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文献展“孤军与坦克”,重访淞沪会战历史现场903-1107@泰康空间

elvita威生活便签 2023-09-17 05:38:17

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战史中规模最大、伤亡最惨烈的战役之一。在这场战役中,中国军队和人民以巨大的代价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野心。时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泰康空间策划文献展“孤军与坦克”,围绕淞沪会战中汇山路地区巷战和四行仓库保卫战两场战斗,重访历史的现场。

王小亭等,《世界新闻》新闻电影,16mm胶片,1937年 ©泰康收藏 TAIKANG COLLECTION

上海兆芳照相馆,淞沪会战期间相册(100张),银盐纸基贴于黑卡纸上,1937年 ©泰康收藏 TAIKANG COLLECTION

>>>滑动查看:林舒,《被杀害的市民》(1号),100x80cm,纸上炭笔,2020年; 《被杀害的市民》(2号),100x80cm,纸上炭笔,2020年(全新委任创作)

本次文献展以泰康收藏中拍摄于淞沪会战期间的照片和新闻电影为出发点,采集并梳理大量来自官方和民间的照片、信件、邮票、报刊等档案,关注同期的抗战主题艺术作品,同时委任年轻艺术家进行创作,力图呈现研究者从档案中辨认出的战场实情和同时代的新闻书写、影像记录、后来者的演绎之间极具张力的关系,民国时期视觉建制的弥散性影响,以及由此生发的旧诠与新释。

《每日电讯报》的记者彭布罗克·斯蒂芬斯(Pembroke Stephens)曾在上海亲眼目睹并拍摄了8月21日当天中国军队的维克斯坦克被缴获的过程:“上海的汇山路地区发生了激烈的巷战,许多曾经人口众多的街道现在已经成了废墟。就是在这里,照片中在河岸远处,那辆中国坦克在试图阻止日军推进时被敌军缴获,这是无人区的一个凄凉场景。”[1]

《日支战线写真》(第七报),1937年,大阪:朝日新闻社,封面及第18页至19页

《支那事变写真全集:上海战线》,1938年,大阪:朝日新闻社,第12页至第13页

8月22日下午,日本随军记者浜野嘉夫通过摆拍还原出当日拂晓,国军少校郑绍炎指挥的“维克斯”坦克冲击阵地的场景。其中的两张发表于《支那写真画报》(第七报),后又收录在《支那事变写真全辑:上海战线》等摄影精选画册中,成为日本宣扬侵略“战绩”的标志性图像。然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这两张照片却如同中空的相框,被装载上不同于原始语境的意义,甚至成为两种截然相反的立场的鼓吹者——图像的命运连同其背后那辆维克斯坦克的命运一同被湮没在了历史的谜团中。

萨苏,《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

戴峰,《血肉磨坊·淞沪会战》,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

“就其自身而言,照片不能撒谎,但出于同样的原因,它也说不出真相,或不如说,它说出的真相,还有它自身正辩护着的真相,皆是有限度的。”[2]基于这种限度,“孤军与坦克”的“中国的维克斯”单元避免构造纯粹的照片叙事,而是使用考据、图史互证、文本细读、“后记忆”(post-memory)等方法,将照片、图画、新闻报道及各类回忆性文字密织成为一张蒙太奇式的意义网,以钩沉郑绍炎和他指挥的维克斯坦克的命运。

1937年10月底,淞沪会战已至尾声。在日军的轰炸下,整个闸北地区几乎化为焦土。26日,蒋介石命令闸北所有军队撤出,以防卫上海西郊,同时命令第三战区代理司令长官顾祝同留下八十八师独守闸北。最终,八十八师五二四团第一营奉顾命移防位于苏州河北岸、紧邻公共租界区的四行仓库,死守国民革命军在闸北最后的阵地。

王小亭,《良友》画报,上海:良友画报社,1937年12月号,总第132期

胡一川,《八百壮士》,木刻版画,1938年,承蒙胡一川研究所授权使用

上海兆芳照相馆,“闸北”,淞沪会战全景记录相册(392张),染色银盐纸基贴于黑卡纸上,1937年 ©泰康收藏 TAIKANG COLLECTION

上海兆芳照相馆,“统统瓦特了:什么都没了”,淞沪会战全景记录相册(392张),银盐纸基贴于黑卡纸上,1937年 ©泰康收藏 TAIKANG COLLECTION

于瀛,《建筑保卫建筑(之六):硝烟掠过西墙》,布面油画, 24.2x33.3cm,2020年(全新委托创作)

