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康有为29岁到70岁的书作

书法之海 2023-09-17 07:34:31

在中国近代史上,康有为是风云人物,也是争议人物。

捧他的,说他是不世出的一代圣人;贬他的,说他是无人格的跳梁小丑。

即使缩小到书法的范畴,这个人仍然备受争议。

有人说康南海是大师,有人说,写的那是嘛玩意儿。

现在,我们集合康有为29岁直到70岁的书作,看看能否发现什么秘密——

29岁作品

39岁作品

康有为5岁能诵唐诗百篇,在广东南海是着名的神童。爸爸死得早,他就跟着爷爷读书写字。他从唐楷启蒙,十来岁时承袭当地传统,开始接触北碑,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不过从39岁所作小字来看,他在帖上也下过很大力气。此时,着名的“公车上书”已过,他成了中央机关在编干部。大概就在此时,他说了一句话,后来弄晕了很多人:光学魏碑还不行,学书仍宜尊阁帖。

40岁作品

41岁作品

42岁作品

写这几幅字时,康有为正经历着人生的巨变:戊戌变法,事败逃亡。

很难说是人生的经历让康有为的书法为之一变,但通过这几幅字,可以看出他确实变了。

他似乎在尝试着碑帖融合,或者根本没想融合什么,就这么无所顾忌地写,于是自己的感觉开始冒出来了。

53岁作品

54岁作品

55岁作品

58岁作品

59岁作品

43岁到53岁,康有为的作品很少,几乎见不到。因为那些年,他正在欧美折腾,募捐筹款,想干掉慈禧,救出他的皇上。

回国之后,他已经是个知天命的“老人”,慈禧和皇上早挂了。他这个曾经的激进派,出去耍了一圈,回来成了个落后的人。

他发现搞政治不如搞书法,因为政治不听话,书法随便搞。

比如他说邓石如不行,有碑无帖;包世臣不行,有帖无碑。碑帖融合最好的,他认为是张裕钊。

60岁作品

61岁作品

62岁作品

康有为很有意思,他在书法理论上下这么大功夫,但他只看着别人的字,并不觉得自己要写出什么名堂。

于是当他对古人做着细致的褒贬,自己却开始了随心所欲的刷字。

他临过很多碑,写过很多帖,但60岁以后,已经很难在他那里找到什么古人痕迹了。

63岁作品

64岁作品

65岁作品

67岁作品

有论者说,康有为的书法以气势胜。也有人不理解,说老康都60多岁了,写的字还这么闹腾。

闹腾,因为他的精力太充沛,内心太不安分。

他一生娶过六个女人,逃到日本娶日本女人,游到美国娶美国华侨,娶第六位夫人时已经年过花甲。这是1919年的事,老康在西湖边遛弯,见一妙龄少女浣纱,疑为西施再世。他居然就上去追求,居然就成功了。

67岁作品

68岁作品

69岁作品

70岁作品

最后一幅作品,也许就是康有为的最后一张字。

1927年,老康是因食物中毒意外过世的,但这幅作品已显现出力不从心。可以看出他在克制,可还是写出了克制不住的颤抖。因此这幅作品中有苍老,也有稚拙,还有极少有的平正。

康梁师徒,梁启超几乎是个完人,该干的事情都干了,不该干的都没干;而康有为该干的事情干了,不该干的也都干了,他不完美。

老康在书法上被诟病,也是由于不“完美”。写帖的会说,看,写得那么粗糙,一点都不精致;写碑的会说,瞧,写得那么松散,一点都不雄强……搞了一辈子碑帖融合,结果两头不讨好。

如果从点画、线条去衡量康有为,他到处是毛病;可只要还这么做,你就永远理解不了康有为。

记得多年以前,我在欧文·斯通《梵高传》的最后,读到这样一句话:梵高不属于任何画派,不属于任何体系。梵高属于永远。

我想,这评价也适用于康有为。

《王粉》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驳了什么?


读过中学史的人,一般都背过这样一篇文章,那就是国学大师、革命家章太炎的《驳康有为的革命书》,被视为近代中国三大论战中革命派与保皇派斗争的重要代表作。然而,一向以狂言著称的章太炎,对他曾经信仰的领袖康有为做出了怎样的反驳?

在搞清楚之前,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章太炎与康有为之间的渊源:

张炎痛恨满清统治,因为他的祖先和父母都有民族主义。1895年,当他听说康有为“在公共汽车上写了一封信”时,非常激动。他立即给康有为的“强社”寄去16元钱,申请入会成为“康门弟子”。而朴学大师章太炎则从根本上反对康有为的“新学”理论,尤其是他著名的“伪经新学”和“改革儒学”。

之后章太炎加入梁启超的《时事》,见证康门弟子赞氏的言行。他更生气了,气愤地说:“康有为能和孔子相比吗?”之后和《泰晤士报》分道扬镳。虽然他在流亡日本期间加入了梁启超的《新民丛报》,并一度试图调和孙中山革命派与康有为保皇派的关系,但他对康有为的种种保皇派复辟行为仍极为不满。70岁时,康有为特意赠送了一本讽刺书《国家将亡,老有所死》。

