看”了他。
如您所见,眼睛是大红斑。
一些 历史 学家认为,英国学者罗伯特·胡克比卡西尼号早一年观察到同样的事情。
然而,胡克的记录并不清楚他是否看到了大红斑或大气中的其他东西。
无论如何,英国以外的大多数研究人员都说卡西尼号是第一个发现大红斑的人。
这一发现之后的观察将在 19 世纪中叶之后进行。
世界上第一张木星“眼睛”的短距离照片于 1979 年到达研究人员手中,那一年航海者一号就在木星旁边。
人类第一次确认大红斑确实是一个巨大的反气旋漩涡,比地球的大小要大得多。
【永恒的风暴】
你有没有经历过暴风雨?
即使你不这样做,你也会同意它不是很有趣。
狂风呼啸时,房屋的屋顶被残酷地吹落,古树被吹倒。
动物和人类都在来回走动。
大海、湖泊和河流在暴风雨天气也疯狂地袭击海岸。
猛烈的风暴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并导致许多人死亡。
在暴风雨中,风速可能会惊人。
目前,最大瞬时风速的世界纪录是每秒 113 米和每小时 371 公里。
它于 1996 年 4 月 10日在澳大利亚巴罗岛被观测到,当时气旋“奥利维亚”肆虐。
现在想象一场打破地球记录的“风暴”,以每小时 432 公里的速度吹动。
你既不能逃跑,也不能躲藏。
风暴面积比地球还大。
再说,即使我在等待,风暴也不会停止。
数十年或数百年,风都没有减弱。
几代人以来,孩子们在不知道“正常天气”的情况下长大。
你有图吗?
大红斑就是这个样子的。
当卡西尼号观察到它时,它已经成型。
因此,这种高压应该发生在17世纪中叶。
它呈椭圆形,位于木星赤道“下方”一点,南纬约 20 度。
大红斑气流以 6 个地球日为周期沿时钟指针的相反方向循环。
这种漩涡,如白色、红色和褐色,在木星上很常见。
在其他行星上,可以看到巨大而持久的气旋和反气旋。
例如,在 1989 年,航海者 2 号观测到了大黑斑,这是海王星云中不自然变暗的部分。
有趣的是,据我们所知,大黑斑是所有大气现象的最大风速记录。
大黑斑大气团以每小时2000多公里的速度移动。
不幸的是,大黑斑很快就消失了。
1994年,研究人员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寻找大黑斑,但没有找到。
到目前为止,无论你在太阳系的哪个地方看,你都没有观察到像大红斑一样持续时间长的大气现象。
风暴会平息吗?
大红斑的大小不时变化。
如果它“缩小”一点,它就会扩散。
但实际上,平均而言,它往往会缩小。
截至 2017年,大红斑的直径为 16,350 公里。
据信,2004年为2万公里,20世纪初为4万公里。
曾经有研究人员不以为然,说:“过去计算的大红斑直径是不准确的,现在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只有正确的值才出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证明“过去的计算是正确的”的事实变得显而易见。
例如,2019年,大红斑的“碎片”,中间的小漩涡,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始分离消失。
许多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大红斑消失的一系列迹象之一。
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我们可能是最后一代看到大红斑的人了。
一些研究人员还预测,大红斑将在未来20 年内完全消失。
人类最好的最长的不可阻挡的“风暴”最终会平息。
那么木星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在木星上,可能什么都不会改变。
巴西的飓风对居住在日本的人们没有影响。
木星是一颗比地球大得多的恒星。
木星的广大区域远离大红斑,不受影响,也不会受到大红斑消失的影响。
另一方面,对于我们这些远离木星的蓝色星球的居民来说,失去大红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毕竟,您可能会失去研究这个惊人的反气旋并永远解开它的神秘面纱的机会。
而且,还有太多未解之谜。
【大红斑的秘密】
关于大红斑最大的未解之谜实际上是它的颜色。
为什么是“大红斑”而不是“大橙斑”、“大白斑”?
一些研究人员怀疑原因是太阳光线与木星大气中的硫氢化铵等物质相互作用。
另一方面,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大红斑的“染料”是磷。
为了得到一个答案,有必要对大红斑物质进行取样。
留给人类的时间是什么?
第二个谜团是大红斑的长度。
大气漩涡在行星上会维持很长时间。
因为没有硬表面会因碰撞而“磨损”。
但即使对于行星来说,大红斑也是非常长寿的。
为什么这么稳定?
