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红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1985年7月27日的清晨,一位74岁的老人在福州度过了他的余生,他就是被称为晚清最后的脊柱的左宗棠,一代忠臣名将,戎马半生之后,怀着无尽的遗憾退出了历史舞台。
很多人都说,左宗棠的离世是一个标志,标志着晚清最后的傲骨被折断,从此中国的历史充满了悲愤与屈辱。 左宗棠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宁折不弯,满怀爱国之情,面对外敌,他选择血战到底,面对内忧,他更是宁折不弯。
很多人说,他不像是一位政客,因为政客懂得权衡利弊,懂得顺应时势,然而他不懂,所以他被斥责,被贬谪,然而即便是这样,他依然初心不负,始终不肯低下他的头颅,然而直到离开,他也未能等到朝廷挺起脊背的一天。
英雄离世,天降大雨
1985年7月27日,左宗棠离世,享年74岁。他离开之后,福州接连数天暴雨倾盆,甚至城外的城墙都被大雨冲出了一道大口子,福州的百姓们都知道,这是老天爷在给这个即将迎来灭顶之灾的王朝最后的警示。
福州百姓们纷纷哭喊,只是,曾经守护在他们面前的左宗棠已经走了,无人再能够理会他们的绝望和无助。 左宗棠逝世的消息传到紫禁城中,慈禧大为悲怆,她不知道,走了一个左宗棠,朝廷还能坚持多久,当初一句“清朝不能没有湖南,湖南不能没有左宗棠”的铮铮傲语言犹在耳,只是如今,英雄已逝,无力回天。
因此,她是悲哀的,但是这种悲哀又是复杂的,因为活着的左宗棠是一根刺,这根刺不仅扎在外敌心里,也扎在慈禧心中。 左宗棠的宁折不弯对国家来说是一种傲骨,但对慈禧来说,这个颇有才能的汉人每一次抗敌都像是给她一个响亮的耳光,尽管她知道,失去了左宗棠,于国于她都是一大损失。所以,她的悲哀是真的,但是悲哀中隐隐流露出的欢欣也是真的。
只是,慈禧是一个政客,她懂得利用人心,于是,铺天盖地的赏赐传到福州,毕竟故人已逝,无论怎样极尽哀荣,看到的都是活着的人。 慈禧对左宗棠流水一样的追封是为了向其余的臣子表明,哪怕大清衰落,只要忠心于朝廷者,必有厚赏。只是,生前未能被理解,死后哀荣又有多大的意义?
晚清气数已尽
后人再回忆晚清那段历史时,有人曾说过这样的话,左宗棠的离世,更像是一种预兆。预示着晚清的气数已尽,彼时彼刻,无数国人在为这位英雄的离世而哭泣,但踏出国门,全都是松了一口气的外敌。 法国人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强占台湾半岛,左宗棠率兵出征,宁死不悔,左宗棠的离世,无疑是告诉他们,他们的野心终于可以实现了。
倘若一只狼带领一群羊英勇抗敌,那么这群羊就能忘了自己是羊,打出一群狼的气势,但是倘若一只羊带领一群狼打仗,那么,这群狼就和羊没有什么两样。
毫无疑问,左宗棠就是曾经领头的那只狼,如今,英雄已逝,国家将亡,除了那些虎视眈眈妄图侵占我国土的贼子,还有何人能够救我大清,或许,这是左老离世前最大的忧虑。
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和左宗棠。
四人以一己之力挽救大清于水火,只是,曾国藩刚正有余,却缺了一份果勇,李鸿章世事洞察,却少了一份气节,张之洞能力卓着,却为己大过为国,只有左宗棠,一生傲骨铮铮,从未向外敌低过头,他一生所谋求的,不是荣华富贵,而是国土安宁。
只是,这样一个忠臣良将最终未能亲眼看见他为之奉献一生的国家得以保全,很多人评价左宗棠,认为他傲骨太甚,不适合官场。
此言差矣甚矣,为官者,所求若不为家国百姓,谈何为官。他刚正,是因为他毫无保留,他敢于直言,是因为他从无私心,他对同僚对皇权,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因为他赤胆忠心,天地可鉴。
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因为他认为值得。左宗棠走了,大清的最后一块脊梁也坍塌了,中日之争,马关签订,李鸿章背上了丧权辱国的骂名,但从未有人想过,倘若当年骁勇善战的左将军还在世,一切是否能够有不一样的结局。
左宗棠走后,大清再无一良将御敌,日本弹丸小国侵占大清诺大疆土,八国联军如同强盗一样烧伤抢夺,而清政府,却只能到处逃窜。
此时的慈禧终于明白,在左宗棠逝世的那天,大清的气数就已经尽了,再也无力回天。
她终于打从心底里的悲怆起来,倘若大清还有另一个“左宗棠”,他哪怕血战到底,也绝不会容忍外敌辱我国门,侵我疆土。只是,大清何其不幸,只得一个左宗棠,而当年,大清又何其幸哉,仍有一个左宗棠。
民族魂,国家之脊梁
一个国家,一个朝代,最重要的不是疆土浩荡,而是流淌在每一个国人骨子里的民族魂。当年明朝一句“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让其昌盛整整百年,哪怕后来倾覆,后人谈起其史,仍要赞叹一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气节, 而晚清整个朝代最后的民族魂,几乎以左宗棠为代表,他走了,也就意味着这最后的民族魂失去了。
大清的脊梁倒了,大清的气数就尽了,所以,哪怕李鸿章左右逢源,哪怕慈禧屡屡寻求外援,都改变不了既定的结局,民族之脊梁,大清之臂膀,早就在左宗棠离世的那一天,全部消亡了,剩下的不过是王朝覆灭时的苟延残喘,让人无力回天。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曾经说道,少年乃是国家之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意气则国意气,少年锐不可当则国锐不可当。
当年左宗棠初入朝堂,也是意气风发,立志以一己之身,还天下昌明,国土安定,只是,世事弄人,他满腔抱负,终究抵不了内忧外患,他于福州病逝前,是否还在担忧国家之未来。
后来,左宗棠走了,张之洞走了,李鸿章艰难的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也走了,慈禧风光大葬,也走了,剩下一个溥仪,半生浮萍,为人工具,最终也不过是黄粱一梦。
大梦初醒之时,他是否也曾想过这位早早离世的国家栋梁,不知他是否想过,倘若左老还在,一切是否又有不同。 国强则民强,国盛则民盛。人活于世,固然要保全自己,但若人人如此,却也令人失望。
正是有如左宗棠一般人物出现,才让世人不至于对这乱世绝望,生而为人,总要有所坚持,也许我们无法顶天立地,但也要无愧于心。而对于英雄,历史永远会替我们铭记,他曾经为之流血牺牲的,是我辈之中华,不被外敌所侵。
时至今日,华夏崛起,祖国强盛,百姓安康,国土完整,倘若九泉之下的左宗棠能够心有所感,也当有所安慰,毕竟,泱泱华夏,终究腾飞,而他当年的所期所盼,不过如此而已。
如今,新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必将以史为鉴,重整旗鼓,再勿赴重蹈之辙。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guoxue/1192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