章太炎出版《驳康有为论革命》一书的背景是康有为海外出版《中国革命可行与不可行答南北华商》一书,阐述其反对全面革命的立场,主张对天皇进行宪法保护。指出宪政易,革命难,宪政有利,革命有害;只能是宪政,不能是革命。所以,从根本上说,章太炎写文章是为了反驳康有为的歪理邪说,澄清人们的思想,同时宣传革命思想。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满汉是否同族。康有为指出中华民族已经统一,并举出《匈奴传》,说《春秋》来自。“史、羌、鲜卑等民族,连元、魏都改姓为96,而大江以南的骆、夷、广,都有汉、夏姓。恐怕没有办法重新审视他们的姓氏,消除他们。”指出北方的石、羌、鲜卑,南方的骆、闽、桂都与中原人民杂居,人种难分。

对于这一点,章太炎认为“现代种族歧视是受历史民族的限制,而不是自然民族的限制。”他还说,如果是自然的,那么‘六大洲,五色,谁想不出一个来?’最重要的是,这一章严格指出了骆、闽、广与满人的区别,指出骆、闽、广是“归化汉人而不是中国人”,并追问“今天满洲是归化汉人吗?陵墓系统有汉人吗?”满人之所以尊崇孔子,奉行儒学,不过是“南之术,愚民之计。”

此外,康有为还指出,当时大家习惯于争论衣服,但如果要换回宋明两代的衣服,就会觉得不舒服。最后,章太炎反驳说,长期的强迫、学习和性的发展、自我约束,都不足以决定对错。还指出,太平天国时期,人人都有头发,但不到10年,向君破太平军,不得不理发时,人人都有了“亲朋好友,却第一次觉得头发尖尖的,形状怪怪的”。这样就可以证明,服装辩论只是一种强迫形成的习惯,而不是同化。最后,“蛮战有自己的牙齿,鄙视牙齿的都是狗。”如果是长期的,就不能接近。“有一句话极其讽刺。

第二,满族统治者是否对汉人友好平等。康有为提出,就像俄国统治波兰,英国统治印度一样,人民只要交租交税,却无权统治。清朝时满汉平起平坐,沈、李、翁、孙、曾、左、李列为汉朝大臣。至于政治腐败,并不是满清独有的,而是汉唐宋明历代继承下来的。更具体地说,它指出,“神圣的祖先建立了一种鞭打方法,纳丁在地上,这种差异将永远恢复。今唐、虞为无名之地,前无古人。”

至于满汉平等,章太炎只是简单指出,曾佐始终只是一个缓冲地带,不参与内政。即使太平军战败,他也是“名不副实的内阁”。满人福康安战败为时已晚,被封为北子郡王。至于鞭笞的方法,本章提出“虽名无税,犹逾正供”,在需要征用“米楠”作为驻军时,明知百姓不满,仍以“好名声”征收。

此后,章太炎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原文是,“几个南巡,服务强,不如衡山,故有尧舜唐温之誉,使侥幸的坏人间接聚集,比加税的矿工还爽。”也就是说,康熙乾隆多次南巡,亲民形象似乎堪比尧舜。在欢迎他们巡逻的过程中,反派们收集的财富甚至比增税开采的还要多。庄胜有句话:吃醋大众,吃醋会生气,吃醋会开心。名不副实,喜悲并用。

3.满清君主是否真的愿意制定宪法。在这里,康有为领导的维新运动的失败就成了自然而然的目标。“至于近代,人们早就感受到了1898年的维新运动。据说满洲的政治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史无前例的。唉!城市的土地是前所未有的!”他还指出,只要天皇“视天为无物”,就可以谈宪法。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光绪当时是支持改革的。“它的痕迹是敞开的,它的心只保护我的力量。”张认为,人情是忠诚的。“如果丈夫是所谓圣人的主宰,那他就离人情不远了。如果他能丢掉黄家,放弃一切捐助造福汉人?”

该章还指出,即使康有为说皇帝没见过汉朝,新法也不成功,这是皇帝个人能力的问题。既然没有俄罗斯的彼得大帝这样的天才,又怎么能指望一个人完成新政呢?

事实上,当时政府已经实施新政,并效仿宪政国家的做法设立了上院和下院。但是,在章太炎看来,这只是一种形式,并不是现实。它在有决策权的上院。“是谁?”皇族、皇子,卑微的地位已经是;如果是贵族,那就是内外八蒙古;如果他是和尚,他会保护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很明显,这与汉人无关。后来,这支笔指出,满洲的家园早就被俄国人夺走了。言词犀利,曰:“夫若以此失地之人为汉主,则以罪人为狱,以王为仆!'