最后,第三个谜团是“大红斑是怎么来的?”
它是由于未知的气候灾难造成的吗?
它一定是在一系列气候变化中诞生的。
木星经历了许多低谷和高潮,其中一些非常强大并持续了很长时间,但没有什么可以与大红斑相比。
或许大红斑是坠入这颗巨大行星大气层的大型陨石的“伤疤”吧?
还是因为更不寻常、更不寻常的现象? ..
关的研究问题很多,但留给寻找答案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我们必须尽快采取行动,以免为时已晚。
否则,调查太阳系中一些最惊人的异常现象的机会将永远失去。
我们下期再见
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五颗。它也是太阳系最 大的行星,自转最快的行星。因为绕行天球一周为12年,与地支相同,所以中国古代用它 来纪年,因而称为岁星。 在西方称它为朱比特(Jupiter),是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 木星是太阳系的长兄,它是太阳系各九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可容 纳1321个地球,而质量是九大行星的总和的两倍,而它自转一圈需时少 于10小时,因此,木星赤道的离心力很强,所以木星的形状有少许扁 平。 木星是「类木行星」,因此它是一个气体大行星。木星表面是充满美 丽的云带环绕整个木星,这些是由于木星高速自转所造成的(木星的一天 只有10小时,而木星赤道的运转速度每秒钟超过12公里,地球的相应点 每秒钟运转0.46公里);再看看木星的南半球,你会看见一个大红斑,它是 木星上持久的风暴,足可容纳3个地球。在这300年间,这个大红斑已改 变了它的颜色和形状,但从未消失过。 木星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体积和质量最大,它有着极其巨大的质量,是其它七大行星总 和的2.5倍还多,是地球的318倍,而体积则是地球的1
321倍。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到 远排,木星位列第五。同时,木星还是太阳系中自转最快的行星,所以木星并不是正球形 的,而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木星是天空中第四亮的星星,仅次于太阳、月球和金星 (在有的时候,木星会比火星稍暗,但有时却要比金星还要亮)。木星主要由氢和氦组 成,中心温度估计高达30
500℃。 木星表面有一个大红斑,从东到西有40
000公里,从北到南有13
000公里,面积大约 453
250
000平方公里。对于它是什么目前仍有争论,很多人认为它是一个永不停息的旋 风,它的范围可以吞没3个地球。
参考: zh. *** /w/index?title=%E6%9C%A8%E6%98%9F&variant=zh-
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五颗。它也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自转最快的行星。因为绕行天球一周为12年,与地支相同,所以中国古代用它来纪年,因而称为岁星。 在西方称它为朱比特(Jupiter),是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 概述 木星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体积和质量最大,它有着极其巨大的质量,是其它七大行星总和的2.5倍还多,是地球的318倍,而体积则是地球的1
321倍。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排,木星位列第五。同时,木星还是太阳系中自转最快的行星,所以木星并不是正球形的,而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木星是天空中第四亮的星星,仅次于太阳、月球和金星(在有的时候,木星会比火星稍暗,但有时却要比金星还要亮)。木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中心温度估计高达30
500℃。 木星表面有一个大红斑,从东到西有40
000公里,从北到南有13
000公里,面积大约453
250
