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俗语:“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看完泪目!

诗词美文美句 2023-09-17 05:13:42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流传着不少俗语,像“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借三不借两,救急不救穷",这些俗语都饱含着古人的生活智慧,和对人生的感悟。

而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俗语: “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又是什么意思呢?

母在不庆生
“母在不庆生" 字面意思是说母亲在世时,孩子不应该庆祝自己的生日。
因为古代医疗条件落后,女人生孩子难产的概率很高,相当于去鬼门关走一遭,所以才有了“儿的生日,娘的苦日”的说法,古人认为不能在母亲受苦日这天,来庆祝自己的生日!

像古代的梁元帝萧绎, 在每年生日之时,就以吃素讲经的方式来度过。隋文帝也因为感恩父母,所以在每年自己生日那天,要求全国人民断屠吃素,以敬自己的父母双亲。从这个时候起,就有了纪念生日的意识了,只是这时候的生日不是庆祝自己来到这个世界,而是感恩父母对自己的生养之情,表达的是一种孝道。


而现代社会医疗发达,生孩子比以前安全系数高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出生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喜事,所以从小就为孩子庆祝生日。这是时代发展人们思维上的转变,但也依然应该让孩子们懂得感恩父母的生养之恩。
年轻人不能只顾着自己过生日,与朋友们大肆庆祝,而忘记了母亲十月怀胎的生育之恩,更不能忘记了父母的生日,让老人苦苦期盼又落空。
做子女的平日里更应该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千万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那一天,再后悔莫及。



父在不留须
父在不留须,字面意思是父亲在世时,不要留胡须。
其实在古代,男人都是喜欢留胡须的,还有"男子无须不成相”的说法,而且把胡须修得精美还可以体现男人的阳刚之美,像三国时期的关羽,胡须长达两尺,人称美髯公。
《孝经》里也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古人的胡子和头发除了日常修剪和梳理外,不能随意破坏。


那“父在不留须”的俗语,又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父在不留须”的这个习俗是在辛亥革命时兴起的,当时为了改变国人落后的封建思想,开始主张割掉辫子,剃掉胡须。后来又演变成了一种习俗,就是父亲在世时,儿子不蓄胡子,以示对父亲的一种尊重。
而父母过世后,儿子蓄胡子也成了对父母的一种纪念,通常在父亲去世后,儿子要留上唇的胡须,母亲去世后,要留下巴上的胡子,而双亲都去世了,则要留全胡须。

鲁迅先生的照片,几乎都留有上唇胡须,也是他为了纪念去世的父亲而留的。
不过到了现代社会,胡须已经没有那么多的说法了,大家的审美也是五花八门,都按照各自的习惯来选择胡须的去留了。
但“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说的始终都是一个孝道。
最近疫情,看到很多儿女们每天不离左右地照顾着病榻上的父母,期盼着他们快点好起来,看了让人心酸。大家平时也要多陪陪父母,在他们身体还好的时候,让他们多享受天伦之乐,把我们的孝道传承下去。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194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