第四,革命在流血,但宪政能避免吗?康有为主张宪政而不主张革命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他认为革命很惨,血流成河,死人麻木,死不了。”本章引用了英国、奥地利、德国和意大利的例子,指出宪政要获得自由讨论政治的权利,必须经历几次民事变革。对于康的“君权改革”,张认为“巩固君权也是专制的、非宪政的”,并得出“血流成河,死人麻木,是宪政的必然结果。”

章太炎认为,与革命相比,宪政有一个困境,既缺乏自上而下的人才,又缺乏自下而上的民意。然而,这场革命显然遭遇了挫折

康有为指出:“今天的中国人有模棱两可的公理和古老的习俗。”革命之后,就注定了天天打仗,天天偷生。我们如何变法救国,整顿内治!”张冷笑道,“难道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而整个世界都不美丽吗?“他还说,正是因为人民的智慧没有得到发展,所以需要用革命的形式来加强人民的智慧。至于康有为的《今日言论革命家》,或请外人运兵器,或请外国练兵,或与外国订约,或请外国请教师。”这一章说,“今天的革命不得不把蛇和外国联系起来。虽然很特殊,但还是要外人介入。”比如日本推翻德川时代的批驳,就有法国人提出要整顿混乱局面。

章太炎除了对上述观点进行逐一反驳外,还花了大量时间对康有为进行了个人评论,主要涉及康与清朝皇室的关系,以及康对革命党态度的转变。最后,他希望“如果总是后悔,就要向前看内在的资源,从外在看现状。他在豫剧中有“肖伟、苏龙”之称,弟子也多讲革命派,少讲改派。”

从章太炎反驳的上述观点来看,第一点明显与今天的观点不符。五十六个名门已经深入人心。虽然他们的衣服和辫子不一样,但都是大中华的一员。

二是历史问题,很难仔细研究。张那句“人很难快乐,但死也很难”大概可以解释一点。但是章太炎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很有影响的观点,就是康熙和甘龙通过他们的南巡赢得了亲民的名声,却不知道在这个过程中给百姓带来的损失可能大于优待。这是值得深思的!

第三章提到的事实是显而易见的,无可辩驳的,因为康变法的失败是先发生的,是被清廷阻挠的。这是天生的目标,所以也难怪章太炎大举进攻。

第四个很有意思。在这一点上,这一章似乎更多的是为了攻击而写的,可见他对汉语的熟练程度,他的推理是混乱的,甚至与他自己的许多观点相矛盾。比如他说,他不确定革命党内是否有拿破仑、华盛顿这样的伟大人才。在他的《太炎老师风俗志》中,他不止一次地谈到了自己当时对革命的失望。他说,虽然革命很多,但能成大事的人很少。包括孙中山、黄兴以及各派军阀。在张看来,他们不足以承担重大责任和盲目的战略。又如,张驳斥了康关于革命引进外国军队的说法。他对孙中山最大的不满之一,就是为了革命,不断勾结外国军队。

事实上,康有为提出“革命之后,必有日争”。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事实证明,军阀混战年复一年,直到近半个世纪后,人民受害最深。李敖在代表作《北京法源寺》中称赞康有为是“先知”,可惜生错了时代。至少在对革命的预言上,康有为做到了“预言”。

章太炎先生当然是伟大的革命家,他在革命中的独立人格令人钦佩,但革命还是宪政,不能用我们这一代人来评判。也许,正如戴燕老师所说,这里缺少一个伟大的天才。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有哪些主要主张?百日维新时,具体体现在哪些措施中?

主张:他激烈反对"独尊",诅咒专制皇帝为"民贱屠伯"。康氏指出,在太平之世,人人平等,没有什么臣妾奴隶,也没有什么君主统领,更没有什么教主教皇,人人和睦相处,过着平等而富裕的美好生活,差别虽有,可是并不悬殊。

措施;仿效康熙、乾隆时的旧制,在紫禁城内开“懋勤殿”,使之实际上成为皇帝与维新派讨论制度改革的机构(未能实行)

主张:重视发展生产。康氏在《大同书》中描述了一个具有较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它主张废除私有制,建立财产公有制,然后全部实行机械化、自动化和电气化,生产力高度发展。

措施:强调中国必须以工商立国


主张:特别重视教育。在康氏看来,大力发展学校教育是大同世界进步的巨大推动力。他说:"太平世以开人智为主,最重学校。自慈幼院之教至小学、中学、大学,人人皆自幼而学,人人皆学至二十岁,人人皆无家累,人人皆无恶习,图书器物既备,语言文字同一,日力既省,养生又备,道德一而教化同,其学人之进化过今不止千万倍矣。"(《大同书》)

措施: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学校,提倡西学


裁汰冗员,削减旧军,重练海陆军


谁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歌颂革命是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

中文名
康有为
外文名
Kang Youwei
别名
康南海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丹灶苏村人
出生日期
1858年(戊午年)3月19日
逝世日期
1927年3月31日
职业
革命家 教育家 思想家 政治家 文学家
信仰
资本主义
主要成就
参与戊戌变法
代表作品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人类公理》《广艺舟双楫》《康子篇》
重要事件
参与戊戌变法 伙同张勋复辟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198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