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隋炀帝杨广被认为是穷奢极欲,好大喜功的典型暴君。为了下江南游玩,他就劳民伤财修建大运河,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杨广终究是一国君王,并不昏庸愚笨,开凿大运河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他之所以修建大运河,其实是作为一个政治家多方考量的结果。
大修运河为赏花?
隋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如同一颗流星,璀璨闪耀一瞬就消失了,和秦朝一样二世而亡。 隋炀帝的“炀”字作为谥号是批判皇帝不遵礼制、贪恋女色、违背天理、虐待人民等等罪责的,这谥号是唐人所拟,史书也是唐人所书,对一个亡国之君自然不吝啬贬损之词。
但客观来看,事实真是如此吗?仅就京杭大运河的开凿而言,就是为了促进国家统一安定、经济发展而进行的,这其实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是隋炀帝在位期间的重要功绩之一,在一些传说里,人们认为炀帝修建大运河只是为了满足自己贪图享乐的心理,方便他下江南游玩罢了。
传说当时江南某地出现了美丽的琼花,洁白如玉,芳香扑鼻,人们以前从未见过,杨广为了欣赏琼花,就下令开凿大运河,以便自己游玩享乐。 但这其实是后世小说戏曲的杜撰,事实当然并非如此。
大运河的开通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据说当时是征调了民夫百万,所以被认为是劳民伤财。 从地图来看,大运河北到北京,南抵余杭,西达长安,还经过当时的都城洛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经过了浙江、江苏、山东等很多地方,贯通南北,规模庞大。
直到今天,大运河依然是非常有用的水利工程,在南水北调中都有着重要作用。所以从规模和整条线路铺设来看,杨广不是无知小儿,他下令修建的这项大工程自然不是为了自己游玩享乐那么简单。
沟通南北经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古代中国是农耕文明发达的小农经济,北方的中原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农业经济也比较发达,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
但由于魏晋南北朝时的长期战乱,北方的人们大规模向南迁移,带去了更先进的耕种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和经济的增长。相反北方在战争的摧残下经济就衰落了很多。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战乱,是时候休养生息,发展经济了。此时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而都城洛阳也地处中原偏北,炀帝修建大运河就可以沟通南北,促进南北间商品的流通,经济的交流,有利于全国经济发展平衡。
政治势力的考量
发展经济的同时,大运河的开凿也是有政治方面的考量。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势力一直非常强大,在那个纷乱的年代,皇位可能随时易主,门阀贵族们的势力却是根基雄厚,可以说是“铁打的门阀,流水的皇帝”。
隋朝最终的成功建立和统一也正是有了关陇贵族的支持才更加顺利,而炀帝时期,江南的士族势力也十分强大,在强大的经济基础的依托下,大有与中央政权分庭抗礼之势,所以炀帝杨广的皇位并非固若金汤,而是面临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杨广只是身在都城,与江南遥遥相望,是十分不利于控制江南势力的,如果发生叛乱就更加危险。 因此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就便于都城对江南士族势力的控制,防止发生叛乱,从而巩固他的统治地位。
隋炀帝的皇后萧氏就出身于江南贵族,他也希望拉拢江南士族。 大运河开通后他乘坐龙舟,浩浩荡荡下江南,其实也是为了表现自己对江南士族的重视,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 关陇贵族曾经助力杨氏取得天下,在朝堂上也颇有势力。
通过大运河沟通南北,控制和拉拢江南士族,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制衡,也有利于杨广更多的掌握实权,既消除江南的威胁,也摆脱关陇贵族势力对朝政的把持。
服务于军事行动
大运河的开凿其实并不始于炀帝杨广,而是从春秋时期就有。 历朝历代有谋略有眼光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漕运,大运河也是经历很多朝代的开凿而成的,到隋朝时期,杨广对它进行拓展和连接,才形成一条沟通南北的伟大工程。
大运河从春秋时期的开凿就是为了服务于军事行动,比如吴王夫差开凿邗沟,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开凿鸿沟等,都是为了运送军队,攻打其他国家,满足军事需求。而炀帝开凿运河其实也有这个作用。
炀帝被评判穷兵窦武,好大喜功,主要就是因为他三征高句丽,西征吐谷浑,多次发动战事。
当时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对隋朝来说也是心腹大患,隋炀帝就派出很多军队驻扎边境。 这样大量的士兵通过大运河运送才能更加便利高效,战争所需要的物资通过大运河进行运输也十分便捷且重要。 因此开凿大运河对于军事行动也有重要作用。
保障都城的物资供应
如前所说,当时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而隋炀帝时的都城洛阳在中原偏北,是全国政治中心,上到皇帝与达官贵族,下到京城的平民百姓,他们日常生活的物资供应需要保障。 当时北方经济因战乱而很大程度的衰落,就需要从南方源源不断的运来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种物资,来保障都城的供应。
更何况皇帝和贵族的吃穿用度都是上等好物,南方社会经济水平较高,各种项工艺技术也会随之发展进步,南方的珍品奇物最终也会成为都城里皇室和贵族的囊中物,大运河的开通就为这些货物的运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因此总体来看,京杭大运河的开凿是出于多方面考量的,它沟通南北,促进经济发展,利于皇帝管控各方,又便利军事行动,保障王城供应,在千百年后的今天依然有重要的经济、交通和文化价值,是实实在在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196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原创如何评价我军的快速穿插
下一篇: 十二生肖谁的脾气最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