姚伯麟,“四行孤军抗敌”,《抗战诗史》,上海:改造兴医学社,1948年3月,第19页

10月26日至次月1日,在公租界的中国民众和外国人的共同注视下,中校团附谢晋元、少校营长杨瑞符带领400余名孤军战士与日军展开了四天五夜的激战,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难以磨灭的一笔。四行仓库也一举成为汇集包 括新闻报道、时事评论、平民散记等各种见证的“黑盒子”,其中有一段外国记者拍摄的保卫战实景是对四行仓库作为“黑盒子”的最佳纪录:与仓库仅一河之隔的公租界因为特殊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暂时的豁免,租界区的国人因此有机会在岸边目睹战斗的全过程,但限于物理空间的阻隔(国人无法去到北岸的战区,更不能进入仓库的内部与孤军共处,人们实际上只能看到仓库的外观[apearance] [3])、战时宣传的渲染和人际传播的不畅,彼时的国人看到的与其说是真实,不如说是敷衍在真实之上的拟像(simulacra)。

“四行孤军”,1937年至1941年间,取自谢继民 编,《谢晋元与八百壮士图志》,上海,2017年

刘张铂泷, Theatre of War (录像静帧),高清有声彩色单频道录像,时长待定,2020年(全新委任创作)

鲍德里亚把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看作是“消灭战争的一个过程,是对事实的一种运作”,因为“我们只能通过大众媒体来认识世界,真正的世界已经消失了,我们所看见的是媒体营造的、由被操控的符码组成的‘超真实’世界”[4],即拟像的世界。四行孤军的这种拟像性甚至持续展演到他们被困于公租界孤军营的数年里。被官方、媒体和民众共同塑造出的英雄偶像“四行孤军”游走于文本内外,时而孕育出新的文本生产,时而反作用于官兵的肉身。“孤军与坦克”的“孤军营”单元即是对这一传播奇景的再探索。透过研究者和艺术家的双重视角,本单元借助边缘档案和潜藏于这些档案背后的图像结构及神话学模型,重新素描过往时空中的人物和事件,探寻诸如谢晋元的奇异梦境、其妻凌维诚的笔迹性格、杨瑞符的将星暗淡等环绕四行“黑盒子”的次级主题。

谢晋元(左五)与凌维诚(左四)婚礼留念,1930年,取自谢继民 编,《谢晋元与八百壮士图志》,上海,2017年

凌维诚亲笔,上海四行孤军代表谢凌维诚上官志标呈请赐拨上海大达码头及住宅,1947年,取自台湾“国史馆”档案

延续“日常与革命:黄山、庐山的两种风景”、“1949:艺术的选择”等展览及研究项目,“孤军与坦克”是泰康空间切入泰康收藏的又一次尝试。同时,作为全新的实验,本次文献展邀请了年轻的艺术家、写作者共同参与对历史叙事、视觉建制和战争遗迹的再访,以期激活档案的生命力,搅动荒寂的时空,将沉睡的过往转换为具有当代性、反思性维度的历史。

泰康空间的文献与档案中心于2015年正式成立,为机构已有的策展实践与研究项目提供学术支持,同时也尝试将自身关注的学术问题和研究成果转化为具有文献档案面貌的策展生产。基于文献与档案中心的研究积累,泰康空间计划于2020年推出三个文献展,以期探索中国现当代美术研究语境下的另一种讲述方式。

——————

[1] 徐帆 甄锐,《中日装甲兵全史1918—1937》,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第396页

[2] [英]约翰·伯格,任悦 译,《理解一张照片:约翰·伯格论摄影》,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8年,第102页

[3] [英]约翰·伯格,任悦 译,《理解一张照片:约翰·伯格论摄影》,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8年,第89页至第142页

[4] 陈力丹,“鲍德里亚的后现代传媒观及其对当代中国传媒的启示——纪念鲍德里亚”,/data/22811.html,2008年12月1日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195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