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在被黑暗笼罩的时候,人们总会需要一束光线来帮助他们撕开漫天的阴翳。在我们数年前的历史里,晚清时期绝对是最为令人不忍直视的一段日子。然而就是在那个被印上了“腐朽无能”标签的时代,以谭嗣同为首的维新派勇敢地抗下了带来光芒的重担,“戊戌六君子”的名号响彻了整个天空。
从1861年咸丰帝离世开始,整个清朝就已经开始慢慢沦为了慈禧的囊中之物。在大权的诱惑之下,她对清皇室施展了堪称残酷无情的手段,直接架空了后续的皇帝。也正是因此,在她失败且昏暗的统治下,不仅百姓身陷水火,更是葬送了清廷最后的希望。
1757年,乾隆帝将前朝遗留下来的“闭关锁国”全方位开启,整个清朝陷入了无法与外界沟通的境况,技术日益落后。加之后来的慈禧统治,民生疾苦又兵败频传,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了这样的清朝是看不到希望的,必须要有人来承当那一道曙光。
以谭嗣同为代表的这一批维新派,就是那群在黑暗里寻找光芒的先锋。生于1865年的他,10岁拜在学者欧阳中鹄门下,早早就对那先进的思想有了深刻的认知。在求学的生涯里,他看到了清朝的失败之处,并对其不知悔改的样子深恶痛绝。他知道,自己必须站起来了,要为这世道点亮一盏明灯。
而在清廷里,那一直压抑在慈禧阴影之下的光绪帝也看到了巨大的缝隙。1890年,他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实施颇有感触,而在1894年甲午战争主战失败后,更是立下决心要改变这种现状。面对康有为等人言辞诚恳的“公车上书”,他义无反顾地决定支持维新派的运作。1898年,百日维新,向往新时代的人们终于对昏暗的慈禧发起了挑战。
但是光绪帝没有想到的是,慈禧竟然可以为了权力根本不在乎他的生死。在这103天里的变法中,掌权者终于感到了危机,曾在自己控制下的傀儡皇帝和带着新思想的人们展开了反击,守旧派的地位顿时不再牢固。
先是“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再是大肆捕捉维新人士,慈禧不惜一切代价的狠厉让带着新思想的人们损失惨重。眼见事已成定局,谭嗣同却反而不再担心。面对尚处于朦胧中的百姓,还有那无药可救的清廷,也许只有鲜血才能奠定思想的种子。
1898年9月28日,维新派的“戊戌六君子”被押往刑场。对于这让她失去了近百日统治权的“叛贼”,慈禧心中的恨意已经无法用言语形容。先是五人慷慨赴死,到了谭嗣同时,她更是下令使用钝刀斩首,执意要给其施加无尽的痛苦。
30多次挥刀后,谭嗣同才永远地停止了呼吸。慈禧无疑是完成了自己杀鸡儆猴的目的,更舒缓了心中的仇恨。可尽管面临无尽折磨,这位胸怀大义的英雄没有求饶过一次。每一次钝刀落下,就有一批思想和希望的种子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就算清朝再怎么心狠手辣,总会有一束光芒刺破他们的黑暗。只不过,那束光的颜色必然会是红色罢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192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