000平方公里。对于它是什么目前仍有争论,很多人认为它是一个永不停息的旋风,它的范围可以吞没3个地球。 物理特征 木星是一个巨大的液态行星,最外层是木星的大气。随着深度的增加,氢逐渐过渡为液态。在离木星大气云顶一万公里处,液态氢在高压和高温下成为液态金属氢。据推测,木星的中央是一个由硅酸盐岩石和铁组成的核,核的质量约是地球质量的10倍。 木星的大气 哈勃望远镜拍摄的木星大、小红斑木星的大气组成中,按分子数量来看,81%是氢气,18%是氦气,按质量则分别是75%和24%。只有约1%左右的其他气体,其中包括甲烷、水蒸气、氨气等。这与太阳系的前身-原始太阳星云的组成相近,但木星中较重元素的比例却比原始太阳星云多数倍。同为气体行星的土星也是类似的组成,但天王星及海王星中的氢和氦就少得多。 由于木星快速的自转,木星的大气显得非常地「焦躁不安」。木星的大气其实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天气系统,木星云层的图案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我们在木星表面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风暴,其中最著名的风暴是「大红斑」。这是一个朝着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古老风暴,它早在300多年前就被人类发现了,一般认为是17世纪的卡西尼或罗伯特·胡克发现的,也就是说,这个巨大的风暴已经在木星大气层中存在了几百年。大红斑有三个地球那么大,其外围的云系每四到六天即运动一周,风暴中央的云系运动速度稍慢且方向不定。因而云带之间常形成小风暴,并合并成为较大型风暴;2000年,天文学家过哈勃望远镜发现大红斑以南形成一个小白斑,至2006年初开始跟大红斑相同之颜色,目前已有大红斑的一半大小,在木星自转中随大红斑之后。两红斑每两年擦身而过一次。2006年7月两红斑擦身而过;但没有正面冲突,使得大红斑「吃掉」小红斑。有科学家预计未来将有可能发生两红斑合并的状况。 由于木星的大气运动剧烈,致使木星上也有与地球上类似的高空闪电。 木星的光环 光环系统是太阳系巨行星的一个共同特征,主要由细小的石块和雪团等物质组成。和绚烂多姿的土星光环相比,木星的光环则显得黯淡了很多,但也可以分成四圈。木星的光环很难观测到,人类直到1979年旅行者一号飞临木星系的时候才发现木星环的存在。 木星环约有6
500公里宽,但厚度不到10公里。由大量尘埃和黑色碎石组成。以7小时一个周期围绕木星旋转。 磁场 木星具有比地球强大得多的磁场,它的磁层向太阳相反方向可延伸达6亿5千万公里,甚至超过土星的轨道。而面向太阳方向也有数百万公里厚。因此木星的卫星全都位于它的磁层之中,这或许正是造成木卫一表面许多活动的原因。类似地球的范爱伦辐射带,伽利略号的大气探测器在木星环与高层大气之间新发现一个强幅射带,比范爱伦辐射带强10倍左右,其中有的高能氦离子。 跟地球一样,木星的两极也有极光,这有认为是从木卫一上火山喷发出的物质沿着木星的磁场线进入木星大气而形成的。 木星的卫星 主条目:木星的卫星 木星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天然卫星最多的行星,目前已发现63颗卫星,俨然一个小型的太阳系:木星系。1610年1月,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最早以望远镜发现木星最亮的四颗卫星,并被后人称为伽利略卫星。它们环绕在离木星40~190万公里的轨道带上,由内而外依次为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然而近年中国有天文史学家提出在公元前364年,甘德以肉眼发现木卫三但直至现时还未被公认。在1892年巴纳德以望远镜肉眼观测发现木卫五后,木星的其他卫星皆透过照相观测或行星际探测器的相片发现。 在以后的几个世纪中(至1950年代),人们又接连发现了12颗较大的卫星,使木星卫星的总数达到了16颗。直至1979年美国旅行者一号及1995年伽利略号等飞临木星系的时候,又发现了许多更细小的、离木星更远的天然卫星,使人类所知的木星系卫星总数达到63个,成为太阳系拥有最多天然卫星的行星,这数字还很有可能继续增加。 [编辑] 彗木相撞 1994年7月22日8:06 12~19 UT在木星轨道的伽利略号所摄W核撞击照片(图片由左至右),只发生数秒间之闪光(亮点)1994年7月16日~22日,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Comet Shoemaker-Levy 9)在被木星巨大的起潮力撕成20多个碎片并绕过近日点后,与木星迎头相撞,这是人类史上首次直接观测到的天体相撞。彗木相撞后产生相当于20亿颗原子弹爆炸的威力,产生直径达10公里,温度达7
000多度的火球,产生的闪光在地球也能拍到,腾起的蘑菇云极为壮观,形成的尘埃云团与地球同样大小,衍生之黑斑在木星表面存在数月之久,当时以用一具三吋以上的小型望远镜以100倍以上的倍率放大已能看到这些黑斑。 哈伯太空望远镜甚至在近一年之后还观测得到撞击的残迹。 Hope I can help u la~to know more
visit: zh. *** /wiki/%E6%9C%A8%E6%98%9F
参考: wiki
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五颗。它也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自转最快的行星。中国古代用它来纪年,因而称为岁星。 在西方称它为朱庇特,是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 概述 木星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体积和质量最大,它有着极其巨大的质量,是其它八大行星总和的2.5倍还多,是地球的318倍,而体积则是地球的1300倍。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排,木星位列第五。同时,木星还是太阳系中自转最快的行星,所以木星并不是正球形的,而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木星是天空中第四亮的星星
