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原创广西全州最后一位进士唐尚光传1:族群地域家学渊源

探秘桂北 2023-09-17 08:36:02

唐尚光( 1869-1913),号星航,全州县安和镇大塘村人。光绪十二年(1885)补弟子员,壬辰(1892)食廪饩,次年领乡荐,光绪甲辰(1904)恩科进士。光绪丙午(1906),以庶常(庶吉士)游日本,旋任广西咨议局副议长,凡所兴革,动关大计;任高等学堂监督,循循诱人,成才甚众,民国二年(1913)授广西高等审判分厅厅长,不就,是年七月十九日卒于桂林,享年四十四岁……”这是唐尚光堂外甥、侄女婿,曾先后任两广财政厅长、广西参议长的蒋继伊为堂舅、叔岳大人所撰墓碑碑文中的一段。

风光旖旎的大塘村

1 族群地域 家学渊源唐尚光生在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晚清,幼承家学,少年智慧,英年早逝。这位读书入仕、文章报国的士子,大半生时间都在游学应试,经历坎坷。唐姓在全州为大姓,唐尚光先祖居兴安县的龙山湾,后迁入建安司(今属凤凰),再迁入实充(今属凤凰);之后分迁各村,较大一支迁入大塘。

安和乡大塘村,清时属建安乡,民国时属内建乡。大凡一方水土,总能出几个人物。清末民国,附近的青龙山先有蒋氏任衡、连杰兄弟;后出蒋继伊(伯文)、继尹昆仲。大塘有唐必见、尚光叔侄,叔为武举人,侄是文进士。但唐尚光并不生在大塘,其未生时家已迁居距大塘西南数里的绕水井。唐尚光祖上在大塘是名门,其父唐必鼎,行二;唐必科,为唐尚光伯父;唐必见、唐必庆,为唐尚光叔父。唐必科,咸丰癸丑(1853)武学州试第一,入府学第四,后屡赴乡闱不遇,遂绝意功名,转而经营家业,并督率足下三弟皆成名。大叔父唐必见,同治丁卯(1867)科第十名武举,加守备衔保举千总,诰封中宪大夫。小叔父唐必庆,岁贡生,铨选儒学正堂。只有唐尚光父亲是四兄弟中唯一无功名的,但兄弟四中有功名者三,也差不得他一个,于是先花钱弄了个监生,后再奉旨恩授明经进士候选儒学正堂。

唐尚光父辈文武兼习,其中声名最着的大叔父唐必见,在唐尚光出生前两年已是武举人,而且第十名应是高名次,但唐必见的功名却到此为止。他的一生武功主要用在了调和乡党纠纷与办团练维护一方平安之上。族谱这样描述他:“清咸丰以来,海内多故,朝廷肃清保甲,于是乡绅耆群首举公与尹君昆冈、蒋君上达同心共济……而建安一隅,内乱既弭,外患莫入,皆公与二君维持调护之力也。”

大塘村的功名碑

战乱年代,百姓最为惧怕者非兵即匪,光绪丁酉岁(1897),全州哥弟会首领王名卿、胡栋廷举行反清起义,5月21日,集会党2000余人,攻破灌阳县城后,于25日取道内建乡,欲攻兴安。一时间人心惶惶,民惊恐而慌乱,不良之徒则蠢蠢欲动,欲趁乱而图不轨。此时尹昆冈已去世,唐必见即刻联络蒋上达及武进士蒋连杰等,集内外建乡团兵数千人,围攻会党于四所,杀200余首后会党溃败。“剿灭”之举,朝廷欣然赏以库银。唐必见并不居功而入私囊,乃以之购械置产,设立永安团局,招募健壮勇猛之建安子弟,操练自卫。至于朝廷以功保授千总加守备衔,则欣然接受。其官服后来随葬入坟。

唐尚光走的是文科之路,但大叔父早年的“慨然有天下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种精神的传承是不分文科武科的。伯父唐必科初奋于武,28岁州试第一,却没有考上武举,转而辅佐其父打理家政,由原本仅给自足的不多田产,经营而至于“所置粮田一千四百有奇,堂构辟新,山园广殖,非敢曰雄一乡,亦庶几小康焉!”有唐必科的操持,就保障了一个大家庭的不菲费用,唐尚光一生时间大半游学应试,如果没有相当的家属财力支持,就算有才也只能一辈子贫寒秀士。有伯父的理财兴家,对于唐尚光而言,后顾之忧大可放下。

