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人马谡,其兄为蜀国侍中马良。据《襄阳记》记载:马谡兄弟五人都很有才华,其中才华最为出众的便是马良。马良与诸葛亮乃是多年至交好友,因马良死于东征途中,诸葛亮便爱屋及乌将马良之弟马谡带在自己身边,为蜀军效力。《襄阳记》中曾记载,临死之前,身在狱中的马谡曾写过一封信给诸葛亮。信中马谡称:诸葛亮待自己如亲子一般,自己也把诸葛亮当作了自己的父亲。这段记载既说明了,诸葛亮和马谡,情同父子。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街亭失守后,马谡没有立即被诸葛亮处死,而是在大牢中呆了一段时间。
在狱中这段时间,马谡和诸葛亮并没有见面,不然他也不会给诸葛亮写信了。公元223年临终之际的刘备曾叮嘱诸葛亮:马谡其人言过其实,难当重任,丞相还需仔细考察。但随后诸葛亮却选择了暂时将刘备的话抛在脑后。这又是为何呢?诸葛亮平定孟获之乱时,马谡确实从旁出谋划策,为蜀军出力不少。但到了北伐魏国时,蜀国上下却一致反对派马谡镇守街亭。在诸葛亮拍板决定北伐时,臣子们却提议可以尝试魏延兵出子午谷之计。
毫无疑问魏延的计谋,会让蜀国付出的代价更小。但诸葛亮却否定了魏延的险计,随后诸葛亮又让赵云领兵去诱惑魏军于汉中,这时街亭对于蜀军而言,就是最重要的战略要地。当时蜀国众臣,一致推举魏延和吴宪去镇守街亭,但诸葛亮却力排众议选择了马谡。这就说明此时的蜀国内部,对于北伐之事和镇守街亭的主将人选,出现了意见上的分歧。诸葛亮之所以力排众议,选择马谡为镇守街亭的主将,正是因为马谡是马良的弟弟,算是自己的亲信。临行前诸葛亮不但反复叮嘱马谡要将营寨设在咽喉要道,他还派出稳重的王平去辅佐马谡。
换句白话来讲,诸葛亮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现在我独揽蜀国大权励志北伐,蜀中许多人对我有所不满。马谡你可是我的亲信,此次镇守街亭一定要稳住,给我长脸呀!马谡领军到了街亭又是怎么做的呢?《三国志》记载:马谡到了街亭就改变了诸葛亮命他将营寨设在咽喉要道处的军令。随后舍水上山的蜀军,被张郃大军围困、击败。
原本诸葛亮觉得马谡守住了街亭,待自己攻占了陇西郡,两军就可以合围歼灭张郃大军。谁曾想马谡却一意孤行,不听王平的屡次规劝,最终让蜀军满盘皆输。马谡兵败后,真如演义小说描述的那样,自缚于帐前,向诸葛亮请罪了吗?并没有。《三国志》中记载:街亭失守后,马谡选择了逃亡,是王平缓缓收拢败退的蜀军。随后赵云又死守栈道,为蜀军留下了入川的归路。
《马谡传》中称:马谡逃亡后被捉回了成都并被下狱,诸葛亮见到昔日马谡用过的物品泪流满面(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随后在狱中的马谡,还没等到诸葛亮的斩首命令下达,就已经死在了狱中。《王平传》中提及的戮谡、诛谡等词汇,并不是指诸葛亮下令处斩马谡,而是指诸葛亮不再过问马谡之事,但依照军规马谡还是被定了死罪。对于街亭失守后,马谡选择逃亡还有一段佐证。《向朗传》中记载道:向朗与马谡是多年好友,马谡逃亡后,诸葛亮询问向朗马谡的去向,向朗声称不知,被诸葛亮问了个知情不举的罪名。
随后诸葛亮下令免去马谡的官职,并命人全境捉拿马谡。最终马谡被捕,被押回了成都。综上所述,街头失守后诸葛亮还没有来得及下令处斩马谡,马谡就先逃跑了。随后被诸葛亮免去官职的马谡,又被捉回了成都。在马谡被看押在监狱期间,马谡曾给诸葛亮写过一封回忆彼此感情的信。但诸葛亮并没有前去看望马谡,也没有立即下令处斩马谡,而是让马谡依照蜀军军规被定了罪,最终马谡死于狱中。
所以说马谡并不是,死在诸葛亮手上。需要说明的是,《三国志》作者陈寿的父亲,当时正是马谡麾下的参军。陈父受马谡牵连,被诸葛亮判了个髡刑。马谡自缚于帐前,请求诸葛亮遵照军令,处死自己的一幕,只不过是演义小说的杜撰。真实历史中并没有出现过。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193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原创"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