仅次于太阳、月球和金星(在有的时候,木星会比火星稍暗,但有时却要比金星还要亮)。木星主要由氢气和氦气组成,中心温度估计高达30500℃。 木星表面有一个大红斑,从东到西有40000千米,从北到南有13000千米,面积大约453250000平方千米。对于它是什么目前仍有争论,很多人认为它是一个永不停息的旋风,它的范围可以吞没3个地球。 物理特征 木星是一个巨大的液态行星,最外层是木星的大气。随着深度的增加,氢逐渐过渡为液态。在离木星大气云顶一万公里处,液态氢在高压和高温下成为液态金属氢。据推测,木星的中央是一个由矽酸盐岩石和铁组成的核,核的质量约是地球质量的10倍。 木星的大气 旅行者一号上看到的木星大气,为了便于区分而进行着色木星的大气组成中,按分子数量来看,81%是氢气,18%是氦气,按质量则分别是75%和24%。只有约1%左右的其他气体,其中包括甲烷、水蒸气、氨气等。这与太阳系的前身-原始太阳星云的组成相近,但木星中较重元素的比例却比原始太阳星云多数倍。同为气体行星的土星也是类似的组成,但天王星及海王星中的氢和氦就少得多。 由于木星快速的自转,木星的大气显得非常地「焦躁不安」。木星的大气其实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天气系统,木星云层的图案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我们在木星表面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风暴,其中最著名的风暴是「大红斑」。这是一个朝着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古老风暴,它早在300多年前就被人类发现了,一般认为是17世纪的卡西尼或胡克发现的,也就是说,这个巨大的风暴已经在木星大气层中存在了几百年。大红斑有三个地球那么大,其外围的云系每四到六天即运动一周,风暴中央的云系运动速度稍慢且方向不定。由于木星的大气运动剧烈,致使木星上也有与地球上类似的高空闪电。 木星的光环 光环系统是太阳系巨行星的一个共同特征,主要由细小的石块和雪团等物质组成。和绚烂多姿的土星光环相比,木星的光环则显得黯淡了很多,但也可以分成四圈。木星的光环很难观测到,人类直到1979年旅行者一号飞临木星系的时候才发现木星环的存在。 木星环约有6500公里宽,但厚度不到10公里。由大量尘埃和黑色碎石组成。以7小时一个周期围绕木星旋转。 磁场 木星具有比地球强大得多的磁场,它的磁层向太阳相反方向可延伸达6亿5千万公里,甚至超过土星的轨道!而面向太阳方向也有数百万公里厚。因此木星的卫星全都位于它的磁层之中,这或许正是造成木卫一表面许多活动的原因。未来的太空旅行者以及航海家与伽利略号的设计者都须注意,木星周遭有许多被其强大磁场捕捉的高能带电粒子,这种情况就像是地球外的范爱伦辐射带,不过可强烈得多!人类若没有防护必难逃一死。伽利略号的大气探测器在木星环与高层大气之间新发现一个强幅射带,比范爱伦辐射带强10倍左右。令人惊讶的是此带中有来路不明的高能氦离子。 跟地球一样,木星的两极也有极光,这有认为是从木卫一上火山喷发出的物质沿着木星的引力线进入木星大气而形成的。 木星的卫星 木星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天然卫星最多的行星,目前已发现63颗卫星,俨然一个小型的太阳系:木星系。1610年1月,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最早以望远镜发现木星最亮的四颗卫星,并被后人称为伽利略卫星。它们环绕在离木星40~190万千米的轨道带上,由内而外依次为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然而近年中国有天文史学家提出在公元前364年,甘德以肉眼发现木卫三但直至现时还未被公认。在1892年巴纳德以望远镜肉眼观测发现木卫五后,木星的其他卫星皆透过照相观测或行星际探测器的相片发现。 在以后的几个世纪中(至1950年代),人们又接连发现了12颗较大的卫星,使木星卫星的总数达到了16颗。直至1979年美国旅行者一号1995年伽利略号等飞临木星系的时候,又发现了许多更细小的、离木星更远的天然卫星,使人类所知的木星系卫星总数达到63个,成为太阳系拥有最多天然卫星的行星,这数字还很有可能继续增加。 Hope can help you~
参考: zh. *** /wiki/%E6%9C%A8%E6%98%9F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199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水浒传》第62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