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600多年风雨的江苏省南京市明代城墙。(李伦 摄影)
经历了600多年风雨的江苏省南京市明代城墙。(李伦 摄影)
经历了600多年风雨的江苏省南京市明代城墙。(李伦 摄影)
经历了600多年风雨的江苏省南京市明代城墙。(李伦 摄影)
经历了600多年风雨的江苏省南京市明代城墙。(李伦 摄影)
经历了600多年风雨的江苏省南京市明代城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砖石砌筑的都城城墙。自1982年以来,南京市政府先后修复了中华门、台城等段城墙。南京城墙自2014年开始进行统一管理,从文物保护转向遗产保护。2014年,南京城墙向公众全面开放,沿城墙设立了33个登城口,串联起山水城林的城市景观,至今累计接待游客700多万人次。
关于明城墙城砖的黏合材料,民间一直传说,当年朱元璋修筑南京城墙,是用糯米汁和石灰当城砖的黏合剂,闹饥荒时,将城墙上的土掰下来能吃。一首几代南京人相传的民谣,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花马,带把刀,走进城门抄一抄……。 城门城门几丈高,这句南京话说快了就像“城门城门鸡蛋糕”。
南京民间另有一种传说,说是朱元璋在修筑南京城墙时,使用了高粱粥和石灰当城砖和石头的黏合剂。明朝的马生龙在《凤凰台记事》中记载:“太祖筑京城,用石灰秫粥锢其外。”秫(shú),①古指有黏性的谷物。②蜀秫,即高粱:~米。~秸(高粱秆)。意思是说,朱元璋修筑城墙用了石灰、高粱粥将砖头粘在一起。这段记载与民间传说使用糯米汁略有不同。
明代南京城墙城砖之间黏合材料到底是啥?正史不载,野史无记。有的专家推测,用石灰和黄土的可能性较大,朱元璋在修建南京城墙时,还处在与敌人的相持的战斗阶段,不可能有那么多高梁和糯米来修筑城墙。明代南京城墙砖块之间的黏合剂是啥?至今仍是难解之谜。
从考古结果来看,我国古代建筑使用糯米灰浆距今1500多年,至少不晚于南北朝时期(公元386~589年),以糯米灰浆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灰浆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技术。明代着作《天工开物》,记载南京民间使用糯米的方法:“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用以襄墓及贮水池,则灰一分,入河砂、黄土三分,用糯米粳、杨桃藤汁和匀,……名曰三合土。”
考古发现,南京明代徐俌夫妇墓采用糯米灰浆筑造。在1978年考古发掘时,推土机对该墓无能为力,还毁坏了钢钎、铁锹等工具。这种加入糯米汁的三合土,即糯米灰浆,有强度大、韧性好、防渗性能好等优点。经现代分析技术检测,糯米灰浆粘结性能优良,堪比现代水泥。我国古代除糯米灰浆外,植物汁液、蛋清和动物血等在建筑灰浆中也有使用,此外用桐油或鱼油拌合石灰制作的油灰在木结构和船舶等方面也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以糯米灰浆为代表的传统灰浆,体现了我国古人的高超智慧和技艺,至今仍被文物保护工作者用来修复古建筑。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197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