小叔父唐必庆只是一个秀才,30岁时以岁试一等的成绩,成为享受官府禄米补助的廪贡生,屡赴乡试,中举无望后乃退以所学授徒。唐必庆中秀才时唐尚光年已4岁,待他课馆授徒时,唐尚光也就10来岁,入馆受教乃在情理之中。作为父亲,唐必鼎对唐尚光的教育和影响无疑是最大的。唐必鼎32岁才有唐尚光,且是独子,人丁单薄。按常理,中年得子应视之如掌上明珠,但事实恰恰相反,父亲自小即对他严加管束。有人问唐必鼎:“君一子也,何严为?”他答:“予唯一子,故不得不严。”母亲阎氏虽然心疼,但为孩子将来计,也积极配合。她曾对唐尚光说:“宽而败孰与严而成也,汝第勉焉,则在严而宽矣!”大意是宽松(的管教)往往使人失败,怎么能与因严厉而致成功比呢?你但凡尽力去坚持了,那么即使严厉也是宽松的。父母有此等不一般的见解,唐尚光的童年必定就少了许多娇惯与率性,而多了一份严谨与认真。

旧时代婚姻讲的是门当户对。唐必见配王氏,育二子一女,子名尚銮、尚崶;女尚福,配青龙山蒋任衡。唐尚福是尚光堂姐,蒋任衡就成了唐尚光堂姐夫,建安唐、蒋两大望族由此结为姻亲。蒋任衡,字永铭,号春浦,原居青龙山,民国四年(1915)率子孙迁居鳌洲(今安和乡政府大院内)。蒋春浦是清光绪年间的廪贡生,举孝廉方正,曾任全县知事。他为人宽仁敦厚,急公好义,扶危济困,为民排忧解难,人称老夫子,是建安乡有名的乡绅。他育蒋继伊、蒋继尧、蒋继尹三子及蒋继芬、蒋继娴二女。其中蒋继尧过继给其叔、武进士蒋连杰;长子继伊,字伯文,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后以举子身份在京候选知县,光绪三十二年(1906)与堂舅唐尚光、弟蒋继尹被朝廷选派日本留学。蒋继伊蒋继尹兄弟在亲戚关系上是唐尚光的堂外甥,在学业上则执弟子礼,称门生。由是两家的走动日益频密,兄弟俩又先后娶了唐家的姑娘为妻,算是亲上加亲。

蒋继伊娶的是唐必科的孙女亦即唐尚光侄女。唐必科有一子唐尚灿,尚灿膝下一儿一女,儿曰国信,女曰琼英。继伊娶的正是唐琼英。有资料说蒋继伊娶的是唐尚光女儿,甚至鳌洲的蒋氏族谱上都是这样载的,这显然是个错误。笔者读过多篇蒋继伊为大塘唐氏先人写的墓志铭,都是以外甥的名义行文。这不错,大塘原本就是他的舅家,而他为唐尚光写的墓志铭则落款门人,不落女婿,也不落侄婿,这仍然不能说明问题。既是门人,又是女婿或者侄婿,也不矛盾,最有说服力的当是他为其内兄唐国信所撰墓碑碑文上的一段话:“君姓唐氏,讳国信,号镇垣,全县建乡绕水井人……武庠公(必科)一子灿,孙男一,即君;孙女琼英适蒋继伊……”这是蒋继伊自己写的,自家夫人总不会写错了吧?

蒋继尹娶的是唐尚光大叔父唐必见的孙女。唐必见长子唐尚銮与妻尹氏有一女名唐洪信,嫁给了蒋继尹。而唐洪信的亲姑妈就是蒋任衡夫人唐尚福,在蒋家就是唐洪信的婆母,一对亲姑侄嫁一家而为婆媳,也就是旧时所说的娘娘带侄女。而唐尚福与唐琼英,在娘家亦为亲姑侄,在蒋家则唐琼英是她的大媳妇,正是:“堂上一姑尊婆母,外家两侄称媳妇。”如此一来,蒋继伊兄弟既是唐尚光外甥,长大娶亲后更多了一重侄女婿的身份。蒋继尹留学日本学的是农科,学成归国后与马君武等在梧州创办广西大学,为早期教授,后大学西迁南宁,蒋继尹搬家途中,在昭平境被土匪劫杀,殊为可惜。

作者简历

作者唐运勇先生

唐运勇,男,1965年5月出生,广西全州人,现任全州供销合作联社纪保股股长。业余爱好书法及文学,书法作品多有获奖并刊载于专业报刊,有书法理论文章并学术论文刊载于《中国书法》《中国书法﹒书学》等国家核心期刊,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学作品散见于《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审计报》《天湖》杂志等,文史类文章入地方文集如《全州民国人物》《全州古村落选》等多部。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199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